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澤一覺醒來,飛機已經進入到新疆境內了。


    集訓隊的野外適應性訓練課目,選在了新疆最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北角的一個地方,維吾爾語叫做“卻勒庫木”。在維吾爾語中,卻勒是荒漠的意思,庫木是沙漠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荒涼的沙漠。它是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北角延伸出來的一小塊沙漠。


    這一地形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它的東西北麵三個方向緊靠輪台縣、鐵門關市、庫爾勒市和尉犁縣,在它的南麵就是由西向東流向、國內第一大內流河——塔裏木河;南疆高速公路從北邊通過。它緊靠城市群,交通方便,容易進行必要的保障。同時,庫爾勒市還有部隊的機場,也便於緊急情況的處置。由於處於四個縣市之間,通信基站信號也能實現全覆蓋,便於訓練期間的通信聯係。


    整個線路規劃中,有沙漠、戈壁、河流,是進行適應性訓練的天然訓練場。按規劃,整個行程為兩天時間。第一天從輪台縣出發,到達出發地,首先要翻過一座不大、但荒涼的山丘,再穿過十多公裏的戈壁灘就進入到沙漠,天黑之前到達塔裏木河,在胡楊林紮營。


    出發時,所有隊員隻能攜帶僅夠兩天的飲用水和食品,需要隊員們計劃著食用,絕不能有一點浪費。這就要求隊員們在野外想方設法自己解決一部分,這也是考驗隊員們在野外生存能力的一種非常手段。


    訓練保障組在胡楊林設有一個保障站。正常情況下,保障站不負責隊員的吃、住等保障,除非在特殊情況下,保障站才會出手相助,一切都由受訓隊員自己處置。尹思晨開玩笑說,這是執行的“餓不顧、渴不管、冷不問”的三不政策。雖然是玩笑話,事實上隻要你不倒下,保障組是不會出手的。


    “今天的仁慈就是明天的殘忍,”這是袁隊長出發時反複提醒的話。袁隊長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集訓隊乘坐的民航班機。


    武澤的體型雖然不太胖,但也把座位填得滿滿當當的,要想把身體伸展一下都有些困難。他在緊窄的座位上輕微地轉動了幾下身體,把卷曲的雙腿向前麵的座位下使勁地伸了伸,全身的血液開始加速流動起來,有些僵硬的身體終於感到一些舒展。


    武澤看看窗外,問身邊的趙星緯,“到哪裏了?”


    “已經進入新疆了。”


    “哎呀,我還想看看河西走廊呢,這麽快就過去了。”


    “你這個‘醫呆子’,河西走廊在西邊,再說,飛機走直線,怎麽會跑到那邊去,”趙星緯說。


    武澤靠近窗戶向下望去,陽光下,高山上的白雪沿著山脊交錯地覆蓋在山巔之上,群山在大地上起伏著向天邊延伸,直到視線的盡頭。一團團的白雲漂浮在天空之中,像那大海裏的浪花一樣。但與波濤洶湧的大海相比,乍一看,機身下的雲海幾乎感覺不到什麽變化,隻有細細的觀察才能感覺到雲海在不停地翻騰,沒有海嘯般的聲潮,也沒有極速變動的畫幅。當失去了參照物以後,在飛機上就根本感覺不到真正的速度,也感覺不到高度。如果不是飛機發動機那均勻的轟鳴聲和四周乘客的身影,還真的像是在自家客廳裏一樣。


    武澤看著眼前的景色,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他問趙星緯,“請教你一個問題。”


    “說吧,隻要是我知道的就行,”趙星緯頭枕在靠背上,身子一動未動,像是在思考著什麽,隻是動了動嘴唇迴應了武澤。


    武澤說,“不是,也應該是物理方麵的吧。”


    “哦,你們家是不是都和物理學有緣啊,你給我的那些文稿我還沒有消化完呢,你又有什麽問題,”武澤把父親筆記本的文稿也給了趙星緯一份。


    “你看,”武澤指著飛機下麵那些雲團說道,“為什麽下麵那些雲是一團一團的?它為什麽不散開呢?”


    “哦,這個太簡單了,”趙星緯還是沒有移動身子,緩慢地說,“這個很好解釋,都是引力的作用。如果我們把大氣看著‘無’的話,那麽,大氣中的水分就算是‘有’,凡是‘有’的就有引力,這是引力理論的觀點,所以你看到的雲就是一團一團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紀年前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域十三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域十三張並收藏紀年前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