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外郭城的正南門——定鼎門,連江都小兒郎張川柏都知道。
隋初名建國門,唐朝改名定鼎門。
楊廣興建東都,是第一個通過此門的皇帝。
從定鼎門進去,就是南北貫通的大長街——天街。
“定鼎門取名於‘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 ’。天街名字的來源,是隋朝時天官說此街在昴、畢兩星宿之間,是日月星出入的要道。”
小兒郎單純好奇的目光,讓禮部主事方迴不禁多說幾句。
張遠誌忽然想起來一件事,說:“我大師兄在洛陽,我有他的地址,我可否抽點時間去拜訪?”
“可以。”方迴答應,“我一會兒辦完事,帶張三去西市‘方家羊肉’吃飯。你若趕得及,可以過去找我們。”
“多謝方主事。”張遠誌連忙道謝。
方主事人真好!
京官都這麽平易近人的嗎?
方迴微微一笑,張家兄弟人脈很廣啊!
在洛陽也有舊相識?在長安有沒有?
張川柏跟著方迴走到洛陽的驛站。
一路上每到一處驛站住宿,方迴都要拿出住店證明——驛牒,上麵寫明持有人的身份和此行的任務。
離京之前,要從主管部門領到憑證才可以上路。
將行李暫存在驛館,請驛長安排下一行程的車馬,方迴熟門熟路地帶張川柏去西市。
“五品以上官員不得入市。幸虧我沒有五品,否則不能去市裏。”方迴半唏噓半開玩笑。
“那方主事得多去幾次,否則明年豈不是去不成了?”張川柏一臉認真。
方迴眉開眼笑:“憑小神童這句話,我就得請你吃羊肉!”
張川柏笑眯眯地說:“方主事都惦記的‘方家羊肉’,肯定很好吃,我有口福啦!”
“……是我一個本家開的食肆,確實是一絕!”方迴笑道,“主要是一路來迴我都沒好好吃幾頓肉,就惦記羊肉的味道。”
為了抑製奢靡的風氣,朝廷明令禁止出差的官員吃肉。
“治書侍禦史馬周素來清廉,有一次出差,被有心之人看見他在吃雞肉,就告到皇帝那裏。陛下說‘我禁禦史食肉,恐州縣廣費,食雞尚何與?’”
……禁止食肉,沒說禁止食雞!
所以,吃雞鴨等禽類不違反紀律,可以在驛館公廚吃。
想吃羊肉這些牲畜肉,就得脫掉官服,低調一點自費去市裏的食肆吃。
張川柏聽得津津有味。
馬周啊……又是一個似曾相識的名字。
定鼎門西邊穿過兩個坊就是西市。
其實不用方迴帶路,張川柏聞著香味就能找到。
隋煬帝楊廣曾在西市設立一個四方館,供四方藩國使者處理互市貿易。
因此,這裏有中原不常見的各種稀有香料。
有香料,就可以將肉烹飪得更香啦~~
張川柏吸了吸空氣中彌漫的肉香,四舍五入就當在吃肉,沒吃已經很滿足。
他會很多菜譜,可惜缺乏調料限製了他的廚藝!
方迴也聞到香味,提議:“如今正是吃蟹黃畢羅的時候,我們買兩個嚐嚐?再買一些餅,帶著路上吃。”
“主事請吃羊肉,畢羅就我請吧!”張川柏豪氣地說。
他的年紀可以做方迴的兒子了,說起話來卻像方迴的兄弟。
肥黑肥黑的小兒郎裝大人,還挺可愛的。
“那就多謝張郎。”方迴爽快答應。
畢羅是一種麵食,包著餡蒸熟或烤熟的。
“夏日的櫻桃畢羅皮薄餡大,透過皮能看到裏麵的餡,可惜已經過季。”方迴拿著一個熱氣騰騰的蟹黃畢羅,左右手倒著。
張川柏急性子一口咬下去……“啊!燙燙燙!”
裏麵的蟹黃爆漿啦!
好七~真好七~
開了這個頭,後麵就節製不住。
冷胡突鱠?嚐嚐!
帶著字的五色餅,買買買!
虞家粽子白瑩如玉,買給阿兄吃!
不知道洛陽的粽子,跟江都比如何……
張家做粽子,餡裏有朱砂一樣紅彤彤的高郵鹹蛋黃呢!
到了方家羊肉,方迴大聲說:“十二郎!快給我上香噴噴的炙羊肉。”
食肆裏迎出來一個人,連聲說:“七兄迴來了,我算著你這兩日該到,這一趟差事順利吧?快進來坐。”
張川柏好奇地跟著他們走進去。
方迴轉過頭問:“張三郎愛吃炙羊肉嗎?還是吃蒸的?”
“都中!”張川柏說,“方主事對我實在太好了!除了盧照鄰,還沒有人請過我吃羊肉呢!”
方迴笑道:“實不相瞞,上次傳旨,我不是幫王郎君給你傳信嗎?迴去之後,他給了我謝禮。”
……不僅僅是知名不具王老五,還有一個李九郎。
小郎君前途光明、又謙虛有禮,長得可愛說話又好聽。
為什麽不好好結交呢?
張川柏又惦記上清霜銷路,坐下之後好奇地問:“我家裏常吃的肉類是豬肉和鴨肉,聽說長安和洛陽的貴人都愛吃羊肉?”
方迴點點頭:“朝廷有規定,親王以下到二品官,每個月供給羊二十頭、豬肉六十斤;三品官每個月給羊十二頭;四品、五品官每月給羊九頭……既然朝廷發羊,貴人當然以吃羊肉為主。”
“還發羊啊!”張川柏羨慕得口水都要流出來。
當官真好啊!
嗚嗚~
阿耶阿娘~我決定了,我要當官!
給你們掙羊肉吃!
天天吃羊肉的高官肯定容易上火,我要賣西瓜霜……哦,上清霜掙他們的錢!
劫富濟貧!
他們說著閑話等上菜,張遠誌和趙貞固一起尋了過來。
趙貞固還背著行囊。
“張三!”趙貞固驚喜地看著張川柏,“才多久沒見,你長高了,還健壯了!你大兄說了好多你的事,我都不知道該不該信!”
“必須信。”張川柏樂嗬嗬,“趙兄也更精神了。”
沒法誇一個人長得好看時,隻好誇精神。
趙貞固又跟方迴見禮,坐下後笑著說:“我最近學樂器,每次奏完一曲就睡得很香,精神抖擻啊!我跟著你們一起去長安,可以帶著遠誌一起去朋友家住。”
想到趙貞固“一迴生二迴熟”的交友模式,張川柏遲疑地說:“不知趙兄的朋友是?”
“是妙應真人的學生孟詵。”趙貞固說。
在一旁聽少年人熱熱鬧鬧說話的方迴詫異:“你們認識妙應真人?”
張家的人脈未免太廣闊!
趙貞固說:“我曾給孟郎君寫過信,他也給我迴過信。我們通過兩次信,是至交好友!”
張川柏:“……果然。”
按照趙貞固的交友標準,自己跟李九郎也是至交好友?
可不可以去皇宮借宿啊?
隋初名建國門,唐朝改名定鼎門。
楊廣興建東都,是第一個通過此門的皇帝。
從定鼎門進去,就是南北貫通的大長街——天街。
“定鼎門取名於‘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 ’。天街名字的來源,是隋朝時天官說此街在昴、畢兩星宿之間,是日月星出入的要道。”
小兒郎單純好奇的目光,讓禮部主事方迴不禁多說幾句。
張遠誌忽然想起來一件事,說:“我大師兄在洛陽,我有他的地址,我可否抽點時間去拜訪?”
“可以。”方迴答應,“我一會兒辦完事,帶張三去西市‘方家羊肉’吃飯。你若趕得及,可以過去找我們。”
“多謝方主事。”張遠誌連忙道謝。
方主事人真好!
京官都這麽平易近人的嗎?
方迴微微一笑,張家兄弟人脈很廣啊!
在洛陽也有舊相識?在長安有沒有?
張川柏跟著方迴走到洛陽的驛站。
一路上每到一處驛站住宿,方迴都要拿出住店證明——驛牒,上麵寫明持有人的身份和此行的任務。
離京之前,要從主管部門領到憑證才可以上路。
將行李暫存在驛館,請驛長安排下一行程的車馬,方迴熟門熟路地帶張川柏去西市。
“五品以上官員不得入市。幸虧我沒有五品,否則不能去市裏。”方迴半唏噓半開玩笑。
“那方主事得多去幾次,否則明年豈不是去不成了?”張川柏一臉認真。
方迴眉開眼笑:“憑小神童這句話,我就得請你吃羊肉!”
張川柏笑眯眯地說:“方主事都惦記的‘方家羊肉’,肯定很好吃,我有口福啦!”
“……是我一個本家開的食肆,確實是一絕!”方迴笑道,“主要是一路來迴我都沒好好吃幾頓肉,就惦記羊肉的味道。”
為了抑製奢靡的風氣,朝廷明令禁止出差的官員吃肉。
“治書侍禦史馬周素來清廉,有一次出差,被有心之人看見他在吃雞肉,就告到皇帝那裏。陛下說‘我禁禦史食肉,恐州縣廣費,食雞尚何與?’”
……禁止食肉,沒說禁止食雞!
所以,吃雞鴨等禽類不違反紀律,可以在驛館公廚吃。
想吃羊肉這些牲畜肉,就得脫掉官服,低調一點自費去市裏的食肆吃。
張川柏聽得津津有味。
馬周啊……又是一個似曾相識的名字。
定鼎門西邊穿過兩個坊就是西市。
其實不用方迴帶路,張川柏聞著香味就能找到。
隋煬帝楊廣曾在西市設立一個四方館,供四方藩國使者處理互市貿易。
因此,這裏有中原不常見的各種稀有香料。
有香料,就可以將肉烹飪得更香啦~~
張川柏吸了吸空氣中彌漫的肉香,四舍五入就當在吃肉,沒吃已經很滿足。
他會很多菜譜,可惜缺乏調料限製了他的廚藝!
方迴也聞到香味,提議:“如今正是吃蟹黃畢羅的時候,我們買兩個嚐嚐?再買一些餅,帶著路上吃。”
“主事請吃羊肉,畢羅就我請吧!”張川柏豪氣地說。
他的年紀可以做方迴的兒子了,說起話來卻像方迴的兄弟。
肥黑肥黑的小兒郎裝大人,還挺可愛的。
“那就多謝張郎。”方迴爽快答應。
畢羅是一種麵食,包著餡蒸熟或烤熟的。
“夏日的櫻桃畢羅皮薄餡大,透過皮能看到裏麵的餡,可惜已經過季。”方迴拿著一個熱氣騰騰的蟹黃畢羅,左右手倒著。
張川柏急性子一口咬下去……“啊!燙燙燙!”
裏麵的蟹黃爆漿啦!
好七~真好七~
開了這個頭,後麵就節製不住。
冷胡突鱠?嚐嚐!
帶著字的五色餅,買買買!
虞家粽子白瑩如玉,買給阿兄吃!
不知道洛陽的粽子,跟江都比如何……
張家做粽子,餡裏有朱砂一樣紅彤彤的高郵鹹蛋黃呢!
到了方家羊肉,方迴大聲說:“十二郎!快給我上香噴噴的炙羊肉。”
食肆裏迎出來一個人,連聲說:“七兄迴來了,我算著你這兩日該到,這一趟差事順利吧?快進來坐。”
張川柏好奇地跟著他們走進去。
方迴轉過頭問:“張三郎愛吃炙羊肉嗎?還是吃蒸的?”
“都中!”張川柏說,“方主事對我實在太好了!除了盧照鄰,還沒有人請過我吃羊肉呢!”
方迴笑道:“實不相瞞,上次傳旨,我不是幫王郎君給你傳信嗎?迴去之後,他給了我謝禮。”
……不僅僅是知名不具王老五,還有一個李九郎。
小郎君前途光明、又謙虛有禮,長得可愛說話又好聽。
為什麽不好好結交呢?
張川柏又惦記上清霜銷路,坐下之後好奇地問:“我家裏常吃的肉類是豬肉和鴨肉,聽說長安和洛陽的貴人都愛吃羊肉?”
方迴點點頭:“朝廷有規定,親王以下到二品官,每個月供給羊二十頭、豬肉六十斤;三品官每個月給羊十二頭;四品、五品官每月給羊九頭……既然朝廷發羊,貴人當然以吃羊肉為主。”
“還發羊啊!”張川柏羨慕得口水都要流出來。
當官真好啊!
嗚嗚~
阿耶阿娘~我決定了,我要當官!
給你們掙羊肉吃!
天天吃羊肉的高官肯定容易上火,我要賣西瓜霜……哦,上清霜掙他們的錢!
劫富濟貧!
他們說著閑話等上菜,張遠誌和趙貞固一起尋了過來。
趙貞固還背著行囊。
“張三!”趙貞固驚喜地看著張川柏,“才多久沒見,你長高了,還健壯了!你大兄說了好多你的事,我都不知道該不該信!”
“必須信。”張川柏樂嗬嗬,“趙兄也更精神了。”
沒法誇一個人長得好看時,隻好誇精神。
趙貞固又跟方迴見禮,坐下後笑著說:“我最近學樂器,每次奏完一曲就睡得很香,精神抖擻啊!我跟著你們一起去長安,可以帶著遠誌一起去朋友家住。”
想到趙貞固“一迴生二迴熟”的交友模式,張川柏遲疑地說:“不知趙兄的朋友是?”
“是妙應真人的學生孟詵。”趙貞固說。
在一旁聽少年人熱熱鬧鬧說話的方迴詫異:“你們認識妙應真人?”
張家的人脈未免太廣闊!
趙貞固說:“我曾給孟郎君寫過信,他也給我迴過信。我們通過兩次信,是至交好友!”
張川柏:“……果然。”
按照趙貞固的交友標準,自己跟李九郎也是至交好友?
可不可以去皇宮借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