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楊延昭等百戰之將去世的消息,趙恆心情是低落的。
他把自己關在太廟裏三天三夜,不肯離開。
他心裏知道,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打仗靠的不僅僅是士兵們的勇猛,還有戰將的智謀。而那些能征慣戰的百戰之將,是需要烈火淬煉的。一支百戰百勝的部隊更是需要在刀山血海裏拚殺才能曆練的。而現在,大宋朝幾乎挑選不出這樣的將領。更沒有這樣的軍隊。
趙匡胤時期,大宋朝不過十萬禁軍卻南征北戰所向披靡。
到了宋太宗趙光義時期,禁軍已經達到了五六十萬的規模。軍隊數量不可謂不多,且都是他哥哥留下的百戰之兵,可趙二的戰績呢?除了覆滅了夾在大宋和遼國中間,風雨飄搖數十年的北漢,其他戰役打的是一塌糊塗。高梁河之戰還有雍熙北伐,兩次主動進攻的大戰,打成了一坨屎。幾乎將大宋朝的禁軍精銳全部損失殆盡。
而到了他趙恆執政時期,大宋的禁軍已經接近九十萬。可戰鬥力如何?兵員的素質如何?趙恆心中是有底的。
契丹人家學的是唐朝的府兵製,能參與作戰的都是社會精英。人家打仗是有軍功的,是可以分田拿錢的。
而宋朝的軍隊製度,進入部隊的大多是犯了罪的犯人,或者是窮的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普通老百姓還好一些,若是罪犯組成的軍隊,那紀律性能好到哪裏?更別提對朝廷的忠誠度和榮譽感了。所以自宋太宗趙光義以後,大宋朝遇到起義基本是讓駐守邊關的職業軍人來平叛。那接近一百萬的禁軍基本就是吃幹飯的,連水泊梁山這種盜匪都搞不定,經常上演大規模的潰散和倒戈,連老百姓都不如。
想到這一層,趙恆非常的不甘心,但也隻能這樣了。難道要走迴五代時期,軍閥換皇帝像換衣服一樣?把皇親國戚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大宋畏戰,怯戰的情緒在大宋的朝堂上蔓延開來,也讓趙恆感覺到了一絲不安。
並且會影響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西北方的狼崽子們長大,開始咬人了,宋朝人的戰鬥基因才會覺醒。並建立起一支敢戰能戰的軍隊。並且成為北宋的脊梁,這支軍隊就是未來大名鼎鼎的---大宋西軍。
但是在這支軍隊出現之前,享受了接近二十年的大宋朝,還是能不打仗就不要打仗的好。
趙恆本性是喜歡逃避的,相比於開國的太祖太宗皇帝,他柔軟的。
他無法做到像他的伯父趙匡胤一樣在疆場廝殺,開疆拓土,杯酒釋兵權,有扭轉乾坤之力。也不能像他的父親一樣內壓群臣,外淩異族,為了自己至高的權利可以不擇手段,即便是要死,也要將挑釁自己的敵人扒下一層皮。
但這並不代表趙恆是好欺負的,表麵和氣的趙恆,每次遇到困難總是能輕描淡寫的做出一係列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扭轉乾坤。
趙恆在太廟裏反複琢磨著目前的時局,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第一,自己老了,不光精力不夠,還經常神誌不清,也許用不了多少天就會像曆代先王一樣,自己的牌位也會立在太廟了。封建帝製王朝,最脆弱的時候就是皇帝做權力交接的時候。稍有不慎,就會山河動蕩,宗廟傾覆。是時候準備做權力交接的工作了。
第二,目前大宋的國力因為天災的原因有所受損,元氣大傷,雖然開封附近有九十萬禁軍,但戰鬥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大宋朝冗兵,冗官,冗費問題嚴重。財政開始吃緊,安定國內是目前的頭等大事。至於出兵作戰,和遼國爭論正統都是次要問題。
第三,老一輩的戰將基本老去,新一代的將領還沒有成長。而且由於國家製度的原因,也不可能再培養出像楊延昭,李繼龍,潘美,曹斌之類的戰將了。
第四,趙恆統治的大宋,目前依然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文化最燦爛,科技最先進的國家。
第五,目前國家周圍的鄰國都還算乖巧,大宋沒有受到任何威脅。至於喀喇汗王朝的崛起,也許對文化層麵有一定的衝突。但是對於他大宋朝皇帝的統治來說,沒有任何威脅。最多也就是在甘州、沙洲的歸義軍被進一步的削弱。最終落入黨項人的手裏。但是這樣一個代價他作為皇帝是可以接受的。
就在趙恆歸納總結他目前所麵臨的情況的時候,隻聽得外麵吵吵鬧鬧的,有人說話。
宦官雷允恭的聲音:“官家正在閉關,誰都不見。”
劉娥的聲音:“別人不見,可未必就不見我。”
雷允恭說:“官家說了,誰也不見,皇後也不見。”
劉娥的聲音:“官家已經一天沒進食了,餓壞了龍體,那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官家任性,你們不敢管他他,我敢管。快給我統統讓開。”
說罷,劉娥就帶著人往裏闖。
可是雷允恭也不敢違抗皇帝的命令,於是帶著人就阻攔。自己也跪在劉娥的麵前。
“皇後娘娘恕罪!不是小的不讓您進。隻是官家說了,若是有人打擾,他就讓人打爛我的屁股。兩位還是請迴吧!”
劉娥冷笑道:“你怕皇帝,就不怕我?恆!那本宮今天也說一句話,你若不讓我進去去看望皇帝,我現在就讓人打爛你的屁股。”
雷允恭麵對如此潑辣強硬的皇後也是沒有辦法,攔也不是,不攔也不是。
聽到外麵吵鬧,趙恆再也沒辦法靜下心來思考了。
於是推開門大喊道
“進來吧!”
雷允恭趕緊很有眼色的,裝作非常惶恐的樣子退到一邊。
劉娥則大搖大擺的走進了太廟。
邊走邊埋怨道:“這天底下哪裏有不讓妻子見自己丈夫的道理呢?”
“幹嘛為難他嘛,他也是奉命行事。”
“那就怪你,幹嘛下這麽不通人情的旨意。害的奴家想要見你一麵,還要費半天口舌。”
趙恆是個重情之人,劉娥雖然是個二婚,而且還出身低微。可趙恆這麽多年來對她一直是一心一意。雖然兩個人都年過五十,可依然是恩愛有加。可以說算得上是曆代王朝的模範夫妻了。
聽到劉娥的關心,趙恆內心的疲憊也減輕了不少。
“唉,是朕考慮不周,怠慢了皇後。哈哈哈.......”
“唉。並非臣妾不通事理,要擾亂官家的思緒。隻是您的身體也是國家大事啊,若您有什麽事情想不清楚,不如對臣妾說一說,說不定臣妾會有辦法呢?”
“和你說一說?”
“對,和我說一說,就算臣妾不能幫你分憂,你把心裏的煩惱說出來了,不也能輕鬆點麽?”
趙恆看著劉娥思考了很久,在權力的高空爭鬥了一輩子,趙恆的直覺告訴他。也許劉娥有效仿漢代的呂後,或者唐朝的武則天的意思。
但隻是片刻,趙恆又打消了這個想法。
劉娥根基太淺了,娘家人幾乎找不到,趙恆幫他培植的,要麽是芝麻綠豆的小官,要麽是隻有虛銜,沒有實權的榮譽稱號。
趙恆又細細的盯著劉娥看了片刻,似乎又從劉娥的眼神中看到了當年大雪中,那個賣唱的四川小姑娘純真的眼眸。
“也許是我錯了,劉娥是因為愛我,關心我。所以才想要了解國家政事。也罷,不如就當做飯後的閑談,和她聊一聊吧。”
劉娥向趙恆詢問政事,究竟是何目的。她又是否能夠真的幫助趙恆做出決策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他把自己關在太廟裏三天三夜,不肯離開。
他心裏知道,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打仗靠的不僅僅是士兵們的勇猛,還有戰將的智謀。而那些能征慣戰的百戰之將,是需要烈火淬煉的。一支百戰百勝的部隊更是需要在刀山血海裏拚殺才能曆練的。而現在,大宋朝幾乎挑選不出這樣的將領。更沒有這樣的軍隊。
趙匡胤時期,大宋朝不過十萬禁軍卻南征北戰所向披靡。
到了宋太宗趙光義時期,禁軍已經達到了五六十萬的規模。軍隊數量不可謂不多,且都是他哥哥留下的百戰之兵,可趙二的戰績呢?除了覆滅了夾在大宋和遼國中間,風雨飄搖數十年的北漢,其他戰役打的是一塌糊塗。高梁河之戰還有雍熙北伐,兩次主動進攻的大戰,打成了一坨屎。幾乎將大宋朝的禁軍精銳全部損失殆盡。
而到了他趙恆執政時期,大宋的禁軍已經接近九十萬。可戰鬥力如何?兵員的素質如何?趙恆心中是有底的。
契丹人家學的是唐朝的府兵製,能參與作戰的都是社會精英。人家打仗是有軍功的,是可以分田拿錢的。
而宋朝的軍隊製度,進入部隊的大多是犯了罪的犯人,或者是窮的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普通老百姓還好一些,若是罪犯組成的軍隊,那紀律性能好到哪裏?更別提對朝廷的忠誠度和榮譽感了。所以自宋太宗趙光義以後,大宋朝遇到起義基本是讓駐守邊關的職業軍人來平叛。那接近一百萬的禁軍基本就是吃幹飯的,連水泊梁山這種盜匪都搞不定,經常上演大規模的潰散和倒戈,連老百姓都不如。
想到這一層,趙恆非常的不甘心,但也隻能這樣了。難道要走迴五代時期,軍閥換皇帝像換衣服一樣?把皇親國戚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大宋畏戰,怯戰的情緒在大宋的朝堂上蔓延開來,也讓趙恆感覺到了一絲不安。
並且會影響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西北方的狼崽子們長大,開始咬人了,宋朝人的戰鬥基因才會覺醒。並建立起一支敢戰能戰的軍隊。並且成為北宋的脊梁,這支軍隊就是未來大名鼎鼎的---大宋西軍。
但是在這支軍隊出現之前,享受了接近二十年的大宋朝,還是能不打仗就不要打仗的好。
趙恆本性是喜歡逃避的,相比於開國的太祖太宗皇帝,他柔軟的。
他無法做到像他的伯父趙匡胤一樣在疆場廝殺,開疆拓土,杯酒釋兵權,有扭轉乾坤之力。也不能像他的父親一樣內壓群臣,外淩異族,為了自己至高的權利可以不擇手段,即便是要死,也要將挑釁自己的敵人扒下一層皮。
但這並不代表趙恆是好欺負的,表麵和氣的趙恆,每次遇到困難總是能輕描淡寫的做出一係列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扭轉乾坤。
趙恆在太廟裏反複琢磨著目前的時局,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第一,自己老了,不光精力不夠,還經常神誌不清,也許用不了多少天就會像曆代先王一樣,自己的牌位也會立在太廟了。封建帝製王朝,最脆弱的時候就是皇帝做權力交接的時候。稍有不慎,就會山河動蕩,宗廟傾覆。是時候準備做權力交接的工作了。
第二,目前大宋的國力因為天災的原因有所受損,元氣大傷,雖然開封附近有九十萬禁軍,但戰鬥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大宋朝冗兵,冗官,冗費問題嚴重。財政開始吃緊,安定國內是目前的頭等大事。至於出兵作戰,和遼國爭論正統都是次要問題。
第三,老一輩的戰將基本老去,新一代的將領還沒有成長。而且由於國家製度的原因,也不可能再培養出像楊延昭,李繼龍,潘美,曹斌之類的戰將了。
第四,趙恆統治的大宋,目前依然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文化最燦爛,科技最先進的國家。
第五,目前國家周圍的鄰國都還算乖巧,大宋沒有受到任何威脅。至於喀喇汗王朝的崛起,也許對文化層麵有一定的衝突。但是對於他大宋朝皇帝的統治來說,沒有任何威脅。最多也就是在甘州、沙洲的歸義軍被進一步的削弱。最終落入黨項人的手裏。但是這樣一個代價他作為皇帝是可以接受的。
就在趙恆歸納總結他目前所麵臨的情況的時候,隻聽得外麵吵吵鬧鬧的,有人說話。
宦官雷允恭的聲音:“官家正在閉關,誰都不見。”
劉娥的聲音:“別人不見,可未必就不見我。”
雷允恭說:“官家說了,誰也不見,皇後也不見。”
劉娥的聲音:“官家已經一天沒進食了,餓壞了龍體,那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官家任性,你們不敢管他他,我敢管。快給我統統讓開。”
說罷,劉娥就帶著人往裏闖。
可是雷允恭也不敢違抗皇帝的命令,於是帶著人就阻攔。自己也跪在劉娥的麵前。
“皇後娘娘恕罪!不是小的不讓您進。隻是官家說了,若是有人打擾,他就讓人打爛我的屁股。兩位還是請迴吧!”
劉娥冷笑道:“你怕皇帝,就不怕我?恆!那本宮今天也說一句話,你若不讓我進去去看望皇帝,我現在就讓人打爛你的屁股。”
雷允恭麵對如此潑辣強硬的皇後也是沒有辦法,攔也不是,不攔也不是。
聽到外麵吵鬧,趙恆再也沒辦法靜下心來思考了。
於是推開門大喊道
“進來吧!”
雷允恭趕緊很有眼色的,裝作非常惶恐的樣子退到一邊。
劉娥則大搖大擺的走進了太廟。
邊走邊埋怨道:“這天底下哪裏有不讓妻子見自己丈夫的道理呢?”
“幹嘛為難他嘛,他也是奉命行事。”
“那就怪你,幹嘛下這麽不通人情的旨意。害的奴家想要見你一麵,還要費半天口舌。”
趙恆是個重情之人,劉娥雖然是個二婚,而且還出身低微。可趙恆這麽多年來對她一直是一心一意。雖然兩個人都年過五十,可依然是恩愛有加。可以說算得上是曆代王朝的模範夫妻了。
聽到劉娥的關心,趙恆內心的疲憊也減輕了不少。
“唉,是朕考慮不周,怠慢了皇後。哈哈哈.......”
“唉。並非臣妾不通事理,要擾亂官家的思緒。隻是您的身體也是國家大事啊,若您有什麽事情想不清楚,不如對臣妾說一說,說不定臣妾會有辦法呢?”
“和你說一說?”
“對,和我說一說,就算臣妾不能幫你分憂,你把心裏的煩惱說出來了,不也能輕鬆點麽?”
趙恆看著劉娥思考了很久,在權力的高空爭鬥了一輩子,趙恆的直覺告訴他。也許劉娥有效仿漢代的呂後,或者唐朝的武則天的意思。
但隻是片刻,趙恆又打消了這個想法。
劉娥根基太淺了,娘家人幾乎找不到,趙恆幫他培植的,要麽是芝麻綠豆的小官,要麽是隻有虛銜,沒有實權的榮譽稱號。
趙恆又細細的盯著劉娥看了片刻,似乎又從劉娥的眼神中看到了當年大雪中,那個賣唱的四川小姑娘純真的眼眸。
“也許是我錯了,劉娥是因為愛我,關心我。所以才想要了解國家政事。也罷,不如就當做飯後的閑談,和她聊一聊吧。”
劉娥向趙恆詢問政事,究竟是何目的。她又是否能夠真的幫助趙恆做出決策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