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召見太子
若曦重生:舊愛新謀稱霸四爺後宮 作者:洛初薇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紫禁城的暮色如濃稠墨汁,緩緩浸染著每一寸宮牆。胤禛步履匆匆邁向太子東宮。守衛見是四爺前來,帶著康熙的諭旨,忙不迭行禮開門。
踏入那略顯清冷的庭院,胤禛瞧見太子胤礽正獨自坐在廊下,對著滿園蕭瑟發呆,身影落寞寂寥。
“太子哥哥。” 胤禛輕聲喚道,聲音打破沉寂,驚得胤礽迴神,待看清來人,眼中閃過一絲複雜光芒,有意外、欣喜。
“四弟,你怎來了?” 胤礽起身,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胤禛拱手,神色凝重:“太子哥哥,皇阿瑪差我來看看您。”
“可是皇阿瑪要放我出去?”
胤禛搖搖頭:“臣弟不知皇阿瑪的打算,但是有幾句要緊話臣弟要與您說。如今這局勢,哥哥心裏想必也清楚,兄弟們間離心離德,朝堂暗流湧動,皇阿瑪為此日夜憂心,皇阿瑪雖然沒有明言廢了您太子之位,可私下的朝臣們,可都有自己心思,想擁戴新主啊。”
胤礽眉頭緊皺,冷哼一聲:“哼,那些個兄弟,見我失勢,哪個不是忙著踩上一腳,何曾念過半點手足情分。”
“皇阿瑪在意的,從來都是咱們兄弟間能否和睦共處,您身為太子,乃眾兄弟之首,若此時能主動遞出橄欖枝,關心兄弟們近況,做出表率,於您日後複位,百利無害。”
胤礽目光閃爍,顯然這番話直直戳中了他心底隱秘思量之處。他緩緩踱步,雙手背後,沉思良久,最終緩緩點頭:“四弟所言,倒是我狹隘了。經此一遭,我也明白,這宮中人心難測,危難時,除了你還肯來與我說這番真心話,其他人都沒個好的,皆是些趨炎附勢、落井下石之徒。”轉而舒展了眉頭:“聽聞你前些日子去了江南?那可是個繁華錦繡卻又藏汙納垢之地,此行想必諸事繁雜,快與我講講見聞。”
胤禛微微一怔,便順著話頭應道:“江南之行,確實令人感慨萬千。初至那煙花之地揚州,運河上船來船往,商貿鼎盛,沿岸富賈宅邸連綿不絕,雕梁畫棟,奢靡之氣撲麵而來。可繁華背後,吏治腐敗不堪,鹽商勾結官府,肆意哄抬鹽價,中飽私囊,致百姓苦不堪言,連日常吃鹽都成了奢望。”
胤礽聽得專注,不時蹙眉輕歎:“唉,國之根基竟被這般蛀蟲啃噬,長此以往,必生大亂。”
胤禛神色凝重:“哥哥所憂極是。洪災肆虐後,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之景慘不忍睹。臣弟已上書皇阿瑪,懇請撥專款整治。”
二人又就江南民生吏治、新政推行等事詳談許久,直至夜色深沉,胤禛才起身告辭:“太子哥哥,時辰不早,臣弟先告退。”
胤礽送至門口:“今日多虧四弟點撥,等我出去的定當報謝四弟。” 胤禛點頭應下,轉身沒入夜色,東宮之門在身後緩緩闔上。
不出兩日,康熙果真傳召胤礽,遣了眾人退下,胤礽戰戰兢兢進了乾清宮,一入殿便 “撲通” 跪地,未等康熙開口,已是涕淚橫流:“皇阿瑪,兒臣不孝,犯下大錯,讓您煩心,實在罪該萬死!”
康熙端坐於上,麵沉如水,目光審視著胤礽:“哼,你可知錯在何處?”
胤礽叩頭不止,聲淚俱下:“兒臣這些日子思來想去,皆是自己思慮不周,行事莽撞,致兄弟失和,朝堂震蕩。聽聞十八弟病情大好,兒早些時日,派人送去了上好的人參,隻可惜兒臣現下禁足,不敢擅自離宮探望,待解了禁足,定要第一時間親赴看望,望皇阿瑪恕罪,兒臣往後定當謹言慎行,與兄弟們兄友弟恭,再不生嫌隙。”
康熙靜聽良久,神色緩和些許,聲音依舊威嚴:“你能知錯便好,這太子之位,承載的是江山社稷,需心懷大度,包容兄弟,凝聚宗室之力,而非意氣用事,爭權奪利。過往之事,朕不再多究,往後你行事可要對得起朕的期許。” 說罷,擺了擺手,“罷了,你且退下,好生閉門思過。”
胤礽謝恩起身,緩緩退出殿外。待太子身影消失,康熙長舒一口氣,神色疲憊又夾雜一絲期望。他深知皇家兄弟情分脆弱如紙,此番雖給太子機會,往後能否真如所言改過自新、重拾和睦,尚在未定之數,這帝王家的棋局,一步錯,步步驚心,未來走向,依舊迷霧重重。
若曦守在殿外,德妃輕移蓮步而來,身後跟著一列宮女太監,手中穩穩端著食盒,裏麵盛放著精心烹製的藥膳。
“給德主子請安,太子殿下在殿內,請您稍候片刻。”
德妃目光落在若曦身上,嘴角噙起一抹笑意:“起來吧,若曦姑娘越發伶俐了,站在這兒,眉眼間透著股聰慧勁兒,任誰見了都忍不住誇讚。”
若曦趕忙屈膝行禮:“德主子謬讚,奴婢惶恐。”
德妃抬手虛扶,走近幾步,輕輕拉起若曦的手,目光滿是慈愛:“說起來,本宮當初可真是沒這福分。胤禵和胤禛那倆孩子,為了你一起來求到本宮跟前,平日裏他們兄弟倆可各有主見,第一次為同件事兒這般上心。那次竟齊齊懇請我把你要到永和宮,本宮瞧著他們那副認真模樣,心裏頭歡喜得很呢。” 說著,似是想起當日場景,笑意更濃。
若曦微垂雙眸,心中泛起暖意,輕聲道:“兩位爺抬愛,能得娘娘這般說,更是奴婢的福氣。”
德妃輕輕拍了拍若曦的手,感慨道:“可惜呀,到底皇上慧眼相中了你,本宮也隻能幹羨慕著。不過姑娘日後但凡遇上難事,隻管來永和宮尋我,在這深宮裏,多個照應總是好的。”
“若曦感念德妃娘娘厚愛,定銘記於心。”
寒暄間太子開門出來,德妃開口:“太子殿下,許久不見,看著倒是清見了些。”
太子忙恭敬迴道:“勞德娘娘掛念,兒臣一切尚好。”
李德全恭敬的對德妃開口:“德主子,皇上召您進去。”
見此太子轉身告退,腳卻忽地頓住,深深看了若曦一眼。那目光複雜難辨,似含著幾分探究,若曦心尖一顫,莫名寒意湧起,卻隻能垂首,恭敬站定,避開那灼灼目光。
片刻後,太子才收迴視線,快步離去,若曦悄然長舒一口氣,隨著德妃進了內殿。
康熙抬眸,眼中閃過一絲柔和:“德妃來了。”
德妃款步邁入,向康熙盈盈一拜,儀態萬千:“皇上,臣妾聽聞您近日為國事操勞,龍體勞頓,特意做了些滋補藥膳,給皇上調理身子。”
康熙微笑頷首:“還是德妃有心了。”
德妃笑著對康熙道:“太子殿下瞧著似有心事,都清減了。”
康熙微微皺眉,輕哼一聲:“他那性子,經了這遭,也不知真改了幾分。罷了,不提他了。”
德妃悉心侍奉康熙用膳,若曦默默退至一旁斟茶遞水。
暖閣之內,地龍燒得暖烘烘的,康熙斜倚在榻上,手中用著藥膳,德妃則端莊地坐在一旁,眉眼含笑,正欲開口,又似斟酌了番言語,才輕聲說道:“皇上,臣妾瞧著孩子們漸漸大了,這婚事也該上心了。”
康熙微微點頭,放下玉碗,目光帶著幾分思量:“嗯,胤禵那孩子,到底還稚嫩些,心性尚不定,不著急這一時,婚事大可再緩上一緩,待他曆練得更沉穩些。倒是老四,一直沒個嫡福晉,朕記得他府裏的烏拉那拉氏,是你的侄女?“
“迴萬歲爺,宜修是臣妾的侄女,自打進了府,行事得體,端莊賢淑,將後院操持得井井有條,但一直屈居側福晉之位,著實有些委屈了。”
“到底是未曾生育。”
這話仿若一道驚雷,直直劈入一旁默默斟茶的若曦耳中,她手一抖,險些灑了茶水,忙穩住心神,強自鎮定繼續手中動作,可那心卻瞬間揪緊。原來,兜兜轉轉,嫡福晉之位從未旁落他人,終究還是烏拉那拉氏。德妃看著若曦的差點撒了茶水後輕瞥若曦一眼,似笑非笑,旋即轉頭對康熙溫婉應道:“皇上所言極是,臣妾也常念著此事。宜修在老四府上謹小慎微,從未有過半分逾矩,若能誕下長子扶正做嫡福晉,於情於理都是極好的,既全了咱們皇家與烏拉那拉家的顏麵,也能讓老四後院安穩,好專心朝堂之事。”
康熙輕叩榻沿,似在權衡利弊:“嗯,老四這幾年辦差愈發得力,朕交予的差事樁樁落實得妥帖,說起適齡姑娘,年遐齡家的嫡女,朕記得上次選秀因病耽擱了,如今也到了試婚年紀,朕記得那孩子模樣生得周正,才情亦是不凡,配給老四做側福晉,也算門當戶對,能為老四添些助力。”
德妃微微頷首:“皇上思慮周全,年家姑娘自是極好的。隻是臣妾想著,老十四這邊也不能落下。石寶家的姑娘,臣妾瞧過,性子溫順,知書達理,給老十四做側福晉,能好好輔佐他。這伊爾根覺羅家的格格,也是出了名的聰慧機敏,才情出眾,與老十四也算登對。”
“老四的事便尋個黃道吉日,將此事辦了吧。”康熙微微皺眉:“伊爾根覺羅家的…… 朕有印象,是個伶俐的。但老十四年紀尚輕,既如此石寶家姑娘先定下。朕想著完顏家格格,論家室才情,都能給老十四助力,就是年紀太小,稚氣未脫,此時進門,怕還擔不起府裏諸事,再等幾年,待養得更成熟些,再議不遲。”
德妃抿唇輕笑:“皇上聖明,到底是您看得長遠。這兒女婚事,既要家世匹配,還得脾性相投,方能家和事興。隻盼著他們往後都能夫妻和睦,為皇家綿延子嗣,也不枉咱們這一番籌謀。”
康熙微微閉眼,靠向椅背,神色間透著幾分疲態:“但願如此吧,這宮中府裏,人情複雜,但願新婦進門,別再生出什麽事端,能讓朕耳根清淨些便好。”
若曦捧著茶盤,隻覺腳步虛浮,滿心酸澀。烏拉那拉皇後、年妃到底還是一如既往,宮牆高聳,仿若囚籠,困住眾人命運。她原以為能和四爺幾分不一樣的情分,可嫡福晉名分既定,新人又將不斷湧入,往後日子,不知何處是歸途看他人姻緣定局,自己卻仿若局外人,獨守一腔落寞。
德妃的身影消失在乾清宮門後,暖閣內靜謐得隻剩炭火偶爾的劈啪聲。康熙目光自殿門收迴,緩緩落定在若曦身上,那目光仿若直探入她心底。良久,康熙開口:“若曦,你到朕身邊也時日不短了,今日便問問你,心裏可有喜歡的人兒?朕的幾個兒子,年歲與你相仿者不少,若你有意,朕便給你指一門親事。”
若曦心猛地一沉,手中帕子不自覺絞緊,臉上卻仍努力堆起笑意,屈膝行禮,話語急切:“萬歲爺,若曦一心隻想呆在萬歲爺身邊,盡心伺候,這深宅大院猶如金絲牢籠,困住身子,也囚了心。如今能日日伴在萬歲爺左右,聽您教誨,為您分憂,哪怕隻是斟茶遞水,亦是若曦無上榮光,如今若曦是一聲女官,知足得很,實在不想嫁人。”
康熙微微皺眉,擱下手中茶盞,傾身向前,目光緊鎖住若曦:“你這孩子,說的倒是真心話?在這宮裏伺候,不過是宮女,入朕兒子的王府做嫡福晉不好嗎?你年歲漸長,總不能一輩子就這麽耽擱了,女子總歸要嫁人,朕既把你放在禦前,也得為你往後餘生思量。”
嫡福晉?若曦心裏思慮,此時的康熙究竟想把自己配給誰?
若曦眼眶泛紅,伏地叩頭,聲線已帶了幾分哽咽:“萬歲爺如此體恤若曦,若曦感恩戴德。隻是若曦真心不願離開禦前,若曦生性散漫也就是您能包容若曦。求萬歲爺開恩,莫要趕若曦走吧。”
李德全在旁瞧著,忙小碎步上前,賠著笑打圓場:“萬歲爺,若曦確實還小呢,這婚嫁之事,也不急在一時半會兒。況且若曦機靈聰慧,花點子一個接一個,每日把您伺候得妥妥帖帖,有她陪著,這宮裏還能多幾分生氣,您就留她多待幾年吧。”
康熙靠迴椅背,神色稍緩,目光裏仍留幾分堅持:“若曦陪著我的日子也不短了,這孩子得朕心,朕是真心把若曦當作女兒看待,正因如此,才不願看她誤了終身。尋常人家姑娘這歲數,早談婚論嫁,相夫教子了。”
若曦聽聞此言,心底暖意湧起,一抹決絕湧上眼眸,她抬頭,直視康熙,言語鏗鏘:“萬歲爺,若曦鬥膽,奴婢自幼沒了額娘,阿瑪忙於軍務,也不怎麽管若曦,在這宮裏,是萬歲爺給了若曦依靠,傳若曦道理。若曦心裏,早把萬歲爺當成父親敬愛,就盼著能如孝順阿瑪那般,長久伺候在您身旁,端茶倒水,解悶分憂,求您成全若曦這份孝心吧。”
康熙眼中似有波光閃動,沉默良久,終是長歎一聲:“罷了罷了,難得你有這份心意,朕在多留你幾年,隻是若曦,你記著,往後若改變心思,隻管告訴朕,朕定不虧待你。”
若曦涕淚齊下,連磕幾個響頭:“多謝萬歲爺。”待情緒平複,若曦起身,默默退至一旁繼續侍奉。
踏入那略顯清冷的庭院,胤禛瞧見太子胤礽正獨自坐在廊下,對著滿園蕭瑟發呆,身影落寞寂寥。
“太子哥哥。” 胤禛輕聲喚道,聲音打破沉寂,驚得胤礽迴神,待看清來人,眼中閃過一絲複雜光芒,有意外、欣喜。
“四弟,你怎來了?” 胤礽起身,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胤禛拱手,神色凝重:“太子哥哥,皇阿瑪差我來看看您。”
“可是皇阿瑪要放我出去?”
胤禛搖搖頭:“臣弟不知皇阿瑪的打算,但是有幾句要緊話臣弟要與您說。如今這局勢,哥哥心裏想必也清楚,兄弟們間離心離德,朝堂暗流湧動,皇阿瑪為此日夜憂心,皇阿瑪雖然沒有明言廢了您太子之位,可私下的朝臣們,可都有自己心思,想擁戴新主啊。”
胤礽眉頭緊皺,冷哼一聲:“哼,那些個兄弟,見我失勢,哪個不是忙著踩上一腳,何曾念過半點手足情分。”
“皇阿瑪在意的,從來都是咱們兄弟間能否和睦共處,您身為太子,乃眾兄弟之首,若此時能主動遞出橄欖枝,關心兄弟們近況,做出表率,於您日後複位,百利無害。”
胤礽目光閃爍,顯然這番話直直戳中了他心底隱秘思量之處。他緩緩踱步,雙手背後,沉思良久,最終緩緩點頭:“四弟所言,倒是我狹隘了。經此一遭,我也明白,這宮中人心難測,危難時,除了你還肯來與我說這番真心話,其他人都沒個好的,皆是些趨炎附勢、落井下石之徒。”轉而舒展了眉頭:“聽聞你前些日子去了江南?那可是個繁華錦繡卻又藏汙納垢之地,此行想必諸事繁雜,快與我講講見聞。”
胤禛微微一怔,便順著話頭應道:“江南之行,確實令人感慨萬千。初至那煙花之地揚州,運河上船來船往,商貿鼎盛,沿岸富賈宅邸連綿不絕,雕梁畫棟,奢靡之氣撲麵而來。可繁華背後,吏治腐敗不堪,鹽商勾結官府,肆意哄抬鹽價,中飽私囊,致百姓苦不堪言,連日常吃鹽都成了奢望。”
胤礽聽得專注,不時蹙眉輕歎:“唉,國之根基竟被這般蛀蟲啃噬,長此以往,必生大亂。”
胤禛神色凝重:“哥哥所憂極是。洪災肆虐後,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之景慘不忍睹。臣弟已上書皇阿瑪,懇請撥專款整治。”
二人又就江南民生吏治、新政推行等事詳談許久,直至夜色深沉,胤禛才起身告辭:“太子哥哥,時辰不早,臣弟先告退。”
胤礽送至門口:“今日多虧四弟點撥,等我出去的定當報謝四弟。” 胤禛點頭應下,轉身沒入夜色,東宮之門在身後緩緩闔上。
不出兩日,康熙果真傳召胤礽,遣了眾人退下,胤礽戰戰兢兢進了乾清宮,一入殿便 “撲通” 跪地,未等康熙開口,已是涕淚橫流:“皇阿瑪,兒臣不孝,犯下大錯,讓您煩心,實在罪該萬死!”
康熙端坐於上,麵沉如水,目光審視著胤礽:“哼,你可知錯在何處?”
胤礽叩頭不止,聲淚俱下:“兒臣這些日子思來想去,皆是自己思慮不周,行事莽撞,致兄弟失和,朝堂震蕩。聽聞十八弟病情大好,兒早些時日,派人送去了上好的人參,隻可惜兒臣現下禁足,不敢擅自離宮探望,待解了禁足,定要第一時間親赴看望,望皇阿瑪恕罪,兒臣往後定當謹言慎行,與兄弟們兄友弟恭,再不生嫌隙。”
康熙靜聽良久,神色緩和些許,聲音依舊威嚴:“你能知錯便好,這太子之位,承載的是江山社稷,需心懷大度,包容兄弟,凝聚宗室之力,而非意氣用事,爭權奪利。過往之事,朕不再多究,往後你行事可要對得起朕的期許。” 說罷,擺了擺手,“罷了,你且退下,好生閉門思過。”
胤礽謝恩起身,緩緩退出殿外。待太子身影消失,康熙長舒一口氣,神色疲憊又夾雜一絲期望。他深知皇家兄弟情分脆弱如紙,此番雖給太子機會,往後能否真如所言改過自新、重拾和睦,尚在未定之數,這帝王家的棋局,一步錯,步步驚心,未來走向,依舊迷霧重重。
若曦守在殿外,德妃輕移蓮步而來,身後跟著一列宮女太監,手中穩穩端著食盒,裏麵盛放著精心烹製的藥膳。
“給德主子請安,太子殿下在殿內,請您稍候片刻。”
德妃目光落在若曦身上,嘴角噙起一抹笑意:“起來吧,若曦姑娘越發伶俐了,站在這兒,眉眼間透著股聰慧勁兒,任誰見了都忍不住誇讚。”
若曦趕忙屈膝行禮:“德主子謬讚,奴婢惶恐。”
德妃抬手虛扶,走近幾步,輕輕拉起若曦的手,目光滿是慈愛:“說起來,本宮當初可真是沒這福分。胤禵和胤禛那倆孩子,為了你一起來求到本宮跟前,平日裏他們兄弟倆可各有主見,第一次為同件事兒這般上心。那次竟齊齊懇請我把你要到永和宮,本宮瞧著他們那副認真模樣,心裏頭歡喜得很呢。” 說著,似是想起當日場景,笑意更濃。
若曦微垂雙眸,心中泛起暖意,輕聲道:“兩位爺抬愛,能得娘娘這般說,更是奴婢的福氣。”
德妃輕輕拍了拍若曦的手,感慨道:“可惜呀,到底皇上慧眼相中了你,本宮也隻能幹羨慕著。不過姑娘日後但凡遇上難事,隻管來永和宮尋我,在這深宮裏,多個照應總是好的。”
“若曦感念德妃娘娘厚愛,定銘記於心。”
寒暄間太子開門出來,德妃開口:“太子殿下,許久不見,看著倒是清見了些。”
太子忙恭敬迴道:“勞德娘娘掛念,兒臣一切尚好。”
李德全恭敬的對德妃開口:“德主子,皇上召您進去。”
見此太子轉身告退,腳卻忽地頓住,深深看了若曦一眼。那目光複雜難辨,似含著幾分探究,若曦心尖一顫,莫名寒意湧起,卻隻能垂首,恭敬站定,避開那灼灼目光。
片刻後,太子才收迴視線,快步離去,若曦悄然長舒一口氣,隨著德妃進了內殿。
康熙抬眸,眼中閃過一絲柔和:“德妃來了。”
德妃款步邁入,向康熙盈盈一拜,儀態萬千:“皇上,臣妾聽聞您近日為國事操勞,龍體勞頓,特意做了些滋補藥膳,給皇上調理身子。”
康熙微笑頷首:“還是德妃有心了。”
德妃笑著對康熙道:“太子殿下瞧著似有心事,都清減了。”
康熙微微皺眉,輕哼一聲:“他那性子,經了這遭,也不知真改了幾分。罷了,不提他了。”
德妃悉心侍奉康熙用膳,若曦默默退至一旁斟茶遞水。
暖閣之內,地龍燒得暖烘烘的,康熙斜倚在榻上,手中用著藥膳,德妃則端莊地坐在一旁,眉眼含笑,正欲開口,又似斟酌了番言語,才輕聲說道:“皇上,臣妾瞧著孩子們漸漸大了,這婚事也該上心了。”
康熙微微點頭,放下玉碗,目光帶著幾分思量:“嗯,胤禵那孩子,到底還稚嫩些,心性尚不定,不著急這一時,婚事大可再緩上一緩,待他曆練得更沉穩些。倒是老四,一直沒個嫡福晉,朕記得他府裏的烏拉那拉氏,是你的侄女?“
“迴萬歲爺,宜修是臣妾的侄女,自打進了府,行事得體,端莊賢淑,將後院操持得井井有條,但一直屈居側福晉之位,著實有些委屈了。”
“到底是未曾生育。”
這話仿若一道驚雷,直直劈入一旁默默斟茶的若曦耳中,她手一抖,險些灑了茶水,忙穩住心神,強自鎮定繼續手中動作,可那心卻瞬間揪緊。原來,兜兜轉轉,嫡福晉之位從未旁落他人,終究還是烏拉那拉氏。德妃看著若曦的差點撒了茶水後輕瞥若曦一眼,似笑非笑,旋即轉頭對康熙溫婉應道:“皇上所言極是,臣妾也常念著此事。宜修在老四府上謹小慎微,從未有過半分逾矩,若能誕下長子扶正做嫡福晉,於情於理都是極好的,既全了咱們皇家與烏拉那拉家的顏麵,也能讓老四後院安穩,好專心朝堂之事。”
康熙輕叩榻沿,似在權衡利弊:“嗯,老四這幾年辦差愈發得力,朕交予的差事樁樁落實得妥帖,說起適齡姑娘,年遐齡家的嫡女,朕記得上次選秀因病耽擱了,如今也到了試婚年紀,朕記得那孩子模樣生得周正,才情亦是不凡,配給老四做側福晉,也算門當戶對,能為老四添些助力。”
德妃微微頷首:“皇上思慮周全,年家姑娘自是極好的。隻是臣妾想著,老十四這邊也不能落下。石寶家的姑娘,臣妾瞧過,性子溫順,知書達理,給老十四做側福晉,能好好輔佐他。這伊爾根覺羅家的格格,也是出了名的聰慧機敏,才情出眾,與老十四也算登對。”
“老四的事便尋個黃道吉日,將此事辦了吧。”康熙微微皺眉:“伊爾根覺羅家的…… 朕有印象,是個伶俐的。但老十四年紀尚輕,既如此石寶家姑娘先定下。朕想著完顏家格格,論家室才情,都能給老十四助力,就是年紀太小,稚氣未脫,此時進門,怕還擔不起府裏諸事,再等幾年,待養得更成熟些,再議不遲。”
德妃抿唇輕笑:“皇上聖明,到底是您看得長遠。這兒女婚事,既要家世匹配,還得脾性相投,方能家和事興。隻盼著他們往後都能夫妻和睦,為皇家綿延子嗣,也不枉咱們這一番籌謀。”
康熙微微閉眼,靠向椅背,神色間透著幾分疲態:“但願如此吧,這宮中府裏,人情複雜,但願新婦進門,別再生出什麽事端,能讓朕耳根清淨些便好。”
若曦捧著茶盤,隻覺腳步虛浮,滿心酸澀。烏拉那拉皇後、年妃到底還是一如既往,宮牆高聳,仿若囚籠,困住眾人命運。她原以為能和四爺幾分不一樣的情分,可嫡福晉名分既定,新人又將不斷湧入,往後日子,不知何處是歸途看他人姻緣定局,自己卻仿若局外人,獨守一腔落寞。
德妃的身影消失在乾清宮門後,暖閣內靜謐得隻剩炭火偶爾的劈啪聲。康熙目光自殿門收迴,緩緩落定在若曦身上,那目光仿若直探入她心底。良久,康熙開口:“若曦,你到朕身邊也時日不短了,今日便問問你,心裏可有喜歡的人兒?朕的幾個兒子,年歲與你相仿者不少,若你有意,朕便給你指一門親事。”
若曦心猛地一沉,手中帕子不自覺絞緊,臉上卻仍努力堆起笑意,屈膝行禮,話語急切:“萬歲爺,若曦一心隻想呆在萬歲爺身邊,盡心伺候,這深宅大院猶如金絲牢籠,困住身子,也囚了心。如今能日日伴在萬歲爺左右,聽您教誨,為您分憂,哪怕隻是斟茶遞水,亦是若曦無上榮光,如今若曦是一聲女官,知足得很,實在不想嫁人。”
康熙微微皺眉,擱下手中茶盞,傾身向前,目光緊鎖住若曦:“你這孩子,說的倒是真心話?在這宮裏伺候,不過是宮女,入朕兒子的王府做嫡福晉不好嗎?你年歲漸長,總不能一輩子就這麽耽擱了,女子總歸要嫁人,朕既把你放在禦前,也得為你往後餘生思量。”
嫡福晉?若曦心裏思慮,此時的康熙究竟想把自己配給誰?
若曦眼眶泛紅,伏地叩頭,聲線已帶了幾分哽咽:“萬歲爺如此體恤若曦,若曦感恩戴德。隻是若曦真心不願離開禦前,若曦生性散漫也就是您能包容若曦。求萬歲爺開恩,莫要趕若曦走吧。”
李德全在旁瞧著,忙小碎步上前,賠著笑打圓場:“萬歲爺,若曦確實還小呢,這婚嫁之事,也不急在一時半會兒。況且若曦機靈聰慧,花點子一個接一個,每日把您伺候得妥妥帖帖,有她陪著,這宮裏還能多幾分生氣,您就留她多待幾年吧。”
康熙靠迴椅背,神色稍緩,目光裏仍留幾分堅持:“若曦陪著我的日子也不短了,這孩子得朕心,朕是真心把若曦當作女兒看待,正因如此,才不願看她誤了終身。尋常人家姑娘這歲數,早談婚論嫁,相夫教子了。”
若曦聽聞此言,心底暖意湧起,一抹決絕湧上眼眸,她抬頭,直視康熙,言語鏗鏘:“萬歲爺,若曦鬥膽,奴婢自幼沒了額娘,阿瑪忙於軍務,也不怎麽管若曦,在這宮裏,是萬歲爺給了若曦依靠,傳若曦道理。若曦心裏,早把萬歲爺當成父親敬愛,就盼著能如孝順阿瑪那般,長久伺候在您身旁,端茶倒水,解悶分憂,求您成全若曦這份孝心吧。”
康熙眼中似有波光閃動,沉默良久,終是長歎一聲:“罷了罷了,難得你有這份心意,朕在多留你幾年,隻是若曦,你記著,往後若改變心思,隻管告訴朕,朕定不虧待你。”
若曦涕淚齊下,連磕幾個響頭:“多謝萬歲爺。”待情緒平複,若曦起身,默默退至一旁繼續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