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貝多芬 063 話》
“很高興見到你。”
“見到您我也很開心。”
我似乎一直抱有某種刻板印象,認為能夠創作出如此有深度和厚重感電影的導演,必定是一位成熟穩重的中年男性。
然而,出現在我眼前的卻是一位看起來大約四十多歲的年輕女性。克裏斯汀·諾曼導演在與我交流之前,首先提議一起觀看影片片段。雖然影片的剪輯尚未完全完成,但她表示這會對我有所幫助,於是我便觀看了這部未完成的作品,而這也成為了我再次領略她卓越才華的契機。
“因為影片的標誌會在最後出現,所以一開始就得讓觀眾清楚這部電影會營造出怎樣的氛圍。”
“好的。我大概能明白您的意圖。是想要營造一種悲壯的感覺,對嗎?”
“嗯。”
“為什麽標誌要在最後出現呢?”
“是為了讓觀眾在看完電影後再去思考影片的名字吧。”
“那樣的話,在那個部分排除音樂的幹擾或許會更好,這樣能讓觀眾更專注地去思考。”
“好的。”
討論環節比我預想的要有益得多。通過這個過程,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了在劇本和參考資料中無法知曉的克裏斯汀·諾曼導演的創作意圖,而我也得以站在一個能有效傳達電影情感的講述者的立場上。
討論環節結束後,我和諾曼導演單獨找了個地方交談。
“您覺得怎麽樣?”
“很感謝您給我展示這些,諾曼導演。”
“我也很感激你。”
我不太清楚她為什麽要道謝,隻是看著她,隻見她微微一笑,然後將手伸進包裏。
“這裏,能給我簽個名嗎?”
“啊。”
她拿出來的是我的第一張專輯《鋼琴與小提琴作品集》。
“其實我原本認為隻有漢斯·吉姆才能勝任這部電影原聲音樂的創作。”
“所以當聽說漢斯·吉姆因為生病無法工作時,我真的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麽辦。也正因如此,尋找繼任者的工作才被耽擱了。”
從她說話的態度中,我能感受到她對漢斯·吉姆有多麽信任。
“所以當初他和製作公司推薦你,貝貝,的時候,說實話我並不是很樂意。雖然我在新聞上看到過關於你的報道,但我還是覺得這部電影,這個三部曲的原聲音樂應該由漢斯·吉姆來負責。”
畢竟是長期合作、能力出眾且心意相通的夥伴,要找人來替代他自然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
“但是聽了漢斯寄來的這張專輯後,我改變了想法。‘auferstehung’,是‘複活’的意思吧?這種淒美而孤獨的情感發展,到最後又仿佛背負著某種崇高使命的曲子,讓我想要和創作它的人一起合作。”
聽了她的話,我不禁笑了起來。或許因為都是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她似乎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我在《複活》中想要表達的情感。
“很感謝你能幫助我完成這部電影。”
即使隻是看了之前兩部已上映的電影,我也能隱約感覺到,她是真心熱愛自己的作品。若非如此,她也無法呈現出如此精彩的故事。也正因為這樣,她現在才會如此真誠地向我表達感激之情。
就像我為《死亡遺物》創作原聲音樂時一樣,這次我也一定要全力以赴。能和這樣的人一起工作,我深感榮幸,並滿心歡喜地接受了這份工作。
“啊,對了,我聽說還沒有找到管弦樂編曲師。是不是盡快找到比較好呢?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我可以介紹曾和漢斯·吉姆一起工作過的人給你。”
“管弦樂編曲師?”
“我不太懂,不過聽說作曲之後需要有將曲子改編成管弦樂演奏版本的過程。”
我點了點頭,諾曼導演又接著說:
“因為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耗時,所以也有人會單獨找編曲師,你看呢?”
“沒關係。”
“嗯?”
當然,如果單獨找編曲師的話,或許工作進度會加快,但以我的性格,肯定又要去一一確認。能精準地將我的創作意圖細膩呈現的人本來就不多,而且反正都要再次確認,那似乎也沒必要專門找編曲師了。畢竟我一直以來都是獨自完成創作工作,雖然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但總好過因為別人的工作而產生修改的壓力。
“我自己來就可以了。不用擔心。”
我看著略顯驚訝的導演說道。
“那就拜托你了,諾曼說道。”
克裏斯汀·諾曼導演對我的要求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苦難、孤獨、堅毅。這是一個關於在艱難困苦的處境中孤獨奮戰且堅毅不屈的男人的故事。為了表現出這種淒美與悲壯,我苦思冥想該選用何種樂器,該如何進行音樂的展開。為了能更好地表達這些情感,我反複研讀克裏斯汀·諾曼給我的參考資料和劇本。當我對“蝙蝠俠”這個角色有了透徹的理解後,我拿起了筆。
第一首曲子是 g 大調。
速度為中板(moderato:普通速度)到快板(allegro:快速)。
樂器編製為長笛 2 支、雙簧管 2 支、單簧管 2 支、圓號 2 支、小號、長號 2 支、弦樂五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豎琴。
名為《審判之日(a day of reckoning)》的曲子完成了,這首曲子將用於電影中危機臨近以及所有交通工具癱瘓的場景。當完成這首時長不到四分鍾的曲子時,洛杉磯愛樂樂團的托馬斯·菲爾斯前來拜訪,我得以和諾曼導演一起與他交流。
“……難以置信。你真的隻用了三天就創作出了這首曲子嗎?”
因為我覺得這並非什麽特別重要的事情,所以隻是隨意點了點頭。我原本的作曲速度並不快,甚至可以說是偏慢的,但由於這部電影傳達的信息太過強烈,人物形象也十分鮮明,所以創作起來才比較順利。不過諾曼也很清楚,作曲的關鍵不在於速度快慢,所以我們的交流很快就繼續下去了。
“菲爾斯先生,什麽時候可以開始錄製呢?”
“我聽說日程很緊張。我會安排好的。在沒有定期音樂會的日子裏,我們會抽空進行錄製工作,貝貝。”
“好的。”
就這樣,我在作曲的同時,會和諾曼一起去查看錄製情況,然後又繼續投入作曲工作,如此循環往複。
在第二首曲子即將完成的時候,《審判之日》的錄製工作也結束了,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完成的曲子。
???
曲子開頭營造緊張感的部分以及因不穩定的音階變化而產生的奇妙不安感都很好地傳達了出來。我不禁點頭稱讚,果然是洛杉磯愛樂樂團和托馬斯·菲爾斯的實力。這時,我看到克裏斯汀·諾曼導演緊緊地握著拳頭。她看著我問道,臉上滿是興奮,像個孩子一樣。
“你創作這首曲子的時候是打算用在哪個場景呢?”
“在鐵路和機場癱瘓的時候。”
“我也是這麽想的。”
諾曼開心地笑了,然後用雙臂緊緊抱住我,不停地蹭著我的臉,以表達她的感激之情。
“天哪,你簡直就是個天才。”
到創作第四首曲子的時候,大約已經過去了一個月。
負責將音樂剪輯到電影中(音樂剪輯)以及編輯工作的阪本龍一來到了洛杉磯。阪本龍一聽了之前創作的三首曲子後,臉上帶著愉悅的神情,交替看著樂譜和我。
“工作速度、完成度、表現力,每一項都堪稱完美。你真是個天才,天才啊。我們洛杉磯愛樂樂團都快承受不住了。”
一起的托馬斯·菲爾斯假裝痛苦地說道。如果沒有他出色的指揮,錄製工作也不可能如此順利。
“我還以為我撒謊說工作進度很慢,然後慢慢過來也沒關係呢,沒想到已經進展到這個程度了。”
“沒錯。你來得太晚了。”
“哈哈。那我得趕緊行動了。後續的工作就交給我吧,貝貝先生請繼續創作。諾曼導演,我們可以馬上開始嗎?”
“當然可以,阪本先生。”
將一首完成的曲子剪輯並添加到影片中,這需要對電影有深入的理解,並且精通音樂的人來完成。如果是克裏斯汀·諾曼和阪本龍一的話,我完全可以放心地將工作交給他們。尤其是阪本龍一,我相信他不會對我的曲子進行不當的修改,反而會很好地理解我的意圖,將曲子恰當地插入到合適的地方(甚至可能是我都沒有想到的地方)。
於是,我又重新投入到曲子的創作工作中。
晚餐時間,我和希姆拉、林秀英、阪本龍一一起用餐,阪本龍一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貝貝先生,你有沒有學習過電影音樂方麵的知識呢?”
“沒有。”
“嗯。其實有很多大師都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創作電影音樂。比如說,在展現事件真相的場景中,你覺得需要什麽樣的音樂呢?”
我思考了片刻後迴答道:
“應該要能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吧?”
“沒錯。所以有位音樂家使用了一種叫卡林巴的非洲樂器。”
“卡林巴?”
從希姆拉和林秀英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也不知道。
“哈哈。其實我在聽那個人演奏之前也不知道這種樂器。所以,人們聽到那種新奇的音色時,自然會產生好奇心吧?”
“啊。”
我理解了阪本龍一的話。
“另一方麵,也有像你這樣堅持傳統創作方式的人。有個叫約裏庫內的人,僅用旋律就征服了觀眾。嗯,就是這樣的例子。”
阪本龍一用手機播放了音樂。那音樂的感染力很強。
“我個人很尊敬的一個人是哈曼。他真的很厲害,能創作出非常獨特的聲音。”
“是怎樣的呢?”
阪本龍一又在手機上找了些東西播放,林秀英聽後驚歎道:
“我知道這個。是希區柯克導演的《驚魂記》中的浴室殺人場景。”
“看來你很喜歡電影啊。沒錯。”
因為是殺人場景,那種奇特的聲音確實能將情感渲染到極致,讓人極度緊張。
“在我們這個行業,通常把電影音樂稱為‘乳液’。”
“乳液?”
我下意識地反問,心想難道是像媽媽每天洗臉時往臉上塗抹的乳液嗎?阪本龍一點了點頭。
“因為它能給電影增添情感,所以就叫乳液。”
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形象且美妙的表達。
“很高興見到你。”
“見到您我也很開心。”
我似乎一直抱有某種刻板印象,認為能夠創作出如此有深度和厚重感電影的導演,必定是一位成熟穩重的中年男性。
然而,出現在我眼前的卻是一位看起來大約四十多歲的年輕女性。克裏斯汀·諾曼導演在與我交流之前,首先提議一起觀看影片片段。雖然影片的剪輯尚未完全完成,但她表示這會對我有所幫助,於是我便觀看了這部未完成的作品,而這也成為了我再次領略她卓越才華的契機。
“因為影片的標誌會在最後出現,所以一開始就得讓觀眾清楚這部電影會營造出怎樣的氛圍。”
“好的。我大概能明白您的意圖。是想要營造一種悲壯的感覺,對嗎?”
“嗯。”
“為什麽標誌要在最後出現呢?”
“是為了讓觀眾在看完電影後再去思考影片的名字吧。”
“那樣的話,在那個部分排除音樂的幹擾或許會更好,這樣能讓觀眾更專注地去思考。”
“好的。”
討論環節比我預想的要有益得多。通過這個過程,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了在劇本和參考資料中無法知曉的克裏斯汀·諾曼導演的創作意圖,而我也得以站在一個能有效傳達電影情感的講述者的立場上。
討論環節結束後,我和諾曼導演單獨找了個地方交談。
“您覺得怎麽樣?”
“很感謝您給我展示這些,諾曼導演。”
“我也很感激你。”
我不太清楚她為什麽要道謝,隻是看著她,隻見她微微一笑,然後將手伸進包裏。
“這裏,能給我簽個名嗎?”
“啊。”
她拿出來的是我的第一張專輯《鋼琴與小提琴作品集》。
“其實我原本認為隻有漢斯·吉姆才能勝任這部電影原聲音樂的創作。”
“所以當聽說漢斯·吉姆因為生病無法工作時,我真的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麽辦。也正因如此,尋找繼任者的工作才被耽擱了。”
從她說話的態度中,我能感受到她對漢斯·吉姆有多麽信任。
“所以當初他和製作公司推薦你,貝貝,的時候,說實話我並不是很樂意。雖然我在新聞上看到過關於你的報道,但我還是覺得這部電影,這個三部曲的原聲音樂應該由漢斯·吉姆來負責。”
畢竟是長期合作、能力出眾且心意相通的夥伴,要找人來替代他自然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
“但是聽了漢斯寄來的這張專輯後,我改變了想法。‘auferstehung’,是‘複活’的意思吧?這種淒美而孤獨的情感發展,到最後又仿佛背負著某種崇高使命的曲子,讓我想要和創作它的人一起合作。”
聽了她的話,我不禁笑了起來。或許因為都是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她似乎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我在《複活》中想要表達的情感。
“很感謝你能幫助我完成這部電影。”
即使隻是看了之前兩部已上映的電影,我也能隱約感覺到,她是真心熱愛自己的作品。若非如此,她也無法呈現出如此精彩的故事。也正因為這樣,她現在才會如此真誠地向我表達感激之情。
就像我為《死亡遺物》創作原聲音樂時一樣,這次我也一定要全力以赴。能和這樣的人一起工作,我深感榮幸,並滿心歡喜地接受了這份工作。
“啊,對了,我聽說還沒有找到管弦樂編曲師。是不是盡快找到比較好呢?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我可以介紹曾和漢斯·吉姆一起工作過的人給你。”
“管弦樂編曲師?”
“我不太懂,不過聽說作曲之後需要有將曲子改編成管弦樂演奏版本的過程。”
我點了點頭,諾曼導演又接著說:
“因為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耗時,所以也有人會單獨找編曲師,你看呢?”
“沒關係。”
“嗯?”
當然,如果單獨找編曲師的話,或許工作進度會加快,但以我的性格,肯定又要去一一確認。能精準地將我的創作意圖細膩呈現的人本來就不多,而且反正都要再次確認,那似乎也沒必要專門找編曲師了。畢竟我一直以來都是獨自完成創作工作,雖然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但總好過因為別人的工作而產生修改的壓力。
“我自己來就可以了。不用擔心。”
我看著略顯驚訝的導演說道。
“那就拜托你了,諾曼說道。”
克裏斯汀·諾曼導演對我的要求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苦難、孤獨、堅毅。這是一個關於在艱難困苦的處境中孤獨奮戰且堅毅不屈的男人的故事。為了表現出這種淒美與悲壯,我苦思冥想該選用何種樂器,該如何進行音樂的展開。為了能更好地表達這些情感,我反複研讀克裏斯汀·諾曼給我的參考資料和劇本。當我對“蝙蝠俠”這個角色有了透徹的理解後,我拿起了筆。
第一首曲子是 g 大調。
速度為中板(moderato:普通速度)到快板(allegro:快速)。
樂器編製為長笛 2 支、雙簧管 2 支、單簧管 2 支、圓號 2 支、小號、長號 2 支、弦樂五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豎琴。
名為《審判之日(a day of reckoning)》的曲子完成了,這首曲子將用於電影中危機臨近以及所有交通工具癱瘓的場景。當完成這首時長不到四分鍾的曲子時,洛杉磯愛樂樂團的托馬斯·菲爾斯前來拜訪,我得以和諾曼導演一起與他交流。
“……難以置信。你真的隻用了三天就創作出了這首曲子嗎?”
因為我覺得這並非什麽特別重要的事情,所以隻是隨意點了點頭。我原本的作曲速度並不快,甚至可以說是偏慢的,但由於這部電影傳達的信息太過強烈,人物形象也十分鮮明,所以創作起來才比較順利。不過諾曼也很清楚,作曲的關鍵不在於速度快慢,所以我們的交流很快就繼續下去了。
“菲爾斯先生,什麽時候可以開始錄製呢?”
“我聽說日程很緊張。我會安排好的。在沒有定期音樂會的日子裏,我們會抽空進行錄製工作,貝貝。”
“好的。”
就這樣,我在作曲的同時,會和諾曼一起去查看錄製情況,然後又繼續投入作曲工作,如此循環往複。
在第二首曲子即將完成的時候,《審判之日》的錄製工作也結束了,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完成的曲子。
???
曲子開頭營造緊張感的部分以及因不穩定的音階變化而產生的奇妙不安感都很好地傳達了出來。我不禁點頭稱讚,果然是洛杉磯愛樂樂團和托馬斯·菲爾斯的實力。這時,我看到克裏斯汀·諾曼導演緊緊地握著拳頭。她看著我問道,臉上滿是興奮,像個孩子一樣。
“你創作這首曲子的時候是打算用在哪個場景呢?”
“在鐵路和機場癱瘓的時候。”
“我也是這麽想的。”
諾曼開心地笑了,然後用雙臂緊緊抱住我,不停地蹭著我的臉,以表達她的感激之情。
“天哪,你簡直就是個天才。”
到創作第四首曲子的時候,大約已經過去了一個月。
負責將音樂剪輯到電影中(音樂剪輯)以及編輯工作的阪本龍一來到了洛杉磯。阪本龍一聽了之前創作的三首曲子後,臉上帶著愉悅的神情,交替看著樂譜和我。
“工作速度、完成度、表現力,每一項都堪稱完美。你真是個天才,天才啊。我們洛杉磯愛樂樂團都快承受不住了。”
一起的托馬斯·菲爾斯假裝痛苦地說道。如果沒有他出色的指揮,錄製工作也不可能如此順利。
“我還以為我撒謊說工作進度很慢,然後慢慢過來也沒關係呢,沒想到已經進展到這個程度了。”
“沒錯。你來得太晚了。”
“哈哈。那我得趕緊行動了。後續的工作就交給我吧,貝貝先生請繼續創作。諾曼導演,我們可以馬上開始嗎?”
“當然可以,阪本先生。”
將一首完成的曲子剪輯並添加到影片中,這需要對電影有深入的理解,並且精通音樂的人來完成。如果是克裏斯汀·諾曼和阪本龍一的話,我完全可以放心地將工作交給他們。尤其是阪本龍一,我相信他不會對我的曲子進行不當的修改,反而會很好地理解我的意圖,將曲子恰當地插入到合適的地方(甚至可能是我都沒有想到的地方)。
於是,我又重新投入到曲子的創作工作中。
晚餐時間,我和希姆拉、林秀英、阪本龍一一起用餐,阪本龍一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貝貝先生,你有沒有學習過電影音樂方麵的知識呢?”
“沒有。”
“嗯。其實有很多大師都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創作電影音樂。比如說,在展現事件真相的場景中,你覺得需要什麽樣的音樂呢?”
我思考了片刻後迴答道:
“應該要能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吧?”
“沒錯。所以有位音樂家使用了一種叫卡林巴的非洲樂器。”
“卡林巴?”
從希姆拉和林秀英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也不知道。
“哈哈。其實我在聽那個人演奏之前也不知道這種樂器。所以,人們聽到那種新奇的音色時,自然會產生好奇心吧?”
“啊。”
我理解了阪本龍一的話。
“另一方麵,也有像你這樣堅持傳統創作方式的人。有個叫約裏庫內的人,僅用旋律就征服了觀眾。嗯,就是這樣的例子。”
阪本龍一用手機播放了音樂。那音樂的感染力很強。
“我個人很尊敬的一個人是哈曼。他真的很厲害,能創作出非常獨特的聲音。”
“是怎樣的呢?”
阪本龍一又在手機上找了些東西播放,林秀英聽後驚歎道:
“我知道這個。是希區柯克導演的《驚魂記》中的浴室殺人場景。”
“看來你很喜歡電影啊。沒錯。”
因為是殺人場景,那種奇特的聲音確實能將情感渲染到極致,讓人極度緊張。
“在我們這個行業,通常把電影音樂稱為‘乳液’。”
“乳液?”
我下意識地反問,心想難道是像媽媽每天洗臉時往臉上塗抹的乳液嗎?阪本龍一點了點頭。
“因為它能給電影增添情感,所以就叫乳液。”
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形象且美妙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