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皇叔登基
操丕相承,淩漢主、朝綱傾折。歎獻帝,黜囚幽廢,死生難決。江山社稷如傾廈,山河黯黯如寒月。這二代,篡逆亂乾坤,狼心裂。
皇叔起,情愈烈。承漢統,成都闕。張桓侯宏誌,臥龍奇略。義幟飄飄揚鄴郡,大纛浩浩插吳闕。展新程,北伐複東征,金甌澈。
這首詞牌《滿江紅》是書寫魏王曹操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曹丕在華歆等幫兇的輔導之下,在政治上壓住了臨淄侯曹植,順利的當上魏王之後,尊曹操為武王,卞氏為武王夫人,並冠以卞太後上稱謂。眾臣為了迎合曹丕,營造岀了一係列的假象,說什麽石邑縣有鳳凰來儀哪,道什麽臨淄城有麒麟出世哪,甚至又弄出了鄴郡城又出現皇龍哪,真他娘的淨胡說!
卻說漢中王帳下有一臣僚叫作彭羕,字永年。他原是西川劉璋之臣,與孟達交厚。他怨恨劉備沒重點提拔他,沒有得到要職,所以經常老說劉備的壞話。他聽說曹丕繼位之後,政令一新,且威逼漢獻帝,比曹操猶有過之。彭羕認為曹丕有開國之君的頭腦,心中生出了投奔之心,一心想做個從龍近臣。
他與孟達相好,想邀約孟達一起降魏,以博重用。苦於無有縫隙挑撥孟達,可是有一件事情讓他終於找到了一次千年難逢的機會。原來先前他知道孟達奉桓侯之命與霍峻同守葭萌關,漢中之戰後,又被調到東三郡守禦。而劉封奉張飛的命令為東三郡的大都督,所有一切部隊官民人等皆受轄製。孟達心懷不滿,而劉封又倚仗著自己是漢中王義子,強奪了孟達的一支儀仗隊。
彭羕借這個機會挑撥了孟達。他說劉封仗著有劉備撐腰,不遵守、不依照“蜀律”中頒布的那樣,不拿民眾一絲一線。因此寫書信告訴了孟達。說先主見他與劉封頻繁相互爭鬥,心中不滿,要懲罰他們。彭羕在信中告訴孟達,讓孟達多加小心,以免無故被劉封處置。還說不如去投奔如日中天的曹魏。
不料他的書信卻落到馬超的巡視軍的手裏,巡視軍們把這個送信人押交與了馬超,超審岀了實情之後,於是邀請彭永言赴宴,謊稱自己也不滿漢中王的吏政。在席間問清楚了彭羕的一切情況後,派人把他交與了劉備。
玄德大怒,把彭羕下獄論罪處死,孟達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想到劉封對自己的欺壓,和劉備的偏袒,心中也是無名火起,於是果真連夜投降了曹丕。曹丕暫封他為新城太守,領平南將軍。孟達當即感恩戴德,他便與華歆等人謀議,推舉曹丕再進一步。
於是以華歆為首的四十多名佞臣,竟一齊到漢獻帝宮中去舉行逼宮,要他搞什麽禪讓,將政權禪讓與曹丕。這等威勢把漢獻帝嚇得戰戰兢兢,遍體篩糠。他的老婆曹節仗著是曹操的愛女,倒還要一些膽量,她大罵華歆等人,說他們助曹丕謀逆,行欺君罔上之事,必遭天譴。但也不過是在嘴上占了一點便宜而已,根本也改變不了什麽!
且言華歆等佞臣進入了獻帝宮中,入見獻帝。歆奏曰“臣伏睹魏王曹丕,自繼魏王位以來,德布於四方,仁澤普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堯,虞舜也不過如此,因此群臣公議,言漢祚已終,望陛下效堯、舜之故事,把江山社稷禪讓與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
則陛下安享清閑之福,這樣的話,祖宗幸甚,生靈幸甚!臣等所議,特來奏請陛下知聞。獻帝聞奏之後,半晌無言。
少頃。帝覷百官而哭曰“朕思高祖皇帝提三尺之劍,斬白蟒而起義,平秦滅楚。才開創了大漢之基業,世統相傳,四百年矣。朕雖不才,初無過惡,安能忍將祖宗之大業,等閑棄之?汝百官再從公計議來”!
華歆引李伏,許芝近前奏曰陛下若不相信,請問此二人。李伏也伏地奏曰“自從魏王登基繼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當代漢之象也”!許芝也上奏曰“臣等職掌司天,夜觀乾象,見炎漢氣數已盡,陛下帝星也隱藏不明;而魏國乾象,極天極地,言之難盡,更兼上應圖讖,其圖讖曰: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言在東,午在西,兩日無光上下移。以此論之,陛下應早禪位!鬼在邊、委相連是一個魏字,言在東、午在西乃是許字也,兩日無光上下移是昌字,乃是應魏在許昌受該接受漢禪也,願陛下詳查之”!
獻帝曰“爾等眾臣休得放肆!祥瑞圖讖皆虛妄之談,奈何以虛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業乎?汝等編出此等無稽之談,皇天不佑!
原會稽太守王朗也上前高聲奏曰“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世上哪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嗎?漢室天下已傳四百年有餘,延至陛下,天早厭漢,氣數已盡,陛下宜早退避,不可遲疑,否則,遲則生變矣”!帝大哭。往後殿去了,百官哂笑而退。
第二天,眾官僚又集於大殿,命宦官入內請獻帝臨朝,帝戰栗不敢岀。皇後曹節問曰“今眾官請陛下岀朝升殿,陛下因何拒之”?帝曰“梓童啊,我的愛妻,你深居宮中,哪知世道上險惡?朕不敢上朝,是你兄曹丕早生亂字,令文武百官脅迫朕禪位於他”。
皇後曹節聽了亦大怒曰“吾兄焉敢行此叛逆之事耶”。言未已,隻見曹洪,曹休等人帶劍在前,文武百官隨後跟著,直入後宮請獻帝升殿。
當下曹後大怒曰“曹洪叔,曹休吾兄,吾父功蓋寰宇,威震天下。尚不敢竊取神器,今我兄初接大位,正當努力而報皇恩者也,何期起此謀逆之心!你等為吾父之心腹,漢室之勳臣,然何也淪為叛逆乎?若執意如此,皇天必不佑爾等!言罷,痛哭入宮去了,左右侍從無不歔欷流涕。
曹洪、曹休等皆不迴言,隻是緊催天子出殿。劉協被逼無奈,隻得更衣岀前殿升座坐下。華歆高聲厲叫曰“陛下可依臣等昨日久議乎?若遲疑不應,則大禍臨頭,恐悔之晚矣”!
帝曰“卿等亦久食漢祿,你們許多人的祖上亦是漢室開國功勳!然何棄祖宗之功而不顧?甘願作此叛逆之徒”?華歆聞言,語音開始提高,他曰“陛下你若不從眾人之議,倘使禍起蕭牆,那時休怪臣等不忠也”。帝曰“誰敢弑朕乎”?歆厲聲高喝曰“天下之人,皆知你無人君之福,才致四方大亂,天下擾擾,若非魏王父子兩代人的扶持,敢於弑君者,何止一人?你尚不知恩報德,莫非是等天下人都齊來伐你不成”?
獻帝大驚,拂袖而起。此時王朗目視華歆,歆即上前拉住獻帝衣袍,大喝曰“從與不從,隻在等你一言”!帝戰栗而不能答。此時曹洪,曹休等持劍向前。厲高聲叫曰“符寶郎安在”?當時祖弼答言曰“符寶郎祖弼在此”!曹洪等曰“爾還不把帝璽符交岀來,更待何時”?祖弼叱曰“符璽乃是天子之寶,安得擅索”?
是時曹洪手起一劍,刺入祖弼腹中,然何抽出血淋淋的寶劍來,令武士將死屍拖將出去。後人有詩讚曰:
奸宄專權漢室亡,詐稱禪位效舜唐。滿庭百辟盡尊魏,僅見忠臣符寶郎。
又雲:
不畏奸逆不畏強。祖弼孤忠永留芳,自詡忠臣皆尊魏,氣節安比祖弼剛。
當時漢獻帝劉協見了這等情況,隻唬得三魂不在,七魄升天!口不能言,兩股戰戰,遍體篩糠。他舉目往階下一看,隻見幾百名魏兵,手持刀槍,披甲橫戈。獻帝方才轉過神來,忙對百官泣而言曰“朕願意將天下禪與魏王,幸留殘喘,以終天年”
司馬懿曰“魏王必定不會辜負陛下,陛下可速降詔,以安眾心”。帝隻得讓華歆草詔,令王朗齎捧詔璽,引百官直至魏王府中獻納,曹丕大喜,開詔宣讀曰:
朕在位三十二年,天下一直動蕩不安,萬民慘遭兵禍,幸賴祖宗之靈,危而複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已歸曹氏。是以前王即樹神武之跡,今王又光燿明德,以應期,曆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以天道為公;然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實慕焉,今朕追其先賢堯典,誠願禪位於丞相魏王丕。王其毋辭!
當下曹丕聽畢,便欲受詔。有司馬懿諫曰“不可,雖然詔璽已經到了,殿下應該上表謙辭,以阻斷天下人之謗”。丕從之,令王朗作表,自稱德薄,請獻帝另擇大賢以嗣天位。帝覽其表文曰:
臣丕謹接聖詔,誠惶誠恐,泣而頓首再拜聖君,謹上此表,惠蒙陛下以禪位之詔,臣接此殊榮,如驚雷震耳,惶惶不安。豈敢妄受。
臣丕自知才薄德疏,智慮短淺,無濟世匡時之能,乏安邦定國之策,忝為王爵已屬見越,安敢複規神器,若陛下真欲禪德,可另擇大賢之人以禪之。陛下應訪明硩,須尋那頗具德澤之賢人,授以神器,以續國祚。
臣丕誠懇上言,還請陛下收迴成命,使臣盡守臣子之本份,為陛下分憂,為國家效命。
臣不甚惶恐以至,特拜表以聞天聽。
獻帝閱畢曹丕辭表,心中甚是驚疑,謂群臣曰“魏王丕謙遜,如之奈何”?華歆曰“陛下還須再次降表,魏王自可許從”。帝不得已,又令桓階草詔,遣高廟使張音,持節奉璽再往魏王府,曹丕開讀,詔曰:
諮爾魏王丕,上書謙讓。有古賢臣之風範,然漢道陵遲,為日已久。幸賴武王曹操,德膺符運,奮揚神武,芟除兇暴,清定區夏。今王丕纘承前緒,至德光昭,聲譽四海,仁風著於八方;天之曆教,實在爾躬。昔虞舜有功二十,而放勳禪以天下;大禹有疏導之績,而重華禪以帝位。今漢承堯運,有傳聖之義,加順靈祗,紹天明命,特遣禦史大夫張音,持節奉帝璽綬,王其受之。
曹丕接詔欣喜,謂華歆等曰“雖二次有詔,然終恐天下後世,不免有篡竊之名”。歆曰“此事極易,可讓張音齎迴璽綬,卻教王朗令獻帝築一壇,名曰受禪壇;另擇良辰吉日,召集大小公卿齊至壇下,讓天子親捧璽綬,禪天下與大王,便可以釋群疑而絕眾議矣”!曹丕大喜,即令張音齎迴璽綬,另又拜表謙辭。音迴奏獻帝,帝展開辭表,隻見上麵寫著:
臣丕再拜頓首泣血上奏:今臣複得陛下之詔敕璽綬,五內震駭。陛下今以神器相授,恩德如山;然臣三省其德薄才淺,難當此任,不堪負陛下深托,昔太伯曾三讓天下,德業昭昭。臣心實向往之,今四海未靖,邊患未弭。然江東孫氏,假托歸順之名,其心叵測;昭然若揭;西蜀劉備,亦虛托皇室宗親,常懷不軌之心,旦夕欲亂。
每想黎民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臣思之再三,唯有厲兵秣馬,剿除邊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另擇賢能。
臣曹丕泣血上奏天聽以聞
再說獻帝劉協閱此表文,問群臣曰“魏王曹丕再次固辭,其意何為?當何處之”?華歆上奏曰“陛下可築一受禪壇,集公卿庶民,明詔禪位,則陛下子孫必蒙魏之大恩也”。獻帝無奈許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於繁陽,築起三層高壇,為三才之意,擇於十月庚午日寅時禪讓。
至期之日,獻帝請魏王曹丕登壇受禪,壇下集大小官僚四百多人,禦林虎賁軍三十餘萬,帝親捧帝璽綬奉呈與曹丕,丕接受了。壇下眾臣跪聽宣讀冊文曰:
諮爾魏王!昔者唐堯禪位於舜帝,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今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滋昏,群雄恣逆,宇內顛覆。賴武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與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
今王欽承前緒,光於乃德;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皇靈降瑞,人神告徵,誕唯亮采,師錫朕命,僉曰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於戲!天之曆數在爾躬,君其祗順大禮,饗萬國以肅承天命!
當下讀冊以畢,魏王曹丕即受八般大禮,登了帝位。華歆,王朗,司馬懿,桓階等人引大小臣僚朝拜於壇下,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建國號大魏。曹丕即傳聖旨,大赦天下。諡父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幫兇華歆上奏曰“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漢帝即禪了天下,當退居就藩服,乞陛下降明旨,安置劉氏於何地”?
言訖,扶獻帝跪於壇前聽旨。丕降旨封劉協為山陽公,並令即日便行。華歆按劍指帝厲聲而言曰“立一帝,廢一帝乃古之常道,今皇上仁慈,不忍加害,封汝為山陽公,今日汝可起行,非宣召不許入朝”!
獻帝含淚拜謝,上馬而去。壇下軍民人等見之,無不傷感不已。丕謂群臣曰“舜、禹之事,朕知之矣!群臣皆三唿萬歲。後人觀此受禪壇,有詩歎雲:
兩漢經營事頗難,一朝失去舊河川,黃初學得唐虞事,司馬將來依舊搬。
再說獻帝劉協帶著情願跟隨自己的侍從三百餘人,來到了山陽郡。進城安置已畢,迴到府內大廳坐下,眾人役請安後退下。隻見皇後曹節姊妹三人與一些妃嬪跪下請罪。要知劉備怎樣登基,承襲漢統,下迴再說!
操丕相承,淩漢主、朝綱傾折。歎獻帝,黜囚幽廢,死生難決。江山社稷如傾廈,山河黯黯如寒月。這二代,篡逆亂乾坤,狼心裂。
皇叔起,情愈烈。承漢統,成都闕。張桓侯宏誌,臥龍奇略。義幟飄飄揚鄴郡,大纛浩浩插吳闕。展新程,北伐複東征,金甌澈。
這首詞牌《滿江紅》是書寫魏王曹操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曹丕在華歆等幫兇的輔導之下,在政治上壓住了臨淄侯曹植,順利的當上魏王之後,尊曹操為武王,卞氏為武王夫人,並冠以卞太後上稱謂。眾臣為了迎合曹丕,營造岀了一係列的假象,說什麽石邑縣有鳳凰來儀哪,道什麽臨淄城有麒麟出世哪,甚至又弄出了鄴郡城又出現皇龍哪,真他娘的淨胡說!
卻說漢中王帳下有一臣僚叫作彭羕,字永年。他原是西川劉璋之臣,與孟達交厚。他怨恨劉備沒重點提拔他,沒有得到要職,所以經常老說劉備的壞話。他聽說曹丕繼位之後,政令一新,且威逼漢獻帝,比曹操猶有過之。彭羕認為曹丕有開國之君的頭腦,心中生出了投奔之心,一心想做個從龍近臣。
他與孟達相好,想邀約孟達一起降魏,以博重用。苦於無有縫隙挑撥孟達,可是有一件事情讓他終於找到了一次千年難逢的機會。原來先前他知道孟達奉桓侯之命與霍峻同守葭萌關,漢中之戰後,又被調到東三郡守禦。而劉封奉張飛的命令為東三郡的大都督,所有一切部隊官民人等皆受轄製。孟達心懷不滿,而劉封又倚仗著自己是漢中王義子,強奪了孟達的一支儀仗隊。
彭羕借這個機會挑撥了孟達。他說劉封仗著有劉備撐腰,不遵守、不依照“蜀律”中頒布的那樣,不拿民眾一絲一線。因此寫書信告訴了孟達。說先主見他與劉封頻繁相互爭鬥,心中不滿,要懲罰他們。彭羕在信中告訴孟達,讓孟達多加小心,以免無故被劉封處置。還說不如去投奔如日中天的曹魏。
不料他的書信卻落到馬超的巡視軍的手裏,巡視軍們把這個送信人押交與了馬超,超審岀了實情之後,於是邀請彭永言赴宴,謊稱自己也不滿漢中王的吏政。在席間問清楚了彭羕的一切情況後,派人把他交與了劉備。
玄德大怒,把彭羕下獄論罪處死,孟達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想到劉封對自己的欺壓,和劉備的偏袒,心中也是無名火起,於是果真連夜投降了曹丕。曹丕暫封他為新城太守,領平南將軍。孟達當即感恩戴德,他便與華歆等人謀議,推舉曹丕再進一步。
於是以華歆為首的四十多名佞臣,竟一齊到漢獻帝宮中去舉行逼宮,要他搞什麽禪讓,將政權禪讓與曹丕。這等威勢把漢獻帝嚇得戰戰兢兢,遍體篩糠。他的老婆曹節仗著是曹操的愛女,倒還要一些膽量,她大罵華歆等人,說他們助曹丕謀逆,行欺君罔上之事,必遭天譴。但也不過是在嘴上占了一點便宜而已,根本也改變不了什麽!
且言華歆等佞臣進入了獻帝宮中,入見獻帝。歆奏曰“臣伏睹魏王曹丕,自繼魏王位以來,德布於四方,仁澤普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堯,虞舜也不過如此,因此群臣公議,言漢祚已終,望陛下效堯、舜之故事,把江山社稷禪讓與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
則陛下安享清閑之福,這樣的話,祖宗幸甚,生靈幸甚!臣等所議,特來奏請陛下知聞。獻帝聞奏之後,半晌無言。
少頃。帝覷百官而哭曰“朕思高祖皇帝提三尺之劍,斬白蟒而起義,平秦滅楚。才開創了大漢之基業,世統相傳,四百年矣。朕雖不才,初無過惡,安能忍將祖宗之大業,等閑棄之?汝百官再從公計議來”!
華歆引李伏,許芝近前奏曰陛下若不相信,請問此二人。李伏也伏地奏曰“自從魏王登基繼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當代漢之象也”!許芝也上奏曰“臣等職掌司天,夜觀乾象,見炎漢氣數已盡,陛下帝星也隱藏不明;而魏國乾象,極天極地,言之難盡,更兼上應圖讖,其圖讖曰: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言在東,午在西,兩日無光上下移。以此論之,陛下應早禪位!鬼在邊、委相連是一個魏字,言在東、午在西乃是許字也,兩日無光上下移是昌字,乃是應魏在許昌受該接受漢禪也,願陛下詳查之”!
獻帝曰“爾等眾臣休得放肆!祥瑞圖讖皆虛妄之談,奈何以虛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業乎?汝等編出此等無稽之談,皇天不佑!
原會稽太守王朗也上前高聲奏曰“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世上哪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嗎?漢室天下已傳四百年有餘,延至陛下,天早厭漢,氣數已盡,陛下宜早退避,不可遲疑,否則,遲則生變矣”!帝大哭。往後殿去了,百官哂笑而退。
第二天,眾官僚又集於大殿,命宦官入內請獻帝臨朝,帝戰栗不敢岀。皇後曹節問曰“今眾官請陛下岀朝升殿,陛下因何拒之”?帝曰“梓童啊,我的愛妻,你深居宮中,哪知世道上險惡?朕不敢上朝,是你兄曹丕早生亂字,令文武百官脅迫朕禪位於他”。
皇後曹節聽了亦大怒曰“吾兄焉敢行此叛逆之事耶”。言未已,隻見曹洪,曹休等人帶劍在前,文武百官隨後跟著,直入後宮請獻帝升殿。
當下曹後大怒曰“曹洪叔,曹休吾兄,吾父功蓋寰宇,威震天下。尚不敢竊取神器,今我兄初接大位,正當努力而報皇恩者也,何期起此謀逆之心!你等為吾父之心腹,漢室之勳臣,然何也淪為叛逆乎?若執意如此,皇天必不佑爾等!言罷,痛哭入宮去了,左右侍從無不歔欷流涕。
曹洪、曹休等皆不迴言,隻是緊催天子出殿。劉協被逼無奈,隻得更衣岀前殿升座坐下。華歆高聲厲叫曰“陛下可依臣等昨日久議乎?若遲疑不應,則大禍臨頭,恐悔之晚矣”!
帝曰“卿等亦久食漢祿,你們許多人的祖上亦是漢室開國功勳!然何棄祖宗之功而不顧?甘願作此叛逆之徒”?華歆聞言,語音開始提高,他曰“陛下你若不從眾人之議,倘使禍起蕭牆,那時休怪臣等不忠也”。帝曰“誰敢弑朕乎”?歆厲聲高喝曰“天下之人,皆知你無人君之福,才致四方大亂,天下擾擾,若非魏王父子兩代人的扶持,敢於弑君者,何止一人?你尚不知恩報德,莫非是等天下人都齊來伐你不成”?
獻帝大驚,拂袖而起。此時王朗目視華歆,歆即上前拉住獻帝衣袍,大喝曰“從與不從,隻在等你一言”!帝戰栗而不能答。此時曹洪,曹休等持劍向前。厲高聲叫曰“符寶郎安在”?當時祖弼答言曰“符寶郎祖弼在此”!曹洪等曰“爾還不把帝璽符交岀來,更待何時”?祖弼叱曰“符璽乃是天子之寶,安得擅索”?
是時曹洪手起一劍,刺入祖弼腹中,然何抽出血淋淋的寶劍來,令武士將死屍拖將出去。後人有詩讚曰:
奸宄專權漢室亡,詐稱禪位效舜唐。滿庭百辟盡尊魏,僅見忠臣符寶郎。
又雲:
不畏奸逆不畏強。祖弼孤忠永留芳,自詡忠臣皆尊魏,氣節安比祖弼剛。
當時漢獻帝劉協見了這等情況,隻唬得三魂不在,七魄升天!口不能言,兩股戰戰,遍體篩糠。他舉目往階下一看,隻見幾百名魏兵,手持刀槍,披甲橫戈。獻帝方才轉過神來,忙對百官泣而言曰“朕願意將天下禪與魏王,幸留殘喘,以終天年”
司馬懿曰“魏王必定不會辜負陛下,陛下可速降詔,以安眾心”。帝隻得讓華歆草詔,令王朗齎捧詔璽,引百官直至魏王府中獻納,曹丕大喜,開詔宣讀曰:
朕在位三十二年,天下一直動蕩不安,萬民慘遭兵禍,幸賴祖宗之靈,危而複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已歸曹氏。是以前王即樹神武之跡,今王又光燿明德,以應期,曆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以天道為公;然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實慕焉,今朕追其先賢堯典,誠願禪位於丞相魏王丕。王其毋辭!
當下曹丕聽畢,便欲受詔。有司馬懿諫曰“不可,雖然詔璽已經到了,殿下應該上表謙辭,以阻斷天下人之謗”。丕從之,令王朗作表,自稱德薄,請獻帝另擇大賢以嗣天位。帝覽其表文曰:
臣丕謹接聖詔,誠惶誠恐,泣而頓首再拜聖君,謹上此表,惠蒙陛下以禪位之詔,臣接此殊榮,如驚雷震耳,惶惶不安。豈敢妄受。
臣丕自知才薄德疏,智慮短淺,無濟世匡時之能,乏安邦定國之策,忝為王爵已屬見越,安敢複規神器,若陛下真欲禪德,可另擇大賢之人以禪之。陛下應訪明硩,須尋那頗具德澤之賢人,授以神器,以續國祚。
臣丕誠懇上言,還請陛下收迴成命,使臣盡守臣子之本份,為陛下分憂,為國家效命。
臣不甚惶恐以至,特拜表以聞天聽。
獻帝閱畢曹丕辭表,心中甚是驚疑,謂群臣曰“魏王丕謙遜,如之奈何”?華歆曰“陛下還須再次降表,魏王自可許從”。帝不得已,又令桓階草詔,遣高廟使張音,持節奉璽再往魏王府,曹丕開讀,詔曰:
諮爾魏王丕,上書謙讓。有古賢臣之風範,然漢道陵遲,為日已久。幸賴武王曹操,德膺符運,奮揚神武,芟除兇暴,清定區夏。今王丕纘承前緒,至德光昭,聲譽四海,仁風著於八方;天之曆教,實在爾躬。昔虞舜有功二十,而放勳禪以天下;大禹有疏導之績,而重華禪以帝位。今漢承堯運,有傳聖之義,加順靈祗,紹天明命,特遣禦史大夫張音,持節奉帝璽綬,王其受之。
曹丕接詔欣喜,謂華歆等曰“雖二次有詔,然終恐天下後世,不免有篡竊之名”。歆曰“此事極易,可讓張音齎迴璽綬,卻教王朗令獻帝築一壇,名曰受禪壇;另擇良辰吉日,召集大小公卿齊至壇下,讓天子親捧璽綬,禪天下與大王,便可以釋群疑而絕眾議矣”!曹丕大喜,即令張音齎迴璽綬,另又拜表謙辭。音迴奏獻帝,帝展開辭表,隻見上麵寫著:
臣丕再拜頓首泣血上奏:今臣複得陛下之詔敕璽綬,五內震駭。陛下今以神器相授,恩德如山;然臣三省其德薄才淺,難當此任,不堪負陛下深托,昔太伯曾三讓天下,德業昭昭。臣心實向往之,今四海未靖,邊患未弭。然江東孫氏,假托歸順之名,其心叵測;昭然若揭;西蜀劉備,亦虛托皇室宗親,常懷不軌之心,旦夕欲亂。
每想黎民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臣思之再三,唯有厲兵秣馬,剿除邊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另擇賢能。
臣曹丕泣血上奏天聽以聞
再說獻帝劉協閱此表文,問群臣曰“魏王曹丕再次固辭,其意何為?當何處之”?華歆上奏曰“陛下可築一受禪壇,集公卿庶民,明詔禪位,則陛下子孫必蒙魏之大恩也”。獻帝無奈許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於繁陽,築起三層高壇,為三才之意,擇於十月庚午日寅時禪讓。
至期之日,獻帝請魏王曹丕登壇受禪,壇下集大小官僚四百多人,禦林虎賁軍三十餘萬,帝親捧帝璽綬奉呈與曹丕,丕接受了。壇下眾臣跪聽宣讀冊文曰:
諮爾魏王!昔者唐堯禪位於舜帝,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今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滋昏,群雄恣逆,宇內顛覆。賴武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與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
今王欽承前緒,光於乃德;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皇靈降瑞,人神告徵,誕唯亮采,師錫朕命,僉曰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於戲!天之曆數在爾躬,君其祗順大禮,饗萬國以肅承天命!
當下讀冊以畢,魏王曹丕即受八般大禮,登了帝位。華歆,王朗,司馬懿,桓階等人引大小臣僚朝拜於壇下,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建國號大魏。曹丕即傳聖旨,大赦天下。諡父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幫兇華歆上奏曰“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漢帝即禪了天下,當退居就藩服,乞陛下降明旨,安置劉氏於何地”?
言訖,扶獻帝跪於壇前聽旨。丕降旨封劉協為山陽公,並令即日便行。華歆按劍指帝厲聲而言曰“立一帝,廢一帝乃古之常道,今皇上仁慈,不忍加害,封汝為山陽公,今日汝可起行,非宣召不許入朝”!
獻帝含淚拜謝,上馬而去。壇下軍民人等見之,無不傷感不已。丕謂群臣曰“舜、禹之事,朕知之矣!群臣皆三唿萬歲。後人觀此受禪壇,有詩歎雲:
兩漢經營事頗難,一朝失去舊河川,黃初學得唐虞事,司馬將來依舊搬。
再說獻帝劉協帶著情願跟隨自己的侍從三百餘人,來到了山陽郡。進城安置已畢,迴到府內大廳坐下,眾人役請安後退下。隻見皇後曹節姊妹三人與一些妃嬪跪下請罪。要知劉備怎樣登基,承襲漢統,下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