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林麗心思也沒有在換工作上,她主要還是在照顧父親,那時候他快要不行了。她還在想著之後辦理後事的事情。她也不確定具體上班的時間。這家麵試的公司還讓她填寫一個表格,裏麵有很多個人家庭情況信息。


    當時林麗也沒有較真,換言之,自己都還沒有入職,這些信息采集過細,其實還是涉及到很多個人隱私。林麗還問他們:“填這個表是為了做背調嗎?”


    等到那個人力部經理出去之後,那個夏總剛好開完會迴來了。他就問林麗談好了嗎?林麗說:“薪資方麵是否還有空間?自己覺得這個有點低了。”


    這個夏總愣了一下說:“那你可以換一種方式問她,15個月薪資可以嗎,如果稅前8000元,或者1萬?”


    林麗覺得這個夏總還挺有意思的,還給她出主意。這樣看來他們公司給的這個職位的年薪稅前就是12-15萬。林麗太久沒有出來麵試了,對於這些公司麵試的套路,現在都不太清楚了。


    這家麵試之後,兩三周了,沒有消息。那段時間林麗父親剛去世,她在處理後事,沒有什麽心情想工作方麵的事情。


    等到她休完喪假,迴去開早會的時候,想起來這事情。她就在微信問了下這個負責招聘的人力部的經理:“這個崗位現在找到人了嗎?”


    對方迴複她已經找到合適的人了。其實林麗想可能自己未必是最優的,因為年齡已經超過40歲。不過這個公司是央企,他們不會輕易裁員。在麵試的時候,人力部經理也說了,這幾年其他公司都在變相裁員減薪。他們卻沒有。


    而且他們這類公司對於女性相對友好。確實,在麵試時候看到這家公司女性員工還是占多數。可能因為工資不算高,男性看不上吧。


    但凡在保險公司銷售崗位上呆久的人,如果離職了多數不想再做銷售,也不想再幹這個行業了。林麗她現在是按照靈活就業在交社保的。她以前在其他公司上班的時候,通過調幹把戶口調到深圳的集體戶口的。後來買了房子,才把自己和高興的戶口遷到了自己買的房子上。


    現在她交靈活就業的社保,很擔心以後退休領養老金沒有那種幹部身份了。不過社保政策幾乎每年在變化,以後也不好說。有的人也說在退休前幾年找一個公司交社保 ,或者之後換一份有工資和五險一金的工作,這樣社保繳費基數可以交高一些,以後退休金就領的多一些。


    也有些人認為未來社保應該不存在那種幹部身份和工人身份了。因為現在很多是靈活就業的。在公司裏工作了多年,在疫情後這幾年有很多失業的人,現在都是按靈活就業在交社保了。


    高興之前為了辦房抵押經營貸,曾經買過一個公司的營業執照。他們也有想過,要不要把林麗的社保交在自己公司名下。不過他們的那個公司沒有實際經營。擔心這樣操作會有稅費。還是沒有操作。


    以前高興的公司有一些員工家屬也會掛社保到公司交,然後自己出錢。但是這幾年社保監管也逐漸規範起來,不讓掛靠了。


    林麗平時也有意識地在存錢。她有時在網上看到一些互聯網的養老保險產品比較好的,也會投保。主要選擇那種交費期短,到期時間沒那麽長的,比較可控。


    她覺得在入司前幾年,大家可能都被洗腦比較徹底。以前大家都不屑於幫客戶對比其他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那時候大家嘴裏常說的:“市場上除了自己的公司,其他的保險公司都叫做‘其他’。”


    當時大家對公司都是很信任,非常忠誠的。這些保險代理人也是公司的忠實粉絲。一旦公司有新上的產品,都會投保。當時業務員自己投保的保單,也是計入業績和各種銷售方案的。


    然而,在近幾年,隨著很多業務員由於收入劇減,續保率也隨之下降,很多業務員交不動了,就隻能退保自己當初為了衝業績的一些小保單。實在經濟很困難的那些業務員,就隻能在離職後,或者保單失效後退保。


    公司的退保率在疫情後劇增,一方麵由於市場上可選的保險產品多了,另一方麵大家的收入都下降比較明顯,很多人認為保險並沒有那麽迫切,就先砍了這部分費用,退保了。


    公司因為退保率居高不下,就開始管控退保,尤其業務員的自保件、第二年繳費的保單的退保。有很多業務員因為這樣的情況導致被品質扣分或者影響一些產品的銷售資格。甚至一些主管因此降級為業務員的。


    公司監管力度加大了,導致業務員怨言也多起來。大家不再像過去那麽相信公司了。在危機麵前,公司首先考慮的是利潤和股東利益,並不是客戶的利益。


    加上銀保監也出台了關於業務員自保件的管控,使得現在的業務員都盡量不出自己的保單了。有需求的才出,雖然還是會有傭金。但是很多銷售競賽方案、考核等都不計入業績。


    有的業務員認為,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業務員是公司忠實的客戶,業務員的家庭也是有保險需求的。但是公司並沒有把業務員當作客戶看待,有的時候還是雙標的,業務員即使是vip等級比較高的情況,服務的禮品和服務的標準並不一定和客戶的一樣。因為公司可能認為你自己就是業務員,不需要像對待客戶那樣。


    諸多原因,加上公司改革,當時在疫情前幾年,公司請來了一個國外的職業經理人,大刀闊斧搞改革。業務員發現以前大家的傭金還可以的,疫情後產品傭金大幅下降了。現在要多做保單件數才能獲得月收入兩萬。至少要比以前多做兩到三件保單。


    當時折騰了幾年,區經理和片區總不久就會換人。三五年過去了,銷售隊伍隻能感覺到越來越少人,但是並不能感覺到改革的效果。但是看到公司對外的宣傳和媒體報道,都在說公司的減員增效取得了效果。


    有可能過去在內勤隊伍裏可能真的冗員比較多吧。他們在這幾年確實也不容易,隻有年輕一點的那些會繼續留下來。畢竟他們可能去換個新的工作,競爭力並沒有那麽強,而且現在也不容易找到好工作。


    這個職業經理人在服務了公司五六年後,離開了,在網上的官方公眾號的評論區裏還挺多人罵這個職業經理人的,都說離職了好。林麗他們作為外勤人員無所謂,因為都是做自己的活,而內勤人員可能更容易感受到那些變革吧。


    可是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能出一個月兩件單,都是要很勤快拜訪客戶才可能有。還有至少60%的人出不了單。很多人就離開了這個行業。出去之後,對這個公司評價極差,認為它並不尊重自己的業務員,不珍惜以往老業務員的付出,過河拆橋。


    即使現在公司的賠付率和信用評級經過幾年的努力提高,信用評級迴到了aa級,賠付率在200%以上。退保率現在也平穩了。該退保的都退保了。但是公司的風評比疫情前差了很多。網上很多自媒體平台都是抨擊公司的內容。


    孰是孰非,隻有當事人才清楚。林麗也不知道是什麽魔力讓自己在最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離開這個公司?她自己感覺可能是有一兩個比較忠誠的客戶家庭的支持吧,也可能是自己不甘心這麽多年的付出和沉澱,或者是自己懶得變動吧。


    如果換了一個新的工作,至少要花三年的時間才能奠定好新的基礎。可是現在世界變化太快,哪裏有那麽多個三年。她不想再試錯。也許等大環境經濟好一點,保險業務會好做一點吧。


    林麗現在也學會了篩選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標準,這樣有利於自己節省展業成本。年底時候她去給一個老客戶出稅優險。當時客戶聊到了晚上十一點多,他們簽好保單,完成了迴執簽收和迴訪後,她才離開。


    客戶送她走到了小區門口,還問她是坐地鐵還是打車?然後客戶又補充一句,如果能趕得上地鐵還是坐地鐵吧,畢竟要降本增效,現在各行各業都這樣。


    不過那天確實比較晚了,趕不上末班車了,林麗坐的那個地鐵是區間車。她隻能到了中途再去打個車迴家,這樣成本也相對低,到家速度也比較快。


    當大多數人喊窮的時候,林麗身邊的客戶和朋友還是有人賺到錢的。她一個潮汕的老鄉,每天上班其實就是在那裏炒股。他在那家國企,每個月工資五六千,都不夠他開車上班的成本。他這一年靠融資炒股,還賺了四五十萬。他心裏還美滋滋,說要請林麗和高興吃飯。


    他的融資利率不低,但是一直來他都是做短線操作,還是劃得來的。而且他之前被套牢了幾年,現在都習慣做短線操作。隻要一個股連續漲三四天,他就馬山想要操作賣出了。


    他說現在膽子比較小,都是做短期的,賺個10%都很開心。不像以前還想多賺點。有天他截圖給林麗看,原來他不光炒a 股,還有香港的h股。他名下的股票賬戶的資產有一百多萬。其實他每個月工資很低。


    他說這個錢有部分是過去炒股賺來的,有部分是股市融資來炒股。所以不做長期投資。這個客戶死活都不肯投保那種儲蓄型保險。他嫌保險來錢慢,而且要等至少五年才能賬戶裏有收益。他就是那種賺慣快錢的人。


    他說他們公司的人都沒有人開通那個個人養老金賬戶,大家上班都在炒股,老板自己都不相信社保,也沒有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林麗問他,那退休後幾十年的錢準備好了嗎?他就隻是笑笑。


    這些賺快錢得心應手過的人就會比較自信,認為自己很能幹,相信自己,其他人都不相信。這個客戶說他的銀行卡是不存錢的。他們家都是用現金。他幾乎不用信用卡。


    這也讓林麗比較驚訝,現在很多人都在用移動支付。移動支付雖然方便,但是也很容易讓人 不像過去一樣能存下來錢。能用紙幣的人雖然保守,但是可能可以控製花錢的金額和速度。


    這客戶夫妻倆心很大,他們認為自己不善於讀書,也不強迫孩子,他們家孩子寫完作業就可以去玩了。不用上各種培訓。他們無所謂。因為他們小時候也是這麽過來的。他們認為讀書差不多就行。畢竟從他們的父母身上看到,他們當年學曆不高,中專畢業,現在從醫療係統才退休出來,每個月退休養老金都有兩萬左右。


    這個客戶說他就是啃老族。他們現在和父母同住,他的孩子學費 、生活費、養車等錢都是父母的養老金出的。他們自己的錢都不太夠用。


    但是他們依然生了兩個孩子,買了兩套房,買了兩輛車,夫妻倆上班,生活還是比較幸福。林麗認為他們以前銷售保險的 那種思路主要就是引發客戶的焦慮感, 告訴客戶養老的危機、疾病的危機,如果不投保,未來會怎樣,投保了,又會怎樣?但是現在的市場不一樣了,客戶的認知和選擇也多樣化了。


    如果還按照過去 那種銷售邏輯,很容易被客戶忽略,不容易成交。現在的大環境,大家都是比較鬆弛了,或者說開始學著慢下來。客戶比以前更理性,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做權衡。


    網上就有段子說,人都是在權衡利弊,可能很年輕的時候才會棱角分明,愛憎鮮明。到了一定的年齡段,經過社會的毒打 。遇到情況,都會評估,還有沒有比這個更差的情況。就像網上的一個段子說的,比如女性麵對老公出軌和單身揭不開鍋,那會選擇接受出軌。麵對孩子學位的選擇和老公出軌,權衡之後會選擇接受老公出軌。哪有什麽一眼萬年,很多事情都是利益權衡後的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轉角再轉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走的米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走的米莎並收藏轉角再轉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