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有點道理,”武澤說。


    “不是有‘點’道理,是有道理,”趙星緯糾正道。


    “好吧,按你說的‘有道理’。那我問你,文稿上說的有道理沒有?”聽到武澤這樣問,趙星緯坐直了身子,麵向武澤說,“按我的理解嘛,裏麵的觀點確實是‘很’有道理。”趙星緯加了個“很”字,表示讚同。


    “‘很’有道理?”


    趙星緯用手比劃著說,“文稿裏涉及到了很多觀點。我這樣說吧,隻要裏麵的某一個觀點被觀察證實了,並且被接受了,那都是了不起的理論創新,也可以說是劃時代的,真的不亞於我們這次行動。”


    “你們兩個在說啥呢?什麽有一點沒一點的?”尹思晨從後麵湊過頭來問。


    “我們在說那個文稿的事情。你看了沒有?”武澤說。


    “我還沒有顧得上看呢,那天隻是簡單地翻了翻,理解起來有點困難,迴去再細看吧,”尹思晨說。


    趙星緯接著說,“說實話,我還是非常佩服你父親的,真的,但是物理學是門實證的科學,就是說所有的理論都需要數據和實驗的支撐,否則隻能是一種假說。”


    “哦。”


    “也可能這隻是你父親的筆記,或者說一個初步的構想,如果他要在的話,沿著這個思路研究下去,我敢肯定是會有成果的。哎,這些東西你應該到找個地方發表一下,壓在你那裏可能就悄無聲息,那就太可惜了。”


    “我已經發給魏教授了,先讓他看看,如果可能的話就找個地方發表,”武澤說。


    “你說的是哪個魏教授?”


    “魏宏韜魏教授。”


    “你是說魏宏韜教授啊,”趙星緯聽到武澤提到魏宏韜的名字後直搖頭,“我真想不通,你生活的環境都和物理學有關,你為什麽不學物理學,而去當醫生。這個魏教授也是個大伽,貴州那個射電望遠鏡他也是設計者之一呀。”


    “我的想法很簡單,隻想當個醫生,給人治病,沒有考慮那麽多。”


    “也是哈,每人的誌向不一樣。”


    “哎,物理學發展到今天,要想突破太難了,該研究的差不多都研究透了,”趙星緯接著說,“就是這樣的,你可能沒有注意看,他父親的切入點恰恰是人們習以為常的地方,如果被證實真的了不得,但是,這些東西又很難證實。”


    “哦,怎麽個很難證實?”尹思晨也來了情緒,繼續問道。


    趙星緯側過身子對尹思晨說,“比如說吧,從我們上學的時候就知道我們看見物體是因為物體發出的光進入到眼睛裏才看到的。這個觀點阿拉伯物理學家伊本·海賽姆在十世紀初就提出來了,這麽多世紀以來我們都深信不疑,而且似乎真的沒有人提出過質疑。


    記住:關鍵是從來沒有人提出過質疑。這樣一來,因為我們能夠看到幾萬光年發出的光,就想當然地認為光的傳播的距離無限遠。


    但是,文稿中的兩個核心觀點:空間中根本就沒有光這一物質,光是電磁波與物質相互作用後的一個現象,不是本質,二是空間中到處都彌散著漫射光,不可能形成物像,也就是說,這種光進入眼睛隻是一片白,其它的什麽也看不見。我看,還是你父親的觀點有道理。”


    “什麽道理?”尹思晨追問道。


    “他在現有物質分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層級,把物質分為‘隱性物質’和‘顯性物質’,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特性,兩者不能混淆。”


    “哦,”尹思晨更有興趣了,“那我們是怎麽看到東西的呢?”


    “哎呀,這個就不是一兩句能說清楚的了,你還是迴去慢慢把文稿好好看一遍吧,然後我們再討論,不然真是說不清楚。總之吧,他這個觀點是開創性的,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怎麽去證實呢?這才是非常困難的。”


    “那就別聊了,一會就該下飛機了,”尹思晨說。


    武澤再次向窗外望去,隻見機身下麵的城市的輪廓越來越清晰,色彩也越來越濃鬱。他輕聲自言自語地說道:


    “如果看不清楚,是因為我們距離太遠的緣故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紀年前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域十三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域十三張並收藏紀年前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