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諸葛亮感到自己時日無多後,將《兵法二十四篇》傳授給薑維。
之後,薑維和鍾會密謀反對司馬昭,事敗被殺。
《兵法二十四篇》中的“八務、七戒、六恐、五懼”,隨之失傳。
楊行秋奇怪的是,諸葛亮的兵法,怎麽會出現在這裏呢?
“尊師,弟子清點已畢,共計五十四卷。”
看著王賢的反應,他也不知道背後的原因。
從牛家莊的起源來看,可能王賢的祖先是曹魏的將領也說不定。
先不考慮這個問題了,把書都收起來,以後慢慢看。
楊行秋和王賢一起動手抬起那口黑色的大箱子。
以楊行秋的力量抬起箱子有些艱難,王賢表現得很輕鬆。
楊行秋還沒把箱子抬起來,王賢直接將箱子舉起。
兩人沒有控製住平衡,箱子直接向著一側倒去。
“慢點,哎!哎!”
眼看著箱子就要砸到自己,楊行秋迅速後退,勉強躲開。
年代久遠的木箱,揚起一陣塵土。
“咳,咳。”
王賢上前拉起楊行秋。
“尊師,咳,咳。”
楊行秋拂去臉上的塵土,看見了箱子上摔出了一處破損,裏麵露出來個東西。
“王賢,你看。”
王賢順著楊行秋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發出疑問。
“箱中早已搬空,這又是何物?”
楊行秋試探著用手摸去。
摸著是麻布,裏麵很硬。
“王賢,翻過來,仔細看看。”
兩人將木箱翻轉。
箱子裏外高度,相差甚遠。
楊行秋用手指輕扣箱底,發出沉悶的聲音。
兩人對視一眼,得出同一個結論。
“底下有夾層!”
王賢找來鐵斧,破開了夾層。
由麻布袋包裹著的長條形物品靜靜地躺在箱底。
楊行秋示意王賢
“王賢,拿出來看看。”
王賢緩緩打開麻布袋,取出裏麵的黑色龍紋錦緞。
“取下錦緞。”
隨著錦緞被緩緩解下,一柄劍出現在楊行秋眼前。
楊行秋雙手拿過,仔細端詳起來。
黑檀木製成的劍鞘,上麵覆蓋著雕出龍紋裝飾的蟒蛇皮,劍格上鑲嵌了七顆紅寶石,劍柄用紅色綢緞纏繞,劍首掛著紅色劍穗。
楊行秋注意到,劍鞘上刻有一行小篆。
“正始六年,帝芳所鑄”
楊行秋意識到,這柄劍是魏帝曹芳的天子劍。
“尊師,這有一段白綾,上有文字。”
與此同時,一段塵封在曆史角落裏的秘辛也出現在楊行秋麵前。
彥雲勳鑒:
太祖武皇帝,興義師,續絕命,救已滅。憂國家之危敗,湣百姓之苦毒。
高祖文皇帝,受禪代漢,仁聖達節,名昭海內,體明達之殊風,行仁治於內外。
烈祖明皇帝,恢拓洪業,選用忠良,薄賦省役,絕浮華之端,服聖君之略。
朕將堪人主,忝為嗣君,才具不及。
雖欲聿修顯祖,然曹爽驕兇,大興眾役。
司馬仲達,鷹視狼顧,桀逆遺醜,將作奸迴。
朕非幽、厲之昏,輔政無伊、霍之賢。
朕之所憂,不在寇難,而在蕭牆之內也。
公累世忠良,望竭忠臣之誠,厲義士之節。
朕囿於宮闈,若不幸罹難。
為保宗祀社稷,公可擁楚王為帝。
今以天子璽印、佩劍所托。
勿負朕意!
從內容上可以分析出,這是魏帝曹芳寫給王淩的密信。
而且從字跡和顏色上,可以看出,這是曹芳咬破手指寫成的血書。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立曹操的曾孫,曹彰的孫子——曹芳為太子,同年,八歲的曹芳繼位,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
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誅殺曹魏宗室,獨攬朝政。
從血書的內容和佩劍的銘文上判斷,這封信寫在高平陵之變,也就是公元249年之前。
不到十八歲的曹芳,竟然有如此遠見,預見到自己和曹魏政權的未來,準備聯合王淩,發動政變。
王淩,淮南一叛的發起人。
曹芳聯合他的理由很簡單,曹操曾赦免過王淩的罪行,並且曹操、曹丕、曹叡都委以重任。
還有一點,他的叔父就是東漢司徒王允,有發動政變和刺殺的成功經驗。
想通了前因後果之後,楊行秋的震驚無以複加。
曹芳並不是,“不親萬機,耽淫內寵,沈漫女德,日延倡優,縱其醜謔”的昏君。
甚至很聰慧,有遠見,如果不是年紀尚小,根基不穩,司馬師不一定能獨攬朝政。
至於史書中的荒淫事跡,難道都是無端的捏造和抹黑嗎?
之後,薑維和鍾會密謀反對司馬昭,事敗被殺。
《兵法二十四篇》中的“八務、七戒、六恐、五懼”,隨之失傳。
楊行秋奇怪的是,諸葛亮的兵法,怎麽會出現在這裏呢?
“尊師,弟子清點已畢,共計五十四卷。”
看著王賢的反應,他也不知道背後的原因。
從牛家莊的起源來看,可能王賢的祖先是曹魏的將領也說不定。
先不考慮這個問題了,把書都收起來,以後慢慢看。
楊行秋和王賢一起動手抬起那口黑色的大箱子。
以楊行秋的力量抬起箱子有些艱難,王賢表現得很輕鬆。
楊行秋還沒把箱子抬起來,王賢直接將箱子舉起。
兩人沒有控製住平衡,箱子直接向著一側倒去。
“慢點,哎!哎!”
眼看著箱子就要砸到自己,楊行秋迅速後退,勉強躲開。
年代久遠的木箱,揚起一陣塵土。
“咳,咳。”
王賢上前拉起楊行秋。
“尊師,咳,咳。”
楊行秋拂去臉上的塵土,看見了箱子上摔出了一處破損,裏麵露出來個東西。
“王賢,你看。”
王賢順著楊行秋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發出疑問。
“箱中早已搬空,這又是何物?”
楊行秋試探著用手摸去。
摸著是麻布,裏麵很硬。
“王賢,翻過來,仔細看看。”
兩人將木箱翻轉。
箱子裏外高度,相差甚遠。
楊行秋用手指輕扣箱底,發出沉悶的聲音。
兩人對視一眼,得出同一個結論。
“底下有夾層!”
王賢找來鐵斧,破開了夾層。
由麻布袋包裹著的長條形物品靜靜地躺在箱底。
楊行秋示意王賢
“王賢,拿出來看看。”
王賢緩緩打開麻布袋,取出裏麵的黑色龍紋錦緞。
“取下錦緞。”
隨著錦緞被緩緩解下,一柄劍出現在楊行秋眼前。
楊行秋雙手拿過,仔細端詳起來。
黑檀木製成的劍鞘,上麵覆蓋著雕出龍紋裝飾的蟒蛇皮,劍格上鑲嵌了七顆紅寶石,劍柄用紅色綢緞纏繞,劍首掛著紅色劍穗。
楊行秋注意到,劍鞘上刻有一行小篆。
“正始六年,帝芳所鑄”
楊行秋意識到,這柄劍是魏帝曹芳的天子劍。
“尊師,這有一段白綾,上有文字。”
與此同時,一段塵封在曆史角落裏的秘辛也出現在楊行秋麵前。
彥雲勳鑒:
太祖武皇帝,興義師,續絕命,救已滅。憂國家之危敗,湣百姓之苦毒。
高祖文皇帝,受禪代漢,仁聖達節,名昭海內,體明達之殊風,行仁治於內外。
烈祖明皇帝,恢拓洪業,選用忠良,薄賦省役,絕浮華之端,服聖君之略。
朕將堪人主,忝為嗣君,才具不及。
雖欲聿修顯祖,然曹爽驕兇,大興眾役。
司馬仲達,鷹視狼顧,桀逆遺醜,將作奸迴。
朕非幽、厲之昏,輔政無伊、霍之賢。
朕之所憂,不在寇難,而在蕭牆之內也。
公累世忠良,望竭忠臣之誠,厲義士之節。
朕囿於宮闈,若不幸罹難。
為保宗祀社稷,公可擁楚王為帝。
今以天子璽印、佩劍所托。
勿負朕意!
從內容上可以分析出,這是魏帝曹芳寫給王淩的密信。
而且從字跡和顏色上,可以看出,這是曹芳咬破手指寫成的血書。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立曹操的曾孫,曹彰的孫子——曹芳為太子,同年,八歲的曹芳繼位,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
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誅殺曹魏宗室,獨攬朝政。
從血書的內容和佩劍的銘文上判斷,這封信寫在高平陵之變,也就是公元249年之前。
不到十八歲的曹芳,竟然有如此遠見,預見到自己和曹魏政權的未來,準備聯合王淩,發動政變。
王淩,淮南一叛的發起人。
曹芳聯合他的理由很簡單,曹操曾赦免過王淩的罪行,並且曹操、曹丕、曹叡都委以重任。
還有一點,他的叔父就是東漢司徒王允,有發動政變和刺殺的成功經驗。
想通了前因後果之後,楊行秋的震驚無以複加。
曹芳並不是,“不親萬機,耽淫內寵,沈漫女德,日延倡優,縱其醜謔”的昏君。
甚至很聰慧,有遠見,如果不是年紀尚小,根基不穩,司馬師不一定能獨攬朝政。
至於史書中的荒淫事跡,難道都是無端的捏造和抹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