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還在尋找親戚的女兒。她發現在那群cosy的女孩們後麵就是那個女孩。她在看著手機。林麗於是大聲叫她的小名“茜茜”,對方也迴應了。
林麗趕緊打開自己的手機行銷係統,把那個問題件展示給她看。然後告訴她需要她確認,電子簽名和人臉識別,並提醒她要摘取框架眼鏡下來。
隨後女孩就拍照上傳,一分鍾不到就迴銷了問題件。林麗隨後和女孩問了下,她下午要去加班,還沒有加班費,說單位白嫖。這話把林麗逗笑了。
林麗很驚奇發現,自己第一次做了這個女孩的保單,因為茜茜以前的保單都是父母投保的。現在成年了,應該是她自己投保的第一張保單。雖然保費不高,但是林麗還是驚喜的。除了因為可以完成考核件數,更重要的是成交了他們家第二代人的保單。這樣等於打入了00後的客戶群裏。
未來如果這個女孩結婚生子,林麗也是有機會開發她的家庭保單的。現在就先維護好關係吧。
很多年紀大一些的同事都說家庭的第二代、第三代的保單不容易開發,因為他們和小客戶們容易有代溝,不好溝通。有可能這些二代、三代他們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學中也有從事保險行業的,就不容易開發了。
柏麗主任就是這樣的例子。她曾經開發了南山區的多個城中村村民的保單,當年叱吒風雲,在公司百萬保費的大單很多。可是現在這些客戶一代已經進入老年。他們也不需要投保保險了。
他們的二代、三代都已經逐漸長大。在疫情後,有的村民還遭遇了詐騙或者破產,退保的也有好幾個。
她曾經關係非常好的西麗那邊一個村的村委領導,他已經做爺爺了。他打算給孫子投保總保費一百萬。當時把保費打給了兒子,讓他兒子做投保人。
這個兒子是90後,柏麗主任和他兒子在微信裏溝通,對方對她都是不冷不熱的,經常不迴複微信。柏麗主任覺得奇怪,於是直接殺去他家裏。
那個年輕人當時就說,他還要考慮一下。他說,他並不打算買保險,隻是他父母一直在力主給孫子存一份年金險。他認為這個沒有什麽用,還不如炒股。
柏麗主任當時就直接打給這個村委領導。對方和他兒子強調,那個錢就是給孫子買保險用的,不能拿去投資。不然以後就不給他們錢了。
聽說他兒子一直在啃老,雖然大學畢業後有工作,可是在社區裏上班,一個月工資不到一萬,開著父母給他買的大奔,住在父母給他們買的婚房裏。油費、物業費、水電費都要開銷,現在有孩子還要買奶粉。他們夫妻倆的收入很難滿足,而且還有房貸要還。他們對生活品質又比較注重。
那個人一聽他爸爸要停掉生活費,就不開心了。不過還是不情不願地簽名 ,然後扣了保費。隨後他問柏麗主任和他爸爸是什麽關係?
柏麗主任很奇怪他這麽問,估計他誤會了。柏麗主任就和他說,他父母的保單 ,包括他的保單都是在她這裏投保的,她是他們家的保險客戶經理,而且也是多年的朋友。隨後,柏麗主任怕他誤會,還鄭重地說:“你可以叫我阿姨,我和你爸爸媽媽關係都很好,都是多年的朋友了。”
這個男生才舒了口氣說:“之前我一直抵觸保險這個事情,是因為看到你每次都跑來,極力促成我們買保險。我以為你和我爸爸有什麽關係呢。”
柏麗主任坦然地笑著說:“我年紀比你媽媽還大哦。能有什麽其他的關係?我女兒是85年出生的,比你還大十歲呢。”
這個男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說:“看不出來你這麽年輕,之前我都是叫你姐。”
柏麗主任說:“這話我愛聽。”因為這次簽保單,她和這年輕人一家也成了朋友。他還介紹了自己的同學給柏麗主任,之後他同學也在柏麗主任這裏成交了。林麗也希望之後這些客戶孩子們、孫子們買保險的時候能繼續考慮在自己這裏買。
林麗感覺以前的早會比較有內容,大家每天早會後都是能量滿滿出去見客戶。但現在的早會,大家都在低頭看著手機,或者做自己的事情。隻要到了11點,逃也似地離開辦公室。一刻也不想多呆。
林麗那天和同事小張提了一嘴銀行有那種美元的理財產品,先購匯然後再購買。她也是聽一個喜歡理財的同事介紹的,說是某個國有銀行的私行經理推薦給她的。她把全家老小的購匯金額都用上了。在12月中旬,她還提醒林麗記得把今年的購匯額度用了。到了一月一號又有新的。
前兩個月 ,林麗在這個同事說了後,自己也進銀行app看了下這類的產品,屬於貨幣基金理財產品,中低風險。她確認還可以之後,自己先試了一百美金。
一周後她就看到了收益,隨著時間增長,逐漸增加。而且匯率也是影響的主要因素。一個月下來,林麗發現還是漲了幾塊錢人民幣,相當於收益率有4%左右。
高興認為理財的收益率隻要比定期的高,都可以接受。林麗主要就炒些股票,但不多,半年來,收益率還可以,至少比存銀行定期高很多。
同事小張也是個喜歡理財的人。她說以前賺錢容易的時候,都不怎麽理財。現在賺錢難了,一點點小錢都要精打細算起來。她很快也買了一些這種美金的理財。
她還是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幾天後的早會,另一個同事好些天沒來參加早會,這天居然過來了。她在聊天中聽到小張他們在說這種理財。她就說怎麽不去香港存?
小張說:“去香港不要時間和路費呀?既然國內有,就可以不用費事啊。時間和精力才是耗成本,如果要去香港的銀行存美金,先要去那邊開個卡。這個還要排隊,多麻煩啊。這邊銀行的app裏直接就可以操作了。”
那個同事認為直接去香港存更高。換成美金的現金去存。但是林麗覺得她的想法過於保守了。現在有很多理財可以在銀行app裏選擇了,不需要跑來跑去,還不安全,浪費時間。林麗是最不耐煩去銀行排隊的。尤其香港的,人生地不熟。
不過那個同事家就在香港,可能固有思維吧。旁邊的其他幾個同事,已經打開銀行app在搜索產品了。有心者就會行動。
林麗也不想過於推薦給朋友或同事,畢竟現在匯率不低,比她前兩個月買的時候匯率高了六七塊錢了。當時100美金是723元人民幣,現在都731元左右了。港幣最近匯率去到94元人民幣了。一些代購的人都在發愁現在不劃算了。
林麗最近在談的一個年金險意向客戶,安徽的。開始這個客戶還挺有意向的,不知道後來是不是對比了其他公司的產品。之後就沒有迴應了。林麗自己也有在留意市場上各家的產品。各花入各眼,林麗很相信這話。
即使最差的產品,也會有客戶喜歡,願意花錢買。每個人需求情況不一樣。雖然林麗他們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常常被競爭對手稱為比較貴的,賣的是品牌效應。其實裏麵含了很多服務的品質。
林麗自己也嚐試過網上一些便宜的產品投保,有的產品看了條款後,雖然保費不貴,但是她卻不敢投保了,感覺限製條件太多,不容易獲得理賠。
她閨蜜在湖北上班,之前一直在支付寶上投保一款百萬醫療險,那個公司是個互聯網保險公司。前些年還年輕,感覺不到保費變化。這兩年步入40歲後,她發現每年的保費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
前年開始,林麗就建議她投保他們公司的長期款百萬醫療險,可以保證續保20年。首年保費按11個月計算。對比了市場上同類的產品,他們公司的這類產品是王炸。開始閨蜜還不感興趣,但是當林麗提到有她專門一對一服務。這點打動了閨蜜。
這閨蜜查了下自己在支付寶投保的那款,剛好過幾天到期了。於是就投保了林麗這款,給自己和女兒。她說今年就不續保那款了。
沒想到過了三四個月後,閨蜜突然在微信問她,怎麽投訴保險公司?林麗問發生了什麽事情?
閨蜜說,她今天查了下才發現,原來之前她在支付寶投保的那家互聯網公司的百萬住院險,現在自動扣費大半年了。而且是自動扣了她的花唄。她一直都沒有發現。現在一查,看到每個月被悄悄扣走了90多塊錢。
她要求投訴那個保險公司。林麗說可以先和網上的客服溝通一下,要求退迴之前的保費,同時不再續保那款互聯網公司的百萬醫療險。
閨蜜和網上的客服溝通後,客服說可以幫她退保,但是已經扣了的保費不能扣迴。因為醫療險是消費險。
但閨蜜認為,她之前並沒有綁定花唄續保。而那家公司強製從她的花唄每個月扣保費,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扣了大半年了。她要求退迴來保費。不然就投訴銀保監。
隨後她還問了林麗銀保監的客服熱線,但是她打過去沒有人接聽,這件事扯皮好幾天,在閨蜜的強烈爭取下,這家互聯網公司才給她退迴了九個月的保費,差不多九百元。
林麗之前也遇到過,她媽媽說給別人捐了籌款,估計是媽媽群裏的那些群友發了那種家裏有人生病,讓籌錢的鏈接。過了幾個月發現自己怎麽半夜銀行卡被扣走了150多塊錢。一查銀行卡賬目,發現已經被扣了三個月了。原來,這家賣保險的機構就是沒有保險牌照的那個籌款的app的公司。
林麗當時就和客服理論,要求退迴扣了的保費。老人並沒有要投保保險。他們通過在線上推送引導性的鏈接,一點就進去了。
在林麗的堅持下,這家公司給她媽媽退迴錢到卡裏了。之後,她媽媽就卸載了那個app。當時林麗投訴的重點是他們並不是一家保險公司,隻是一家相互互助公司,沒有權限銷售保險,或者說他們這家app銷售的就不是保險,而是在圈錢。
林麗說如果不退錢,就投訴他們到銀保監。這家app很快就退迴來了老人被連續扣了幾個月的保費,有500多塊錢。
這些違規行為就要堅決抵製沒有底線,沒有保險的牌照,卻在那裏銷售類似保險的東西。就在欺騙一些人一知半解。到之後出險,有可能是得不到理賠的。因為那個並不是合規的保險。
估計其他人可能也有或多或少遇到這些問題,隻是費用可能不大,有的人就不了了之了。這也助長了這些 行為的存在。
過了幾天,那個閨蜜說她還是沒有退迴之前多退的錢,隻是退保了,退迴來最近一期扣進去的錢,說這個是個消費險,之前的就不能退迴來保費了。這個閨蜜還氣得不輕,但是投訴也無果。
一些原來都不是做保險的公司,有的都沒有保險牌照,就在網上app或者直播平台賣保險了。還有一些就直接購買別人的保險牌照,隨便弄出來幾個保險產品,忽悠消費者。可能是為了來一波圈錢。
保險其實是一種金融工具,金融都是和錢打交道。這些產品就是換了一種邏輯在玩數字遊戲。有的人玩得不亦樂乎,有的人害怕就不入局,還有的非常抵觸……
林麗發現金融工具實質都是一樣的,但是同時具備安全性、流動性、穩健型增長的,還真的隻有保險。其他的金融工具可能就隻具備其中之一或者之二。要安全性就沒有流動性,如銀行存款。要流動性和穩定增長,就要犧牲安全性,比如股票。
林麗趕緊打開自己的手機行銷係統,把那個問題件展示給她看。然後告訴她需要她確認,電子簽名和人臉識別,並提醒她要摘取框架眼鏡下來。
隨後女孩就拍照上傳,一分鍾不到就迴銷了問題件。林麗隨後和女孩問了下,她下午要去加班,還沒有加班費,說單位白嫖。這話把林麗逗笑了。
林麗很驚奇發現,自己第一次做了這個女孩的保單,因為茜茜以前的保單都是父母投保的。現在成年了,應該是她自己投保的第一張保單。雖然保費不高,但是林麗還是驚喜的。除了因為可以完成考核件數,更重要的是成交了他們家第二代人的保單。這樣等於打入了00後的客戶群裏。
未來如果這個女孩結婚生子,林麗也是有機會開發她的家庭保單的。現在就先維護好關係吧。
很多年紀大一些的同事都說家庭的第二代、第三代的保單不容易開發,因為他們和小客戶們容易有代溝,不好溝通。有可能這些二代、三代他們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學中也有從事保險行業的,就不容易開發了。
柏麗主任就是這樣的例子。她曾經開發了南山區的多個城中村村民的保單,當年叱吒風雲,在公司百萬保費的大單很多。可是現在這些客戶一代已經進入老年。他們也不需要投保保險了。
他們的二代、三代都已經逐漸長大。在疫情後,有的村民還遭遇了詐騙或者破產,退保的也有好幾個。
她曾經關係非常好的西麗那邊一個村的村委領導,他已經做爺爺了。他打算給孫子投保總保費一百萬。當時把保費打給了兒子,讓他兒子做投保人。
這個兒子是90後,柏麗主任和他兒子在微信裏溝通,對方對她都是不冷不熱的,經常不迴複微信。柏麗主任覺得奇怪,於是直接殺去他家裏。
那個年輕人當時就說,他還要考慮一下。他說,他並不打算買保險,隻是他父母一直在力主給孫子存一份年金險。他認為這個沒有什麽用,還不如炒股。
柏麗主任當時就直接打給這個村委領導。對方和他兒子強調,那個錢就是給孫子買保險用的,不能拿去投資。不然以後就不給他們錢了。
聽說他兒子一直在啃老,雖然大學畢業後有工作,可是在社區裏上班,一個月工資不到一萬,開著父母給他買的大奔,住在父母給他們買的婚房裏。油費、物業費、水電費都要開銷,現在有孩子還要買奶粉。他們夫妻倆的收入很難滿足,而且還有房貸要還。他們對生活品質又比較注重。
那個人一聽他爸爸要停掉生活費,就不開心了。不過還是不情不願地簽名 ,然後扣了保費。隨後他問柏麗主任和他爸爸是什麽關係?
柏麗主任很奇怪他這麽問,估計他誤會了。柏麗主任就和他說,他父母的保單 ,包括他的保單都是在她這裏投保的,她是他們家的保險客戶經理,而且也是多年的朋友。隨後,柏麗主任怕他誤會,還鄭重地說:“你可以叫我阿姨,我和你爸爸媽媽關係都很好,都是多年的朋友了。”
這個男生才舒了口氣說:“之前我一直抵觸保險這個事情,是因為看到你每次都跑來,極力促成我們買保險。我以為你和我爸爸有什麽關係呢。”
柏麗主任坦然地笑著說:“我年紀比你媽媽還大哦。能有什麽其他的關係?我女兒是85年出生的,比你還大十歲呢。”
這個男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說:“看不出來你這麽年輕,之前我都是叫你姐。”
柏麗主任說:“這話我愛聽。”因為這次簽保單,她和這年輕人一家也成了朋友。他還介紹了自己的同學給柏麗主任,之後他同學也在柏麗主任這裏成交了。林麗也希望之後這些客戶孩子們、孫子們買保險的時候能繼續考慮在自己這裏買。
林麗感覺以前的早會比較有內容,大家每天早會後都是能量滿滿出去見客戶。但現在的早會,大家都在低頭看著手機,或者做自己的事情。隻要到了11點,逃也似地離開辦公室。一刻也不想多呆。
林麗那天和同事小張提了一嘴銀行有那種美元的理財產品,先購匯然後再購買。她也是聽一個喜歡理財的同事介紹的,說是某個國有銀行的私行經理推薦給她的。她把全家老小的購匯金額都用上了。在12月中旬,她還提醒林麗記得把今年的購匯額度用了。到了一月一號又有新的。
前兩個月 ,林麗在這個同事說了後,自己也進銀行app看了下這類的產品,屬於貨幣基金理財產品,中低風險。她確認還可以之後,自己先試了一百美金。
一周後她就看到了收益,隨著時間增長,逐漸增加。而且匯率也是影響的主要因素。一個月下來,林麗發現還是漲了幾塊錢人民幣,相當於收益率有4%左右。
高興認為理財的收益率隻要比定期的高,都可以接受。林麗主要就炒些股票,但不多,半年來,收益率還可以,至少比存銀行定期高很多。
同事小張也是個喜歡理財的人。她說以前賺錢容易的時候,都不怎麽理財。現在賺錢難了,一點點小錢都要精打細算起來。她很快也買了一些這種美金的理財。
她還是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幾天後的早會,另一個同事好些天沒來參加早會,這天居然過來了。她在聊天中聽到小張他們在說這種理財。她就說怎麽不去香港存?
小張說:“去香港不要時間和路費呀?既然國內有,就可以不用費事啊。時間和精力才是耗成本,如果要去香港的銀行存美金,先要去那邊開個卡。這個還要排隊,多麻煩啊。這邊銀行的app裏直接就可以操作了。”
那個同事認為直接去香港存更高。換成美金的現金去存。但是林麗覺得她的想法過於保守了。現在有很多理財可以在銀行app裏選擇了,不需要跑來跑去,還不安全,浪費時間。林麗是最不耐煩去銀行排隊的。尤其香港的,人生地不熟。
不過那個同事家就在香港,可能固有思維吧。旁邊的其他幾個同事,已經打開銀行app在搜索產品了。有心者就會行動。
林麗也不想過於推薦給朋友或同事,畢竟現在匯率不低,比她前兩個月買的時候匯率高了六七塊錢了。當時100美金是723元人民幣,現在都731元左右了。港幣最近匯率去到94元人民幣了。一些代購的人都在發愁現在不劃算了。
林麗最近在談的一個年金險意向客戶,安徽的。開始這個客戶還挺有意向的,不知道後來是不是對比了其他公司的產品。之後就沒有迴應了。林麗自己也有在留意市場上各家的產品。各花入各眼,林麗很相信這話。
即使最差的產品,也會有客戶喜歡,願意花錢買。每個人需求情況不一樣。雖然林麗他們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常常被競爭對手稱為比較貴的,賣的是品牌效應。其實裏麵含了很多服務的品質。
林麗自己也嚐試過網上一些便宜的產品投保,有的產品看了條款後,雖然保費不貴,但是她卻不敢投保了,感覺限製條件太多,不容易獲得理賠。
她閨蜜在湖北上班,之前一直在支付寶上投保一款百萬醫療險,那個公司是個互聯網保險公司。前些年還年輕,感覺不到保費變化。這兩年步入40歲後,她發現每年的保費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
前年開始,林麗就建議她投保他們公司的長期款百萬醫療險,可以保證續保20年。首年保費按11個月計算。對比了市場上同類的產品,他們公司的這類產品是王炸。開始閨蜜還不感興趣,但是當林麗提到有她專門一對一服務。這點打動了閨蜜。
這閨蜜查了下自己在支付寶投保的那款,剛好過幾天到期了。於是就投保了林麗這款,給自己和女兒。她說今年就不續保那款了。
沒想到過了三四個月後,閨蜜突然在微信問她,怎麽投訴保險公司?林麗問發生了什麽事情?
閨蜜說,她今天查了下才發現,原來之前她在支付寶投保的那家互聯網公司的百萬住院險,現在自動扣費大半年了。而且是自動扣了她的花唄。她一直都沒有發現。現在一查,看到每個月被悄悄扣走了90多塊錢。
她要求投訴那個保險公司。林麗說可以先和網上的客服溝通一下,要求退迴之前的保費,同時不再續保那款互聯網公司的百萬醫療險。
閨蜜和網上的客服溝通後,客服說可以幫她退保,但是已經扣了的保費不能扣迴。因為醫療險是消費險。
但閨蜜認為,她之前並沒有綁定花唄續保。而那家公司強製從她的花唄每個月扣保費,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扣了大半年了。她要求退迴來保費。不然就投訴銀保監。
隨後她還問了林麗銀保監的客服熱線,但是她打過去沒有人接聽,這件事扯皮好幾天,在閨蜜的強烈爭取下,這家互聯網公司才給她退迴了九個月的保費,差不多九百元。
林麗之前也遇到過,她媽媽說給別人捐了籌款,估計是媽媽群裏的那些群友發了那種家裏有人生病,讓籌錢的鏈接。過了幾個月發現自己怎麽半夜銀行卡被扣走了150多塊錢。一查銀行卡賬目,發現已經被扣了三個月了。原來,這家賣保險的機構就是沒有保險牌照的那個籌款的app的公司。
林麗當時就和客服理論,要求退迴扣了的保費。老人並沒有要投保保險。他們通過在線上推送引導性的鏈接,一點就進去了。
在林麗的堅持下,這家公司給她媽媽退迴錢到卡裏了。之後,她媽媽就卸載了那個app。當時林麗投訴的重點是他們並不是一家保險公司,隻是一家相互互助公司,沒有權限銷售保險,或者說他們這家app銷售的就不是保險,而是在圈錢。
林麗說如果不退錢,就投訴他們到銀保監。這家app很快就退迴來了老人被連續扣了幾個月的保費,有500多塊錢。
這些違規行為就要堅決抵製沒有底線,沒有保險的牌照,卻在那裏銷售類似保險的東西。就在欺騙一些人一知半解。到之後出險,有可能是得不到理賠的。因為那個並不是合規的保險。
估計其他人可能也有或多或少遇到這些問題,隻是費用可能不大,有的人就不了了之了。這也助長了這些 行為的存在。
過了幾天,那個閨蜜說她還是沒有退迴之前多退的錢,隻是退保了,退迴來最近一期扣進去的錢,說這個是個消費險,之前的就不能退迴來保費了。這個閨蜜還氣得不輕,但是投訴也無果。
一些原來都不是做保險的公司,有的都沒有保險牌照,就在網上app或者直播平台賣保險了。還有一些就直接購買別人的保險牌照,隨便弄出來幾個保險產品,忽悠消費者。可能是為了來一波圈錢。
保險其實是一種金融工具,金融都是和錢打交道。這些產品就是換了一種邏輯在玩數字遊戲。有的人玩得不亦樂乎,有的人害怕就不入局,還有的非常抵觸……
林麗發現金融工具實質都是一樣的,但是同時具備安全性、流動性、穩健型增長的,還真的隻有保險。其他的金融工具可能就隻具備其中之一或者之二。要安全性就沒有流動性,如銀行存款。要流動性和穩定增長,就要犧牲安全性,比如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