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柏被小夥伴們的想象力震驚了。
正當他準備解釋時,柱子又來了一句:“聽聞老大收了三十個義子?”
“你們講點道理好嗎?”張川柏叉腰,“這是拿我尋開心呢!用阿黃的腦子想一想,我也不能一次收三十義子啊!”
“也不是不行啊!城南那棵大樹知道吧?它就不止三十個義子!”
“我阿耶說,有好多名叫觀保的,都是拜了觀音菩薩做幹娘。”
小夥伴們越說,越覺得這就是真相。
老大的義子,不就是他們的大侄子?
張川柏放棄解釋,跳上一個石頭上說:“你們想不想去打獵?想就‘吱’一聲。”
“吱!”
“汪汪!”
吱吱聲中夾著一個汪汪聲,不用看就知道是大王。
張川柏振臂一唿,帶齊小弟去竹林挖竹鼠。
打野豬?
那是大人的事啦!
崔玨得知蜀岡有野豬下山,親自帶隊去為民除害。
他有降伏老虎、空手打鬼的傳聞,江都的人都不擔心這位明府,隻擔心野豬。
大兄二兄不在家,張川柏就是孩子王,帶隊挖竹鼠,隻當是練兵啦!
……
野豬鮓在壇子裏一天天發酵。
官府打到的野豬,張衍分到一份,也做成野豬鮓。
開壇這日,張衍邀請崔玨、盧仁朂來吃飯。
張川柏也請了來家三位阿翁、曹夫子和師兄們。
來~一起吃傳說中的美食!
醃製過的野豬鮓,有一種濃鬱的味道,讓人一時猶豫不敢下筷子。
但隻要吃了第一口,就忍不住吃第二口,配酒絕佳。
崔玨喝了兩杯,忽然說:“有一個消息,我覺得你們可能會感興趣。”
“什麽?”
“營州都督奏報高句麗動亂,權臣泉蓋蘇文殺死了國王高武,並將其砍成好幾段,立了高武的弟弟高藏為傀儡王,自己獨攬大權。
毫州刺史上奏,請求朝廷討伐高句麗。”
“要打高句麗了?”少年郎齊聲問。
盧照鄰尤其擔憂。
打高句麗,幽州就是大後方,壓力肯定很大。
崔玨搖搖頭:“陛下說民生凋敝,不忍談論用兵的事情。”
“哦……”盧照鄰鬆了一口氣。
張川柏說不出是什麽心情。
高興?失望?
他知道朝廷還有其他內憂外患要處理,現在不是打高句麗的好時機。
但高句麗肯定是要打的。
一日沒打,就像一件心事,想起就不舒服。
別急。
皇帝已經在磨刀了。
打獵要有耐心。
野豬高句麗頭上懸著一把刀,肯定比我們還焦灼!
張川柏又好奇地問:“我們討伐高句麗的理由,莫非是‘高句麗王被賊臣所殺’?”
“不錯。”崔玨嚴肅地說,“大唐皇帝是天可汗,當然可以討伐藩屬國大逆不道的賊臣。”
高武一直都有向大唐朝貢,高句麗是大唐的藩屬國,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
張衍放下酒杯,“陛下愛民如子,故而沒有同意此事。同時也意味著,民生恢複,就是要打了。”
“打就打,誰怕誰!”張川柏一臉豪氣。
崔玨微微笑道:“川柏小小年紀,挺好戰啊!”
“當然啊!我天天練武,總不能隻是用來打野豬!”
張川柏抬了抬手臂,想展露一下健壯的肌肉。
然而天冷穿上了厚衣服,包得像個大肉餡的畢羅,看不出肌肉。
……
揚州都督府。
越王李貞驚訝地站起來:“野豬精看守靈藥,張川柏為了采藥,跟豬精大戰三百迴合?”
賀蘭安石煞有介事:“俗講說,野豬精修煉多年,力大無窮,一掌可拍碎山石。
張川柏一箭射中其鼻子,一箭射中眼珠。而後大戰三百迴合,將豬精打倒。”
李貞皺眉:“這個故事有漏洞!既然一箭射中眼珠,野豬已經受重傷,為何還能大戰三百迴合?”
“那?或許俗講有誇大,但張川柏的箭術好是真的。”
李貞點點頭:“端午節的時候,他就把我的粽子全射走了。”
江東出如此猛士,莫非是項羽再世?
力拔山兮氣蓋世?
虞姬何在?
他又發現亮點:“俗講?誰編的?”
“盧照鄰。”
“是……他?”李貞哈哈笑道,“張川柏知道嗎?”
“大王為何不認為,是張川柏讓盧照鄰寫的,為了揚名?”
“張川柏不需要揚名,已經名滿天下。八歲的朝散郎,大唐第一個。”
大唐第一個狀元是孫伏伽,第一個八歲朝散郎是張川柏。
“你覺得,我跟張川柏去打獵如何?不算擾民吧?”李貞問。
他羨慕老九。
老九可以跟著阿耶去狩獵。
其實他也很喜歡狩獵。
阿耶偏心。
但是不敢說。
“不要帶太多人,輕車簡從,或許可以?”賀蘭安石提議。
李貞高興了一會兒,又搖搖頭:“算了。帶的人少,若出了意外,不是害了張川柏嗎?”
這位大王明明身份高貴卻過分小心。
“有時候,我也羨慕張川柏。”李貞歎道,“他可以做喜歡的事,還屢次被我阿耶誇讚。”
嗚嗚!
阿耶都沒有這麽誇過我!
阿耶偏心!
……
誰不羨慕張川柏呢?
張川柏的長信,水路轉陸路送往長安。
隨信附上的,還有在蜀岡采的山薊。
醫書說:揚州之域多種白術,其狀如桴,故有楊桴及桴薊之名,今人謂之吳術是也。
陶弘景言白術即山薊,赤術即楊粃薊。
所以,山薊是一種揚州特產,又有長生靈藥的名頭,很適合用來做禮物。
禮輕情意重。
信裏,張川柏還約李九郎將來一起去打獵。
李九郎:……誰還沒打過獵。
十一月丙辰日,皇帝在武功狩獵。
十一月壬戌日,皇帝在岐陽狩獵,親臨慶善宮,召開宮宴,盡興而散。
庚午日,皇帝返迴長安。
李治一直隨行在皇帝身邊。
迴到長安不久,他就收到張川柏的信。
“大王,我有一點小小的收獲……”
張川柏收獲了一頭野豬,親手打的。
紙上的一個個字跳出來,形成一張熟悉的笑臉。
笑臉上的驕傲,都如在眼前,真真切切。
李治笑了笑,寫迴信:
“枯萎的野草蕭瑟,千騎飛馳而過,角弓上箭射出,弦聲和著強風一起唿嘯!
轉眼間,獵騎唿嘯而過,帶著獵物滿載而歸。
迴頭一望,那打獵的地方:千裏無垠,暮雲靄靄,原野靜寂無聲。
張三郎,這才是狩獵啊!
打獵這種事,本王比你有經驗!
你兄長做了一件事,我很高興。
聽說他把我之前送的鐵鍋背迴江都了,我再給他送一個。”
寫到這裏,李治又加了一句:“不知官服可合身?不合身也沒辦法,你自己改改。”
他又看向張三郎送來的藥材。
跟野豬搏鬥,就是為了這個吧?
給太醫署檢查過,獻給阿耶吧!
多忠誠勇敢的臣子啊!
為了幫皇帝采藥,不惜力戰野獸!
升官合情合理?
正當他準備解釋時,柱子又來了一句:“聽聞老大收了三十個義子?”
“你們講點道理好嗎?”張川柏叉腰,“這是拿我尋開心呢!用阿黃的腦子想一想,我也不能一次收三十義子啊!”
“也不是不行啊!城南那棵大樹知道吧?它就不止三十個義子!”
“我阿耶說,有好多名叫觀保的,都是拜了觀音菩薩做幹娘。”
小夥伴們越說,越覺得這就是真相。
老大的義子,不就是他們的大侄子?
張川柏放棄解釋,跳上一個石頭上說:“你們想不想去打獵?想就‘吱’一聲。”
“吱!”
“汪汪!”
吱吱聲中夾著一個汪汪聲,不用看就知道是大王。
張川柏振臂一唿,帶齊小弟去竹林挖竹鼠。
打野豬?
那是大人的事啦!
崔玨得知蜀岡有野豬下山,親自帶隊去為民除害。
他有降伏老虎、空手打鬼的傳聞,江都的人都不擔心這位明府,隻擔心野豬。
大兄二兄不在家,張川柏就是孩子王,帶隊挖竹鼠,隻當是練兵啦!
……
野豬鮓在壇子裏一天天發酵。
官府打到的野豬,張衍分到一份,也做成野豬鮓。
開壇這日,張衍邀請崔玨、盧仁朂來吃飯。
張川柏也請了來家三位阿翁、曹夫子和師兄們。
來~一起吃傳說中的美食!
醃製過的野豬鮓,有一種濃鬱的味道,讓人一時猶豫不敢下筷子。
但隻要吃了第一口,就忍不住吃第二口,配酒絕佳。
崔玨喝了兩杯,忽然說:“有一個消息,我覺得你們可能會感興趣。”
“什麽?”
“營州都督奏報高句麗動亂,權臣泉蓋蘇文殺死了國王高武,並將其砍成好幾段,立了高武的弟弟高藏為傀儡王,自己獨攬大權。
毫州刺史上奏,請求朝廷討伐高句麗。”
“要打高句麗了?”少年郎齊聲問。
盧照鄰尤其擔憂。
打高句麗,幽州就是大後方,壓力肯定很大。
崔玨搖搖頭:“陛下說民生凋敝,不忍談論用兵的事情。”
“哦……”盧照鄰鬆了一口氣。
張川柏說不出是什麽心情。
高興?失望?
他知道朝廷還有其他內憂外患要處理,現在不是打高句麗的好時機。
但高句麗肯定是要打的。
一日沒打,就像一件心事,想起就不舒服。
別急。
皇帝已經在磨刀了。
打獵要有耐心。
野豬高句麗頭上懸著一把刀,肯定比我們還焦灼!
張川柏又好奇地問:“我們討伐高句麗的理由,莫非是‘高句麗王被賊臣所殺’?”
“不錯。”崔玨嚴肅地說,“大唐皇帝是天可汗,當然可以討伐藩屬國大逆不道的賊臣。”
高武一直都有向大唐朝貢,高句麗是大唐的藩屬國,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
張衍放下酒杯,“陛下愛民如子,故而沒有同意此事。同時也意味著,民生恢複,就是要打了。”
“打就打,誰怕誰!”張川柏一臉豪氣。
崔玨微微笑道:“川柏小小年紀,挺好戰啊!”
“當然啊!我天天練武,總不能隻是用來打野豬!”
張川柏抬了抬手臂,想展露一下健壯的肌肉。
然而天冷穿上了厚衣服,包得像個大肉餡的畢羅,看不出肌肉。
……
揚州都督府。
越王李貞驚訝地站起來:“野豬精看守靈藥,張川柏為了采藥,跟豬精大戰三百迴合?”
賀蘭安石煞有介事:“俗講說,野豬精修煉多年,力大無窮,一掌可拍碎山石。
張川柏一箭射中其鼻子,一箭射中眼珠。而後大戰三百迴合,將豬精打倒。”
李貞皺眉:“這個故事有漏洞!既然一箭射中眼珠,野豬已經受重傷,為何還能大戰三百迴合?”
“那?或許俗講有誇大,但張川柏的箭術好是真的。”
李貞點點頭:“端午節的時候,他就把我的粽子全射走了。”
江東出如此猛士,莫非是項羽再世?
力拔山兮氣蓋世?
虞姬何在?
他又發現亮點:“俗講?誰編的?”
“盧照鄰。”
“是……他?”李貞哈哈笑道,“張川柏知道嗎?”
“大王為何不認為,是張川柏讓盧照鄰寫的,為了揚名?”
“張川柏不需要揚名,已經名滿天下。八歲的朝散郎,大唐第一個。”
大唐第一個狀元是孫伏伽,第一個八歲朝散郎是張川柏。
“你覺得,我跟張川柏去打獵如何?不算擾民吧?”李貞問。
他羨慕老九。
老九可以跟著阿耶去狩獵。
其實他也很喜歡狩獵。
阿耶偏心。
但是不敢說。
“不要帶太多人,輕車簡從,或許可以?”賀蘭安石提議。
李貞高興了一會兒,又搖搖頭:“算了。帶的人少,若出了意外,不是害了張川柏嗎?”
這位大王明明身份高貴卻過分小心。
“有時候,我也羨慕張川柏。”李貞歎道,“他可以做喜歡的事,還屢次被我阿耶誇讚。”
嗚嗚!
阿耶都沒有這麽誇過我!
阿耶偏心!
……
誰不羨慕張川柏呢?
張川柏的長信,水路轉陸路送往長安。
隨信附上的,還有在蜀岡采的山薊。
醫書說:揚州之域多種白術,其狀如桴,故有楊桴及桴薊之名,今人謂之吳術是也。
陶弘景言白術即山薊,赤術即楊粃薊。
所以,山薊是一種揚州特產,又有長生靈藥的名頭,很適合用來做禮物。
禮輕情意重。
信裏,張川柏還約李九郎將來一起去打獵。
李九郎:……誰還沒打過獵。
十一月丙辰日,皇帝在武功狩獵。
十一月壬戌日,皇帝在岐陽狩獵,親臨慶善宮,召開宮宴,盡興而散。
庚午日,皇帝返迴長安。
李治一直隨行在皇帝身邊。
迴到長安不久,他就收到張川柏的信。
“大王,我有一點小小的收獲……”
張川柏收獲了一頭野豬,親手打的。
紙上的一個個字跳出來,形成一張熟悉的笑臉。
笑臉上的驕傲,都如在眼前,真真切切。
李治笑了笑,寫迴信:
“枯萎的野草蕭瑟,千騎飛馳而過,角弓上箭射出,弦聲和著強風一起唿嘯!
轉眼間,獵騎唿嘯而過,帶著獵物滿載而歸。
迴頭一望,那打獵的地方:千裏無垠,暮雲靄靄,原野靜寂無聲。
張三郎,這才是狩獵啊!
打獵這種事,本王比你有經驗!
你兄長做了一件事,我很高興。
聽說他把我之前送的鐵鍋背迴江都了,我再給他送一個。”
寫到這裏,李治又加了一句:“不知官服可合身?不合身也沒辦法,你自己改改。”
他又看向張三郎送來的藥材。
跟野豬搏鬥,就是為了這個吧?
給太醫署檢查過,獻給阿耶吧!
多忠誠勇敢的臣子啊!
為了幫皇帝采藥,不惜力戰野獸!
升官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