張園新宅落成。


    江都最熱議的,就是農業神童·朝散郎·太子侍讀的學堂開課了。


    “不識字的也收嗎?”


    “張朝散郎說有教無類,汪汪叫的都收。”


    “什麽叫?叫什麽?”


    “反正……隻要有求學之心的都收。束修也不強製,但要參與農學實踐。”


    “就是幹活吧?”


    想到要幹活,有錢人家就放棄了。


    自家孩子不必走農學這條路。


    有這個功夫,不如學習詩賦文章,投行卷考科舉。


    蘭陵蕭氏的蕭灌,今年明經科高第。


    雖然其父因故被革職迴鄉,他們這一支還不會沒落。


    有錢人興致不高,對於黎庶而言,能識字,還能學到真本事,簡直是天大的好事。


    隻要能拿得出一份幹糧的,都送孩子到張園讀書。


    “好好學啊!學不過汪汪叫的,你們就別迴家了!”


    神仙的狗,那是靈犬!


    ……


    張園的正堂裏,擺著兩張長長的高足桌子,配長板凳,是張春生專門給學生們打的。


    他的孩子也來上學,說什麽都不肯收桌椅的錢。


    “為了子孫的前程還要收錢,我怕祖先半夜來找我。”


    現在,一群七到十四歲的孩子端端正正坐在長板凳上。


    他們衣著樸素,不起眼的地方還有補丁,臉蛋被寒風吹得紅撲撲。


    一看就沒抹豬油。


    腳趾頭在麻鞋裏不安地摳著鞋底,既好奇又忐忑。


    做學生!


    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啊!


    教他們的小夫子,是太子侍讀……四舍五入,在座的全是太子洗馬?


    張川柏站在一塊大木板前,鄭重地說:“農學堂開學,你們就是第一批學生。跟我念: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小孩子們熟悉這句話,響亮地跟著喊。


    “下一句,學好數理化,我強得可怕!”


    喊!跟著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咦?


    這一句好威風!


    大多數小孩子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但他們覺得站在前方的張川柏強得可怕。


    張夫子身上的官服,那麽莊嚴、那麽精神,將夫子跟尋常小孩子區別開來。


    張川柏這一次辦農學堂,跟太子都報備過,江都令崔玨和縣學的官員一起過來看。


    聽到最後一句宣言,學官們讚道:“好誌氣!”


    崔玨說:“越王贈《千字文》二十卷,揚州都督府長史贈麻紙二十刀、本官贈毛筆二十支,諸位若要助學,也可以慷慨解囊。”


    張川柏立刻說:“我準備在學堂的牆上掛一塊捐資名錄,紀念諸君的對學生們的厚愛。讓後人都知道,這所學堂是在各級官府的關照下建成的。”


    崔玨微微一笑:“教學生感恩是應該的。”


    他們這麽一說,原本沒想捐資助學的學官們,隻好跟著認捐。


    轉念一想,名字列在越王後麵,也很有麵子。


    又都心甘情願。


    一下子,筆墨紙硯都有人認捐。


    張川柏喜笑顏開,帶著學生們連連道謝。


    學生們的心也安定許多。


    讀書花銷大啊!


    在江都令和學官的旁聽下,張川柏開始上第一堂課。


    ……


    “我們的課程,分為‘農具’、‘農肥’兩大部分。你們家裏都有秧馬嗎?”


    “有!”小孩子們響亮地迴答。


    秧馬這種簡單實用的農具,已經普及。


    “好!我們現在傳閱農具圖譜,第一件就是秧馬……”


    農具圖譜,就是張川柏最早編的《神器圖譜》。


    除了簡單的秧馬,還有複雜的代耕架、曲轅犁和新式紡織機。


    除了《神器圖譜》,張川柏還給學生們準備了《生化之學》教材。


    裏麵收錄的是幾種常見農肥的家常做法。


    以及各種肥料對植物的作用。


    比如說,鎂是植株細胞中葉綠素的組成部分,在農作物植株中屬於中量元素。


    這就是鎂鹽的肥效原理。


    這些學問,夠孩子們學習很久。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


    “小夫子!我隻會寫自己的名字,其他的字不認識。我叫馮大!”


    “我叫馬二!”另一個孩子說。


    這兩個都是新落籍人家的孩子。


    “沒有起大名?”張小夫子問。


    “沒有呢!”


    張川柏靈光一閃,笑道:“那我給你們起大名好不好?”


    見小孩子齊齊點頭,張川柏說:“你們一個叫馮京,一個叫馬涼吧!”


    馮京和馬涼對視一眼,忽然齊齊拜倒:“大人在上,孩兒謝大人賜名!”


    “起來!”張川柏很淡定。


    一迴生二迴熟。


    他是這群學生的“大人”!


    “大人!我也沒有大名!”叫狗蛋的小孩兒大膽地請大人起名。


    張川柏擺擺手:“一個個來……”


    崔玨笑著走出去,對學官們說:“教一群不識字的孩子農學,不是那麽容易啊!”


    學官們忍著笑:“蒙童最難教!”


    隻怕,張小夫子日後有得頭疼哦!


    若有其他選擇,誰會想做小孩子的老師啊!


    ……


    張川柏給學生們起完名字,宣布明日上實踐課——砍甘蔗!


    據說,後世的嶺南西道非常適宜種甘蔗,那裏的人對砍甘蔗充滿熱情。


    你如果喊一個嶺南西道的人去打牌,他會罵你‘鎖嗨’,但你要是約他砍甘蔗,他半夜就磨刀了。


    由此可見,砍甘蔗是一件多麽有意思的事~~


    “明天一早帶上你們的刀,到張家灣的蔗田集合,我們砍甘蔗榨蔗漿!”張川柏大手一揮。


    “夫子真好,請我們吃甘蔗!我直接吃甘蔗就行,不用榨蔗漿!”馮京說。


    馬涼也說:“我的牙已經換完了,啃甘蔗哢嚓哢嚓的!”


    學生們非常興奮。


    果然,這才是他們想象中的農學課。


    氮磷鉀什麽的,筆畫太多了!


    張川柏擺擺手:“榨蔗漿是為了熬蔗糖,都吃過蔗糖嗎?”


    這一下,隻有一兩個衣服上沒有補丁的孩子點點頭。


    大多數都一臉茫然。


    “蔗糖,比麥芽糖還甜!比蜂蜜還好吃!總之,你們跟著我先砍甘蔗吧!”


    “好!”學生們三三兩兩地迴家,琢磨著半夜磨刀,天不亮就趕過去。


    張川柏微微笑著,就在新房子住下。


    寓教於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將來他進入國子監,年紀輕輕就有多年教學經驗……不說國子監祭酒,當個國子監丞,合情合理吧?


    加上朝散郎、太子侍讀的官職,他可以領三份俸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