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這小子果然是恩人之子,而且還是一個戰神一樣馳騁疆場年輕有為、前途無量的將軍。內心如狂濤巨浪,激蕩難平。


    不知何時,老眼已經濕潤。


    他激動地彎下身去,扶起傅青雲。


    像看著失散多年的兒子一般,仔細打量著眼前的這個英俊不凡的青年。


    聲音有些哽咽地說道:“你真是茂山的兒子傅青雲?”


    他不是不相信,隻是不敢相信,這一切簡直太不真實了。


    家中不是來信說傅青雲隻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嗎?不是還一直抱怨自己當年為女兒指腹為婚嗎?一年前,不是還說傅青雲懦弱無能嗎?


    那寶貝女兒信中說,隻崇拜英雄,對懦弱無能的傅青雲很是抵觸,要是逼著她嫁給傅青雲,就是葬送自己的幸福。當時自己也動搖了。一邊是恩人之子,自己一向知恩圖報,且在傅茂山臨終之際曾許諾過,大丈夫一言九鼎,豈可言而無信。另一邊是掌上明珠,最為寵溺的女兒,他也不想把女兒硬生生逼上絕路。所以,那一刻,他動搖了,到底要不要堅持當初的承諾。


    可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完全就不是家人信中所說的那樣啊!不僅不像,而且恰恰相反,非但不懦弱,而且還英勇無比,當世無雙,將來的成就一定會超過自己。


    難道家裏那死老婆子和兒女騙了自己?


    可又為什麽呢?


    逃婚?


    不滿意?


    這樣的舉世無雙的青年才俊,如果還不滿意,世間還有比他更好的嗎?沒有!絕對沒有!


    鄭海龍怎麽也想不通,一時疑竇叢生。


    “伯父?”


    傅青雲見鄭海龍呆愣著,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於是輕輕叫道。


    鄭海龍這才從沉思中醒悟過來,“哦,賢侄啊!沒想到二十年過去,賢侄如今已長大成人,且習得如此一身超凡的本領,實乃茂山之福啊!”鄭海龍忍不住感佩道。


    傅青雲扶著鄭海龍坐下。


    鄭海龍再次仔細打量起傅青雲,“像!真像!太像了!其實一見你的時候,我就看你的相貌身材與你父親有幾分相似,而姓名也是如此吻合。隻是......”


    傅青雲笑了笑,說出了鄭海龍沒好說的話:“隻是沒想到侄兒會到這邊疆關隘來。也沒想到侄兒會領著三千銀甲軍解了雁門關之圍。”


    其實還有一句話,“沒想到我竟然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搖身一變,成了一身本領的漳澤郡都尉。”


    但他沒說,這話如果說出來,鄭海龍就尷尬了,自己也會尷尬。


    有的話不一定挑明,不一定說透。


    鄭海龍心中充滿了好奇,一臉疑惑地問道:“賢侄是如何到這漳澤郡的,又是如何習得這身本領的?”說完,他就安靜地等傅青雲給他解釋,這位馳騁疆場幾十年的老將軍此刻像個小學生一樣,正在凝神聽講。


    傅青雲從被抓壯丁開始,後來被大月國叛軍所抓,到協助艾麥爾將軍解大月國都城之圍,返家途中被鴞國人抓走,又成功脫險,幫助梁家堡,創建銀甲軍,幫助大月國平叛,最近領著三千銀甲軍打跑鴞國三十萬大軍,為高闕城、雁門關解圍,收複九原城等經過挑重點講了一遍。


    鄭海龍聽了,瞪圓雙眼,不敢置信地看著傅青雲。


    自己征戰沙場幾十年,對於這其中的兇險深有體會,雖然傅青雲說得風輕雲淡,實則險象環生。這得多大的本領,多少智慧,多大的膽量、氣魄才能走到今天?


    太具傳奇了!故事都不敢這樣寫!


    兩次幫助大月國平叛,三次幫助梁家堡解圍,僅憑三千銀甲軍,解圍高闕城,解困雁門關,收複九原城,打跑三十萬鴞國大軍。


    任何一件都像傳奇故事一樣,聽了不覺驚心動魄,又熱血沸騰。


    忍不住一再感歎,“賢侄真是人中俊傑,世間少有!茂山泉下有靈,也含笑安心了。”


    忽然,他似乎想到了什麽,滿臉慈愛地說道,“你小子,不是應該叫我一聲嶽父嗎?哈哈哈哈。”


    傅青雲臉上閃過一絲異樣,略顯尷尬地笑了笑,然後起身施禮,恭敬地說道:“小婿見過嶽父。”


    鄭海龍開心得開懷大笑,“哈哈,哈哈,好,好,賢婿無需多禮,坐。”


    隨後兩人又聊到治軍,聊到武器的改良,聊到民生的改善。


    傅青雲所說的一切,徹底顛覆鄭海龍的認知,也再一次徹底顛覆了他對傅青雲的印象,他怎麽也沒想到傅青雲的學識竟然如此之豐富,想法如此之新奇,見解如此之獨到。


    這哪是人啊,就是一個妖孽!


    然而這個妖孽就是自己的女婿,激動、開心,盡顯眉目之間。


    兩人一直聊到半夜,鄭海龍才有點不舍地離去。


    直到睡覺,臉上笑意也沒有散去。


    這是老將軍這輩子最激動也是最開心的一天。


    次日,傅青雲便按照前一天晚上鄭海龍給他的任務,開始著手對雁門關的守軍進行整編、訓練。


    又畫了陌刀和長臂弩的示意圖,送給鄭海龍。


    鄭海龍一看這圖樣,便明白了這把陌刀的妙處。有了這陌刀,就能彌補大夏士兵不如鴞國騎兵的弱勢。


    而長臂弩則抵消了鴞國人擅於騎射的優勢。


    有了這兩樣武器,何懼那鴞國騎兵?


    鄭海龍又是開懷不已,隨即安排人開始打造。


    在鄭海龍、傅青雲忙於整軍備戰的時候,朝廷上也沒閑著。


    京都洛城。


    勤政殿。


    大夏朝皇帝姚鎮山,正端坐在龍案後麵的龍椅上,身體微微發福,白淨的四方臉,一雙細眯眼,麵容和善,卻也不失威嚴。


    大殿兩邊站著身著朝服的文武百官。


    玉階之上,一個肥頭大耳的太監,兩片厚厚的嘴唇,用那尖細的嗓音高聲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拖著長長的尾音。


    一個身材高大、濃眉大眼、身著朝服的中年官員出列走到大殿中央,站定。


    躬身施禮,“啟奏陛下,半個多月前,鴞國起兵三十萬,兵分三路,扣我邊關,直取高闕、九原和雁門三座關隘。


    九原城守將高昌懷不聽黃州刺史蔣詮軍令,輕敵冒進,結果中了埋伏,戰敗後棄城逃跑,現下落不明。


    高闕城守將蔣詮、雁門關守將鎮北將軍鄭海龍,率領守城軍,拚死抵抗,堅守城池,奈何鴞國人兵力強悍,兩座城池岌岌可危。


    然涼州漳澤郡郡守令新軍都尉傅青雲帶領三千新軍,連夜馳援,打跑了圍困兩座城池的二十多萬大軍,還不費一兵一卒焚燒四萬鴞國人,收複九原城。


    立下了不朽奇功。


    據蔣詮將軍和鄭海龍將軍聯合奏報,此次能打敗鴞國來犯之敵,全賴傅青雲的三千新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棄婿崛起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狐獨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狐獨孤並收藏棄婿崛起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