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恆將喀喇汗王朝是如何崛起的,又是如何開始對外發起聖戰,威脅於闐的。以及喀喇汗王國的東擴又將對河西走廊地區產生什麽樣的影響,以及現在國內戰將凋零的現狀說了一遍。
聽完趙恆的訴說,劉娥信心滿滿的對趙恆說:“我還以為官家是在為什麽事情發愁呢?原來是這點小事。”
“這點小事?”
這可是令國內的公卿大臣都頭疼的大事啊?難道他的這位出身寒微,既沒有上過戰場也沒有參與過政治的皇後有辦法應對?
“莫非,皇後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官家,敢問喀喇汗王國和匈奴,突厥相比如何?”
“冒頓單於時期,匈奴勢力達到極盛,控弦之士 30 餘萬人,領地西達帕米爾高原,東至遼河流域,北到貝加爾湖畔,南臨萬裏長城。突厥最強盛時期,可以追溯到木杆可汗時期,騎兵達五十萬之眾,領地西至裏海,東至遼海,北達貝加爾湖以北地區,南抵沙漠地帶。無論是軍力還是經濟都達到了足以威脅中原王朝的地步(這裏主要指隋唐),至於喀喇汗王國嘛,主體隻是突厥分裂後迴鶻的一支,民不過百萬,軍不過十萬,怎能與匈奴和突厥相比較?”
劉娥笑著點點頭說:“臣妾也是這麽認為的,以喀喇汗王國的體量,可能比於闐,龜茲,疏勒,莎車之類的小國強大一些。而我大宋朝乃華夏正統,有九千萬子民,百萬禁軍,有發達的經濟,燦爛的文化,精巧的工藝以及強大的民族認同感。鬼方,葷粥,獫狁,匈奴,突厥,數千年來我們不知道經曆過多少個這樣的遊牧政權。他們崛起,發展,然後擴張,最後再消亡。而隻有我華夏,五千年來,延綿不絕,文明不曾中斷。”
聽到劉娥的這番話,原本愁容滿麵的趙恆變得眉舒目展。
“是啊,朕乃真命天子,怎麽能因為一個小小的喀喇汗王國就戰戰兢兢呢?隻是我大宋如今軍隊的戰力確實是大不如前,禁軍不堪重用,我們有錢,有糧,有先進的武器兵甲,唯獨缺少勇敢的士兵和能征慣戰的武將。”
“官家此言差矣。我大宋朝這麽大,武將何必局限在朝堂,士兵又何必局限在禁軍?”
“哦?莫非皇後心中已經有了人選?”
劉娥笑了笑,看著太廟裏供奉的牌位說:“臣妾心中確實有了人選,他雖然年紀不大,但若以他的戰力,若肯去於闐,隻需幾千精兵即可扭轉乾坤。”
趙恆聽完劉娥的話,心裏既高興又好奇,讓趙恆又找到了當年和劉娥搞曖昧的那段時光。
“哦?此人是誰?可在朝廷任職?朕認識麽?”
劉娥看著趙恆焦急的樣子,仿佛又迴到了二十年前,這麽多年來趙恆要麽沉迷封建迷信,要麽忙於政務,很少有時間能和劉娥這樣拉扯一番。劉娥很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官家,此人不在朝廷任職,您應該不認識。但您的兒子卻異常的崇拜他,他在江湖和軍隊中的名聲都異常響亮。”
趙恆聽完劉娥的這番描述更加心急了。
“哦?是誰?快告訴我?”
“官家,這些江湖之事,都是年輕人才知道的,我也隻能說一個大概。何不讓你兒子親自告訴您?”
趙恆聽出了劉娥的話外之音,兒子大了,我們也老了,快點培養儲君吧。
趙恆點點頭說:“是啊,受益也到了弱冠之年,作為儲君,我也該看看他幾個月來有沒有精進了。”
趙恆對旁邊的太監說:“去東宮,傳太子!”
劉娥連忙對太監說:“不必去東宮傳喚,太子就在太廟外麵不遠處的亭子裏看《大唐西域記》呢?”
太監點點頭說:“老奴明白!”
說吧,太監就出去了。
趙恆笑著點點頭說:“《大唐西域記》好書,好書!太子勤奮好學,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不多時趙受益就來到了宮殿之內,多說一句,這位趙受益,其實就是以後的宋仁宗趙禎,也是大宋朝的一代明君。
此時的趙受益已經褪去了兒時的稚氣變成了一個英俊瀟灑的帥小夥。
“太子,你可聽說過於闐之事?”
趙受益點點頭說:“啟稟父皇,於闐之事,孩兒略有所聞。喀喇汗王國與於闐交戰數十年,期間,於闐國時而有捷報,時而有求救文書。兩國始終保持僵持狀態,各有輸贏。但最近看來,於闐的求救文書愈加緊密.......”
趙恆點點頭說:“叫你過來,正是要將此事議一議。於闐和喀喇汗王朝交戰,兩國國力接近,雖然喀喇汗王朝有來自中亞的伊斯蘭信徒支持。但於闐也得到了來自東亞和南亞的佛教徒支持,哦,當然也包括沙洲的歸義軍。數十年來,兩國一直處於僵持狀態的,我大宋也是出於中立態度的。但現在於闐發來的求救信越來越頻繁,可以推測,這種平衡恐怕要被打破了。於闐可能遇到了滅國級別的危機。”
劉娥雖然出身卑微,但卻是一個絕頂聰明之人。又是從社會最底層,奮鬥到皇後的地位,自然能明白趙恆所講的危機感。
這即是趙恆的‘危機’,打了引號的危機,也是趙受益的‘機遇’。
這是一道考題,一個政治軍事以及外交的考題。若是小老百姓在私下議論,無非就是茶前飯後的談資,可以胡亂說些什麽,糊弄過去。但現在討論這件事的人是大宋朝的皇帝和太子,趙受益的迴答能否讓趙恆滿意,將對劉娥這位準太後,和趙受益這位準皇帝的將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為了害怕兒子聽不懂趙恆的意思,劉娥又解釋道。
“求救文書愈加密集,看來於闐的處境已經是越來越危險了。官家的意思是.......”
“官家的意思是想問我,我們是否要打破以往的中立態度,對保衛於闐?”
趙受益聰慧,還沒有等到劉娥解釋就已經領會了趙恆的心思。
“是的,朕正是此意。不知太子如何看待此事?”
趙受益思索片刻,嘴角就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父皇,兒臣以為我們應當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對西域的態度向來是尊重各族的文化和信仰的。喀喇汗王朝和於闐因為宗教而發生的戰爭,我們不宜插手。”
“可是於闐國向我中原王朝稱臣已經上千年了。朕承天命,坐這大宋江山。我大宋朝疆域雖然不大,沒有像前朝一樣在西域設置都護府和軍政司,但於闐國亦尊大宋為上邦,歲時來貢,朕亦賜其珍寶、絲綢。大宋威名傳於西域,在中央王朝的統治下,西域各族感朕之恩德,商貿繁榮,文化昌盛。若於闐被喀喇汗王朝所滅,朕置之不理,恐怕會有損大宋威名,也會寒了那些對大宋稱臣的西域諸國。”
“父皇心懷天下,兒臣佩服。但於闐之事,臣有不同看法。”
麵對趙恆的擔心趙受益會如何迴答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聽完趙恆的訴說,劉娥信心滿滿的對趙恆說:“我還以為官家是在為什麽事情發愁呢?原來是這點小事。”
“這點小事?”
這可是令國內的公卿大臣都頭疼的大事啊?難道他的這位出身寒微,既沒有上過戰場也沒有參與過政治的皇後有辦法應對?
“莫非,皇後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官家,敢問喀喇汗王國和匈奴,突厥相比如何?”
“冒頓單於時期,匈奴勢力達到極盛,控弦之士 30 餘萬人,領地西達帕米爾高原,東至遼河流域,北到貝加爾湖畔,南臨萬裏長城。突厥最強盛時期,可以追溯到木杆可汗時期,騎兵達五十萬之眾,領地西至裏海,東至遼海,北達貝加爾湖以北地區,南抵沙漠地帶。無論是軍力還是經濟都達到了足以威脅中原王朝的地步(這裏主要指隋唐),至於喀喇汗王國嘛,主體隻是突厥分裂後迴鶻的一支,民不過百萬,軍不過十萬,怎能與匈奴和突厥相比較?”
劉娥笑著點點頭說:“臣妾也是這麽認為的,以喀喇汗王國的體量,可能比於闐,龜茲,疏勒,莎車之類的小國強大一些。而我大宋朝乃華夏正統,有九千萬子民,百萬禁軍,有發達的經濟,燦爛的文化,精巧的工藝以及強大的民族認同感。鬼方,葷粥,獫狁,匈奴,突厥,數千年來我們不知道經曆過多少個這樣的遊牧政權。他們崛起,發展,然後擴張,最後再消亡。而隻有我華夏,五千年來,延綿不絕,文明不曾中斷。”
聽到劉娥的這番話,原本愁容滿麵的趙恆變得眉舒目展。
“是啊,朕乃真命天子,怎麽能因為一個小小的喀喇汗王國就戰戰兢兢呢?隻是我大宋如今軍隊的戰力確實是大不如前,禁軍不堪重用,我們有錢,有糧,有先進的武器兵甲,唯獨缺少勇敢的士兵和能征慣戰的武將。”
“官家此言差矣。我大宋朝這麽大,武將何必局限在朝堂,士兵又何必局限在禁軍?”
“哦?莫非皇後心中已經有了人選?”
劉娥笑了笑,看著太廟裏供奉的牌位說:“臣妾心中確實有了人選,他雖然年紀不大,但若以他的戰力,若肯去於闐,隻需幾千精兵即可扭轉乾坤。”
趙恆聽完劉娥的話,心裏既高興又好奇,讓趙恆又找到了當年和劉娥搞曖昧的那段時光。
“哦?此人是誰?可在朝廷任職?朕認識麽?”
劉娥看著趙恆焦急的樣子,仿佛又迴到了二十年前,這麽多年來趙恆要麽沉迷封建迷信,要麽忙於政務,很少有時間能和劉娥這樣拉扯一番。劉娥很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官家,此人不在朝廷任職,您應該不認識。但您的兒子卻異常的崇拜他,他在江湖和軍隊中的名聲都異常響亮。”
趙恆聽完劉娥的這番描述更加心急了。
“哦?是誰?快告訴我?”
“官家,這些江湖之事,都是年輕人才知道的,我也隻能說一個大概。何不讓你兒子親自告訴您?”
趙恆聽出了劉娥的話外之音,兒子大了,我們也老了,快點培養儲君吧。
趙恆點點頭說:“是啊,受益也到了弱冠之年,作為儲君,我也該看看他幾個月來有沒有精進了。”
趙恆對旁邊的太監說:“去東宮,傳太子!”
劉娥連忙對太監說:“不必去東宮傳喚,太子就在太廟外麵不遠處的亭子裏看《大唐西域記》呢?”
太監點點頭說:“老奴明白!”
說吧,太監就出去了。
趙恆笑著點點頭說:“《大唐西域記》好書,好書!太子勤奮好學,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不多時趙受益就來到了宮殿之內,多說一句,這位趙受益,其實就是以後的宋仁宗趙禎,也是大宋朝的一代明君。
此時的趙受益已經褪去了兒時的稚氣變成了一個英俊瀟灑的帥小夥。
“太子,你可聽說過於闐之事?”
趙受益點點頭說:“啟稟父皇,於闐之事,孩兒略有所聞。喀喇汗王國與於闐交戰數十年,期間,於闐國時而有捷報,時而有求救文書。兩國始終保持僵持狀態,各有輸贏。但最近看來,於闐的求救文書愈加緊密.......”
趙恆點點頭說:“叫你過來,正是要將此事議一議。於闐和喀喇汗王朝交戰,兩國國力接近,雖然喀喇汗王朝有來自中亞的伊斯蘭信徒支持。但於闐也得到了來自東亞和南亞的佛教徒支持,哦,當然也包括沙洲的歸義軍。數十年來,兩國一直處於僵持狀態的,我大宋也是出於中立態度的。但現在於闐發來的求救信越來越頻繁,可以推測,這種平衡恐怕要被打破了。於闐可能遇到了滅國級別的危機。”
劉娥雖然出身卑微,但卻是一個絕頂聰明之人。又是從社會最底層,奮鬥到皇後的地位,自然能明白趙恆所講的危機感。
這即是趙恆的‘危機’,打了引號的危機,也是趙受益的‘機遇’。
這是一道考題,一個政治軍事以及外交的考題。若是小老百姓在私下議論,無非就是茶前飯後的談資,可以胡亂說些什麽,糊弄過去。但現在討論這件事的人是大宋朝的皇帝和太子,趙受益的迴答能否讓趙恆滿意,將對劉娥這位準太後,和趙受益這位準皇帝的將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為了害怕兒子聽不懂趙恆的意思,劉娥又解釋道。
“求救文書愈加密集,看來於闐的處境已經是越來越危險了。官家的意思是.......”
“官家的意思是想問我,我們是否要打破以往的中立態度,對保衛於闐?”
趙受益聰慧,還沒有等到劉娥解釋就已經領會了趙恆的心思。
“是的,朕正是此意。不知太子如何看待此事?”
趙受益思索片刻,嘴角就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父皇,兒臣以為我們應當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對西域的態度向來是尊重各族的文化和信仰的。喀喇汗王朝和於闐因為宗教而發生的戰爭,我們不宜插手。”
“可是於闐國向我中原王朝稱臣已經上千年了。朕承天命,坐這大宋江山。我大宋朝疆域雖然不大,沒有像前朝一樣在西域設置都護府和軍政司,但於闐國亦尊大宋為上邦,歲時來貢,朕亦賜其珍寶、絲綢。大宋威名傳於西域,在中央王朝的統治下,西域各族感朕之恩德,商貿繁榮,文化昌盛。若於闐被喀喇汗王朝所滅,朕置之不理,恐怕會有損大宋威名,也會寒了那些對大宋稱臣的西域諸國。”
“父皇心懷天下,兒臣佩服。但於闐之事,臣有不同看法。”
麵對趙恆的擔心趙受益會如何迴答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