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恆目光深遠的看著地圖上的西域。悠悠的說道:
“自西域和大漢建立聯係起,漢,藏,迴,蒙等多民族在西域融合已有千年了。壯美的天山,神秘的喀納斯湖,遼闊的那拉提草原。漢有張騫,班超,唐有玄奘,裴行儉,高仙芝,那裏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祖先們奮鬥過的足跡。一千年來,各族在那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中原王朝雖然起起伏伏,但西域始終與中原王朝保持著緊密的聯係。如今喀喇汗王朝崛起於中亞,並且對以於闐為代表的西域諸國發起侵略,若我中原王朝不做點什麽?又如何對得起西域各族,又如何對得起為此奮鬥過的先輩?”
聽完趙恆的話,大家都沉默了。萬萬沒想到,這個從小生在綺羅叢,長在深宮裏,一輩子幾乎沒發過脾氣,看似軟弱的趙恆竟然突然變得這麽強硬。就連對遼國和黨項都唯唯諾諾的大宋,難道真的要對西域用兵了?要知道就算強如大唐的中原王朝對西域用兵也要思索再三的。
範仲淹看著趙恆,目光變得堅硬。
“不,官家,若是小規模用兵,臣支持。若是派大軍團出國作戰,臣寧死也要攔住您。”
曹利用也趕緊阻攔趙恆
“是啊,官家,若您執意要對喀喇汗王朝用兵,你先殺了我!”
包拯也匆忙施禮。
“官家,臣也不同意,對西域用兵。”
劉承珪向來聰明,更是擅長一手中庸之策。見眾人反對皇帝,那自然是自己表現的時候。
“你們幾個真是的,官家剛提出點想法,你們就反對,一點都不考慮官家的感受。官家我支持您。”
趙恆用著一種溫情的眼神看著諸位大臣。
“丁謂,劉承珪。你們以為呢?”
丁謂和呂夷簡向來是喜歡拍馬屁,順著皇帝的心思討好皇帝的。但此時他們兩個,相互看了一眼。幾乎同時跪在地上。
“臣反對,出兵於闐。”
“為何?”
丁謂嚴肅的說:“官家,臣半輩子都在和錢糧打交道。現在朝廷有多少錢,我是清楚的。若是平常年景還好,可是今年旱災、蝗災肆虐,老百姓都沒錢,活下去都是問題。若再組織一支龐大的軍隊,還是去千裏之外的於闐作戰,恐怕會財政崩潰的。”
呂夷簡也拱手說:“是啊,官家。這人吃馬喂的,幾千裏的補給線,要養一支軍隊恐怕很難實現。況且,我們缺少戰馬啊。而喀喇汗王朝,他們都是騎兵。我們宋軍大多數是步兵。若他們肯和我們決戰還好,若他們不願意決戰,我們根本就摸不到他們的影子。沒有精良戰馬,即便是衛青、霍去病在世也無能為力!”
漢朝為什麽能追著匈奴打?不僅需要充足的糧草,勇猛的士兵,能征善戰的將軍,還要有精良的馬匹,先進的武器。
宋朝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水平都沒的說,是曆代王朝做的很好的朝代。糧食,錢財,還有先進的武器這都沒問題。
可是說到戰馬就讓人頭疼了。曾經讓契丹,黨項都聞風喪膽的騎兵部隊,自從靈州丟了以後,宋朝就再也組建不起來像樣的騎兵軍團了。
古代的優良的產馬地就那幾個,比如西北產馬地:甘肅地區,天水的放馬灘。傳說秦始皇先祖嬴非子在此地為周王室牧馬。漢朝時,這裏有眾多牧師苑,為朝廷提供大量軍馬。位於張掖的山丹軍馬場,為漢朝培養了大量優質高原馬。這裏的馬匹耐力好、適應能力強,適合作為戰馬。黨項,吐蕃,迴鶻,還有沙洲的歸義軍各控製一部分
青海地區,祁連山南北兩麓、青海湖周圍等區域。這裏就不要想了,已經被黨項人控製了。
塞北產馬地:蒙古草原地區,已經被契丹控製。
西南產馬地:西藏、四川以及雲南等地區。雖然產馬,但馬匹耐力速度都不行。
不適合做戰馬。
關東產馬地: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以鮮卑、烏桓為代表的東胡各民族在此地養馬,後來建立的大遼、大金等王朝更加注重圈養馬匹。這裏的馬匹體型高大、力量較強,適合作為戰馬。已經被契丹控製。
中原地區:北宋時期,河東路(今山西一帶)和永興軍路(今陝西一帶)也有養馬場4。不過,中原地區由於人口密集、農業發達,養馬地相對較少且規模有限。
這些趙恆都很清楚,但他還是想看一下這些大臣們的態度,看看他們究竟是為國為民的忠臣,還是隻會溜須拍馬的佞臣。丁謂的表現,讓他滿意的點了點頭。
趙恆又看了看大家問道:“若不能派遣大軍團,可否派遣小股軍隊,以作支持?據我所知無論是吐蕃,迴鶻,契丹,或者黨項都有不少壯士自備軍械去支持於闐的衛佛之戰了。朕貴為天子,難道要看著華夏子民蒙難而坐視不理麽?”
大家又麵麵相覷,沉默不語。
領導開會最害怕的就是下麵人不說話,不表態。這樣的冷場會讓領導覺得尷尬的。
趙恆盯著樞密使張耆問道:
“張耆,你是樞密使,掌管軍事,你來說說,派遣小股部隊去於闐可行麽?”
張耆搖了搖頭說:“官家,我剛才沒說話,也是在想這件事呢。作為大宋王朝的最高軍事長官,臣確實不願意說一些喪氣話。臣恨不得自己披掛上陣和那些冒犯天威的戎人拚一個你死我活。可是臣不能......我輸得起,大宋輸不起啊。”
趙恆點點頭望著張耆說:“朕不用你去,我隻是想讓你推薦一個將領。”
張耆眉頭緊鎖,搖了搖頭說:“啟稟陛下,臣無能,推薦不出能出國作戰的將領。”
聽完張耆的話,又想起昨晚的夢,趙恆內心開始不安起來了。難道大宋朝的將領真的就凋零到連一個將領都推薦不出來了麽?可趙恆始終保持著大宋官家的威嚴。緩緩的說道
“大唐有:侯君集,李靖,蘇定方,高仙芝,封常清。我大宋朝武德雖不如大唐,可難道一個將領都選不出來了麽?就從參加過澶淵之戰的將領們選吧!孫全兆,田敏,高繼熏,張林,魏能,李繼龍,楊延昭,王超,王德用,曹瑋,他們都是百戰百勝的戰將,都是大宋的脊梁,就從他們中選。王超在朕初登大寶之時,就跨過無定河痛擊過李繼遷,有西北作戰的經驗,不如就拍王超去吧。”
聽完趙恆的這番話,聽完這些百戰之將的名字,張耆不知不覺的眼淚從眼眶中滑落。
聽完趙恆的話,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啟稟官家,王超,王將軍他已經去世六年多了。”
丁謂迴答道。
“那就派張林去,他曾率領五千騎兵斬首契丹兩萬多人。派他去定能凱旋。”
“啟稟官家,張林,張林也已經病故。”
丁謂迴答道。
“楊延昭呢?北極星的第六顆,契丹人懼怕的楊六郎。萬裏雲騎上,蘆葉槍橫,布陣羊山下,吹角滅遼兵。轉世天驚,六郎星!若楊延昭出戰,敵人必定聞風喪膽。”
聽完趙恆的話,張耆淚如雨下,眾臣也是麵色凝重。
“啟稟陛下,楊延昭,楊將軍他,他上個月......病逝了。”
雖然趙恆夢裏就已經猜到了楊六郎可能去世了,但在現實中聽到這個消息還是覺得有萬箭穿心之痛。
趙恆沉默了,一向風度翩翩,喜怒不形於色的趙恆,似乎也慌張了起來。趙恆故作鎮定的伸了伸懶腰。
“唉,歲月不饒人啊,才早起一會兒,就......累了......”
趙恆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可聲音還是有些哽咽,對大家說。
“往事如夢啊,曾經血戰沙場的戰將也都老去了,你我也都不年輕了。唉.......曾經一起為了大宋而奮鬥過的戰友啊.......怎麽就.......”
說到這裏,趙恆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淚水,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陛下......”
眾大臣連忙想上前安慰。可是作為大宋的皇帝,天底下權力最大的人,怎麽能有失威嚴呢?趙恆極力維護他作為皇帝的尊嚴。連忙用衣袖擦去淚水,低著頭,對大家擺了擺手。
大家也懂了皇帝的意思,隻好退下。
遼宋簽訂澶淵之盟已經二十多年,和平了二十多年,能打仗的將軍們:孫全兆,田敏,高繼熏,張林,魏能。李繼龍,楊延昭,王超,王德用等人老的老,死的死,大宋朝打過大戰役的將領們,幾乎喪失殆盡。舉目望去,大宋朝現在能叫得上名字的就隻有文臣了,大宋朝自此起,大宋的軍事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五代十國時期的驕兵悍將沒有了,宋太祖時期的無敵禁軍沒有了,太宗時期的北軍也消亡殆盡了。
麵對如此局麵,大宋朝會如何做,趙恆會怎麽做?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自西域和大漢建立聯係起,漢,藏,迴,蒙等多民族在西域融合已有千年了。壯美的天山,神秘的喀納斯湖,遼闊的那拉提草原。漢有張騫,班超,唐有玄奘,裴行儉,高仙芝,那裏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祖先們奮鬥過的足跡。一千年來,各族在那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中原王朝雖然起起伏伏,但西域始終與中原王朝保持著緊密的聯係。如今喀喇汗王朝崛起於中亞,並且對以於闐為代表的西域諸國發起侵略,若我中原王朝不做點什麽?又如何對得起西域各族,又如何對得起為此奮鬥過的先輩?”
聽完趙恆的話,大家都沉默了。萬萬沒想到,這個從小生在綺羅叢,長在深宮裏,一輩子幾乎沒發過脾氣,看似軟弱的趙恆竟然突然變得這麽強硬。就連對遼國和黨項都唯唯諾諾的大宋,難道真的要對西域用兵了?要知道就算強如大唐的中原王朝對西域用兵也要思索再三的。
範仲淹看著趙恆,目光變得堅硬。
“不,官家,若是小規模用兵,臣支持。若是派大軍團出國作戰,臣寧死也要攔住您。”
曹利用也趕緊阻攔趙恆
“是啊,官家,若您執意要對喀喇汗王朝用兵,你先殺了我!”
包拯也匆忙施禮。
“官家,臣也不同意,對西域用兵。”
劉承珪向來聰明,更是擅長一手中庸之策。見眾人反對皇帝,那自然是自己表現的時候。
“你們幾個真是的,官家剛提出點想法,你們就反對,一點都不考慮官家的感受。官家我支持您。”
趙恆用著一種溫情的眼神看著諸位大臣。
“丁謂,劉承珪。你們以為呢?”
丁謂和呂夷簡向來是喜歡拍馬屁,順著皇帝的心思討好皇帝的。但此時他們兩個,相互看了一眼。幾乎同時跪在地上。
“臣反對,出兵於闐。”
“為何?”
丁謂嚴肅的說:“官家,臣半輩子都在和錢糧打交道。現在朝廷有多少錢,我是清楚的。若是平常年景還好,可是今年旱災、蝗災肆虐,老百姓都沒錢,活下去都是問題。若再組織一支龐大的軍隊,還是去千裏之外的於闐作戰,恐怕會財政崩潰的。”
呂夷簡也拱手說:“是啊,官家。這人吃馬喂的,幾千裏的補給線,要養一支軍隊恐怕很難實現。況且,我們缺少戰馬啊。而喀喇汗王朝,他們都是騎兵。我們宋軍大多數是步兵。若他們肯和我們決戰還好,若他們不願意決戰,我們根本就摸不到他們的影子。沒有精良戰馬,即便是衛青、霍去病在世也無能為力!”
漢朝為什麽能追著匈奴打?不僅需要充足的糧草,勇猛的士兵,能征善戰的將軍,還要有精良的馬匹,先進的武器。
宋朝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水平都沒的說,是曆代王朝做的很好的朝代。糧食,錢財,還有先進的武器這都沒問題。
可是說到戰馬就讓人頭疼了。曾經讓契丹,黨項都聞風喪膽的騎兵部隊,自從靈州丟了以後,宋朝就再也組建不起來像樣的騎兵軍團了。
古代的優良的產馬地就那幾個,比如西北產馬地:甘肅地區,天水的放馬灘。傳說秦始皇先祖嬴非子在此地為周王室牧馬。漢朝時,這裏有眾多牧師苑,為朝廷提供大量軍馬。位於張掖的山丹軍馬場,為漢朝培養了大量優質高原馬。這裏的馬匹耐力好、適應能力強,適合作為戰馬。黨項,吐蕃,迴鶻,還有沙洲的歸義軍各控製一部分
青海地區,祁連山南北兩麓、青海湖周圍等區域。這裏就不要想了,已經被黨項人控製了。
塞北產馬地:蒙古草原地區,已經被契丹控製。
西南產馬地:西藏、四川以及雲南等地區。雖然產馬,但馬匹耐力速度都不行。
不適合做戰馬。
關東產馬地: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以鮮卑、烏桓為代表的東胡各民族在此地養馬,後來建立的大遼、大金等王朝更加注重圈養馬匹。這裏的馬匹體型高大、力量較強,適合作為戰馬。已經被契丹控製。
中原地區:北宋時期,河東路(今山西一帶)和永興軍路(今陝西一帶)也有養馬場4。不過,中原地區由於人口密集、農業發達,養馬地相對較少且規模有限。
這些趙恆都很清楚,但他還是想看一下這些大臣們的態度,看看他們究竟是為國為民的忠臣,還是隻會溜須拍馬的佞臣。丁謂的表現,讓他滿意的點了點頭。
趙恆又看了看大家問道:“若不能派遣大軍團,可否派遣小股軍隊,以作支持?據我所知無論是吐蕃,迴鶻,契丹,或者黨項都有不少壯士自備軍械去支持於闐的衛佛之戰了。朕貴為天子,難道要看著華夏子民蒙難而坐視不理麽?”
大家又麵麵相覷,沉默不語。
領導開會最害怕的就是下麵人不說話,不表態。這樣的冷場會讓領導覺得尷尬的。
趙恆盯著樞密使張耆問道:
“張耆,你是樞密使,掌管軍事,你來說說,派遣小股部隊去於闐可行麽?”
張耆搖了搖頭說:“官家,我剛才沒說話,也是在想這件事呢。作為大宋王朝的最高軍事長官,臣確實不願意說一些喪氣話。臣恨不得自己披掛上陣和那些冒犯天威的戎人拚一個你死我活。可是臣不能......我輸得起,大宋輸不起啊。”
趙恆點點頭望著張耆說:“朕不用你去,我隻是想讓你推薦一個將領。”
張耆眉頭緊鎖,搖了搖頭說:“啟稟陛下,臣無能,推薦不出能出國作戰的將領。”
聽完張耆的話,又想起昨晚的夢,趙恆內心開始不安起來了。難道大宋朝的將領真的就凋零到連一個將領都推薦不出來了麽?可趙恆始終保持著大宋官家的威嚴。緩緩的說道
“大唐有:侯君集,李靖,蘇定方,高仙芝,封常清。我大宋朝武德雖不如大唐,可難道一個將領都選不出來了麽?就從參加過澶淵之戰的將領們選吧!孫全兆,田敏,高繼熏,張林,魏能,李繼龍,楊延昭,王超,王德用,曹瑋,他們都是百戰百勝的戰將,都是大宋的脊梁,就從他們中選。王超在朕初登大寶之時,就跨過無定河痛擊過李繼遷,有西北作戰的經驗,不如就拍王超去吧。”
聽完趙恆的這番話,聽完這些百戰之將的名字,張耆不知不覺的眼淚從眼眶中滑落。
聽完趙恆的話,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啟稟官家,王超,王將軍他已經去世六年多了。”
丁謂迴答道。
“那就派張林去,他曾率領五千騎兵斬首契丹兩萬多人。派他去定能凱旋。”
“啟稟官家,張林,張林也已經病故。”
丁謂迴答道。
“楊延昭呢?北極星的第六顆,契丹人懼怕的楊六郎。萬裏雲騎上,蘆葉槍橫,布陣羊山下,吹角滅遼兵。轉世天驚,六郎星!若楊延昭出戰,敵人必定聞風喪膽。”
聽完趙恆的話,張耆淚如雨下,眾臣也是麵色凝重。
“啟稟陛下,楊延昭,楊將軍他,他上個月......病逝了。”
雖然趙恆夢裏就已經猜到了楊六郎可能去世了,但在現實中聽到這個消息還是覺得有萬箭穿心之痛。
趙恆沉默了,一向風度翩翩,喜怒不形於色的趙恆,似乎也慌張了起來。趙恆故作鎮定的伸了伸懶腰。
“唉,歲月不饒人啊,才早起一會兒,就......累了......”
趙恆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可聲音還是有些哽咽,對大家說。
“往事如夢啊,曾經血戰沙場的戰將也都老去了,你我也都不年輕了。唉.......曾經一起為了大宋而奮鬥過的戰友啊.......怎麽就.......”
說到這裏,趙恆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淚水,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陛下......”
眾大臣連忙想上前安慰。可是作為大宋的皇帝,天底下權力最大的人,怎麽能有失威嚴呢?趙恆極力維護他作為皇帝的尊嚴。連忙用衣袖擦去淚水,低著頭,對大家擺了擺手。
大家也懂了皇帝的意思,隻好退下。
遼宋簽訂澶淵之盟已經二十多年,和平了二十多年,能打仗的將軍們:孫全兆,田敏,高繼熏,張林,魏能。李繼龍,楊延昭,王超,王德用等人老的老,死的死,大宋朝打過大戰役的將領們,幾乎喪失殆盡。舉目望去,大宋朝現在能叫得上名字的就隻有文臣了,大宋朝自此起,大宋的軍事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五代十國時期的驕兵悍將沒有了,宋太祖時期的無敵禁軍沒有了,太宗時期的北軍也消亡殆盡了。
麵對如此局麵,大宋朝會如何做,趙恆會怎麽做?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