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等領導來驗收
穿越58:開局兩分地 作者:首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下山後,秦淦西沒有去圖書館,而是迴到宿舍,和小組成員去機械樓,開著手扶拖拉機、載著兩種播種機零部件去山麓大隊。
這迴不是秦淦西開的車,而是周春波,他非要練練手。
還好他很穩重,穩穩地開到老地方——大隊倉庫。
大隊倉庫的人很多,絕大多數都是婦女,周益農站在前麵大聲喊話,那些婦女卻在嘻嘻哈哈。
看到他們到來,周益農猛然提高聲音,“好了,小組長領種子,開工去吧。”
周春波把鐵路局停放在空地裏,周益農哈哈笑著走過來,“淦西老弟,各位同學,這幾天要辛苦你們了。”
秦淦西笑著說:“應該的,做試驗嘛,不能怕辛苦。”
轉而問道:“今天準備種什麽蔬菜?”
“白菜、白蘿卜、胡蘿卜、水蘿卜、芥菜等,有六種。”
秦淦西一聽,胡蘿卜和水蘿卜種子自己沒有啊,應該搞一點。
白蘿卜可以生吃,水蘿卜也是,是零食的好材料。
於是借著看這兩種種子是什麽樣子的名義,到倉庫去看種子,成功弄到這兩種,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還有雪裏蕻、榨菜、紅菜苔、西紅柿的種子,這幾種也沒有,就一並弄了。
由於對播種機的種子數量下漏數量不是很有把握,他們扛出一袋玉米,就在空坪上進行漏種試驗。
秦淦西、周春波和周毅發負責調節自走式播種機的播種量和間距。
最開始的時候,玉米粒一漏就是六七粒,下種的距離也在兩尺。
按周益民的要求,最少要兩粒,最多不能超過四粒,但最好隻有兩粒;種植的行距在一尺五到一尺八,株距五寸。
很顯然,這是為了減少種子消耗,一簇出現過多,包括行距、株距過小都會讓肥料供應不足,導致玉米杆長不大,進而產不出大的苞穀,反而造成減產,反之亦然,行距、株距過大會導致土地浪費。
經過七八分鍾的調節,種子數量的控製基本達到要求。
其實就是調節螺杆,很簡單的,周益農在旁邊看都看會了。
行距和株距的調節更直觀,也更簡單粗暴,不到三分鍾就調節到位。
重新推動機器後,自走式播種機在坪上走出了標準的步伐,行距一尺五,株距五寸,每次下漏兩三顆種子,多的是兩顆,很少的是三顆。
看到地上整整齊齊、成行成列的玉米粒,周益農哈哈大笑,“淦西老弟,各位同學,你們先不要去實地試驗,容我先去把區領導找來看看。這樣的速度,一台機器可以頂七八個人啊。必須要請他們來看看。”
秦淦西對此沒有意見。
對他而言,這樣的宣傳越多越好,有首席那一行字在手,啥都不怕了,剩下的是推廣,種更多的玉米……對了,還有小麥。
周益農已經走了,跑得好快,小麥種子拿不出來了。
他對周春波和周毅發說:“播種機在行走時會有震動,可能造成螺杆鬆動,會影響下種,這裏如果能解決更好,不能解決隻能經常性地觀察,及時調節。”
周春波說道:“開機器的人不可能老是看腳底下,實在不行,隻有把螺杆縮短。”
周毅發搖頭,“我們這是多功能播種機,螺杆縮短的話,用途就會受到限製。”
這是一個兩難。
不過在秦淦西心中,這還是很容易解決的,隻要把螺杆換成別的方式就行,他隻是之前沒想到,畢竟前世隻是看到過,知道其基本原理,並不清楚每一個零部件。
如果今後真的要投產,把這個部位稍加變動就行。
相對而言,手工播種機更難調節,張立維和鄒立群到現在還沒調節好。
秦淦西走到他們旁邊一看,發現是他們的調節太過小心翼翼,沒有考慮到玉米粒的大小,稍微調節一下就試,試完不行後再微調。
他提醒道:“老大、五哥,你們就拿一顆玉米粒做參照,看需要調多少,然後基本調到位再微調,本來就是很粗糙的東西,用不著這麽小心翼翼。”
張立維扭頭看了他幾秒,然後嗬嗬笑道:“日他個仙人板板,我把這個東西當作精密儀器在搞。”
嘁哩哐隆一通操作,再試,竟然到位了,一次恰好出兩粒玉米。
鄒立群哈哈大笑,“老大也是神了,竟然一次到位。小十,還是得你來。”
秦淦西說道:“老大,周大隊長去請領導們來觀摩了,我們要不要也請學校領導來?”
張立維點了點頭,“原本我們沒想過邀請領導觀摩的,但區裏領導來了,而學校領導沒來的話,好像不太好。這樣吧,我向廖祚祥老師匯報一下,看他如何決定。”
周春波馬上拿出搖把,很熱情地說:“老大,我載你迴學校。”
張立維笑道:“你是開車開上癮了吧。”
最終,還是張立維載著周春波迴了學校。
開車癮,張立維也有。
快十一點半的時候,周益農來了,人還沒到曬穀坪,他就大聲說道:“淦西老弟,領導們下午來,等會先吃飯,吃完飯後休息一會。”
秦淦西可不能休息,要他拿出一點小麥種子,又開始進行調節。
他雖然沒有種過小麥,也沒看到人種過,但總覺得他的說法不對。
周益農說小麥種植,每畝需要30斤種子,行距在三到四寸,可上次收的那些梯土,行距明顯要比他現在說的寬。
所以他很真誠地問:“老哥,我看上次那些梯土的行距有四五寸啊,這次怎麽隻有三到四寸了?還有,產量才三百來斤,種子需要30斤嗎?”
雖然現在的糧食產量不計成本,但這比例也太高了一些。
周益農應道:“下30斤種子,收獲三百斤麥子,還是很劃得來的。產量太低,就是行距太大的原因。”
秦淦西總感覺不是這樣的,但不想和他爭論,便按照他說的來。
有調節玉米種子的經驗,小麥的很快就調節好,無論自動行走的還是手工的都是。
當幾個婦女提著一個鼎罐,端著三大碗菜過來的時候,張立維和周春波也開著拖拉機來了,一點也沒耽誤吃飯。
張立維告訴他:“小十,學校領導說,他們要和省市的領導聯係,來之前廖祚祥老師會來通知我們。”
這迴不是秦淦西開的車,而是周春波,他非要練練手。
還好他很穩重,穩穩地開到老地方——大隊倉庫。
大隊倉庫的人很多,絕大多數都是婦女,周益農站在前麵大聲喊話,那些婦女卻在嘻嘻哈哈。
看到他們到來,周益農猛然提高聲音,“好了,小組長領種子,開工去吧。”
周春波把鐵路局停放在空地裏,周益農哈哈笑著走過來,“淦西老弟,各位同學,這幾天要辛苦你們了。”
秦淦西笑著說:“應該的,做試驗嘛,不能怕辛苦。”
轉而問道:“今天準備種什麽蔬菜?”
“白菜、白蘿卜、胡蘿卜、水蘿卜、芥菜等,有六種。”
秦淦西一聽,胡蘿卜和水蘿卜種子自己沒有啊,應該搞一點。
白蘿卜可以生吃,水蘿卜也是,是零食的好材料。
於是借著看這兩種種子是什麽樣子的名義,到倉庫去看種子,成功弄到這兩種,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還有雪裏蕻、榨菜、紅菜苔、西紅柿的種子,這幾種也沒有,就一並弄了。
由於對播種機的種子數量下漏數量不是很有把握,他們扛出一袋玉米,就在空坪上進行漏種試驗。
秦淦西、周春波和周毅發負責調節自走式播種機的播種量和間距。
最開始的時候,玉米粒一漏就是六七粒,下種的距離也在兩尺。
按周益民的要求,最少要兩粒,最多不能超過四粒,但最好隻有兩粒;種植的行距在一尺五到一尺八,株距五寸。
很顯然,這是為了減少種子消耗,一簇出現過多,包括行距、株距過小都會讓肥料供應不足,導致玉米杆長不大,進而產不出大的苞穀,反而造成減產,反之亦然,行距、株距過大會導致土地浪費。
經過七八分鍾的調節,種子數量的控製基本達到要求。
其實就是調節螺杆,很簡單的,周益農在旁邊看都看會了。
行距和株距的調節更直觀,也更簡單粗暴,不到三分鍾就調節到位。
重新推動機器後,自走式播種機在坪上走出了標準的步伐,行距一尺五,株距五寸,每次下漏兩三顆種子,多的是兩顆,很少的是三顆。
看到地上整整齊齊、成行成列的玉米粒,周益農哈哈大笑,“淦西老弟,各位同學,你們先不要去實地試驗,容我先去把區領導找來看看。這樣的速度,一台機器可以頂七八個人啊。必須要請他們來看看。”
秦淦西對此沒有意見。
對他而言,這樣的宣傳越多越好,有首席那一行字在手,啥都不怕了,剩下的是推廣,種更多的玉米……對了,還有小麥。
周益農已經走了,跑得好快,小麥種子拿不出來了。
他對周春波和周毅發說:“播種機在行走時會有震動,可能造成螺杆鬆動,會影響下種,這裏如果能解決更好,不能解決隻能經常性地觀察,及時調節。”
周春波說道:“開機器的人不可能老是看腳底下,實在不行,隻有把螺杆縮短。”
周毅發搖頭,“我們這是多功能播種機,螺杆縮短的話,用途就會受到限製。”
這是一個兩難。
不過在秦淦西心中,這還是很容易解決的,隻要把螺杆換成別的方式就行,他隻是之前沒想到,畢竟前世隻是看到過,知道其基本原理,並不清楚每一個零部件。
如果今後真的要投產,把這個部位稍加變動就行。
相對而言,手工播種機更難調節,張立維和鄒立群到現在還沒調節好。
秦淦西走到他們旁邊一看,發現是他們的調節太過小心翼翼,沒有考慮到玉米粒的大小,稍微調節一下就試,試完不行後再微調。
他提醒道:“老大、五哥,你們就拿一顆玉米粒做參照,看需要調多少,然後基本調到位再微調,本來就是很粗糙的東西,用不著這麽小心翼翼。”
張立維扭頭看了他幾秒,然後嗬嗬笑道:“日他個仙人板板,我把這個東西當作精密儀器在搞。”
嘁哩哐隆一通操作,再試,竟然到位了,一次恰好出兩粒玉米。
鄒立群哈哈大笑,“老大也是神了,竟然一次到位。小十,還是得你來。”
秦淦西說道:“老大,周大隊長去請領導們來觀摩了,我們要不要也請學校領導來?”
張立維點了點頭,“原本我們沒想過邀請領導觀摩的,但區裏領導來了,而學校領導沒來的話,好像不太好。這樣吧,我向廖祚祥老師匯報一下,看他如何決定。”
周春波馬上拿出搖把,很熱情地說:“老大,我載你迴學校。”
張立維笑道:“你是開車開上癮了吧。”
最終,還是張立維載著周春波迴了學校。
開車癮,張立維也有。
快十一點半的時候,周益農來了,人還沒到曬穀坪,他就大聲說道:“淦西老弟,領導們下午來,等會先吃飯,吃完飯後休息一會。”
秦淦西可不能休息,要他拿出一點小麥種子,又開始進行調節。
他雖然沒有種過小麥,也沒看到人種過,但總覺得他的說法不對。
周益農說小麥種植,每畝需要30斤種子,行距在三到四寸,可上次收的那些梯土,行距明顯要比他現在說的寬。
所以他很真誠地問:“老哥,我看上次那些梯土的行距有四五寸啊,這次怎麽隻有三到四寸了?還有,產量才三百來斤,種子需要30斤嗎?”
雖然現在的糧食產量不計成本,但這比例也太高了一些。
周益農應道:“下30斤種子,收獲三百斤麥子,還是很劃得來的。產量太低,就是行距太大的原因。”
秦淦西總感覺不是這樣的,但不想和他爭論,便按照他說的來。
有調節玉米種子的經驗,小麥的很快就調節好,無論自動行走的還是手工的都是。
當幾個婦女提著一個鼎罐,端著三大碗菜過來的時候,張立維和周春波也開著拖拉機來了,一點也沒耽誤吃飯。
張立維告訴他:“小十,學校領導說,他們要和省市的領導聯係,來之前廖祚祥老師會來通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