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結束。
張川柏在曹家,和師兄們一起做大唐美食……幹農活都變瘦了,得補迴來。
先做一道“餳粥”,加入杏酪、麥芽糖,清香甘甜,小孩子最喜歡。
當然,老人也喜歡。
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
今日寄來春已老,鳳樓迢遞憶秋千。
每年杏花開時,就想起家鄉的餳粥,還有那一架隨風晃悠的秋千。
“明日再給夫子做青精飯。用南燭枝葉搗碎,漬汁浸米,曆經‘九浸九蒸九曝’,做出來的米粒像黑珍珠,又稱烏飯,傳聞吃了可以返老還童。”張川柏說得頭頭是道。
出身京兆杜氏的杜甫有一句詩——“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工序複雜、營養豐富的青精飯,是貴人所鍾愛。
李善和盧照鄰一聽,都表示要一起給夫子做青精飯。
不就是麻煩一點嗎?
為老師盡心,不怕麻煩!
……
長安來的信使來的時候,張川柏正好在曹家。
“是知名不具李九郎來信了!”
張川柏向信使道謝,再接過小匣子。
一看這個匣子,就知道不僅僅是李九郎的信。
李九郎又不是他親兄,沒那麽多話說~~
信使說:“令兄也寫了信,附在其中。另外,他托我捎迴一麵銅鏡,是你們給母親的禮物。”
說著,取出一麵光亮的銅鏡。
張川柏震驚。
曾幾何時,他和大兄想給阿娘買一麵銅鏡,被價格嚇得落荒而逃。
大兄還記得此事?
信使笑著說:“令兄在信中應該有細說。”
說完,信使到正堂跟曹憲說話……曹夫子雖然很低調,但是跟皇帝有書信往來!
張川柏在院子裏看信,很快知道自家阿兄的銅鏡是怎麽來的。
給牛治癱瘓掙的。
這件事真是……一言難盡。
阿耶阿娘在家擔心兄長們在外沒錢花,誰能想到遠誌勇闖天涯重操舊業!
李善和盧照鄰好奇長安的事,在一旁坐著。
張川柏沒:“阿兄救了王老五癱瘓的牛,而後高陽駙馬的愛犬難產,也是阿兄去接生的。”
李善:“……高陽駙馬的愛犬?還是愛妾?”
怎麽聽不明白呢?
“是愛犬。就是跟我們同住一個坊,高陽駙馬房遺愛養的愛犬。”張川柏解釋。
李善再次確認:“給犬接生?”
“是。”
“那……好吧。”李善笑道,“你家兄長真厲害。”
哈哈哈!
就是好想笑!
盧照鄰還是不明白:“牛癱瘓怎麽救?太醫署什麽時候開了獸醫科?”
張川柏沉默一會兒,擦擦頭上的汗:“不管怎麽說,大兄不僅掙到自己花的錢,還給阿娘掙了一麵鏡子,確實很能幹。”
王方翼的牛,房遺愛的犬!
阿兄掙的是皇親國戚的錢!
不過……大兄信中沒提到二兄,看來寫這封信時,二兄還沒去長安。
想必傳說中的九陽還丹煉製不易。
張川柏再看了一遍大兄的信……從字裏行間,仿佛看到兄長意氣風發的笑容。
就算是給牛治病,給犬接生,遠誌也覺得是值得驕傲的。
行醫救人、教書育人,做獸醫做農具,隻要是利人利己的事,都是重振家業。
這是父親的教導。
張川柏不禁為兄長感到驕傲,放下信笑了一會兒,才拆李九郎的信。
……
果然,不是親兄長就是不同。
李治的信就沒那麽多感情,不能“見信如晤”,看不見寫信人的笑容。
信裏說:
軍器監繼續研究新的火藥武器。
花炮專家李畋在這裏如魚得水,官府還幫助他娶了一個娘子。
除了不能自由出入長安,一切都好。
李畋想念張三郎,時不時問候幾句。
信裏又說:
之前張川柏送《生化之學》,成了長安士子聚會必談的話題。
大多數人看不懂,但不妨礙親自動手做實驗……一時之間,長安糞貴。
壓榨出油法、鐵鍋炒菜,讓晉王府多了幾分油煙氣。
按照張川柏給的食譜,李治吃胖了一圈。
張川柏不在長安,李治卻覺得身邊處處是他的身影。
信的最後,李治說:“我最近在讀史書,《後漢書》讀到靈帝紀。你最近在讀什麽書?《生化之學》的下一卷出了嗎?
研究新的農業技術是否缺錢?若有需要,可以報上來。”
張川柏見信中沒什麽忌諱的,傳給李善和盧照鄰看。
“師兄,靈帝紀講什麽?”張川柏問。
李善說:“就是漢靈帝的生平。”
師兄弟三人,李善對曆史典故最了解……張川柏屬於懂一些不懂一些,誰也不知道哪天夢見什麽。
信使說好第三天再來取迴信,告辭去驛館住。
師兄弟三人跟夫子討論長安的信。
“夫子,晉王說他讀到漢靈帝紀了……我記得漢靈帝是昏君?讀他的故事,是吸取經驗教訓吧?”張川柏問。
曹憲說:“你們讀史書,要假設自己是古人,如何解決當時的事,再結合古人的成功或者失敗,以此增加智慧。”
“是。”弟子們領命。
張川柏說:“可是我家沒有史書。”
曹憲笑道:“你將來進了國子監,就可以讀到了。我這裏也有一些,改日讓阿善帶你們讀。”
張川柏很高興……看史書就像看故事書一樣。
不過當下最重要的事,是把大兄的家書和銅鏡帶迴家。
張川柏和夫子告辭後,搖頭擺尾地跑遠。
盧照鄰看向李善:“師兄跟我講一講漢靈帝吧!”
李善點點頭。
從哪裏講起?
就說廢立皇後吧!
漢靈帝廢出身高門士族的宋皇後,改立屠戶家出身的何皇後。
隻是因為美色嗎?
李善以講故事的心態,講這段曆史。
他們這種小兒郎,不能從漢靈帝的生平學到什麽。
他覺得,晉王也是當故事看,畢竟晉王不用考慮誰做下一任皇後。
打壓上一代外戚竇家、廢掉出身高門的宋皇後、立娘家薄弱的何皇後,集中皇權……
漢靈帝機關算盡,可惜最後人算不如天算。
盧照鄰覺得這個故事很新鮮。
曹憲教導:“你們多看史書,看看臣子是怎麽應對的。以史為鑒,可以活得久。”
當今世上,沒幾個人比他更懂長生。
張川柏不知道夫子和師兄們在說“廢立皇後”這種大事。
如果他聽到,可能會覺得故事很耳熟。
他抱著寶貝跑迴家,將閃亮亮的銅鏡擺在阿娘麵前。
“當當當當!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我之前說買,娘還說我是敗家子。”張川柏笑眯眯。
“不是你買的?哪來的?狐狸偷的?”吳秀三連問。
小狐狸有前科的!
張川柏在曹家,和師兄們一起做大唐美食……幹農活都變瘦了,得補迴來。
先做一道“餳粥”,加入杏酪、麥芽糖,清香甘甜,小孩子最喜歡。
當然,老人也喜歡。
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
今日寄來春已老,鳳樓迢遞憶秋千。
每年杏花開時,就想起家鄉的餳粥,還有那一架隨風晃悠的秋千。
“明日再給夫子做青精飯。用南燭枝葉搗碎,漬汁浸米,曆經‘九浸九蒸九曝’,做出來的米粒像黑珍珠,又稱烏飯,傳聞吃了可以返老還童。”張川柏說得頭頭是道。
出身京兆杜氏的杜甫有一句詩——“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工序複雜、營養豐富的青精飯,是貴人所鍾愛。
李善和盧照鄰一聽,都表示要一起給夫子做青精飯。
不就是麻煩一點嗎?
為老師盡心,不怕麻煩!
……
長安來的信使來的時候,張川柏正好在曹家。
“是知名不具李九郎來信了!”
張川柏向信使道謝,再接過小匣子。
一看這個匣子,就知道不僅僅是李九郎的信。
李九郎又不是他親兄,沒那麽多話說~~
信使說:“令兄也寫了信,附在其中。另外,他托我捎迴一麵銅鏡,是你們給母親的禮物。”
說著,取出一麵光亮的銅鏡。
張川柏震驚。
曾幾何時,他和大兄想給阿娘買一麵銅鏡,被價格嚇得落荒而逃。
大兄還記得此事?
信使笑著說:“令兄在信中應該有細說。”
說完,信使到正堂跟曹憲說話……曹夫子雖然很低調,但是跟皇帝有書信往來!
張川柏在院子裏看信,很快知道自家阿兄的銅鏡是怎麽來的。
給牛治癱瘓掙的。
這件事真是……一言難盡。
阿耶阿娘在家擔心兄長們在外沒錢花,誰能想到遠誌勇闖天涯重操舊業!
李善和盧照鄰好奇長安的事,在一旁坐著。
張川柏沒:“阿兄救了王老五癱瘓的牛,而後高陽駙馬的愛犬難產,也是阿兄去接生的。”
李善:“……高陽駙馬的愛犬?還是愛妾?”
怎麽聽不明白呢?
“是愛犬。就是跟我們同住一個坊,高陽駙馬房遺愛養的愛犬。”張川柏解釋。
李善再次確認:“給犬接生?”
“是。”
“那……好吧。”李善笑道,“你家兄長真厲害。”
哈哈哈!
就是好想笑!
盧照鄰還是不明白:“牛癱瘓怎麽救?太醫署什麽時候開了獸醫科?”
張川柏沉默一會兒,擦擦頭上的汗:“不管怎麽說,大兄不僅掙到自己花的錢,還給阿娘掙了一麵鏡子,確實很能幹。”
王方翼的牛,房遺愛的犬!
阿兄掙的是皇親國戚的錢!
不過……大兄信中沒提到二兄,看來寫這封信時,二兄還沒去長安。
想必傳說中的九陽還丹煉製不易。
張川柏再看了一遍大兄的信……從字裏行間,仿佛看到兄長意氣風發的笑容。
就算是給牛治病,給犬接生,遠誌也覺得是值得驕傲的。
行醫救人、教書育人,做獸醫做農具,隻要是利人利己的事,都是重振家業。
這是父親的教導。
張川柏不禁為兄長感到驕傲,放下信笑了一會兒,才拆李九郎的信。
……
果然,不是親兄長就是不同。
李治的信就沒那麽多感情,不能“見信如晤”,看不見寫信人的笑容。
信裏說:
軍器監繼續研究新的火藥武器。
花炮專家李畋在這裏如魚得水,官府還幫助他娶了一個娘子。
除了不能自由出入長安,一切都好。
李畋想念張三郎,時不時問候幾句。
信裏又說:
之前張川柏送《生化之學》,成了長安士子聚會必談的話題。
大多數人看不懂,但不妨礙親自動手做實驗……一時之間,長安糞貴。
壓榨出油法、鐵鍋炒菜,讓晉王府多了幾分油煙氣。
按照張川柏給的食譜,李治吃胖了一圈。
張川柏不在長安,李治卻覺得身邊處處是他的身影。
信的最後,李治說:“我最近在讀史書,《後漢書》讀到靈帝紀。你最近在讀什麽書?《生化之學》的下一卷出了嗎?
研究新的農業技術是否缺錢?若有需要,可以報上來。”
張川柏見信中沒什麽忌諱的,傳給李善和盧照鄰看。
“師兄,靈帝紀講什麽?”張川柏問。
李善說:“就是漢靈帝的生平。”
師兄弟三人,李善對曆史典故最了解……張川柏屬於懂一些不懂一些,誰也不知道哪天夢見什麽。
信使說好第三天再來取迴信,告辭去驛館住。
師兄弟三人跟夫子討論長安的信。
“夫子,晉王說他讀到漢靈帝紀了……我記得漢靈帝是昏君?讀他的故事,是吸取經驗教訓吧?”張川柏問。
曹憲說:“你們讀史書,要假設自己是古人,如何解決當時的事,再結合古人的成功或者失敗,以此增加智慧。”
“是。”弟子們領命。
張川柏說:“可是我家沒有史書。”
曹憲笑道:“你將來進了國子監,就可以讀到了。我這裏也有一些,改日讓阿善帶你們讀。”
張川柏很高興……看史書就像看故事書一樣。
不過當下最重要的事,是把大兄的家書和銅鏡帶迴家。
張川柏和夫子告辭後,搖頭擺尾地跑遠。
盧照鄰看向李善:“師兄跟我講一講漢靈帝吧!”
李善點點頭。
從哪裏講起?
就說廢立皇後吧!
漢靈帝廢出身高門士族的宋皇後,改立屠戶家出身的何皇後。
隻是因為美色嗎?
李善以講故事的心態,講這段曆史。
他們這種小兒郎,不能從漢靈帝的生平學到什麽。
他覺得,晉王也是當故事看,畢竟晉王不用考慮誰做下一任皇後。
打壓上一代外戚竇家、廢掉出身高門的宋皇後、立娘家薄弱的何皇後,集中皇權……
漢靈帝機關算盡,可惜最後人算不如天算。
盧照鄰覺得這個故事很新鮮。
曹憲教導:“你們多看史書,看看臣子是怎麽應對的。以史為鑒,可以活得久。”
當今世上,沒幾個人比他更懂長生。
張川柏不知道夫子和師兄們在說“廢立皇後”這種大事。
如果他聽到,可能會覺得故事很耳熟。
他抱著寶貝跑迴家,將閃亮亮的銅鏡擺在阿娘麵前。
“當當當當!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我之前說買,娘還說我是敗家子。”張川柏笑眯眯。
“不是你買的?哪來的?狐狸偷的?”吳秀三連問。
小狐狸有前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