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正坐在那戶人家的竹床上,埋怨道:
“徒弟啊,你們兩人的模樣本來就醜,說話又粗魯,把這一家人嚇得魂飛魄散,還不是替我招了這麽多罪!”
八戒笑著說道:
“師父,這可不是吹牛,自從跟了您,我老豬已經比以前俊了不少。”
“若是像從前在高老莊的時候,我隨便把嘴朝前一撅,耳朵兩邊一擺,經常嚇得二三十人當場昏倒呢!”
行者聽了哈哈大笑,說道:
“呆子,別亂說了!”
“你的醜樣還是收拾一下吧。”
三藏說道:
“悟空,你說的這是什麽話?”
“相貌是天生的,你教他怎麽收拾?”
行者答道:
“很簡單嘛!把他的耙子一樣的嘴揣在懷裏,不要露出來;再把那蒲扇一樣的耳朵貼在腦後,不要搖動,這不就算是收拾好了?”
八戒聽了,竟然照做,把嘴藏在懷裏,把耳朵貼在腦後,低著頭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
行者則將行李提進屋裏,把白馬拴在院子的木樁上,安頓妥當。
隻見那位老人引著一個年輕人過來,年輕人端著一個木盤,盤裏放著三杯清茶,恭恭敬敬地獻上來。
喝過茶後,老人又吩咐準備齋飯。
那年輕人隨後拿來一張破舊的桌子,桌麵上有幾個窟窿,漆也早已剝落,又搬來兩條斷了腿、破了頭的凳子,擺在院子裏,請三位僧人坐在涼快的地方休息。
三藏於是問道:
“老施主,貴姓?”
老人迴答:
“我姓王。”
三藏又問:
“您有幾位子女?”
老人說道:
“有兩個兒子,三個孫子。”
三藏笑著說:
“恭喜,恭喜。”
接著又問:
“請問施主高壽幾何?”
老人迴答:
“愚老六十一歲了。”
行者笑道:
“好!好!好!您正是‘花甲重逢’呢!”
三藏繼續問:
“老施主,剛才您提到西天取經艱難,這是為何?”
老人答道:
“取經本身不算難,隻是途中道路險惡難行。”
“往西不過三十裏左右,有一座山,名為八百裏黃風嶺。”
“那座山裏多有妖怪出沒。所以我才說取經艱難,正是因為這個。”
“不過這位小長老聽說本領高強,或許能順利過去。”
行者聞言,笑道:
“不妨事!不妨事!”
“有老孫和我的師弟在此,不管是什麽妖怪,休想惹是生非!”
正談論間,老者的兒子端著飯菜上來,擺放在桌上,恭敬說道:
“長老,請用齋。”
三藏雙手合十,閉目念起齋經。
還未念完,八戒已忍不住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等三藏的經文還未念至一半,呆子已連吃三碗。
悟空見狀,不禁笑罵道:
“這餓死鬼投胎的模樣,真是沒眼看!”
“好似湯鍋裏煮的餓鬼重生!”
老者倒也熱情,見八戒吃得飛快,忙吩咐兒子添飯:
“快些添飯來,這位長老顯然餓得緊。”
八戒果然食量驚人,埋頭苦吃,不抬頭,一連吃了十多碗。
三藏和悟空都隻象征性吃了兩碗,而八戒卻仍未盡興。
他邊吃邊說道:
“老施主,你在嘀咕什麽五爻六爻的?”
“有飯就隻管添來,別囉嗦!”
八戒這一頓,幾乎將老者家中的存糧吃了個幹淨,還說自己隻勉強吃了半飽。
待飯菜收拾妥當後,三人便在門樓下鋪就的竹床上歇息,準備明日再行。
次日天亮,悟空去牽馬,八戒收拾行李,老王家又準備了一些點心和湯水款待三藏師徒三人。
三人向老王道謝告辭。
老者叮囑道:
“若是途中遇到什麽不測,務必迴到我這茅舍躲避。”
悟空笑道:
“老兒,別說這些玩笑話。”
“我們出家人隻走前路,從不迴頭。”
說罷,一行人策馬挑擔,繼續向西而去。
噫!這一行西去,果然無坦途直路,必定會遇到妖魔橫行,災禍重重。
三人前行,不到半日,果然遇到一座高山。
這山險峻非常,三藏騎馬來到山崖邊,斜身觀看,隻見那景象分外驚人:
高的是山,峻的是嶺;陡的是崖,深的是壑;
響的是泉,鮮的是花。
那山高得連天頂也難以企及,澗深得仿佛直通地府。
山前霧氣繚繞,白雲翻騰;
山石嶙峋,怪異非常。那崖高千丈萬丈,猶如挾魂奪魄;
崖後蜿蜒曲折的藏龍洞中,滴水岩滴滴答答作響。
山間更有各種奇異景象:
丫丫叉叉的帶角鹿,呆呆愣愣的看人獐;
盤盤曲曲的紅鱗蟒,嬉戲頑皮的白麵猿。
到了夜晚,猛虎在巴山尋覓洞穴;
清晨時分,巨龍翻波躍水而出,洞口傳來唿唿作響的迴音。
草叢間飛鳥騰起,林中野獸奔走。
忽然,一陣狼蟲蜂擁而過,聲勢駭人,令人心驚膽寒。
這正是:
當倒洞當當倒洞,洞當當倒洞當山;
青岱染成千丈玉,碧紗籠罩萬堆煙。
師父緩緩收住馬匹,孫大聖停下腳步,豬悟能拖著擔子慢慢跟行。
三人正看那高山險峻,忽然聽到一陣狂風唿嘯而來。
三藏坐在馬上,頓時心中一驚,連忙說道:
“悟空,起風了!”
行者滿不在乎地答道:
“風有何懼!”
“不過是四時自然之氣罷了。”
三藏卻搖頭說道:
“這風惡得很,和尋常的天風不同。”
悟空問道:
“師父,怎麽說這風和天風不同?”
三藏便指著風勢說道:
“巍巍蕩蕩颯飄飄,渺渺茫茫出碧霄。
過嶺隻聞千樹吼,入林但見萬竿搖。
岸邊擺柳連根動,園內吹花帶葉飄。
收網漁舟皆緊纜,落篷客艇盡拋錨。
途半征夫迷失路,山中樵子擔難挑。
仙果林間猴子散,奇花叢內鹿兒逃。
崖前檜柏顆顆倒,澗下鬆篁葉葉凋。
播土揚塵沙迸迸,翻江攪海浪濤濤。”
八戒聽了,慌忙上前拉住行者,說道:
“師兄,這風太大了!”
“我們還是找地方躲一躲吧!”
悟空笑道:
“呆子沒出息!”
“風一大就躲,那萬一遇到妖怪,豈不是更糟?”
八戒急道:
“哥呀,你沒聽說過‘避色如避仇,避風如避箭’嗎?”
“咱們躲一下又何妨!”
悟空道:
“莫要多話,讓我抓一把風來聞聞。”
八戒大笑道:
“師兄,你又在吹牛了!”
“風哪能抓得住?”
“就是抓得住,也早吹散了。”
悟空說道:
“兄弟有所不知,我有‘抓風’之法。”
悟空說罷,身形一閃,讓過風頭,伸手抓住風尾,聞了一聞,隨即皺眉說道:
“果然不是尋常之風!”
“這風帶著一股腥味,斷然是妖風。”
正說著,忽見山坡下一陣草木亂搖,竄出一隻斑斕猛虎,剪尾跑蹄,撲麵而來。
三藏見狀,大驚失色,身子從雕鞍上翻下,摔落在路旁,嚇得魂飛魄散。
八戒丟下行李,抄起釘耙,攔住悟空,吼道:
“孽畜,哪裏跑!”
衝上前去,對準猛虎就是一耙。
誰知那虎站直了身子,掄起左前爪,竟然抓住自己的胸膛,用力一撕,“滑剌”一聲,把整張皮剝了下來,站立在路邊。
再看那剝皮後的妖怪,模樣兇惡非常:
血淋淋的赤裸身軀,通紅的彎腿虎足;
火焰般的鬢發蓬鬆,硬梆梆的雙眉直豎;
白森森的四顆鋼牙,光閃閃的一雙金眼;
氣昂昂地厲聲大笑,雄糾糾地高喊震天。
“徒弟啊,你們兩人的模樣本來就醜,說話又粗魯,把這一家人嚇得魂飛魄散,還不是替我招了這麽多罪!”
八戒笑著說道:
“師父,這可不是吹牛,自從跟了您,我老豬已經比以前俊了不少。”
“若是像從前在高老莊的時候,我隨便把嘴朝前一撅,耳朵兩邊一擺,經常嚇得二三十人當場昏倒呢!”
行者聽了哈哈大笑,說道:
“呆子,別亂說了!”
“你的醜樣還是收拾一下吧。”
三藏說道:
“悟空,你說的這是什麽話?”
“相貌是天生的,你教他怎麽收拾?”
行者答道:
“很簡單嘛!把他的耙子一樣的嘴揣在懷裏,不要露出來;再把那蒲扇一樣的耳朵貼在腦後,不要搖動,這不就算是收拾好了?”
八戒聽了,竟然照做,把嘴藏在懷裏,把耳朵貼在腦後,低著頭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
行者則將行李提進屋裏,把白馬拴在院子的木樁上,安頓妥當。
隻見那位老人引著一個年輕人過來,年輕人端著一個木盤,盤裏放著三杯清茶,恭恭敬敬地獻上來。
喝過茶後,老人又吩咐準備齋飯。
那年輕人隨後拿來一張破舊的桌子,桌麵上有幾個窟窿,漆也早已剝落,又搬來兩條斷了腿、破了頭的凳子,擺在院子裏,請三位僧人坐在涼快的地方休息。
三藏於是問道:
“老施主,貴姓?”
老人迴答:
“我姓王。”
三藏又問:
“您有幾位子女?”
老人說道:
“有兩個兒子,三個孫子。”
三藏笑著說:
“恭喜,恭喜。”
接著又問:
“請問施主高壽幾何?”
老人迴答:
“愚老六十一歲了。”
行者笑道:
“好!好!好!您正是‘花甲重逢’呢!”
三藏繼續問:
“老施主,剛才您提到西天取經艱難,這是為何?”
老人答道:
“取經本身不算難,隻是途中道路險惡難行。”
“往西不過三十裏左右,有一座山,名為八百裏黃風嶺。”
“那座山裏多有妖怪出沒。所以我才說取經艱難,正是因為這個。”
“不過這位小長老聽說本領高強,或許能順利過去。”
行者聞言,笑道:
“不妨事!不妨事!”
“有老孫和我的師弟在此,不管是什麽妖怪,休想惹是生非!”
正談論間,老者的兒子端著飯菜上來,擺放在桌上,恭敬說道:
“長老,請用齋。”
三藏雙手合十,閉目念起齋經。
還未念完,八戒已忍不住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等三藏的經文還未念至一半,呆子已連吃三碗。
悟空見狀,不禁笑罵道:
“這餓死鬼投胎的模樣,真是沒眼看!”
“好似湯鍋裏煮的餓鬼重生!”
老者倒也熱情,見八戒吃得飛快,忙吩咐兒子添飯:
“快些添飯來,這位長老顯然餓得緊。”
八戒果然食量驚人,埋頭苦吃,不抬頭,一連吃了十多碗。
三藏和悟空都隻象征性吃了兩碗,而八戒卻仍未盡興。
他邊吃邊說道:
“老施主,你在嘀咕什麽五爻六爻的?”
“有飯就隻管添來,別囉嗦!”
八戒這一頓,幾乎將老者家中的存糧吃了個幹淨,還說自己隻勉強吃了半飽。
待飯菜收拾妥當後,三人便在門樓下鋪就的竹床上歇息,準備明日再行。
次日天亮,悟空去牽馬,八戒收拾行李,老王家又準備了一些點心和湯水款待三藏師徒三人。
三人向老王道謝告辭。
老者叮囑道:
“若是途中遇到什麽不測,務必迴到我這茅舍躲避。”
悟空笑道:
“老兒,別說這些玩笑話。”
“我們出家人隻走前路,從不迴頭。”
說罷,一行人策馬挑擔,繼續向西而去。
噫!這一行西去,果然無坦途直路,必定會遇到妖魔橫行,災禍重重。
三人前行,不到半日,果然遇到一座高山。
這山險峻非常,三藏騎馬來到山崖邊,斜身觀看,隻見那景象分外驚人:
高的是山,峻的是嶺;陡的是崖,深的是壑;
響的是泉,鮮的是花。
那山高得連天頂也難以企及,澗深得仿佛直通地府。
山前霧氣繚繞,白雲翻騰;
山石嶙峋,怪異非常。那崖高千丈萬丈,猶如挾魂奪魄;
崖後蜿蜒曲折的藏龍洞中,滴水岩滴滴答答作響。
山間更有各種奇異景象:
丫丫叉叉的帶角鹿,呆呆愣愣的看人獐;
盤盤曲曲的紅鱗蟒,嬉戲頑皮的白麵猿。
到了夜晚,猛虎在巴山尋覓洞穴;
清晨時分,巨龍翻波躍水而出,洞口傳來唿唿作響的迴音。
草叢間飛鳥騰起,林中野獸奔走。
忽然,一陣狼蟲蜂擁而過,聲勢駭人,令人心驚膽寒。
這正是:
當倒洞當當倒洞,洞當當倒洞當山;
青岱染成千丈玉,碧紗籠罩萬堆煙。
師父緩緩收住馬匹,孫大聖停下腳步,豬悟能拖著擔子慢慢跟行。
三人正看那高山險峻,忽然聽到一陣狂風唿嘯而來。
三藏坐在馬上,頓時心中一驚,連忙說道:
“悟空,起風了!”
行者滿不在乎地答道:
“風有何懼!”
“不過是四時自然之氣罷了。”
三藏卻搖頭說道:
“這風惡得很,和尋常的天風不同。”
悟空問道:
“師父,怎麽說這風和天風不同?”
三藏便指著風勢說道:
“巍巍蕩蕩颯飄飄,渺渺茫茫出碧霄。
過嶺隻聞千樹吼,入林但見萬竿搖。
岸邊擺柳連根動,園內吹花帶葉飄。
收網漁舟皆緊纜,落篷客艇盡拋錨。
途半征夫迷失路,山中樵子擔難挑。
仙果林間猴子散,奇花叢內鹿兒逃。
崖前檜柏顆顆倒,澗下鬆篁葉葉凋。
播土揚塵沙迸迸,翻江攪海浪濤濤。”
八戒聽了,慌忙上前拉住行者,說道:
“師兄,這風太大了!”
“我們還是找地方躲一躲吧!”
悟空笑道:
“呆子沒出息!”
“風一大就躲,那萬一遇到妖怪,豈不是更糟?”
八戒急道:
“哥呀,你沒聽說過‘避色如避仇,避風如避箭’嗎?”
“咱們躲一下又何妨!”
悟空道:
“莫要多話,讓我抓一把風來聞聞。”
八戒大笑道:
“師兄,你又在吹牛了!”
“風哪能抓得住?”
“就是抓得住,也早吹散了。”
悟空說道:
“兄弟有所不知,我有‘抓風’之法。”
悟空說罷,身形一閃,讓過風頭,伸手抓住風尾,聞了一聞,隨即皺眉說道:
“果然不是尋常之風!”
“這風帶著一股腥味,斷然是妖風。”
正說著,忽見山坡下一陣草木亂搖,竄出一隻斑斕猛虎,剪尾跑蹄,撲麵而來。
三藏見狀,大驚失色,身子從雕鞍上翻下,摔落在路旁,嚇得魂飛魄散。
八戒丟下行李,抄起釘耙,攔住悟空,吼道:
“孽畜,哪裏跑!”
衝上前去,對準猛虎就是一耙。
誰知那虎站直了身子,掄起左前爪,竟然抓住自己的胸膛,用力一撕,“滑剌”一聲,把整張皮剝了下來,站立在路邊。
再看那剝皮後的妖怪,模樣兇惡非常:
血淋淋的赤裸身軀,通紅的彎腿虎足;
火焰般的鬢發蓬鬆,硬梆梆的雙眉直豎;
白森森的四顆鋼牙,光閃閃的一雙金眼;
氣昂昂地厲聲大笑,雄糾糾地高喊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