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一周連續講了兩天早會,這是她之前沒有過的。最近都在推個人養老金保險。林麗看到很多人在微信公眾號在寫文章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
林麗對這個產品的結構和背景已經比較了解了。她自己也試著在銀行app裏查看了各種匹配的可選產品。她認為單獨投保一款產品,可能沒有組合多款產品的風險小。畢竟裏麵多款可選擇的產品都不是保本保息的。保險類的稍強一些,有的會寫保底利率2%。但是未來領取還需要付3%稅。
很多人就在權衡利弊。她之前跟幾個朋友聊過這個個人養老金,有的人認為這個不實際,他們不需要。尤其一些單位福利比較好,有企業年金和團險的客戶,他們認為現在的收入下降了,稅點並不高。還是要開源節流,認為存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產品獲得退稅權益並不吸引他們。
即使有的人開通了這個賬戶,在前兩年,也不輕易選擇養老保險類的產品,而是存了三年五年的定期存款。現在的世界變化太快,鎖定幾十年和定期幾年,各有利弊,一旦發生變化,定期時間短,容易做出調整。每年這個賬戶也就最高元,不論選擇什麽類型產品,稅收優惠權益都是一樣的。
但林麗認為針對那些稅點不高的人,有交社保的人群,還是建議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至於現在存錢進去還是以後存錢進去都是自願的,可以選擇的。
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怎麽變化,但是現在有能力的還是可以存一些養老儲備金。畢竟未來大家都是會老的,退休後多一筆錢還是很欣喜的。她覺得可以更多從養老儲備方麵來考慮。即使沒有這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推出來,也是要存錢養老的。
單靠社保的那些錢,有可能以後並不能滿足日常的開銷,特別是企事合一雙軌合並之後,大家會發現社保繳費的基數上調了,每個月要交的社保金額提高了。
自己還是要多做一些準備,才能滿足幾十年後退休養老時候的每個人費用的差額。現在社保養老金的替代率還是比較低的,退休前在企業裏每個月收入一萬的人,有可能退休後社保就領個四五千了。更多的人隻能拿到兩三千。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這麽焦慮未來退休養老,有的人可能有自己的副業,或者家裏本來就有積蓄和資產,不擔心。有很多人對於現在交社保進去,未來能拿到多少都是很沒有安全感的。
林麗他們早會的時候聽著個人養老金保險的操作流程,感覺公司的操作流程比同行要複雜一些。同行的很多都是在銀行app或者官網上,客戶自己點進去操作就可以投保了,不需要錄音錄像,流程簡單很多。
但林麗他們公司的目前上線的還隻是針對他們公司旗下的銀行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客戶操作,要下個月才針對其他銀行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客戶進行操作投保,必須在代理人這裏投保。還不能客戶自己操作。
林麗在早會的時候,瀏覽了多家銀行旗下的個人養老金賬戶裏的養老保險,發現各家保險公司的預定利率還是有區別,不同結構的產品有不一樣的收益率。她想著這每年存元並沒有限製隻能投在一款產品上,其實可以組合幾款產品,這樣可以綜合獲得平均的收益,也可以體會各家的保險公司的服務有什麽不同。
這個個人養老金賬戶都是自願開通,自願選擇產品,如果發現這一年收益不好,下一年可以選擇其他的產品。她覺得多少還是存一點,沒有壞處。隨著收入慢慢走高,退稅的利益也會增加的。
她早會後給一些在係統裏推薦的符合開通條件的客戶發了信息,一個客戶就直接迴複了他不開通。也不知道客戶是不是了解了這個賬戶的作用。
現在很多大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和財務總監,都成為了保險公司業務員在爭取的對象,都想要批量出這些公司的員工的個人養老金保險。可是由於是自願的,估計推薦的力度也不會太大。大環境大家預期今年會更差,很多人都在開源節流,都想著錢在自己能把控的範圍裏。
她發了幾十個人的微信,就像石沉大海一樣。 唯一一個迴複她的客戶說暫時不需要。林麗還是很失落。早會時,部門經理和大家宣傳方案,公司現在鼓勵大家大力推廣這個稅優險和個人養老金保險。出單保費元及以上的,額外獎勵1000元,自保件也有。
有同事就在那裏嘀咕,這個獎金就隻有一次,為了這個1000元出自保件的話,不是交一年保費,之後還要交好多年。而且傭金並不是太高。那些銷售高手可能沒有那麽清楚產品,但是就是為了退稅薅羊毛,有的在說好想買,可是他們已經開始領取社保退休金了,不符合條件投保。
到了下午的時候,林麗就看到內勤在發賀報,還真的有一些人出了元一件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看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林麗卻比較理性了,她還是想著先出別人的保單。今天還有同事問了公司內勤,這個個人養老金保險出自保件,是不計入考核件數的,很多人就是每個季度差考核件數。如果不計入考核件數,隻是計入那些獎勵方案,或者鑽石方案,對於大部分業務員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件數先完成考核的基礎目標。
林麗不知道為什麽,最近在刷自媒體平台的時候,總是刷到那些提到全額退包保單的視頻,而且特別針對的就是林麗他們這個保險公司的。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在評論區會罵這家保險公司是大騙子,說之前投保的那些終身保障的重疾險,交了五六年,退保才不到所交保費50%。
林麗感覺這些不懂保單條款內容的網友被退保的黑產利用了,利用他們的那種憤怒情緒,因為大家現在都缺錢,他們被黑產引導去搜集當年投保時候業務員的瑕疵操作。有的業務員並沒有違規的行為。為此,公司就被不明真相的人在網上辱罵,他們還煽動這些想要退保的客戶去櫃台鬧。
林麗之前隻要看到這些視頻,就會在線投訴。現在感覺有的主播為了出名或者蹭流量,沒有底線,而且這些黑產工作人員,有的曾經就是各家保險公司的離職業務員,他們現在就成立這樣的黑產公司,幫客戶去做全額退保。
林麗他們公司最近在公司的微信公眾號也出來了聲明和視頻,唿籲大家不要相信全額退包,現在監管部門對這些黑產會追究刑事責任。前幾天林麗的一個老客戶在兩年前說家裏生意困難,退保了一份終身保障的重疾險。
林麗當時也做了挽留,告訴客戶除了退保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解決眼前的經濟困難,比如改成月交,或者緩繳利用寬限期60天。如果實在暫時交不上,可以用保單賬戶裏的現金價值貸款出來先交上保費,之後再還進去。再不然就讓保單先停效,五年內還可補交保費,讓保單恢複效力。這樣至少沒有浪費這幾年交進去的保費。
如果她隻是退保,這個客戶每年的保費是2萬左右,交了五六年,當時設置的是按20年交,現在才交了相當於四分之一的時間,確實賬戶裏的退保金按保單合同的條款,就隻有所交保費的40%-50%,這個客戶退保金差不多6萬元。
當時客戶急於要錢,就說退了吧,減額交清都不想做,覺得麻煩。而且林麗的運營督導有他們的指標要求,不想讓客戶做減額交清,還和林麗說就讓客戶直接退了吧,減額交清也沒有剩下多少保額。
林麗當時還和運營督導爭取了下,說客戶如果直接退保損失了50%。如果用賬戶裏的現金價值匹配上保額,雖然保額少一點,但是之後不需要交保費,而且是保障終身的,這樣客戶不會浪費前幾年交進去的保費,這樣對客戶更有利。不能隻是從自己的工作角度,為了維護他自己的獎金,不讓客戶有選擇權啊?
不過運營督導他們屬於內勤,就是靠拿固定工資加績效獎金、年終獎的 那種,他們很在乎自己的那點獎金,很介意業務員給客戶推薦減額交清。但是保單合同條款是由減額交清的權益的。
有時候林麗也很無奈,保險代理人不是保險公司的員工,反而像個夾心餅幹一樣。被客戶和公司兩重壓力壓得有時候喘不過氣來。
林麗有時候也想幹脆辭職了之,但是公司對於保險代理人的責任追溯是終身製的。如果一旦出現客戶投訴或者不合規操作投保等風險,保險代理人是個高危的職業。有的離職的業務員拒絕了同行的招攬,理由就是不想再做壽險了,感覺責任很大,而且還是終身追溯。
同事認為保險代理人是保險行業鄙視鏈裏最底層的,沒有工資沒有社保,還要遭受各種誤解,還要受到公司各種管製。不如找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上班,下班後都不用操心工作的事情。心是自由的。
林麗曾經也無數次想要換工作,但是每次一想到自己已經成交的那幾百個客戶,就放棄了。雖然有些保單已經服務超過五年了,現在已經沒有續保的傭金了。她一直在服務。即使在疫情後最難的那兩年,她雖然收入下降很多,降低了服務成本,可還是在維護客戶的關係。
在父親生病的那些日子,她第一次請比較長的事假,當時和區經理請假,還是三天兩天地批假,並沒有很爽快地一次性批一個月的假。
那段時間,林麗根本沒法安心工作,她需要照顧臥床在家的父親,重要的是她想要陪陪所剩時間不多的他。區經理還和她說 ,讓她每周去一兩次早會。剛開始她是盡量去,由於當時把父親安置在惠州的房子裏。
她如果要來早會大概要坐兩小時的地鐵和公交。早上六點就起床了,然後先把父親的粥煮上。然後自己才出門。
剛好趕上六點二十八分的公交,兩個站到沙田地鐵站,然後坐上14號地鐵,中間還換了兩次地鐵,趕到南山,下車走到公司大概八點半。
那時候,她心情很低落,有時候在路途中想到父親的病情隻有不到兩個月,就會在那裏暗自落淚。她沒告訴過朋友們自己在經曆什麽,見到同事和客戶的時候,她依然還是笑臉相迎。
那是她至暗的日子,她並沒有要求公司給她通融考核。她那個季度照樣還是按要求完成考核。
一個月左右,她父親就去世了。她休了喪假十來天,才迴去上班。那時候她特別傷心,上班也沒有精神和好心情,就想著快點下班打卡,完成這個任務。
她感覺這份工作給不了剛入公司那幾年的那種成就感和盼頭。就像那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感覺。她原來地產公司的離職群裏,有人發出來有國企的地產商在招聘一個運營方麵的人。
她很快就加了這前同事,然後發了自己的簡曆過去,很快就獲得了麵試的機會。她去麵試的時候,對方還問了很多專業的問題。林麗還比較淡定地應對。對方麵試的是個叫夏總的中年男人。他說麵試了這麽多人,林麗的迴答還是比較專業的。
他問的是怎麽培訓不是地產營銷出身的內勤、保安、保潔,讓公司全員營銷?這個問題林麗就借用了現在保險公司內部的內勤那種全員銷售的模式。這個夏總還挺認真地聽了,還記錄下來。
但是到了人力資源部和她談價格的時候,比她預期的要低了一半,對方說他們稅前給八千。這個崗位沒有管理職能,而且之前都是90後的年輕人做的。
林麗當時並不是最佳的麵試心情,沒有什麽精力和她討價還加,隻是說這個價格接受不了,讓人力部幫忙申請一下。她覺得至少稅前一萬五。但是這個人力部經理說,他們副總都才一萬五。而且國企這種工資體製很難改變。
林麗對這個產品的結構和背景已經比較了解了。她自己也試著在銀行app裏查看了各種匹配的可選產品。她認為單獨投保一款產品,可能沒有組合多款產品的風險小。畢竟裏麵多款可選擇的產品都不是保本保息的。保險類的稍強一些,有的會寫保底利率2%。但是未來領取還需要付3%稅。
很多人就在權衡利弊。她之前跟幾個朋友聊過這個個人養老金,有的人認為這個不實際,他們不需要。尤其一些單位福利比較好,有企業年金和團險的客戶,他們認為現在的收入下降了,稅點並不高。還是要開源節流,認為存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產品獲得退稅權益並不吸引他們。
即使有的人開通了這個賬戶,在前兩年,也不輕易選擇養老保險類的產品,而是存了三年五年的定期存款。現在的世界變化太快,鎖定幾十年和定期幾年,各有利弊,一旦發生變化,定期時間短,容易做出調整。每年這個賬戶也就最高元,不論選擇什麽類型產品,稅收優惠權益都是一樣的。
但林麗認為針對那些稅點不高的人,有交社保的人群,還是建議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至於現在存錢進去還是以後存錢進去都是自願的,可以選擇的。
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怎麽變化,但是現在有能力的還是可以存一些養老儲備金。畢竟未來大家都是會老的,退休後多一筆錢還是很欣喜的。她覺得可以更多從養老儲備方麵來考慮。即使沒有這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推出來,也是要存錢養老的。
單靠社保的那些錢,有可能以後並不能滿足日常的開銷,特別是企事合一雙軌合並之後,大家會發現社保繳費的基數上調了,每個月要交的社保金額提高了。
自己還是要多做一些準備,才能滿足幾十年後退休養老時候的每個人費用的差額。現在社保養老金的替代率還是比較低的,退休前在企業裏每個月收入一萬的人,有可能退休後社保就領個四五千了。更多的人隻能拿到兩三千。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這麽焦慮未來退休養老,有的人可能有自己的副業,或者家裏本來就有積蓄和資產,不擔心。有很多人對於現在交社保進去,未來能拿到多少都是很沒有安全感的。
林麗他們早會的時候聽著個人養老金保險的操作流程,感覺公司的操作流程比同行要複雜一些。同行的很多都是在銀行app或者官網上,客戶自己點進去操作就可以投保了,不需要錄音錄像,流程簡單很多。
但林麗他們公司的目前上線的還隻是針對他們公司旗下的銀行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客戶操作,要下個月才針對其他銀行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客戶進行操作投保,必須在代理人這裏投保。還不能客戶自己操作。
林麗在早會的時候,瀏覽了多家銀行旗下的個人養老金賬戶裏的養老保險,發現各家保險公司的預定利率還是有區別,不同結構的產品有不一樣的收益率。她想著這每年存元並沒有限製隻能投在一款產品上,其實可以組合幾款產品,這樣可以綜合獲得平均的收益,也可以體會各家的保險公司的服務有什麽不同。
這個個人養老金賬戶都是自願開通,自願選擇產品,如果發現這一年收益不好,下一年可以選擇其他的產品。她覺得多少還是存一點,沒有壞處。隨著收入慢慢走高,退稅的利益也會增加的。
她早會後給一些在係統裏推薦的符合開通條件的客戶發了信息,一個客戶就直接迴複了他不開通。也不知道客戶是不是了解了這個賬戶的作用。
現在很多大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和財務總監,都成為了保險公司業務員在爭取的對象,都想要批量出這些公司的員工的個人養老金保險。可是由於是自願的,估計推薦的力度也不會太大。大環境大家預期今年會更差,很多人都在開源節流,都想著錢在自己能把控的範圍裏。
她發了幾十個人的微信,就像石沉大海一樣。 唯一一個迴複她的客戶說暫時不需要。林麗還是很失落。早會時,部門經理和大家宣傳方案,公司現在鼓勵大家大力推廣這個稅優險和個人養老金保險。出單保費元及以上的,額外獎勵1000元,自保件也有。
有同事就在那裏嘀咕,這個獎金就隻有一次,為了這個1000元出自保件的話,不是交一年保費,之後還要交好多年。而且傭金並不是太高。那些銷售高手可能沒有那麽清楚產品,但是就是為了退稅薅羊毛,有的在說好想買,可是他們已經開始領取社保退休金了,不符合條件投保。
到了下午的時候,林麗就看到內勤在發賀報,還真的有一些人出了元一件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看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林麗卻比較理性了,她還是想著先出別人的保單。今天還有同事問了公司內勤,這個個人養老金保險出自保件,是不計入考核件數的,很多人就是每個季度差考核件數。如果不計入考核件數,隻是計入那些獎勵方案,或者鑽石方案,對於大部分業務員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件數先完成考核的基礎目標。
林麗不知道為什麽,最近在刷自媒體平台的時候,總是刷到那些提到全額退包保單的視頻,而且特別針對的就是林麗他們這個保險公司的。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在評論區會罵這家保險公司是大騙子,說之前投保的那些終身保障的重疾險,交了五六年,退保才不到所交保費50%。
林麗感覺這些不懂保單條款內容的網友被退保的黑產利用了,利用他們的那種憤怒情緒,因為大家現在都缺錢,他們被黑產引導去搜集當年投保時候業務員的瑕疵操作。有的業務員並沒有違規的行為。為此,公司就被不明真相的人在網上辱罵,他們還煽動這些想要退保的客戶去櫃台鬧。
林麗之前隻要看到這些視頻,就會在線投訴。現在感覺有的主播為了出名或者蹭流量,沒有底線,而且這些黑產工作人員,有的曾經就是各家保險公司的離職業務員,他們現在就成立這樣的黑產公司,幫客戶去做全額退保。
林麗他們公司最近在公司的微信公眾號也出來了聲明和視頻,唿籲大家不要相信全額退包,現在監管部門對這些黑產會追究刑事責任。前幾天林麗的一個老客戶在兩年前說家裏生意困難,退保了一份終身保障的重疾險。
林麗當時也做了挽留,告訴客戶除了退保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解決眼前的經濟困難,比如改成月交,或者緩繳利用寬限期60天。如果實在暫時交不上,可以用保單賬戶裏的現金價值貸款出來先交上保費,之後再還進去。再不然就讓保單先停效,五年內還可補交保費,讓保單恢複效力。這樣至少沒有浪費這幾年交進去的保費。
如果她隻是退保,這個客戶每年的保費是2萬左右,交了五六年,當時設置的是按20年交,現在才交了相當於四分之一的時間,確實賬戶裏的退保金按保單合同的條款,就隻有所交保費的40%-50%,這個客戶退保金差不多6萬元。
當時客戶急於要錢,就說退了吧,減額交清都不想做,覺得麻煩。而且林麗的運營督導有他們的指標要求,不想讓客戶做減額交清,還和林麗說就讓客戶直接退了吧,減額交清也沒有剩下多少保額。
林麗當時還和運營督導爭取了下,說客戶如果直接退保損失了50%。如果用賬戶裏的現金價值匹配上保額,雖然保額少一點,但是之後不需要交保費,而且是保障終身的,這樣客戶不會浪費前幾年交進去的保費,這樣對客戶更有利。不能隻是從自己的工作角度,為了維護他自己的獎金,不讓客戶有選擇權啊?
不過運營督導他們屬於內勤,就是靠拿固定工資加績效獎金、年終獎的 那種,他們很在乎自己的那點獎金,很介意業務員給客戶推薦減額交清。但是保單合同條款是由減額交清的權益的。
有時候林麗也很無奈,保險代理人不是保險公司的員工,反而像個夾心餅幹一樣。被客戶和公司兩重壓力壓得有時候喘不過氣來。
林麗有時候也想幹脆辭職了之,但是公司對於保險代理人的責任追溯是終身製的。如果一旦出現客戶投訴或者不合規操作投保等風險,保險代理人是個高危的職業。有的離職的業務員拒絕了同行的招攬,理由就是不想再做壽險了,感覺責任很大,而且還是終身追溯。
同事認為保險代理人是保險行業鄙視鏈裏最底層的,沒有工資沒有社保,還要遭受各種誤解,還要受到公司各種管製。不如找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上班,下班後都不用操心工作的事情。心是自由的。
林麗曾經也無數次想要換工作,但是每次一想到自己已經成交的那幾百個客戶,就放棄了。雖然有些保單已經服務超過五年了,現在已經沒有續保的傭金了。她一直在服務。即使在疫情後最難的那兩年,她雖然收入下降很多,降低了服務成本,可還是在維護客戶的關係。
在父親生病的那些日子,她第一次請比較長的事假,當時和區經理請假,還是三天兩天地批假,並沒有很爽快地一次性批一個月的假。
那段時間,林麗根本沒法安心工作,她需要照顧臥床在家的父親,重要的是她想要陪陪所剩時間不多的他。區經理還和她說 ,讓她每周去一兩次早會。剛開始她是盡量去,由於當時把父親安置在惠州的房子裏。
她如果要來早會大概要坐兩小時的地鐵和公交。早上六點就起床了,然後先把父親的粥煮上。然後自己才出門。
剛好趕上六點二十八分的公交,兩個站到沙田地鐵站,然後坐上14號地鐵,中間還換了兩次地鐵,趕到南山,下車走到公司大概八點半。
那時候,她心情很低落,有時候在路途中想到父親的病情隻有不到兩個月,就會在那裏暗自落淚。她沒告訴過朋友們自己在經曆什麽,見到同事和客戶的時候,她依然還是笑臉相迎。
那是她至暗的日子,她並沒有要求公司給她通融考核。她那個季度照樣還是按要求完成考核。
一個月左右,她父親就去世了。她休了喪假十來天,才迴去上班。那時候她特別傷心,上班也沒有精神和好心情,就想著快點下班打卡,完成這個任務。
她感覺這份工作給不了剛入公司那幾年的那種成就感和盼頭。就像那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感覺。她原來地產公司的離職群裏,有人發出來有國企的地產商在招聘一個運營方麵的人。
她很快就加了這前同事,然後發了自己的簡曆過去,很快就獲得了麵試的機會。她去麵試的時候,對方還問了很多專業的問題。林麗還比較淡定地應對。對方麵試的是個叫夏總的中年男人。他說麵試了這麽多人,林麗的迴答還是比較專業的。
他問的是怎麽培訓不是地產營銷出身的內勤、保安、保潔,讓公司全員營銷?這個問題林麗就借用了現在保險公司內部的內勤那種全員銷售的模式。這個夏總還挺認真地聽了,還記錄下來。
但是到了人力資源部和她談價格的時候,比她預期的要低了一半,對方說他們稅前給八千。這個崗位沒有管理職能,而且之前都是90後的年輕人做的。
林麗當時並不是最佳的麵試心情,沒有什麽精力和她討價還加,隻是說這個價格接受不了,讓人力部幫忙申請一下。她覺得至少稅前一萬五。但是這個人力部經理說,他們副總都才一萬五。而且國企這種工資體製很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