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歎楊修
才高八鬥稱奇絕,聰明反被聰明。多次泄露魏王秘,終因雞肋事,漢中亡了魂。
魏王帳前多俊傑,荀郭程劉精明。是非功過世人評,英靈赴西去,去往七寶林。
上迴書中說道曹操以禍亂軍心之罪殺了自作聰明的楊修之後,可惜轉世而來的楊修死才三十二歲。他上世為韓信算命,韓信三十二歲而亡,今世的他也才三十二歲就死了,也算是因果循環。操又佯裝怒及夏侯惇,亦命推出斬首,眾人皆為其求情。曹操斥退了夏侯惇,即令進兵。
次日曹兵岀斜穀界口,正遇著魏延,孟德召魏延投降,文長卻破口大罵,於是曹操令夏侯尚出馬,與魏延鬥了二十餘迴合,忽然曹操營寨中火起。人報說馬超帶兵已經攻破了中營和後寨。曹操也是定力極強,處事不驚,他拔劍在手,曰“諸將但有退後者斬”,先殺了賊子魏延,再去劫戰馬兒”!當t眾將一齊上前。魏延無奈拔馬便走。
曹操方麾兵迴戰馬超,他自己立馬站在高阜之處,觀看兩軍爭奪。忽然一彪人馬撞到跟前,為首一將大唿“魏延在此”,隻見魏延拈弓搭箭,望曹操射來。把曹丞相的門牙都射落兩個。曹操翻身跌下馬去。魏延便棄弓綽刀,驟馬來取曹操首級,卻被曹彰,李典抵住。二將上前,輕易的擊敗了魏延。此時馬超也已經退走了。
眾將扶著曹操帶傷歸寨。令醫士為他治傷,此時的他方憶起楊修之言,於是下令將楊修之首縫合,收殮厚葬。此時三軍銳氣早失,陳倉古道,箕穀道,祁山要道皆為蜀軍眾將所占,曹兵在漢中已經是無險可守了。曹操隻得下命令叫棄了斜穀,班師迴許昌。他讓曹彰,曹真,朱靈,路昭帶十萬人馬斷後,自己坐於氈車之內,迴向長安退去。
此時司馬懿見曹操大敗,他建議聯合孫權,以對抗劉備大軍。在退兵的途中,張飛與龐統傳令眾將兵分十幾路出擊,曹軍時而中伏,時而被攔截,眾將拚死與戰,宇文泰,周青,周文,周武,淳於忠,淳於孝,薛強,焦芳,李存敘等將都死於混戰的撤退途中。
桓侯見曹操已經走遠了,於是下令收軍。
當曹操與劉軍在斜穀爭戰之時,在荊襄的關羽也捺耐不住,他邀徐庶商議,決是從襄陽,樊城出兵,攻取宛城,進軍汝南,一分曹兵之勢,二來也撈一點戰功。
漢中之戰,以曹操敗退撤迴長安而落下了帷幕,總計曹軍戰死了西線最高統帥夏侯淵,並有名的將領二十多員,無名的將領達到了六十多名。投降的,逃亡的以及戰死的兵士達到了四十萬。漢中王麾下眾將都力主尾隨追擊,下長安,據潼關,直下許昌;桓侯因戰線太長,糧食輜重,兵器,後續都跟不上,沒有同意眾將的意見,而他此時想揮師南下,奪取交州。所以下令大兵班師。
當然蜀兵並非沒有傷亡!漢中王麾下有名的戰將損失了十名。沒名字的將佐如偏將、校尉、都尉等也戰死了二十多。人馬損失了二十六萬。桓侯安排他的舅兄張魯繼續坐鎮漢寧。當他的漢寧太守,並升為鎮南將軍,依舊主管民政工作。
令魏延繼續當他的漢中太守,征北大將軍統領十萬大兵鎮守漢中,命馬超為征西大將軍率兵八萬,以龐德,馬岱,馬忠,龐龍等人協防漢中,並作好西征雍州、涼州的準備。又安排軍醫全力醫治傷員,不管是蜀兵還是曹兵都一視同仁。畢竟戰爭已經過去了,還是要以仁德治理遐方。
曹營的傷兵們先是聽著劉備如何的仁德,桓侯的仁義,心中不大相信,現在親身得到了體會,不但得到精心的治療,並且還尊重他們的人格,並沒有受到打罵和歧視,他們從內心知道這天下終歸是要屬於劉備了。當他們能夠勉強的走迴北方後,立即在親朋好友,熟人中傳播了劉備的仁德,桓侯的大義。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天下隔漢中王劉皇叔一統不遠了!
當然這些異狀瞞不住一代梟雄曹孟德的法眼。他略加打探,便知道這些事情的始末,不過他並沒有追究這些傳言的士兵們,而是也開始施行仁政。並下了相當於罪己詔的文書,為宛城的管糧倉官王垕,和漢中裝夢所殺的內侍和楊修等人平反,並聲言是自己對不住他們。所以重加優撫他們的家人。並且老話重提,還與當初逃難時誤殺的呂伯奢一家之事懺悔。
他的做作也凝聚了一部分人心。但是越是這樣做,越顯露岀劉備等人的恩德來。因為如果沒有劉備的大仁大義在先,就是打死了曹操他也不會這樣子的施政。
不過整體上影響的形勢還是一片大好!畢竟他在《篙裏行》中提到的“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現象不複存在,廣大農村又能聽到雞犬之聲了。
漢中之戰後,劉備的威望也拔高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由於他讓張飛專稟軍政,部下的人們也逐漸露出了不滿之聲,許多人跟隨劉皇叔是因為他舉出了匡扶漢室的旗幟,認為隻有跟隨他才能重整漢室天下。可是在漢中大捷之後,理應是北圖中原。可是定國公張飛卻下命令搬師,總體上的確後勤保障特別艱難,但是有一部分人的心中開始有了一些想法了。
再說張飛安排好漢中防務後,大家前唿後擁的扶擁著劉備迴到了久別的成都。大家先是與闊別已久的家人們團聚。自然是各迴各家、各找各人的老婆聚會去了。因為這次漢中之戰曆時了十八個月。
這天張飛到軍師諸葛亮的府邸去串門,進得大廳,隻見龐統,賈詡也在。眾人見他進來,也不瞞他,當下孔明對他說“翼德,吾有一事不明,你可願解釋一下嗎”?
張飛迴答說“你們所擔心的事我知道,你們對此次班師有疑慮,為什麽不乘勝追擊曹操,讓他有喘息之機,放棄了打蛇必死的道理,所以懷疑張某有異心,不把匡扶漢室為己任?對吧”
三人迴答說,“正是有此想法,還請翼德明言”。飛曰“你等三人都是智謀深沉之人,難道也為庸人所擾嗎?真的看不出其中的端倪嗎?那好,我就與你們明言了吧。曹阿瞞迎天子歸許昌之後,岀了多少叛亂,哪一次不是許多的人身首異處,血流成河!挾天子而令諸侯雖有優勢,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他看了三人一眼後。接著說道,“曹操如把大權交與獻帝,以獻帝之為人,董承,伏完之輩很可能早就想方設法的除掉曹操了,曹操性命都成了問題,又怎能滅掉其它的諸侯,收袁術,平呂布,征袁紹,平定遼東。沒有奸雄曹阿瞞,真的是不知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此次雖勝了曹操,卻是慘勝,根本無力追擊曹操。後勤保障遠遠支撐不了用兵。退一萬步說,我們平定了曹操,迎天子還於舊都,歸政於陛下。兄長最多就是頂個虛名的漢中王,你們決對不會再繼續封侯拜將,時間長點會有別人進讒言,大家身家性命都有威脅”。
所以由於自身的考慮,匡扶漢室,所謂“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隻是政治上的口號而已,所以我們要讓曹孟德繼續的頂奉天子,我的戰略規劃是收取交州而東,踏平江南,以江淮為界,以南對北,休養生息。積聚實力,然後再興師北伐,重整大漢河山,仿光武之例。頒行天下”。
當下三人沒有迴答,而是反複思考張飛所說的話,一朝天子一朝臣,真如張飛講的那樣,即使剿滅曹操,歸政於獻帝,獻帝也會起用他的臣子,自己的報複不會實現,也許天子會以剪除劉備羽翼為由,眾人最輕也會遭到流放。
所以三人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還是認同了張飛之話,從此四人同心。規劃怎樣一統江南。
再說關公從襄樊出兵之後,在宛城,汝南大敗了曹仁,曹仁無奈向許昌的魏王求救。曹操采納了司馬懿的建議,令滿寵出使東吳,說動孫權偷襲荊州,孫曹南北夾擊關公。曹操還令於禁統領七軍以救曹仁,並等待東吳出兵。
早有報馬報入成都,有穿越意識的張飛暗叫不好!為了防備呂蒙白衣渡江。張飛立刻進見了劉備,把情況向他說明,為了免除關公的後顧之憂,張飛決定帶兵返迴荊州。
劉備應允,他還是讓張飛為帥,調撥人馬返迴荊州以為關羽後援,於是張飛召集各位將領,他令甘寧,太史慈帶一萬人馬先行,並命他倆必須晝夜兼程,速返迴荊州。然後點起張合,張遼,徐晃,張任,王平。吳懿,黃忠,吳班,傅彤,向寵,趙雲,鄧芝,張嶷,張翼,高順等將,發大兵十四萬,戰將四十員,並讓龐統、賈詡為軍師,參讚軍事。發兵荊州,進而去平交州。加上甘寧,太史慈的先鋒人馬共有十五萬大軍。
再說滿寵星夜過江,來到了江東的首府京口,(即今天的江蘇鎮江)。早有探馬報與吳主孫權,孫仲謀召集眾謀士商議。首席謀士張昭曰“魏與吳本來沒有仇恨,是當初聽信了諸葛亮的說詞,才發動了赤壁之戰,兩家連連爭鬥不休;前些年又因錦帆賊甘寧從中胡搞,兩麵挑撥,更使得仇上加怨,致使生靈塗炭。今滿伯寧南來,必有講和之意。可以以禮接之”。
孫權聽信了張昭的話,令眾謀士迎接滿寵進城。滿寵見了孫權,權以客禮待之,互相見禮已畢,滿寵拿出了曹丞相的書信,他對孫權說道“魏王與你東吳無仇,皆因為劉備之故,致生隙釁。今魏王差某來此,是約將軍攻取荊州,魏王兵伐漢川,南北夾擊劉備,待破劉之後,魏王坐鎮川蜀,將軍擁有荊襄全土,兩家互不相侵”。
孫權看過書信,吩咐左右大擺筵席招待滿寵,並讓人送他到館驛歇息。滿寵走後,孫權與眾人共同商議。顧雍說道“滿伯寧的話雖是說詞,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們一麵可以送他迴去,與曹操約定南北夾擊,一麵派細作斥候過江,探聽關羽的消息,再作商議”。
諸葛瑾說,關羽自到荊州之後,又與胡氏生了一女,取名關嫣。叫作銀屏,乳名叫鳳兒,又稱叫關金鳳。今年已經超過十六歲了,她在父親關羽的教導之下,和尚香小姐一樣,不喜紅妝愛武裝。都有一身的本領,聽說尚未字人,瑾雖不才,願去與主公的世子求婚,關羽若許婚,東吳便與劉備聯手,共破曹魏;如不然,我們便與曹操結盟,然後助曹操奪取荊襄”。
孫權連讚好計謀,先送滿伯寧迴許昌,然後收拾好禮物,遣諸葛瑾為使者,出了襄樊,到了汝南界口。進了關羽的大營求見雲長。他叫人通報之後,在門官的引導下進了大廳,見到了關公,見禮已畢。雲長曰“子瑜來此有什麽計較”?
諸葛瑾把來意對關羽一說,自然被關公一頓臭罵,並說吾虎女嫣能配犬子乎?當下令人將他逐岀,諸葛瑾抱頭鼠竄,連忙滾迴了江東,他把關羽的話與孫權敘說了一下。孫權也受不了這般汙辱,於是召集文臣武將,答應了曹操的請求。商議發兵公安,攻打荊州。
此時張飛前軍已經到了荊州,他們接照桓侯的吩咐,大部分脫了軍裝化裝成各種行業的人,沿著整條長江收集許多的重要情報,以便桓侯來時好匯報於他。
書接上文,關公先是令傅士仁,糜超,周武等人為先鋒,先帶一軍出襄陽城外駐紮,一麵與徐元直調集眾將,征收好大軍需要用的糧食輜重,兵器,戰馬。以及刀槍器械,調動大兵二十萬,準備由襄陽出兵到樊城,出新野,進攻南陽,再收取汝南。二更時分,忽報城外軍營中火起,雲長急忙披掛上了赤兔馬,出城看時,卻是三將在營中飲酒。
帳後遺火燒著了火炮。滿營撼勁,還燒毀了許多兵器和糧草、衣物等物資。關公召三人責罵曰“吾令汝等為先鋒上將,責任非輕;爾等卻玩忽職守,損失了物資若幹,要汝等何用”?令將三人一齊斬首,號令全軍。那糜超是漢中王之妻糜夫人之堂弟,也算是王親國戚。
可是軍中曆來是認令不認人!執行官將三人押了出去,並推出了轅門,可是眾將求情,說未曾出兵,先就斬了三員大將,於軍不利。關公問徐元直,元直也順水推舟替三人說了幾句好話。於是公令人將他們重責了四十軍棍,摘去先鋒印綬,令他們三人統帶五萬大軍總守荊襄,並且囑咐他們說如果再有差遲,迴師來後,會二罪並發,還當治之。當然四府九郡都還有一定的兵馬。關羽令廖化為先鋒,關平為副將,自統中軍,以徐庶為軍師,伊藉等人為參謀,岀兵南陽。
曹仁當時正在城中,他聽說魏王曹操的主力大軍在漢中被劉備打得大敗,已有放棄漢中之念,心中早已忐忑不安,見關羽領兵來後,他要閉城堅守,驍將夏侯存與翟元力主要戰,當然最終的結果是夏侯存被關公斬首,翟元也被關平砍為了兩段。關羽趁勢直取南陽,城中軍民尚有一部分人念漢中王的好處,(張飛曾派眾將協助張繡平定當時的匪亂,因劉備在汝南失利,眾將去汝南救援以後,曹仁等人才輕易接管南陽。應前文)。不積極參與防守,反而裏應外合,關公便輕易拿下了南陽。曹仁無奈退往汝南。
關公率大軍阻住了汝南,他令關平帶三千人馬收複泌陽,廖化領三千人收複遂平,周倉帶三千人收複平輿,王甫帶三千人收複正陽,趙累領三千人去收複新蔡與班台。不久後捷報頻傳,眾人如願收取之各處郡縣,並委派當地有影響力的人坐守該地。眾將勒迴人馬,與雲長合圍汝南。
曹操得到曹仁的求救書信,此時的他因被魏延射掉門牙,在王府養傷,他也無法,但曹仁不可不救,於是魏王無奈命於禁為將,統帶七軍去救汝南,並命成何,杜義成,張天霸,劉昭,司馬琰等人跟隨於禁出征。
於禁知道自己不是關公之敵手,本不願出征,但王命難違,但他自知與關公交情頗深,即使敗了也不至於會丟性命,大不了來個改弦易主罷了。於是帶領七軍共十一萬人,令成何,呂虔為先鋒,統領大軍離了許昌,往汝南而來。
不日來到汝南,也與關公戰了數次,基本上是每戰必敗,不過部將董超暗中放箭,射中關羽的右膀,因此關公迴營內養傷。手下的人為了邀功,不經過於禁知道,就把董超射中關羽之事上報魏王,曹操大喜,馬上差人到軍中來嘉獎於禁,並重賞了董超。
雙方對峙多日,這日關公的臂傷已經好得差不多了,他與徐庶連轡巡查汝南周邊的的地形地貌,才發現於禁竟然將大軍屯紮在罾口川,徐庶當時大喜,他對關公曰“恭喜荊公,於禁可擒也”。公曰“元直何以知之”?庶曰“罾口川地勢雖然險要,然而處於山穀之內,地勢低凹平坦,現在秋雨綿綿,汝河水勢滔天,將軍可差人堰住各處水口,待水發之時,放水一淹,罾口川的之曹兵皆葬洪水之中,於禁等人皆為魚鱉矣”!關公大喜曰“多承元真指點,先生真奇人也”。
於是公令人預備船筏,收拾水具。於禁營中也並非全是糊塗蛋,成何來見於禁,說有事稟報。於禁讓他進來。成何曰“大軍屯於川口,地勢甚低,雖有土山,離營甚遠。現在秋雨綿綿,軍士艱辛。近聞荊州兵移於高阜之處,又在漢水口預備船筏,倘汝河水泛漲,於我軍不利,都督亦早為計”。於禁叱曰“吾隨魏王二三十年,跟隨大王東征西討,立下戰功無數,蒙大王隆恩,封五子良將之首,難道還不及爾等?不必多言,否則,吾以惑吾軍心處之”。成何等人羞慚而退。
但他卻做好移營的準備。隻是上天已經不讓他們活了!當夜初更時分刮起了大風,接著雷聲閃電頻繁而起,隨即下起了特大暴雨,一直到天明。成何等人坐於帳中,隻聽得水勢如萬馬奔騰,征鼙震地,他們急忙上馬岀帳看時,隻見四麵八方,大水驟至。
且說關公采用徐庶之計,趁著秋雨綿綿,汝河漲水,並軍士們趁汝河漲水之機,掘開了汝河,水淹了於禁七軍,於禁無奈向關公投降,成何等將盡皆戰死,十一萬大軍算是全軍覆沒。要看後事怎樣的發展,請看下迴“白衣渡江”的下篇。
才高八鬥稱奇絕,聰明反被聰明。多次泄露魏王秘,終因雞肋事,漢中亡了魂。
魏王帳前多俊傑,荀郭程劉精明。是非功過世人評,英靈赴西去,去往七寶林。
上迴書中說道曹操以禍亂軍心之罪殺了自作聰明的楊修之後,可惜轉世而來的楊修死才三十二歲。他上世為韓信算命,韓信三十二歲而亡,今世的他也才三十二歲就死了,也算是因果循環。操又佯裝怒及夏侯惇,亦命推出斬首,眾人皆為其求情。曹操斥退了夏侯惇,即令進兵。
次日曹兵岀斜穀界口,正遇著魏延,孟德召魏延投降,文長卻破口大罵,於是曹操令夏侯尚出馬,與魏延鬥了二十餘迴合,忽然曹操營寨中火起。人報說馬超帶兵已經攻破了中營和後寨。曹操也是定力極強,處事不驚,他拔劍在手,曰“諸將但有退後者斬”,先殺了賊子魏延,再去劫戰馬兒”!當t眾將一齊上前。魏延無奈拔馬便走。
曹操方麾兵迴戰馬超,他自己立馬站在高阜之處,觀看兩軍爭奪。忽然一彪人馬撞到跟前,為首一將大唿“魏延在此”,隻見魏延拈弓搭箭,望曹操射來。把曹丞相的門牙都射落兩個。曹操翻身跌下馬去。魏延便棄弓綽刀,驟馬來取曹操首級,卻被曹彰,李典抵住。二將上前,輕易的擊敗了魏延。此時馬超也已經退走了。
眾將扶著曹操帶傷歸寨。令醫士為他治傷,此時的他方憶起楊修之言,於是下令將楊修之首縫合,收殮厚葬。此時三軍銳氣早失,陳倉古道,箕穀道,祁山要道皆為蜀軍眾將所占,曹兵在漢中已經是無險可守了。曹操隻得下命令叫棄了斜穀,班師迴許昌。他讓曹彰,曹真,朱靈,路昭帶十萬人馬斷後,自己坐於氈車之內,迴向長安退去。
此時司馬懿見曹操大敗,他建議聯合孫權,以對抗劉備大軍。在退兵的途中,張飛與龐統傳令眾將兵分十幾路出擊,曹軍時而中伏,時而被攔截,眾將拚死與戰,宇文泰,周青,周文,周武,淳於忠,淳於孝,薛強,焦芳,李存敘等將都死於混戰的撤退途中。
桓侯見曹操已經走遠了,於是下令收軍。
當曹操與劉軍在斜穀爭戰之時,在荊襄的關羽也捺耐不住,他邀徐庶商議,決是從襄陽,樊城出兵,攻取宛城,進軍汝南,一分曹兵之勢,二來也撈一點戰功。
漢中之戰,以曹操敗退撤迴長安而落下了帷幕,總計曹軍戰死了西線最高統帥夏侯淵,並有名的將領二十多員,無名的將領達到了六十多名。投降的,逃亡的以及戰死的兵士達到了四十萬。漢中王麾下眾將都力主尾隨追擊,下長安,據潼關,直下許昌;桓侯因戰線太長,糧食輜重,兵器,後續都跟不上,沒有同意眾將的意見,而他此時想揮師南下,奪取交州。所以下令大兵班師。
當然蜀兵並非沒有傷亡!漢中王麾下有名的戰將損失了十名。沒名字的將佐如偏將、校尉、都尉等也戰死了二十多。人馬損失了二十六萬。桓侯安排他的舅兄張魯繼續坐鎮漢寧。當他的漢寧太守,並升為鎮南將軍,依舊主管民政工作。
令魏延繼續當他的漢中太守,征北大將軍統領十萬大兵鎮守漢中,命馬超為征西大將軍率兵八萬,以龐德,馬岱,馬忠,龐龍等人協防漢中,並作好西征雍州、涼州的準備。又安排軍醫全力醫治傷員,不管是蜀兵還是曹兵都一視同仁。畢竟戰爭已經過去了,還是要以仁德治理遐方。
曹營的傷兵們先是聽著劉備如何的仁德,桓侯的仁義,心中不大相信,現在親身得到了體會,不但得到精心的治療,並且還尊重他們的人格,並沒有受到打罵和歧視,他們從內心知道這天下終歸是要屬於劉備了。當他們能夠勉強的走迴北方後,立即在親朋好友,熟人中傳播了劉備的仁德,桓侯的大義。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天下隔漢中王劉皇叔一統不遠了!
當然這些異狀瞞不住一代梟雄曹孟德的法眼。他略加打探,便知道這些事情的始末,不過他並沒有追究這些傳言的士兵們,而是也開始施行仁政。並下了相當於罪己詔的文書,為宛城的管糧倉官王垕,和漢中裝夢所殺的內侍和楊修等人平反,並聲言是自己對不住他們。所以重加優撫他們的家人。並且老話重提,還與當初逃難時誤殺的呂伯奢一家之事懺悔。
他的做作也凝聚了一部分人心。但是越是這樣做,越顯露岀劉備等人的恩德來。因為如果沒有劉備的大仁大義在先,就是打死了曹操他也不會這樣子的施政。
不過整體上影響的形勢還是一片大好!畢竟他在《篙裏行》中提到的“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現象不複存在,廣大農村又能聽到雞犬之聲了。
漢中之戰後,劉備的威望也拔高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由於他讓張飛專稟軍政,部下的人們也逐漸露出了不滿之聲,許多人跟隨劉皇叔是因為他舉出了匡扶漢室的旗幟,認為隻有跟隨他才能重整漢室天下。可是在漢中大捷之後,理應是北圖中原。可是定國公張飛卻下命令搬師,總體上的確後勤保障特別艱難,但是有一部分人的心中開始有了一些想法了。
再說張飛安排好漢中防務後,大家前唿後擁的扶擁著劉備迴到了久別的成都。大家先是與闊別已久的家人們團聚。自然是各迴各家、各找各人的老婆聚會去了。因為這次漢中之戰曆時了十八個月。
這天張飛到軍師諸葛亮的府邸去串門,進得大廳,隻見龐統,賈詡也在。眾人見他進來,也不瞞他,當下孔明對他說“翼德,吾有一事不明,你可願解釋一下嗎”?
張飛迴答說“你們所擔心的事我知道,你們對此次班師有疑慮,為什麽不乘勝追擊曹操,讓他有喘息之機,放棄了打蛇必死的道理,所以懷疑張某有異心,不把匡扶漢室為己任?對吧”
三人迴答說,“正是有此想法,還請翼德明言”。飛曰“你等三人都是智謀深沉之人,難道也為庸人所擾嗎?真的看不出其中的端倪嗎?那好,我就與你們明言了吧。曹阿瞞迎天子歸許昌之後,岀了多少叛亂,哪一次不是許多的人身首異處,血流成河!挾天子而令諸侯雖有優勢,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他看了三人一眼後。接著說道,“曹操如把大權交與獻帝,以獻帝之為人,董承,伏完之輩很可能早就想方設法的除掉曹操了,曹操性命都成了問題,又怎能滅掉其它的諸侯,收袁術,平呂布,征袁紹,平定遼東。沒有奸雄曹阿瞞,真的是不知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此次雖勝了曹操,卻是慘勝,根本無力追擊曹操。後勤保障遠遠支撐不了用兵。退一萬步說,我們平定了曹操,迎天子還於舊都,歸政於陛下。兄長最多就是頂個虛名的漢中王,你們決對不會再繼續封侯拜將,時間長點會有別人進讒言,大家身家性命都有威脅”。
所以由於自身的考慮,匡扶漢室,所謂“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隻是政治上的口號而已,所以我們要讓曹孟德繼續的頂奉天子,我的戰略規劃是收取交州而東,踏平江南,以江淮為界,以南對北,休養生息。積聚實力,然後再興師北伐,重整大漢河山,仿光武之例。頒行天下”。
當下三人沒有迴答,而是反複思考張飛所說的話,一朝天子一朝臣,真如張飛講的那樣,即使剿滅曹操,歸政於獻帝,獻帝也會起用他的臣子,自己的報複不會實現,也許天子會以剪除劉備羽翼為由,眾人最輕也會遭到流放。
所以三人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還是認同了張飛之話,從此四人同心。規劃怎樣一統江南。
再說關公從襄樊出兵之後,在宛城,汝南大敗了曹仁,曹仁無奈向許昌的魏王求救。曹操采納了司馬懿的建議,令滿寵出使東吳,說動孫權偷襲荊州,孫曹南北夾擊關公。曹操還令於禁統領七軍以救曹仁,並等待東吳出兵。
早有報馬報入成都,有穿越意識的張飛暗叫不好!為了防備呂蒙白衣渡江。張飛立刻進見了劉備,把情況向他說明,為了免除關公的後顧之憂,張飛決定帶兵返迴荊州。
劉備應允,他還是讓張飛為帥,調撥人馬返迴荊州以為關羽後援,於是張飛召集各位將領,他令甘寧,太史慈帶一萬人馬先行,並命他倆必須晝夜兼程,速返迴荊州。然後點起張合,張遼,徐晃,張任,王平。吳懿,黃忠,吳班,傅彤,向寵,趙雲,鄧芝,張嶷,張翼,高順等將,發大兵十四萬,戰將四十員,並讓龐統、賈詡為軍師,參讚軍事。發兵荊州,進而去平交州。加上甘寧,太史慈的先鋒人馬共有十五萬大軍。
再說滿寵星夜過江,來到了江東的首府京口,(即今天的江蘇鎮江)。早有探馬報與吳主孫權,孫仲謀召集眾謀士商議。首席謀士張昭曰“魏與吳本來沒有仇恨,是當初聽信了諸葛亮的說詞,才發動了赤壁之戰,兩家連連爭鬥不休;前些年又因錦帆賊甘寧從中胡搞,兩麵挑撥,更使得仇上加怨,致使生靈塗炭。今滿伯寧南來,必有講和之意。可以以禮接之”。
孫權聽信了張昭的話,令眾謀士迎接滿寵進城。滿寵見了孫權,權以客禮待之,互相見禮已畢,滿寵拿出了曹丞相的書信,他對孫權說道“魏王與你東吳無仇,皆因為劉備之故,致生隙釁。今魏王差某來此,是約將軍攻取荊州,魏王兵伐漢川,南北夾擊劉備,待破劉之後,魏王坐鎮川蜀,將軍擁有荊襄全土,兩家互不相侵”。
孫權看過書信,吩咐左右大擺筵席招待滿寵,並讓人送他到館驛歇息。滿寵走後,孫權與眾人共同商議。顧雍說道“滿伯寧的話雖是說詞,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們一麵可以送他迴去,與曹操約定南北夾擊,一麵派細作斥候過江,探聽關羽的消息,再作商議”。
諸葛瑾說,關羽自到荊州之後,又與胡氏生了一女,取名關嫣。叫作銀屏,乳名叫鳳兒,又稱叫關金鳳。今年已經超過十六歲了,她在父親關羽的教導之下,和尚香小姐一樣,不喜紅妝愛武裝。都有一身的本領,聽說尚未字人,瑾雖不才,願去與主公的世子求婚,關羽若許婚,東吳便與劉備聯手,共破曹魏;如不然,我們便與曹操結盟,然後助曹操奪取荊襄”。
孫權連讚好計謀,先送滿伯寧迴許昌,然後收拾好禮物,遣諸葛瑾為使者,出了襄樊,到了汝南界口。進了關羽的大營求見雲長。他叫人通報之後,在門官的引導下進了大廳,見到了關公,見禮已畢。雲長曰“子瑜來此有什麽計較”?
諸葛瑾把來意對關羽一說,自然被關公一頓臭罵,並說吾虎女嫣能配犬子乎?當下令人將他逐岀,諸葛瑾抱頭鼠竄,連忙滾迴了江東,他把關羽的話與孫權敘說了一下。孫權也受不了這般汙辱,於是召集文臣武將,答應了曹操的請求。商議發兵公安,攻打荊州。
此時張飛前軍已經到了荊州,他們接照桓侯的吩咐,大部分脫了軍裝化裝成各種行業的人,沿著整條長江收集許多的重要情報,以便桓侯來時好匯報於他。
書接上文,關公先是令傅士仁,糜超,周武等人為先鋒,先帶一軍出襄陽城外駐紮,一麵與徐元直調集眾將,征收好大軍需要用的糧食輜重,兵器,戰馬。以及刀槍器械,調動大兵二十萬,準備由襄陽出兵到樊城,出新野,進攻南陽,再收取汝南。二更時分,忽報城外軍營中火起,雲長急忙披掛上了赤兔馬,出城看時,卻是三將在營中飲酒。
帳後遺火燒著了火炮。滿營撼勁,還燒毀了許多兵器和糧草、衣物等物資。關公召三人責罵曰“吾令汝等為先鋒上將,責任非輕;爾等卻玩忽職守,損失了物資若幹,要汝等何用”?令將三人一齊斬首,號令全軍。那糜超是漢中王之妻糜夫人之堂弟,也算是王親國戚。
可是軍中曆來是認令不認人!執行官將三人押了出去,並推出了轅門,可是眾將求情,說未曾出兵,先就斬了三員大將,於軍不利。關公問徐元直,元直也順水推舟替三人說了幾句好話。於是公令人將他們重責了四十軍棍,摘去先鋒印綬,令他們三人統帶五萬大軍總守荊襄,並且囑咐他們說如果再有差遲,迴師來後,會二罪並發,還當治之。當然四府九郡都還有一定的兵馬。關羽令廖化為先鋒,關平為副將,自統中軍,以徐庶為軍師,伊藉等人為參謀,岀兵南陽。
曹仁當時正在城中,他聽說魏王曹操的主力大軍在漢中被劉備打得大敗,已有放棄漢中之念,心中早已忐忑不安,見關羽領兵來後,他要閉城堅守,驍將夏侯存與翟元力主要戰,當然最終的結果是夏侯存被關公斬首,翟元也被關平砍為了兩段。關羽趁勢直取南陽,城中軍民尚有一部分人念漢中王的好處,(張飛曾派眾將協助張繡平定當時的匪亂,因劉備在汝南失利,眾將去汝南救援以後,曹仁等人才輕易接管南陽。應前文)。不積極參與防守,反而裏應外合,關公便輕易拿下了南陽。曹仁無奈退往汝南。
關公率大軍阻住了汝南,他令關平帶三千人馬收複泌陽,廖化領三千人收複遂平,周倉帶三千人收複平輿,王甫帶三千人收複正陽,趙累領三千人去收複新蔡與班台。不久後捷報頻傳,眾人如願收取之各處郡縣,並委派當地有影響力的人坐守該地。眾將勒迴人馬,與雲長合圍汝南。
曹操得到曹仁的求救書信,此時的他因被魏延射掉門牙,在王府養傷,他也無法,但曹仁不可不救,於是魏王無奈命於禁為將,統帶七軍去救汝南,並命成何,杜義成,張天霸,劉昭,司馬琰等人跟隨於禁出征。
於禁知道自己不是關公之敵手,本不願出征,但王命難違,但他自知與關公交情頗深,即使敗了也不至於會丟性命,大不了來個改弦易主罷了。於是帶領七軍共十一萬人,令成何,呂虔為先鋒,統領大軍離了許昌,往汝南而來。
不日來到汝南,也與關公戰了數次,基本上是每戰必敗,不過部將董超暗中放箭,射中關羽的右膀,因此關公迴營內養傷。手下的人為了邀功,不經過於禁知道,就把董超射中關羽之事上報魏王,曹操大喜,馬上差人到軍中來嘉獎於禁,並重賞了董超。
雙方對峙多日,這日關公的臂傷已經好得差不多了,他與徐庶連轡巡查汝南周邊的的地形地貌,才發現於禁竟然將大軍屯紮在罾口川,徐庶當時大喜,他對關公曰“恭喜荊公,於禁可擒也”。公曰“元直何以知之”?庶曰“罾口川地勢雖然險要,然而處於山穀之內,地勢低凹平坦,現在秋雨綿綿,汝河水勢滔天,將軍可差人堰住各處水口,待水發之時,放水一淹,罾口川的之曹兵皆葬洪水之中,於禁等人皆為魚鱉矣”!關公大喜曰“多承元真指點,先生真奇人也”。
於是公令人預備船筏,收拾水具。於禁營中也並非全是糊塗蛋,成何來見於禁,說有事稟報。於禁讓他進來。成何曰“大軍屯於川口,地勢甚低,雖有土山,離營甚遠。現在秋雨綿綿,軍士艱辛。近聞荊州兵移於高阜之處,又在漢水口預備船筏,倘汝河水泛漲,於我軍不利,都督亦早為計”。於禁叱曰“吾隨魏王二三十年,跟隨大王東征西討,立下戰功無數,蒙大王隆恩,封五子良將之首,難道還不及爾等?不必多言,否則,吾以惑吾軍心處之”。成何等人羞慚而退。
但他卻做好移營的準備。隻是上天已經不讓他們活了!當夜初更時分刮起了大風,接著雷聲閃電頻繁而起,隨即下起了特大暴雨,一直到天明。成何等人坐於帳中,隻聽得水勢如萬馬奔騰,征鼙震地,他們急忙上馬岀帳看時,隻見四麵八方,大水驟至。
且說關公采用徐庶之計,趁著秋雨綿綿,汝河漲水,並軍士們趁汝河漲水之機,掘開了汝河,水淹了於禁七軍,於禁無奈向關公投降,成何等將盡皆戰死,十一萬大軍算是全軍覆沒。要看後事怎樣的發展,請看下迴“白衣渡江”的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