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者,至大也,非聖人莫之能有也。.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強莫之能任。”


    車胤出身寒微,但是靠著勤學苦讀,在世家門閥主政的朝堂之上有了一席之地。


    也許是年輕時的經曆,形成了他執著的性格。


    再加上他已步入暮年。


    跟大多數老年人一樣,年紀越大越固執。


    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


    在雙方肯定會爭得麵紅耳赤的清談中,的確是不好對付。


    車胤繼續補充道。


    “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在經學的世界觀下。


    像車胤這樣的經學知識分子相信。


    有一個神格化、人性化、道德化的自然意誌。


    即所謂“天”。


    天命就是“天”的指示。


    按照天命,萬物方能得以運轉。


    物如此,人如此,統禦天下的君王也應當如此。


    作為君王又該如何知曉天命呢?


    今文經學認為,那些神秘莫測的圖錄隱語中包含的讖言,是天命揭示的吉兇禍福、治亂興衰。


    古文經學則認為,“天命有德。”


    天不偏愛任何一人,選擇誰來統禦天下,要看德行,誰有德行,天就支持誰。


    此謂“以德配天”。


    看王恭一言不發,低著頭,車胤的論述也完成了。


    “天休於寧王,興我小邦周。寧王惟卜用,克綏受茲命。”


    因為商紂王失德,天就放棄了他,讓周天子取而代之。


    作為天子想要萬世永固,必須讓自己的德行配得上天命。


    第一,要提高品行。


    第二,要推行德政。


    無論哪一條,皇帝必然要依靠品行高潔的寒門士子。而不是寄情山水的世家子弟。


    聽了車胤的論述,司馬曜滿意地點點頭。


    這場清談,他的態度很明顯。


    如同晉元帝司馬睿靠一手製衡術,在衣冠南渡的亂局下坐穩了皇帝大位一樣。


    司馬曜也想製衡寒門與世家,來強化皇權。


    現如今世家門閥氣勢正盛。


    提拔任用一些下品寒門,和剛剛主政的皇帝配合打壓威脅到皇權的世家門閥。


    先用一場清談來開場。


    這就是司馬曜把他們召集到一起的目的。


    助論階段結束了。


    結果也很明顯。


    一直沉默的王恭已經失敗了。


    作為皇帝的姻親,他不敢反駁君權天授的理論。


    否定皇帝受命於天,就是在挑釁皇權。


    剛剛靠著和皇帝的聯姻,控製住太原王氏的王恭不敢損害自己的利益。


    就為了和下品寒士做口舌之爭,來獲得皇帝的垂青。


    “好彩!”


    王恭送上了祝賀,承認了失敗。


    王溫立刻宣布了結果。


    “助論畢,車大人得二番!”


    在車胤的立論中,寒士們扳迴一城。


    坐在三席的範寧和王忱做好了抗辯的準備。


    抗辯是多人清談的最重要環節。


    立論是陳述觀點,助論是佐證觀點。


    和前麵兩個環節的各自議論不同。


    抗辯是個互相提問、詰難的環節。


    也是個可能會從唇槍舌戰升級到拳腳相加的環節。


    一方提問,四人皆可迴答。


    一方迴答,四人皆可反駁。


    考驗的不僅是口才與學識,還有四人的默契。


    說是清談最精彩的部分也不為過。


    以清譽名士,入朝為官的王忱,不擔心上席的殷仲堪和王恭。


    甚至坐在末席,那個昏聵無知的兄長,王國寶。


    他擔心他自己。


    因為坐在他對麵的人,是中書侍郎範寧。


    他既是大儒範汪之子,也是自己的舅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女友穿越到東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十十寸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十十寸雨並收藏和女友穿越到東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