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見過大世麵的人
穿越58:開局兩分地 作者:首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到一點,廖祚祥老師來了,一來就圍著自動行走的播種機轉幾圈。
秦淦西走過去,把原理給他講解一遍。
廖老師拿起靠在其上的手工播種機問道:“那這個呢,起什麽作用?”
秦淦西沒有笑,很認真地說:“這是另一個產品,手工播種機。”
廖老師笑著說:“幸好我沒有說這是誰的拐杖。”
確實很像一根拐杖,隻是稍微粗一些,重一些,薄鐵皮做的。
周益農因為秦淦西這個小組的關係,和廖老師也很熟了,他哈哈笑道:“廖老師,我這個老弟很厲害啊,如果你們學校多出幾個我老弟這樣的人物,機械化就很快實現了。”
廖老師微微一笑,“人才肯定有,隻是現在還沒爆發出來,需要時間。如果多一些你這樣的科學愛好者,爆發的時間會縮短。”
這話說的,很有水平。
一點過十,區裏有人趕來告訴周益農,領導們預計一點半趕到。
秦淦西當即決定,開幹!
開著手扶拖拉機載著張立維四人、大隊一個帶路的大隊隊員周益宏,還有播種機和種子駛向目的地。
廖祚祥老師和周益農則沿著大路走,去迎接各級領導。
距離小山包還有接近一裏路,拖拉機開不過去了,隻能推著自走式、扛著手工式播種機和玉米種子過去。
說來也奇怪,自走式播種機在土裏使用,比在倉庫旁的空坪上效果還要好,不知道是因為稍微磨合了一會,還是使用者的心態放鬆了。
他們輪流使用,包括那個領路者周益宏。
他們選擇的路徑是從上往下,秦淦西第一個使用,他們五個跟在後麵檢查,第一塊土種下來,沒一次超過三顆的,九成九都是兩顆玉米。
這塊土不是很大,麵積還不到八厘地,很窄,並排六個漏鬥隻能用四個。
下到第二塊土的時候,周毅發自告奮勇來操作。
秦淦西高風亮節,當即把這個機會讓給他,但要他在開始的時候放下擋板,種一半後再拉起。
擋板是播完種後覆土的,這樣就免去人工覆土的工作,減少勞動量。
周毅發把擋板放下,推著著播種機往前走,比走路還快。
周益宏走在秦淦西旁邊問道:“秦同學,種子坑被埋了,怎麽知道播的玉米多了還是少了?”
他沒聽到秦淦西交代周毅發的話,故而有此一問。
秦淦西指指前麵,“走到一半的時候,會掀起擋板。”
在擋板掀起來的那段距離,他們看到的玉米種子,還是和剛才那一塊一樣,都隻有兩粒。
周益宏一邊用土掩蓋種子坑,一邊嘴角翹上天,“這機器好,能播種還能覆土,又可以減少一兩個勞力。”
轉到第三塊土的時候,周益宏滿臉期望,“秦同學、各位同學,能不能讓我試試?”
秦淦西看到他們幾人無所謂,便滿足了他的欲望,告訴他操作中要注意的一些細節後,便他去操控。
這是很簡單的機器,專供農民使用的,他學會了,他們就輕鬆。
從內心來講,秦淦西很不喜歡做這些簡單而又單調的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周益宏有些緊張,播種機的前行時速隻有五六裏,在秦淦西要他快一些後,他才稍稍加速。
當這塊土種到一半時,秦淦西要他提起擋板。
他把擋板提起來時,沒推著播種機往前走,導致種子原地嘩嘩掉落。
周春波哈哈笑道:“益宏老哥,你這是想看玉米發芽?”
周益宏尷尬一笑,這才把播種機往前推。
秦淦西笑道:“等我們把多餘的種子摳出來,他都要到下一塊土去了。”
周毅發歎道:“不得不說小十,我老家是農村的,見過老家人種玉米。如果有這台機器,不說可以節省十一二個人,十個人是可以省下來的。如果全國都推廣這樣的機器,何愁沒吃的?”
秦淦西問他:“九哥,你覺得有多少生產隊能買得起這樣的機器?要想全麵推廣,除非國家下撥,不然很難推廣。”
張立維點了點頭,“小十說的,確實是實情。機器是有成本的,國家下撥的話,國庫就會虧空,影響別的行業發展。”
周毅發嘟囔:“吃飽吃好了,其它行業自然會發展起來。”
聽到他這聲嘟囔,秦淦西下意識地讚同:“九哥說的很有道理。”
張立維說道:“小十,你說說你……”
這時周益宏的聲音傳來:“秦同學、各位同學,你們看看這裏的種子合不合格。”
他們扭頭看去,他已經推著播種機已經到達下一塊土的同一位置。
很快啊,這裏的種子還沒撿完,他又迴轉了。
張立維和周春波蹲在邊上,當即下去檢查,留下秦淦西和周毅發繼續摳。
待他們摳完時,周益宏已經播種到他的第四塊土,而大路上,十多人正朝這裏走來。
秦淦西這才想起,那個手工播種機還沒現場檢驗,便要周毅發拿來,去每塊土的端頭試驗一下。
由於梯土的形狀不規則,有棱角,所以進與出的地方都沒播種,需要手工播種。
省領導還是曾副省。
上迴不認識,淦媛說過後,他就對上號了。
不過他沒有表現出異樣,還是和上次一樣,很恭敬地伸去雙手握著他伸過來的右手。
沒想到曾副省伸出左手,在他的手背上拍了拍,對旁邊的其他領導說:“不愧是首席說的先鋒,新機器一種接一種的出。”
劉院長也來了,他哈哈笑道:“就是,首席說了,‘華夏機械化,需要秦淦西同誌這樣的先鋒’,這是首席的原話,既說明首席慧眼獨到,也說明我們的秦淦西同學不負首席的希望,也不負省府的重視。”
曾副省哈哈笑道:“這要歸功於工學院的培養,也要歸功於首席的鼓勵。”
其他人聽到首席親自這麽說,頓時滿眼都是星光,看著秦淦西的眼神,就像看一個巨大的餡餅。
這種眼神讓秦淦西心裏感覺很不自在,但麵上是一點都不顯,還是和他們一一握手。
也是見過大世麵的人,這點自製力還是有的。
秦淦西走過去,把原理給他講解一遍。
廖老師拿起靠在其上的手工播種機問道:“那這個呢,起什麽作用?”
秦淦西沒有笑,很認真地說:“這是另一個產品,手工播種機。”
廖老師笑著說:“幸好我沒有說這是誰的拐杖。”
確實很像一根拐杖,隻是稍微粗一些,重一些,薄鐵皮做的。
周益農因為秦淦西這個小組的關係,和廖老師也很熟了,他哈哈笑道:“廖老師,我這個老弟很厲害啊,如果你們學校多出幾個我老弟這樣的人物,機械化就很快實現了。”
廖老師微微一笑,“人才肯定有,隻是現在還沒爆發出來,需要時間。如果多一些你這樣的科學愛好者,爆發的時間會縮短。”
這話說的,很有水平。
一點過十,區裏有人趕來告訴周益農,領導們預計一點半趕到。
秦淦西當即決定,開幹!
開著手扶拖拉機載著張立維四人、大隊一個帶路的大隊隊員周益宏,還有播種機和種子駛向目的地。
廖祚祥老師和周益農則沿著大路走,去迎接各級領導。
距離小山包還有接近一裏路,拖拉機開不過去了,隻能推著自走式、扛著手工式播種機和玉米種子過去。
說來也奇怪,自走式播種機在土裏使用,比在倉庫旁的空坪上效果還要好,不知道是因為稍微磨合了一會,還是使用者的心態放鬆了。
他們輪流使用,包括那個領路者周益宏。
他們選擇的路徑是從上往下,秦淦西第一個使用,他們五個跟在後麵檢查,第一塊土種下來,沒一次超過三顆的,九成九都是兩顆玉米。
這塊土不是很大,麵積還不到八厘地,很窄,並排六個漏鬥隻能用四個。
下到第二塊土的時候,周毅發自告奮勇來操作。
秦淦西高風亮節,當即把這個機會讓給他,但要他在開始的時候放下擋板,種一半後再拉起。
擋板是播完種後覆土的,這樣就免去人工覆土的工作,減少勞動量。
周毅發把擋板放下,推著著播種機往前走,比走路還快。
周益宏走在秦淦西旁邊問道:“秦同學,種子坑被埋了,怎麽知道播的玉米多了還是少了?”
他沒聽到秦淦西交代周毅發的話,故而有此一問。
秦淦西指指前麵,“走到一半的時候,會掀起擋板。”
在擋板掀起來的那段距離,他們看到的玉米種子,還是和剛才那一塊一樣,都隻有兩粒。
周益宏一邊用土掩蓋種子坑,一邊嘴角翹上天,“這機器好,能播種還能覆土,又可以減少一兩個勞力。”
轉到第三塊土的時候,周益宏滿臉期望,“秦同學、各位同學,能不能讓我試試?”
秦淦西看到他們幾人無所謂,便滿足了他的欲望,告訴他操作中要注意的一些細節後,便他去操控。
這是很簡單的機器,專供農民使用的,他學會了,他們就輕鬆。
從內心來講,秦淦西很不喜歡做這些簡單而又單調的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周益宏有些緊張,播種機的前行時速隻有五六裏,在秦淦西要他快一些後,他才稍稍加速。
當這塊土種到一半時,秦淦西要他提起擋板。
他把擋板提起來時,沒推著播種機往前走,導致種子原地嘩嘩掉落。
周春波哈哈笑道:“益宏老哥,你這是想看玉米發芽?”
周益宏尷尬一笑,這才把播種機往前推。
秦淦西笑道:“等我們把多餘的種子摳出來,他都要到下一塊土去了。”
周毅發歎道:“不得不說小十,我老家是農村的,見過老家人種玉米。如果有這台機器,不說可以節省十一二個人,十個人是可以省下來的。如果全國都推廣這樣的機器,何愁沒吃的?”
秦淦西問他:“九哥,你覺得有多少生產隊能買得起這樣的機器?要想全麵推廣,除非國家下撥,不然很難推廣。”
張立維點了點頭,“小十說的,確實是實情。機器是有成本的,國家下撥的話,國庫就會虧空,影響別的行業發展。”
周毅發嘟囔:“吃飽吃好了,其它行業自然會發展起來。”
聽到他這聲嘟囔,秦淦西下意識地讚同:“九哥說的很有道理。”
張立維說道:“小十,你說說你……”
這時周益宏的聲音傳來:“秦同學、各位同學,你們看看這裏的種子合不合格。”
他們扭頭看去,他已經推著播種機已經到達下一塊土的同一位置。
很快啊,這裏的種子還沒撿完,他又迴轉了。
張立維和周春波蹲在邊上,當即下去檢查,留下秦淦西和周毅發繼續摳。
待他們摳完時,周益宏已經播種到他的第四塊土,而大路上,十多人正朝這裏走來。
秦淦西這才想起,那個手工播種機還沒現場檢驗,便要周毅發拿來,去每塊土的端頭試驗一下。
由於梯土的形狀不規則,有棱角,所以進與出的地方都沒播種,需要手工播種。
省領導還是曾副省。
上迴不認識,淦媛說過後,他就對上號了。
不過他沒有表現出異樣,還是和上次一樣,很恭敬地伸去雙手握著他伸過來的右手。
沒想到曾副省伸出左手,在他的手背上拍了拍,對旁邊的其他領導說:“不愧是首席說的先鋒,新機器一種接一種的出。”
劉院長也來了,他哈哈笑道:“就是,首席說了,‘華夏機械化,需要秦淦西同誌這樣的先鋒’,這是首席的原話,既說明首席慧眼獨到,也說明我們的秦淦西同學不負首席的希望,也不負省府的重視。”
曾副省哈哈笑道:“這要歸功於工學院的培養,也要歸功於首席的鼓勵。”
其他人聽到首席親自這麽說,頓時滿眼都是星光,看著秦淦西的眼神,就像看一個巨大的餡餅。
這種眼神讓秦淦西心裏感覺很不自在,但麵上是一點都不顯,還是和他們一一握手。
也是見過大世麵的人,這點自製力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