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一人養萬人之可行性報告
流放懷孕父不詳,邊關深山蓋大房 作者:墨染千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想了個本辦法。比如說咱們掛個牌子出去,寫上買菜不要錢,隻要物換物。再把相等的換算公式寫上。
比如一斤鐵能換兩斤豬頭肉或者十斤青菜。
總之兌換時,咱們盡量要一些咱們自己有用且易儲存的物品。”沈清棠細細解釋了自己的想法。
話說多了,有點渴,沈清棠自己拿了個碗倒了碗水。
李素問似懂非懂,皺眉沉思。
沈嶼之摩挲著下巴,“你的意思是,咱們把換來的東西賣給他們?”
他們指的是穀中一萬人。
沈清棠點頭又搖頭,“大概是這個意思,但是前期可能他們沒有錢隻能做到用勞動力交換。”
那一萬人都不如沈家人剛到北川時。
最起碼沈家人還能到山上去撿山貨拿到集市上賣。
可這一萬人根本不敢露麵。
抓獵物都是趁夜深人靜。
得虧他們藝高人膽大,要不然早就喂了狼或者虎。
他們才進穀沒幾天,已經有人被老虎咬傷。
沈嶼之在地上轉了兩圈,拍板,“行!聽清棠的。”
若真是秦家軍,他願意幫他們一把。
何況,聽清棠的意思,自己還能賺點兒錢。
既然是互惠互利的事,有什麽好猶豫的?!
沈清棠拿到父母的同意“書”,又去找秦征談。
跟秦征談就要幹脆利索的多,“我想方設法去買些工具給你們,你們開荒種田也好,給我們家幫工也罷,總之,吃穿用你們憑銀子或者勞動交換。至於交換的詳細辦法,咱們再慢慢商量,你覺得怎樣?”
等他們手裏有了錢,她再想辦法賺迴來。
秦征眉梢揚起,滿臉防備,“你怎麽突然這麽好心?”
“什麽話?”沈清棠不樂意了,“自打你們進穀,給我們家添不少麻煩吧?我們有說一個不字?是不是能給你們行方便就行方便?”
她隻是習慣先小人後君子。
一萬人進穀前,她很排斥。
正常人誰不排斥?
但是聽沈清柯和沈嶼之講完秦家軍的故事,她也就從心裏接受了這件事。
主要可能在現代時,擁軍思想過於深刻,到了古代還是忍不住代入。
一萬人進穀後,她本想大賺一筆,結果秦征一頓哭窮,又把她哭心軟,水費都沒收。
坦白說,一萬人突然進穀,而且需要來他們這邊取水,來來迴迴,他們再低調也會有打擾。
可沈清棠一家沒說一句嫌棄,還盡可能提供方便。
“你們的人一天十二個時辰監視我們,我們有說什麽嗎?”沈清棠憤憤。
能理解秦征他們的顧慮,但是誰生活在別人的眼睛下,都不會太舒服。
沈家人一樣沒說什麽。
秦征竟然還譏諷她?!
多氣人!
秦征忙賠不是,伸手在自己嘴上打了下,“姑奶奶,我錯了!求你帶我們發財。”
他隻是嘴欠開個玩笑。
沈清棠:“……”
一股邪火憋在心裏,不上不下。
半晌,更加憤憤的懟了秦征一句:“秦征,你骨氣是喂狗了嗎?”
秦征“嗤!”了聲,“隻要能打贏仗,少死人,骨氣算什麽?”
沈清棠:“……”
又是無言以對。
兩個人拌了會兒嘴,到三樓商量合作細節。
三樓無人,且有季宴時和秦征兩個高手在也不怕隔牆有耳。
沈清棠說的多,秦征聽的多。
“鄭老伯說小山穀這邊總共能開荒的地大概能有三四百畝,目前我們已經正常耕種的有百餘畝。
這樣,你們每天過來一百個人幫工。
或者幫忙開荒,或者幫忙耕種,或者幫忙捉蟲除草,哪怕喂雞鴨鵝都行。
總之過來的人需要幹活。
一天一結算,可以直接以物抵工,也可以選擇要工錢。
先說好,穀中沒有稅收,工錢不會很高,我最多能給到三十文一個人。
以物抵工的可以憑勞動換等價物資,比如雞蛋、肉、糧食、農具等。
反正隻要我們家有且富裕的都可以換。
每天最多一百人來幫工,隻能少不能多,還得輪值。
比如把一萬人分成一百組。
第一天一組來,第二天二組來,一次類推。
這樣才能讓所有人都能賺到錢或者換取相應物資。”
說的這些話都不能落於紙上。
白紙黑字,不小心就會成為對自己不利的證據。
沈清棠隻得慢慢說,細細說,確保秦征能聽懂。
秦征想了想,皺眉,“方法倒是可行,隻是一天就三十文工錢還得一萬人輪著來?也就是說一個人一百天隻能賺三十文,是不是少了點兒?”
沈清棠瞪他,“合著你們一萬人就可著我們家薅羊毛?我們小山穀有三四百畝地,難道你們大山穀的地不是更多?
怎麽?你該不會真想著就靠吃野菜打野味熬到你們能光明正大離開吧?”
秦征:“……”
摸摸鼻尖,避開沈清棠的視線,“大老爺們,皮糙肉厚怎麽不是一天?”
沈清棠:“……”
權當沒聽見,接著道:“這隻是前期,等地裏收成之後,肯定可以擴大規模,到時候可以一天兩百人、三百人甚至更多。而且我說的是我這邊能夠跟你們交換的條件。
不是還有你自己的出資?你這一百兩黃金,我也會盡可能花的物有所值。我是這麽打算的……”
沈清棠換了舒服點兒的姿勢,窩進豆袋裏,把自己還不算太成形的計劃,一一說給秦征聽。
首先,沈清棠會讓小乞丐們去幫忙去買一些農具迴來。
大乾雖對鐵的買賣有限製,也是為了防止有人私造兵器謀反。
個人買農具,隻要不達到一定數量也不會幹涉。
畢竟一個人買兩三把鐮刀鋤頭再正常不過。
每個小乞兒就算買個兩三樣農具,加起來也不是個小數目。
當然,不能紮堆在北川買,那麽多小乞丐在北川買農具也會紮眼。
得讓他們分散開,到周邊的鎮上、其他的縣裏去買。
比如今日小一去甲鎮買了兩把鐮刀一把斧頭,明日小一去乙鎮買一把鐵鍬和一把鎬子。
今日小二到乙鎮買兩把鋤頭一把鐮刀,明日小二到甲鎮買兩把斧頭一把鋤頭。
比如一斤鐵能換兩斤豬頭肉或者十斤青菜。
總之兌換時,咱們盡量要一些咱們自己有用且易儲存的物品。”沈清棠細細解釋了自己的想法。
話說多了,有點渴,沈清棠自己拿了個碗倒了碗水。
李素問似懂非懂,皺眉沉思。
沈嶼之摩挲著下巴,“你的意思是,咱們把換來的東西賣給他們?”
他們指的是穀中一萬人。
沈清棠點頭又搖頭,“大概是這個意思,但是前期可能他們沒有錢隻能做到用勞動力交換。”
那一萬人都不如沈家人剛到北川時。
最起碼沈家人還能到山上去撿山貨拿到集市上賣。
可這一萬人根本不敢露麵。
抓獵物都是趁夜深人靜。
得虧他們藝高人膽大,要不然早就喂了狼或者虎。
他們才進穀沒幾天,已經有人被老虎咬傷。
沈嶼之在地上轉了兩圈,拍板,“行!聽清棠的。”
若真是秦家軍,他願意幫他們一把。
何況,聽清棠的意思,自己還能賺點兒錢。
既然是互惠互利的事,有什麽好猶豫的?!
沈清棠拿到父母的同意“書”,又去找秦征談。
跟秦征談就要幹脆利索的多,“我想方設法去買些工具給你們,你們開荒種田也好,給我們家幫工也罷,總之,吃穿用你們憑銀子或者勞動交換。至於交換的詳細辦法,咱們再慢慢商量,你覺得怎樣?”
等他們手裏有了錢,她再想辦法賺迴來。
秦征眉梢揚起,滿臉防備,“你怎麽突然這麽好心?”
“什麽話?”沈清棠不樂意了,“自打你們進穀,給我們家添不少麻煩吧?我們有說一個不字?是不是能給你們行方便就行方便?”
她隻是習慣先小人後君子。
一萬人進穀前,她很排斥。
正常人誰不排斥?
但是聽沈清柯和沈嶼之講完秦家軍的故事,她也就從心裏接受了這件事。
主要可能在現代時,擁軍思想過於深刻,到了古代還是忍不住代入。
一萬人進穀後,她本想大賺一筆,結果秦征一頓哭窮,又把她哭心軟,水費都沒收。
坦白說,一萬人突然進穀,而且需要來他們這邊取水,來來迴迴,他們再低調也會有打擾。
可沈清棠一家沒說一句嫌棄,還盡可能提供方便。
“你們的人一天十二個時辰監視我們,我們有說什麽嗎?”沈清棠憤憤。
能理解秦征他們的顧慮,但是誰生活在別人的眼睛下,都不會太舒服。
沈家人一樣沒說什麽。
秦征竟然還譏諷她?!
多氣人!
秦征忙賠不是,伸手在自己嘴上打了下,“姑奶奶,我錯了!求你帶我們發財。”
他隻是嘴欠開個玩笑。
沈清棠:“……”
一股邪火憋在心裏,不上不下。
半晌,更加憤憤的懟了秦征一句:“秦征,你骨氣是喂狗了嗎?”
秦征“嗤!”了聲,“隻要能打贏仗,少死人,骨氣算什麽?”
沈清棠:“……”
又是無言以對。
兩個人拌了會兒嘴,到三樓商量合作細節。
三樓無人,且有季宴時和秦征兩個高手在也不怕隔牆有耳。
沈清棠說的多,秦征聽的多。
“鄭老伯說小山穀這邊總共能開荒的地大概能有三四百畝,目前我們已經正常耕種的有百餘畝。
這樣,你們每天過來一百個人幫工。
或者幫忙開荒,或者幫忙耕種,或者幫忙捉蟲除草,哪怕喂雞鴨鵝都行。
總之過來的人需要幹活。
一天一結算,可以直接以物抵工,也可以選擇要工錢。
先說好,穀中沒有稅收,工錢不會很高,我最多能給到三十文一個人。
以物抵工的可以憑勞動換等價物資,比如雞蛋、肉、糧食、農具等。
反正隻要我們家有且富裕的都可以換。
每天最多一百人來幫工,隻能少不能多,還得輪值。
比如把一萬人分成一百組。
第一天一組來,第二天二組來,一次類推。
這樣才能讓所有人都能賺到錢或者換取相應物資。”
說的這些話都不能落於紙上。
白紙黑字,不小心就會成為對自己不利的證據。
沈清棠隻得慢慢說,細細說,確保秦征能聽懂。
秦征想了想,皺眉,“方法倒是可行,隻是一天就三十文工錢還得一萬人輪著來?也就是說一個人一百天隻能賺三十文,是不是少了點兒?”
沈清棠瞪他,“合著你們一萬人就可著我們家薅羊毛?我們小山穀有三四百畝地,難道你們大山穀的地不是更多?
怎麽?你該不會真想著就靠吃野菜打野味熬到你們能光明正大離開吧?”
秦征:“……”
摸摸鼻尖,避開沈清棠的視線,“大老爺們,皮糙肉厚怎麽不是一天?”
沈清棠:“……”
權當沒聽見,接著道:“這隻是前期,等地裏收成之後,肯定可以擴大規模,到時候可以一天兩百人、三百人甚至更多。而且我說的是我這邊能夠跟你們交換的條件。
不是還有你自己的出資?你這一百兩黃金,我也會盡可能花的物有所值。我是這麽打算的……”
沈清棠換了舒服點兒的姿勢,窩進豆袋裏,把自己還不算太成形的計劃,一一說給秦征聽。
首先,沈清棠會讓小乞丐們去幫忙去買一些農具迴來。
大乾雖對鐵的買賣有限製,也是為了防止有人私造兵器謀反。
個人買農具,隻要不達到一定數量也不會幹涉。
畢竟一個人買兩三把鐮刀鋤頭再正常不過。
每個小乞兒就算買個兩三樣農具,加起來也不是個小數目。
當然,不能紮堆在北川買,那麽多小乞丐在北川買農具也會紮眼。
得讓他們分散開,到周邊的鎮上、其他的縣裏去買。
比如今日小一去甲鎮買了兩把鐮刀一把斧頭,明日小一去乙鎮買一把鐵鍬和一把鎬子。
今日小二到乙鎮買兩把鋤頭一把鐮刀,明日小二到甲鎮買兩把斧頭一把鋤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