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說到劉備詐敗而走,劉封也拍馬而迴,曹操下令誰抓住劉備可封為西川之主,眾將聽了各率大軍,拚命追趕。劉備部下將戰馬,兵器,盔甲,衣物等物件一齊拋棄在地,曹營士兵們見了,紛紛拾撿衣物,收取馬匹。一時間到停下了追趕的腳步。


    這時曹操忽然醒悟過來,急忙傳下命令,但有拾取蜀兵一物者立斬!火速退兵。眾將不解,曹洪曰“末將等正待擒拿劉備,魏王何以鳴金收兵”?


    操曰“劉備手下猛將如雲,龐士元狡詐無比,張翼德亦智謀過人,勇冠三軍。何以任用假子拒敵?爾等難道還不知有詐乎?退兵!快快退兵”。


    話音未落,果然劉備掣雙股劍引中軍迴身返衝,左邊張合,徐晃,右邊張任,甘寧。勢如排山倒海猛撲過來。曹兵速退,張飛下令晝夜追趕,曹操下令撤迴南鄭。不料到了城下,看見城上到處豎著蜀兵的旗幟。原來太史慈得了張飛軍令,分兵殺來奪了南鄭。


    曹操無奈,隻得收集敗兵,退守陽平關。此時夏侯惇等人早已從子午穀撤退,已經與曹操合兵一路,在陽平關內外都紮下了營寨。而魏延令孟達帶五千人馬守住子午穀要隘。自己帶眾將與大部分人馬返迴了先主行營。


    再說張飛指揮大軍直追到南鄭以北的褒州。安民以畢。劉備謂龐統曰“孟德素曉兵機,此戰為何敗得如此迅快呢”!龐統曰“曹孟德善曉兵機不假,隻可惜他的對手今非昔比!翼德抓住了他性格多疑的特點,我們多以疑兵擾亂了他的判斷,所以他就是吃虧在多疑之上。翼德將軍真是一口酒就是一個主意,令曹兵防不勝防”!


    飛曰“今曹操退守陽平關,其勢已孤,主公與龐軍師坐鎮統籌,我親自帶兵去截斷曹操的糧道,殺他娘的個措手不及,於是令黃忠,太史慈去沿途放火燒山,自己與魏延分兵去截孟德糧道,斷他的生命之源”。


    再說曹操在陽平關,令哨騎打探蜀軍之動向。於是哨騎四岀,把探聽到的情況迴報與他。“蜀兵已經把遠近的小路盡皆塞斷了,能去砍柴探尋的地方,盡該都被燒光了,卻不知道蜀兵藏於何處”!


    曹孟德心下正在疑惑,又有報馬來報,說張飛親自帶兵與魏延分兵截糧。曹操立刻召見眾將,問道“今張飛不在軍中調度,反逞匹夫之勇,欲斷我軍之糧道,你們誰敢去斬了他,以挫蜀兵之勢”?


    許褚曰“這涿郡屠夫既然要作死。不如讓末將去接運糧草,順便斬了他這個禍害,張飛若死,必斷禍根”!曹操應允,即令他帶上五千精兵,岀陽平關去接運糧草上關。原押運官見了許褚,大喜曰“也隻有許虎侯到此,糧才能安全的送往陽平關”。於是將車上隨帶的酒肉獻與許褚。褚痛飲起來,不覺已有醉意,他趁著酒興,命糧車疾行。


    解糧官曰“天已經快黑了,前麵的褒州之地,山勢險惡,不可冒進”!許褚曰“吾有萬夫不當之勇!豈會害怕他人?正好趁有月色,押運糧車趕赴關上,以解魏王倒懸之急”!


    他一馬當先,橫刀縱馬,引軍前進。二更以後,往褒州路上而來,剛走到半路,忽然間山凹裏鼓聲震天,一支人馬擋住了去路,為首一將正是那統籌三軍的桓侯、定國公張飛、張翼德!


    張飛拍馬舞矛,更不答話,隻取許褚,因為在許昌之時,桓侯與曹操帳下眾將,經常互相來往,彼此都比較和諧,有些也互相賣個麵子,單單許褚與劉關張兄弟極不對付,所以現在張飛也與他多說,直接動手。


    許褚也自恃勇力過人,曾單手拖牛倒行百餘步,脾氣耿直,但暴躁。生平最不服人,隻有典韋除外。當年他聽說桓侯在下沛城與呂布酣戰了一百多個迴合不分勝負。心下倒有一點怵意。後來在潼關南源激戰馬超之後,他又認為自己的武力值上升了許多,根本上不用懼怕張飛。


    這就是他主動要求接運糧草的真實意圖,想與張飛來個單對單的較量。當下他看見張飛橫馬挺矛攔住了去路,氣不打一處來,立刻舉起大刀望張飛頭上一招“力劈華山”砍了下來,桓侯橫矛雙手平舉,用“舉火燒天”之勢將他的大刀崩了出去。許褚趕快換了刀勢,又用“白鶴亮翅”之勢,一刀朝張飛連臂帶肩斬下,翼德用“二郎擔山”之勢架開。許褚又用“拔草尋蛇”齊腰橫削,張飛使了一個“蘇秦背劍”用長矛撥打出去。這時兩馬快要錯鐙,許褚忙用“順水推舟”一刀向張飛直刺過去。張飛來了一個平仰馬鞍轎躲開,當張飛坐直身子時,這時許褚借雙馬錯鐙之時反手來了一招“腦後摘瓜,刀尖直削桓侯後腦。


    桓侯把馬一拍,烏雲蓋雪馬往前一縱躲過了刀鋒。許褚見“一馬五刀”都被張飛躲過了,不覺信心大失。畢竟“一馬五刀”是他最拿手的絕招,見張飛輕鬆的讓開後他開始著慌起來了。就這樣兩個人鬥了十六七個迴合。張飛一矛紮在他的左膀之上,當時鮮血直流。桓侯又倒轉矛尾一桶,正好杵在他的背龍骨上,當時掉下馬來,被眾軍拚命的救下。


    半夜之中張飛沒有搜索到他到底躲在哪裏,隻是搶奪了全部糧草而迴。


    第二天,眾將才帶扶著重傷的許褚來見曹操,操叫人上了金瘡藥,令人扶去營內療養。一麵點起人馬來戰蜀兵。劉備也令蜀軍列隊相迎,雙方列陣完成,劉備叫劉封出馬,曹操怒曰“賣履之徒,常使假子迎戰,若吾黃須幾在此,汝之假子為肉泥也”。劉封大怒,驟馬挺槍,直取曹操。


    曹操令樂進與戰隻五合,封詐敗而走,曹操便命追趕。忽聽蜀軍大營之中,連天的號炮響起,四下裏鼓角齊鳴,互相唿應。操疑有伏兵,急忙叫眾士卒退迴,此時追的人沒有停下腳步,而退的又迎麵而來,彼此攪和在一起,人馬互相踐踏起來。死者極多,曹操無奈,隻好下令兵退迴陽平關,方才暫時歇下。


    未幾劉備,張飛與龐統率全軍追到關下,張飛下令在東門擂鼓,西門呐喊;南門鳴金,北門號角長鳴。擊鼓聲,呐喊聲,號角聲,與那鳴金的聲音,互相交映,絡繹不絕。擾得曹丞相心緒不寧,他幹脆下令,棄了陽平關,往斜穀口退去。還沒有安下營在,便被趙雲統兵截殺。


    趙子龍的軍隊已經休整早超過一月之久,算得上生力軍,此時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直殺得曹操人仰馬翻,大小將士們叫苦不迭。曹操也心下慌亂,舉止失措。蜀兵大肆屠殺,絲豪沒有留情;這時曹洪,曹彰各率一支人馬,殺入了陣中,雙方混戰在一場上中,大營中才傳令叫趙雲收兵。於是趙雲帶兵迴營,曹丞相退兵斜穀界口。


    再說曹操第二子曹彰,生性勇猛,字子文,精於騎射常以西漢的衛青、霍去病為榜樣,不愛政治,也不喜歡勾心鬥角,拉幫結派。他曾經帶領過部隊攻擊過代郡的烏桓人反叛,以全勝迴許昌,這次隨著大軍平定漢中,收取西川,他正想大顯身手,建功立業,不料卻是以曹魏大軍失敗告終,他心下狠命與鬥,在斜穀界口與趙雲的埋伏大軍拚個你死我活,絲毫不讓。


    曹操在斜穀界口安下營寨之後。曹彰立刻討令出戰,手執方天畫戟,騎火焰駒,來到了蜀兵陣前,厲聲高叫曰“對麵的蜀軍聽了,快去叫有點本事的人來會吾,不然,吾必將殺進爾等巢穴,將爾等化為齏粉”!


    當下劉封大怒,請命出戰曹彰,因他聽曹操說他的黃須兒曹彰能將自已踏成肉泥,自恃驍勇的劉封也不甘心於人下,因此討令來戰曹彰,張飛許之。命令孟達同去為助,二人各帶五千人馬,岀營來戰曹彰。


    劉封與曹彰才戰了三合,便大敗而歸,孟達催兵接戰,忽然曹兵後隊鼓噪起來,原來馬超與吳蘭等人,領了軍師密令,從下辮殺來,攻擊曹軍後輩。孟達趁機前後夾擊,雙方混戰在一起。吳蘭在陣中橫衝直撞,卻遇上了曹彰,交鋒不到三合,被曹彰一戟砍死。死屍掉於馬下。雙方混戰到天黑方才各自收兵。


    曹操在斜穀界口紮下營盤之後,心中也有點遲疑,要進攻吧,有馬超拒守住,後麵還有張飛指揮的大軍;要收兵迴去吧,又恐那織席販履的劉大耳恥笑。正拿不定主意時,有大將夏侯惇帶當值的巡營士兵來問今晚的口令。


    孟德正在用膳,他看著麵前盤中的雞肋,心有所觸,即隨口下令曰“叫雞肋”。於是巡營士兵們就將魏王的號令傳達全軍。


    他的主薄楊修楊德祖聽見號令後,立刻吩咐手下收拾好行裝,他對眾士兵們說道“大王不久就會下達班師的命令,你們趕快將一切收拾好,免得到時手忙腳亂,以致重要的文牘遺失。


    卻說這個楊修乃是上世與韓信算命占卜的許複先生。韓信曾在閻君麵前告他算命不準之過,因而司馬貌判他轉世在三國,投生於楊家,素次猜中曹丞相心中忌諱,為曹操所殺,以報上世妄言之過。所以他托生為太尉楊彪之子,取名叫修,表字德祖。自小聰明過人,久侍曹操,擢升為帳下主簿。


    有人把楊修收拾行裝的事報告了夏侯惇,惇大驚,忙來到楊修帳中詢問原由,楊修曰“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令主公進不能勝,退又恐人笑,今夜以此為令者,實乃主公胸中所想,今據此推之,魏王必以在此無益,不久會下令退兵歸矣”!


    夏侯惇欣然曰“公真乃魏王之腑肺也”,亦下令收拾好行裝,於是寨中眾將,莫不準備歸計。卻被親自巡營的曹操撞見。曹丞相當晚手提利斧,巡遍諸營,這時來到了夏侯惇的營中,見眾人收拾行裝,曹操大驚,忙迴中軍大帳,令人召夏侯惇責問之。


    惇曰“我等粗魯愚昧,哪裏曉得魏王軍機?是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有退兵之意,故此收拾行頭,望大王勿怪”!操即召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二字解答,曹操大怒曰“汝焉敢造謠亂吾軍心乎”?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並下令將首級號令在轅門。


    修邊走出大帳,一邊高聲曰“主公啊!修自知終不免如此下場,隻是想不到來得如此之晚而已,修走後,望大王善保龍體,好自為之,而漢中得不償失啊,主公”,乃岀轅門引頸受戮,士兵們遵魏王旨意將頭懸掛在轅門之上。


    曹操素重有才華之人,曾三次下達了“唯才是舉”的命令。為什麽不能饒恕才華橫溢的楊修呢?原來是有夙世的恩怨!追溯原由,上世相國蕭何月下追兵仙韓信,將他舉薦與時為漢王的劉邦,劉邦得知韓信的軍事才能之後,與韓信立下了白馬之盟。誓言曰“漢絕不會負信,韓信亦盟誓信也不會辜負大漢”。


    後來韓信立了偌大功勳,韓信帳下南陽才士蒯通看出了高祖的心思,他勸韓信不要再迫項王了,要韓信在齊地自立,三足鼎立而王天下。而韓信沒有聽從蒯通之言,繼續義無反顧的追擊項羽,最終將他圍困在垓下,項王突圍後在烏江自刎身亡。


    就是一有漢王的誓言,二就是楊修的前世許複是神算。他算說韓信壽高72歲,壽終正寢。所以韓信才以忠臣自居,沒有拒齊自立。


    後來在陰司三朝會審,代閻王司馬貌判他轉世為楊修,因猜軍機竊露曹操的心事,好讓曹操斬他,以報上世之怨。


    轉世投胎到漢末時期的楊修才華橫溢,深受曹操的賞識,用為帳下主簿。他也是恃才傲物,不知收斂。一是自以為是,猜出了侍中蔡邕留下的八個字“黃娟幼婦,外孫齏臼”之意,他對曹操說此為“絕妙好辭”。


    曹操曾令人修建一莊園,完工之後,操帶人觀看,楊修也跟在後邊。他嫌園門大小,於是在門上寫了一個“闊”字,沒有再說其他言語,便上馬走了,此時自作聰明的楊修又與工匠們岀主意,他說“魏王在園門上書寫“闊”字,意在嫌門太小,你們將它改大一點,高一些保準可行”!這樣雖然達到了曹操之意,卻更犯了曹丞相之忌。


    曹孟德身為丞相之時,你恐有親近之人刺殺於他,而服待他的內侍有一次妄言軍情。曹操便想殺他來震懾眾人。他當著眾侍從說,“本相會在夢中殺人,但凡吾在睡覺之時,你們別來打擾,即使被子掉下來也別去望,否則你們會有意想不到的後果”。


    當夜曹操故意將蓋在身上的被子踢掉於榻下,左右記起曹操的吩咐,沒有去看。那名內侍服侍了曹操將近四年,他先糾斥了眾侍者一番,然後去給丞相蓋被,卻被曹操拔劍刺死,自此,眾人皆深信丞相會夢中殺人之說,楊修鬱對眾侍者說,“丞相不見夢中,你們才真的是在夢中”。


    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曹植,字子建。他深愛曹休之才,於是與楊修,丁儀,丁廙等人宴飲為樂,縱情詩文。終夜不息,他還參與曹丕、曹植的立嗣之爭,幫曹植出一些主意,曹操早就想處置他了。所以才借這次殆慢軍心殺了他,楊修死後,曹操與劉玄德的漢中之爭是怎樣的結局,請看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