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在春節前最後一周的上班時間,感覺比以往要輕鬆。她早會後到了上午11點就趕緊打卡迴家,不想在職場多待。他們一個同事阿超每次早會都在那裏用電腦看股票行情。這個同事以前是做操盤手的。
做了保險後,他依然在發揮他的優勢,有時候也會告訴同事們一些股票的信息。他在最近股票行情還可以的時間段,他有時候也沒有來早會。而是在家裏炒股。他之前告訴過林麗,他有四個股票賬戶,如果用手機操作,沒有那麽快速。
下了早會後,一個大姐坐在他旁邊問他,她買的幾隻股怎麽都沒有起色,還是虧的。他看了那個大姐的操作。其中有一個股票之前第一次買的時候股價就比較高,之後跌了,她就趕緊加倉,連續加了七次,現在那隻股票裏都投入十幾萬了,但是她還是虧錢的。
阿超告訴她,知道自己為什麽不賺錢嗎?那個同事說因為她總是滿倉。沒有賣過。阿超說:“對啊,別人要交易才有盈利和虧損。你都是在買卻沒有賣,當然不賺錢。虧錢也隻是數字 。要在合適的時間段賣和買,才有差價可以賺啊。你知道別人賺錢的都是怎麽操作的嗎?”
這個大姐好奇地問:“怎麽操作的?”
阿超說:“就是讓你的現金流充裕,隨時都有錢可以買。當看到你手裏的股票漲了3%以上,就可以先出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剩下的,如果之後漲了, 你依然還是有盈利的空間的。就這麽一點點出,一點點加。這樣才好調整。不要把所有的寶壓在一隻股票上。在一棵樹上吊死,其實是風險很大的,很容易虧損的。”
言者無心 ,聽者有意。林麗記下來了。她在下班上地鐵的時候,坐在地鐵裏看自選的股票的財報。她並不急著投,隻是看一下,打算先看一段時間再下手。在去年底,她操作了幾個股票,還小賺了一點。她還和高興說,這收益率比定期存款要高。
林麗正在上大號,看到自己的一個鉑金vip客戶給她發來了信息。問她:“為什麽自己2020年投保的那份三年交每年交10萬的年金險,今年第五年了,生存金六萬進入附加的萬能險賬戶,還要扣1%的初始費,這不是白嫖嗎?”
林麗一看,就心裏焦急了,匆忙地從廁所裏出來了。這時她趕緊調取了當時的保單計劃書,看了下利益演示表,她也不太記得了,要看一下。然後看到那個產品確實生存金進入萬能賬戶是扣了1%的,但是次年會通過持續交費獎勵方式返迴這個1%進入萬能賬戶。
林麗於是給客戶打了電話,告訴她這款產品是這樣的。客戶在那裏發牢騷說:“這個產品當年投保就是為了多一份萬能賬戶。誰想到這兩年萬能賬戶的利率也在持續下降,現在都才3.1%,這樣來看這個產品也沒有什麽意義啊?當年交三年,說十年主險到期。現在第六個年頭。但是那生存金才開始返。生存金裏的錢都是我自己交進去的錢現在返迴來呀。如果按照這樣,到了第十年,我總共拿到的34萬不到。相當於主險也就收益了3萬多。那這不是單利3.5%?那和存銀行定期不是差不多?”
林麗也在那裏安撫客戶,告訴她現在銀行定期存款也一直在下降利率,都不到2%了。保險至少現在還有3%左右。當年投保時候,也並沒有想到過幾年後,經濟大環境會出現低迷。如果當時不存,這個錢現在可能也不知道花哪裏了。存在其他的產品裏可能也可以有一些收益,但是就能保證 一定比現在的高嗎?
客戶就沒說什麽,隻是發了幾句牢騷。說今天剛好有空看到了林麗前幾天發的萬能賬戶的月報,才看到這個產品是有初始費用的。她一直在說 ,這個產品不劃算啊,是她買過的三份年金險裏最差的。
林麗說,這份產品是距離現在比較近的產品,監管比較正規,收益率確實不高。前麵那兩份的萬能賬戶比這個早,限製條件少一些。而且早一些的年金險不需要等到第五年才有年金返迴,第一份年金險是按第一年末返迴生存金,第二份年金險是按第三年末返迴生存金。而這份是第五年末才開始返迴生存金。
客戶聽了林麗解釋,那個1%沒有消失,隻是延遲獲得,心裏也沒有說什麽了。隨後就寒暄了一下,大家溝通了下過年在哪裏過之類的話題,然後他們家女兒讓綁紮頭發,客戶就掛了電話。
這個客戶是林麗所有客戶裏比較懂看產品條款的,是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一個客戶。她以前是在企業裏做高管的,生了二胎後就在家做全職太太了。
她平時有空就是在搗騰自己之前存下來的理財產品和年金險了。這個客戶兩夫妻都比較理性,投保保險也是東算西算,才投保的。當時也是比較謹慎。
今年這個客戶已經退休在領取社保養老金了。她說不打算加保了。以後就靠這幾份年金險養老了。
林麗剛才還和客戶提了一嘴個人養老金賬戶,客戶說她老公還有八年才退休,但是覺得沒有必要存那個個人養老金保險。她說估計到林麗他們那批人退休的時候領不到多少錢了。林麗也認同她的說法,認為可能到自己退休的時候社保養老金領取不了多少錢。
現在這個個人養老金製度也是為了補充社保養老金的不足。如果是還有幾年就要退休的人,可能投保這個個人養老金保險就沒有那麽劃算。不過還是能獲得退稅的權益。這個客戶認為她老公還有八年退休,不建議他投保個人養老金保險,因為現在保險的利率都在下調。還要等到五年後才能看到賬戶的錢,收益率太低。
林麗也沒有說什麽,她也認可客戶的看法。畢竟這個客戶夫妻倆都是很精打細算的,他們的家庭屬於中產那種。這個客戶的老公更沒有什麽保險意識,很難溝通的。她也不打算在這麽短的時間內促成。
林麗掛了這個客戶的電話後,心裏還是有些不平靜的。她心想,現在萬能險整個行業的利率都在下調,幸好當時這個客戶投保的早,還能看到一些收益,不然就要怪她了。
她自己在剛做保險的時候,並不認同分紅險。她喜歡確定利益的產品,對於像分紅險、萬能險這種浮動利益的產品她覺得未來可能會容易產生爭議。雖然合同寫了是浮動利益,一旦紅利或利率下降,客戶就會有不滿,還可以會到處說自己買了個保險,利益低於預期,就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林麗在多年前就有意識想要了解保險,當時她想要買重疾險。那時候她身邊 隻有一個中學同學的老公從做避雷針的技術轉做了保險。他在一家外資的保險公司工作。那時候保險代理人製度還不是很被認可。有的人在說做保險的都是在做傳銷。林麗當時也並沒有對這個行業有了解。
她自己在排行前三的幾家保險公司的官網查了下產品,發現大公司的重疾險保費都比較高,在一萬以上。這個同學的老公當時不是和她談重疾的保險觀念。而是談存錢的觀念。
這個同學口才很好,借著與林麗當時關係不錯,就在影響她,經常約她逛街或者去他們家吃飯。他們夫妻倆做得一手好菜,每次去他們家吃飯,都是至少有十個人以上。
當時同學在逛街看衣服的時候,就給她灌輸積少成多的存錢觀點,說可以每個月存幾百,一年下來就存了好幾千。林麗也認同這個觀念。
她也問了這個同學的老公,他們公司還沒有純粹的重疾險。他給她推薦的是投資連結產品,說可以根據自己投資偏好及對風險的預期,來配比不同的投資產品的組合。裏麵會有保守型、進取型、穩健型產品的配比。
當時還帶著林麗在周末去他們公司聽了講座。那時候林麗單身,手裏還是有一些結餘的錢的。平時加班比較多,沒有怎麽花錢。網購在那時候還沒有很時新。
林麗認可強製儲蓄的觀念。在聽了講座後,就接受了他的建議,投保了一份每年4000元的投資連結保險。到了第二年,剛好遇到了全球金融風暴。進取型的產品收益率是負數。林麗也及時調整了產品的組合。
但是她看了係統裏的保單利益,她兩年投進去8000元,賬戶裏隻有不到2000元。她當時認為這個產品投越多錢,虧得越多。於是就要求退保。但是她也怕同學的老公難做,還問了他退保,對他業績有沒有影響?
那個同學的老公也做了退保的挽留,不過林麗還是堅持要退保。她還請了這個同學和她老公在北海漁村喝茶,就為了讓對方心裏好受一些。於是很快就辦理了退保手續。
過了兩年,市場上終於有既有保障又有收益的萬能險出來了,那時候萬能險賬戶利率還有7%左右。林麗在丁羽給她講了之後,聽說其中可以保障30種重疾。她果斷就投保了一份每年保費6000元的。她當時感覺這才是適合她的,符合她需求的保險。
她自己也是在投保保險時走過彎路的 ,也是說過退保就是為了止損。因此在她自己做了保險後,都會很負責地給那些朋友們選擇和配上符合他們需求的保單。
在她第一次遇到有客戶要求退保的時候,那個客戶當時認為投保終身保障的重疾險不劃算,保費貴,最後所交保費和保額持平。林麗也給他解釋了,按照他35歲的年齡,投保的費率就是這樣的。
但是那個客戶在第二年就後悔了,說一年9900元的保費,太貴了,還要交30年,最火也就比保額多3萬。他還不如買消費型的重疾險。他之後交的越多,虧得越多。林麗當時很希望他把第二年的保費先續保了,再退保。那時候也不懂得公司的退保規則。如果他先續上第二年,過幾日退迴,就不影響自己的繼續率,客戶剛交進去的第二年的保費,也可以有可能通過 退費的操作退迴來。
結果,她自己的繼續率被影響了,她當時也太實誠了。如果換成老業務員,一定會先勸客戶交進去,過幾日退出來就好了。對客戶也沒有損失,對業務員的繼續率和繼續率獎金也沒有影響。
那時候的客戶還是比較簡單的,退保就按合同條款退保,並不像之後幾年的客戶那麽多門路,還想著要去和保險公司拉扯,看看能不能多退一些。
當年她做新人那幾年,就遇到了兩個客戶退保。其中一個是交了一年後退保,另一個就是 猶豫期內操作退保。這兩個客戶都是她的中學同學。
在猶豫期內退保的那個客戶是因為老婆不同意。認為生活壓力大,還要每年交5000多元的保費。於是林麗幫他操作了猶豫期內退保,交進去的保費都退出來了。那個同學也很不好意思。
過了五六年後,這個同學跳槽去了一家大型的醫療器械公司做研發,收入還可以,可能對於當年的退保他還一直記得。當時看到林麗的朋友圈發了定期重疾險,就是那種消費險,30萬重疾保額,保120種疾病,交十年保費保十年,沒有現金價值的產品。按他年齡每年保費2900多元。
這個同學很主動就聯係了林麗,要買這種保險。當時林麗也很意外,擔心他之後會不會退保,還多次確認是否就是要投保,有沒有想清楚,建議他想清楚再投保。
沒想到這個同學這次很堅決地說要投保,就這樣投保了這份保單。在送保單的時候,林麗見到了這位多年未見的同學,感覺他中年過得還是比較辛苦的。兩鬢已經白發了。他說住在龍崗大運城那片,前兩年換了一套百來平方米的房子,現在房貸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而且二胎的女兒才兩歲。
這個同學家裏人的保單都是買了消費型的保險,重疾險保額都有三五十萬,保費每年每個人也就三千來塊錢。林麗猜測他賬麵上年收入還可以,估計花銷比較大。看他頭發都熬白了,他說每天早晚上班下班都是坐公司大巴,從龍崗來南山上班,大概車程兩小時。晚上都是九點後才坐公司大巴迴家,那時候不堵車。他們公司有食堂,這樣他可以不用在家吃飯。
做了保險後,他依然在發揮他的優勢,有時候也會告訴同事們一些股票的信息。他在最近股票行情還可以的時間段,他有時候也沒有來早會。而是在家裏炒股。他之前告訴過林麗,他有四個股票賬戶,如果用手機操作,沒有那麽快速。
下了早會後,一個大姐坐在他旁邊問他,她買的幾隻股怎麽都沒有起色,還是虧的。他看了那個大姐的操作。其中有一個股票之前第一次買的時候股價就比較高,之後跌了,她就趕緊加倉,連續加了七次,現在那隻股票裏都投入十幾萬了,但是她還是虧錢的。
阿超告訴她,知道自己為什麽不賺錢嗎?那個同事說因為她總是滿倉。沒有賣過。阿超說:“對啊,別人要交易才有盈利和虧損。你都是在買卻沒有賣,當然不賺錢。虧錢也隻是數字 。要在合適的時間段賣和買,才有差價可以賺啊。你知道別人賺錢的都是怎麽操作的嗎?”
這個大姐好奇地問:“怎麽操作的?”
阿超說:“就是讓你的現金流充裕,隨時都有錢可以買。當看到你手裏的股票漲了3%以上,就可以先出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剩下的,如果之後漲了, 你依然還是有盈利的空間的。就這麽一點點出,一點點加。這樣才好調整。不要把所有的寶壓在一隻股票上。在一棵樹上吊死,其實是風險很大的,很容易虧損的。”
言者無心 ,聽者有意。林麗記下來了。她在下班上地鐵的時候,坐在地鐵裏看自選的股票的財報。她並不急著投,隻是看一下,打算先看一段時間再下手。在去年底,她操作了幾個股票,還小賺了一點。她還和高興說,這收益率比定期存款要高。
林麗正在上大號,看到自己的一個鉑金vip客戶給她發來了信息。問她:“為什麽自己2020年投保的那份三年交每年交10萬的年金險,今年第五年了,生存金六萬進入附加的萬能險賬戶,還要扣1%的初始費,這不是白嫖嗎?”
林麗一看,就心裏焦急了,匆忙地從廁所裏出來了。這時她趕緊調取了當時的保單計劃書,看了下利益演示表,她也不太記得了,要看一下。然後看到那個產品確實生存金進入萬能賬戶是扣了1%的,但是次年會通過持續交費獎勵方式返迴這個1%進入萬能賬戶。
林麗於是給客戶打了電話,告訴她這款產品是這樣的。客戶在那裏發牢騷說:“這個產品當年投保就是為了多一份萬能賬戶。誰想到這兩年萬能賬戶的利率也在持續下降,現在都才3.1%,這樣來看這個產品也沒有什麽意義啊?當年交三年,說十年主險到期。現在第六個年頭。但是那生存金才開始返。生存金裏的錢都是我自己交進去的錢現在返迴來呀。如果按照這樣,到了第十年,我總共拿到的34萬不到。相當於主險也就收益了3萬多。那這不是單利3.5%?那和存銀行定期不是差不多?”
林麗也在那裏安撫客戶,告訴她現在銀行定期存款也一直在下降利率,都不到2%了。保險至少現在還有3%左右。當年投保時候,也並沒有想到過幾年後,經濟大環境會出現低迷。如果當時不存,這個錢現在可能也不知道花哪裏了。存在其他的產品裏可能也可以有一些收益,但是就能保證 一定比現在的高嗎?
客戶就沒說什麽,隻是發了幾句牢騷。說今天剛好有空看到了林麗前幾天發的萬能賬戶的月報,才看到這個產品是有初始費用的。她一直在說 ,這個產品不劃算啊,是她買過的三份年金險裏最差的。
林麗說,這份產品是距離現在比較近的產品,監管比較正規,收益率確實不高。前麵那兩份的萬能賬戶比這個早,限製條件少一些。而且早一些的年金險不需要等到第五年才有年金返迴,第一份年金險是按第一年末返迴生存金,第二份年金險是按第三年末返迴生存金。而這份是第五年末才開始返迴生存金。
客戶聽了林麗解釋,那個1%沒有消失,隻是延遲獲得,心裏也沒有說什麽了。隨後就寒暄了一下,大家溝通了下過年在哪裏過之類的話題,然後他們家女兒讓綁紮頭發,客戶就掛了電話。
這個客戶是林麗所有客戶裏比較懂看產品條款的,是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一個客戶。她以前是在企業裏做高管的,生了二胎後就在家做全職太太了。
她平時有空就是在搗騰自己之前存下來的理財產品和年金險了。這個客戶兩夫妻都比較理性,投保保險也是東算西算,才投保的。當時也是比較謹慎。
今年這個客戶已經退休在領取社保養老金了。她說不打算加保了。以後就靠這幾份年金險養老了。
林麗剛才還和客戶提了一嘴個人養老金賬戶,客戶說她老公還有八年才退休,但是覺得沒有必要存那個個人養老金保險。她說估計到林麗他們那批人退休的時候領不到多少錢了。林麗也認同她的說法,認為可能到自己退休的時候社保養老金領取不了多少錢。
現在這個個人養老金製度也是為了補充社保養老金的不足。如果是還有幾年就要退休的人,可能投保這個個人養老金保險就沒有那麽劃算。不過還是能獲得退稅的權益。這個客戶認為她老公還有八年退休,不建議他投保個人養老金保險,因為現在保險的利率都在下調。還要等到五年後才能看到賬戶的錢,收益率太低。
林麗也沒有說什麽,她也認可客戶的看法。畢竟這個客戶夫妻倆都是很精打細算的,他們的家庭屬於中產那種。這個客戶的老公更沒有什麽保險意識,很難溝通的。她也不打算在這麽短的時間內促成。
林麗掛了這個客戶的電話後,心裏還是有些不平靜的。她心想,現在萬能險整個行業的利率都在下調,幸好當時這個客戶投保的早,還能看到一些收益,不然就要怪她了。
她自己在剛做保險的時候,並不認同分紅險。她喜歡確定利益的產品,對於像分紅險、萬能險這種浮動利益的產品她覺得未來可能會容易產生爭議。雖然合同寫了是浮動利益,一旦紅利或利率下降,客戶就會有不滿,還可以會到處說自己買了個保險,利益低於預期,就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林麗在多年前就有意識想要了解保險,當時她想要買重疾險。那時候她身邊 隻有一個中學同學的老公從做避雷針的技術轉做了保險。他在一家外資的保險公司工作。那時候保險代理人製度還不是很被認可。有的人在說做保險的都是在做傳銷。林麗當時也並沒有對這個行業有了解。
她自己在排行前三的幾家保險公司的官網查了下產品,發現大公司的重疾險保費都比較高,在一萬以上。這個同學的老公當時不是和她談重疾的保險觀念。而是談存錢的觀念。
這個同學口才很好,借著與林麗當時關係不錯,就在影響她,經常約她逛街或者去他們家吃飯。他們夫妻倆做得一手好菜,每次去他們家吃飯,都是至少有十個人以上。
當時同學在逛街看衣服的時候,就給她灌輸積少成多的存錢觀點,說可以每個月存幾百,一年下來就存了好幾千。林麗也認同這個觀念。
她也問了這個同學的老公,他們公司還沒有純粹的重疾險。他給她推薦的是投資連結產品,說可以根據自己投資偏好及對風險的預期,來配比不同的投資產品的組合。裏麵會有保守型、進取型、穩健型產品的配比。
當時還帶著林麗在周末去他們公司聽了講座。那時候林麗單身,手裏還是有一些結餘的錢的。平時加班比較多,沒有怎麽花錢。網購在那時候還沒有很時新。
林麗認可強製儲蓄的觀念。在聽了講座後,就接受了他的建議,投保了一份每年4000元的投資連結保險。到了第二年,剛好遇到了全球金融風暴。進取型的產品收益率是負數。林麗也及時調整了產品的組合。
但是她看了係統裏的保單利益,她兩年投進去8000元,賬戶裏隻有不到2000元。她當時認為這個產品投越多錢,虧得越多。於是就要求退保。但是她也怕同學的老公難做,還問了他退保,對他業績有沒有影響?
那個同學的老公也做了退保的挽留,不過林麗還是堅持要退保。她還請了這個同學和她老公在北海漁村喝茶,就為了讓對方心裏好受一些。於是很快就辦理了退保手續。
過了兩年,市場上終於有既有保障又有收益的萬能險出來了,那時候萬能險賬戶利率還有7%左右。林麗在丁羽給她講了之後,聽說其中可以保障30種重疾。她果斷就投保了一份每年保費6000元的。她當時感覺這才是適合她的,符合她需求的保險。
她自己也是在投保保險時走過彎路的 ,也是說過退保就是為了止損。因此在她自己做了保險後,都會很負責地給那些朋友們選擇和配上符合他們需求的保單。
在她第一次遇到有客戶要求退保的時候,那個客戶當時認為投保終身保障的重疾險不劃算,保費貴,最後所交保費和保額持平。林麗也給他解釋了,按照他35歲的年齡,投保的費率就是這樣的。
但是那個客戶在第二年就後悔了,說一年9900元的保費,太貴了,還要交30年,最火也就比保額多3萬。他還不如買消費型的重疾險。他之後交的越多,虧得越多。林麗當時很希望他把第二年的保費先續保了,再退保。那時候也不懂得公司的退保規則。如果他先續上第二年,過幾日退迴,就不影響自己的繼續率,客戶剛交進去的第二年的保費,也可以有可能通過 退費的操作退迴來。
結果,她自己的繼續率被影響了,她當時也太實誠了。如果換成老業務員,一定會先勸客戶交進去,過幾日退出來就好了。對客戶也沒有損失,對業務員的繼續率和繼續率獎金也沒有影響。
那時候的客戶還是比較簡單的,退保就按合同條款退保,並不像之後幾年的客戶那麽多門路,還想著要去和保險公司拉扯,看看能不能多退一些。
當年她做新人那幾年,就遇到了兩個客戶退保。其中一個是交了一年後退保,另一個就是 猶豫期內操作退保。這兩個客戶都是她的中學同學。
在猶豫期內退保的那個客戶是因為老婆不同意。認為生活壓力大,還要每年交5000多元的保費。於是林麗幫他操作了猶豫期內退保,交進去的保費都退出來了。那個同學也很不好意思。
過了五六年後,這個同學跳槽去了一家大型的醫療器械公司做研發,收入還可以,可能對於當年的退保他還一直記得。當時看到林麗的朋友圈發了定期重疾險,就是那種消費險,30萬重疾保額,保120種疾病,交十年保費保十年,沒有現金價值的產品。按他年齡每年保費2900多元。
這個同學很主動就聯係了林麗,要買這種保險。當時林麗也很意外,擔心他之後會不會退保,還多次確認是否就是要投保,有沒有想清楚,建議他想清楚再投保。
沒想到這個同學這次很堅決地說要投保,就這樣投保了這份保單。在送保單的時候,林麗見到了這位多年未見的同學,感覺他中年過得還是比較辛苦的。兩鬢已經白發了。他說住在龍崗大運城那片,前兩年換了一套百來平方米的房子,現在房貸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而且二胎的女兒才兩歲。
這個同學家裏人的保單都是買了消費型的保險,重疾險保額都有三五十萬,保費每年每個人也就三千來塊錢。林麗猜測他賬麵上年收入還可以,估計花銷比較大。看他頭發都熬白了,他說每天早晚上班下班都是坐公司大巴,從龍崗來南山上班,大概車程兩小時。晚上都是九點後才坐公司大巴迴家,那時候不堵車。他們公司有食堂,這樣他可以不用在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