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又成為俗講主角這件事,張川柏是最後知道的。


    因為他太忙了。


    讀書習武這種事且不說,他既要安撫小美,又要遛小黃,還跟小毛驢背書……


    比人家三妻四妾的還忙。


    阿娘和姑母興致勃勃帶著小嬌嬌去聽俗講,迴來之後滔滔不絕:


    “同去的人都說,好久沒聽過那麽精彩的故事,比《舜子變文》、《伍子胥變文》還有意思。


    我跟人聊起,他們說揚州大小寺廟都在講三郎降妖除魔。”


    “俗講寫得尤其好,文采斐然,是一個大才子編的,我要是有空,去其它寺廟也聽一聽。”


    阿娘就喜歡聽人花式誇三郎。


    姑母也是笑盈盈:“依我看,可以將俗講的場麵、眾人的反應和稱讚,一一寫下來,送去給大郎和二郎,讓他們也跟著高興。”


    “對對對,三郎寫信都寫上,該讓大郎二郎為你自豪。”吳秀樂嗬嗬。


    張川柏望了望天,“好吧!”


    給大兄寫信,李九郎豈不是也知道?


    自吹自擂降妖除魔,有一點點羞恥。


    人的底線是不斷被拉低的。


    第一次被人編故事,他尷尬得腳趾頭摳出三室一廳,甚至不敢接近鬥雞一條街,怕被人認出來。


    現在,他已經學會寵辱不驚。


    甚至還有心情問:“慧日寺前麵,是不是有個武二郎算命?他之前說不準不要錢,我一直沒找到他退錢。”


    “沒見到。下迴再其他地方看到,我幫你問問。”阿娘樂嗬嗬,“快一年了,你還惦記著。”


    張川柏歎道:“我也是剛好想到。”


    早就聽說,算命的通常三五日就會換一個地方擺攤。


    揚州那麽大,想要重遇得靠緣分。


    陸嬌嬌問:“我們在慧日寺前麵一家飲子鋪,看到一種奶茶,賣得好貴好貴。他們說是神童做的,也跟你有關嗎?”


    張川柏說:“可能是跟來家有關的買賣,我在來家做過奶茶。”


    “我們自己做著喝好不好?”


    “可以啊!隻是牛乳羊乳難得,我問問阿耶,給我們找一罐牛乳迴來。”


    屯田監有官牛,冬天也會產崽,或者養羊的人家,也有羊乳。


    “你們都不是小娃娃了,還跟牛羊崽崽搶奶喝!”張清淺嗔道。


    “妙應真人說,小娃娃多喝奶對身體好!我還給公主做過酥油泡螺呢!”張川柏說。


    咦?


    我在家也可以做酥油泡螺啊?


    甜絲絲的酥油泡螺,配上熱奶茶,快樂加倍!


    等張衍迴來,張川柏和小嬌嬌一左一右拉著袖子:“要喝奶!要喝奶!”


    張衍:……


    喝奶找你們阿娘去啊!


    小孩子們提出要求,阿耶隻好去想辦法。


    ……


    張川柏本來就是揚州代表性的神童。


    曲轅犁三郎、化肥三郎、榨油三郎……頭銜加個不停。


    俗講故事傳開之後,眾人驚覺,原來小郎君不僅是給神仙種樹的仙童,還能降妖除魔?


    “……剛擒住了幾個妖,又降住了幾個魔……”


    張川柏去食肆吃碗湯餅,都能聽到自己的故事,隻好把帽子拉得更低。


    為了防止再聽到更離奇的故事,他決定找盧照鄰談一談。


    比如說,宣傳要適度。


    再比如,你賣了我為何不跟我分贓。


    ……


    “二師兄,我記得你以前說過,你將來想跟妙應真人學醫?”


    “對啊!”盧照鄰點頭,“我將來若不能做良相,就做良醫。”


    “你既然要做道醫,應該多去道觀走走,總去佛寺做什麽呢?”


    “呃……慧日寺的素齋真好吃!他們說,上官秘書郎就是吃那裏的素齋長大的,因此文采斐然、官運亨通。”


    張川柏:“……?”


    上官儀文采斐然,跟吃什麽有何關係?


    “那是和尚招攬信眾的說辭,師兄你如何能信呢?”張川柏勸說,“你可以多去康紫霞真人那裏走走,她也有神跡啊!”


    “可是,和尚還給我石蜜。”


    張川柏:“……既然如此,你給我分一份。”


    石蜜就是蔗糖。


    說起來,古人很早就種甘蔗。


    曹丕《感物賦》雲:“掘中堂而為圃,植諸蔗於前庭”。


    《齊民要術》明確記載甘蔗種植時間是三月,即“春植蔗”;


    唐代農書《種樹書》還說,種甘蔗放豬毛灰,能長得茂盛。


    但是從蔗漿到蔗糖有技術門檻,價格還是比較貴。


    慧日寺的和尚懂技術,自己種甘蔗煉糖。


    “是我寫俗講掙的。”盧照鄰小聲嘀咕。


    張川柏解釋:“不是我自己嘴饞,而是表姊妹要喝奶茶。沒有蔗糖的奶茶,味道差遠了。”


    “好吧。”盧照鄰同意了,“我也要喝。”


    看在蔗糖的份上,野豬精的事情告一段落。


    張川柏摟住盧照鄰的肩膀:“師兄啊!日後還有這種事,你跟我商量商量。我們可以編其他人啊!”


    “可是,編你比較受歡迎。”


    張川柏:“……”


    二師兄越來越詭計多端,肯定是被大師兄帶壞了。


    ……


    晚來天欲雪,圍爐煮茶,豈非一大雅事?


    張川柏圍爐煮茶的時候,當著家人和親友的麵,快快樂樂地拆禮物。


    趕在新年之前,遠在長安的李九郎給他快馬加鞭送了信。


    還有一份禮物。


    在唐代,皇帝會根據不同的時節,給近臣賜節禮。


    比如:


    三月三,賜侍臣細柳圈,據說可避免蠍子之類的毒蟲;


    寒食日,賜彩色球,繡草宣台;


    端午,賜長命縷、扇子等;


    臘日,賜口脂麵脂,用鑲嵌碧玉的象牙筒盛放。


    節禮並非年年統一,有時也會增減變動,主要看皇帝的心情。


    李治本想讓張川柏升一升,但是不巧發生了一件事,皇帝心情很不好,就沒有提。


    呃……張三郎穿綠色也挺好看的,再穿一段時間吧!


    朝散郎到開府儀同三司,給臣子足夠的發展空間!


    於是,李治幫張川柏要了一份賜給近臣的臘日禮。


    小三郎人不在長安,卻有朝官近臣特有的福利。


    四舍五入,就當升官了。


    “護膚品?”張川柏將麵脂口脂拿出來,摸著象牙筒愛不釋手。


    “用來做筆筒多好!做擺設也雅致。”


    這份禮物太精致太漂亮了!


    很喜歡!


    李善和盧照鄰取笑:“你這算不算買櫝還珠?”


    “不算啊!象牙筒和護膚品一樣好!”


    張川柏將護膚品給阿娘……朝中高官用的,肯定是好東西!


    “晉王說,阿兄做了一件事,他很高興,新年再給阿兄送一口鍋。咦?送鍋不會成為新年節禮的慣例吧?”


    還真有可能啊!


    皇帝新年送賀卡,眾人爭相效仿,就成為習俗慣例!


    張衍和吳秀都驚訝:“大郎做了什麽?”


    “信中說暫時保密,將來就知道了。”


    大兄做了什麽呢?


    晉王做謎語人,想必不是小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