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陣子
漢室衰微如暮,群雄逐鹿中原。何進無謀天下亂,董卓橫兇烽火燃,劉協苦不堪。
魏武奠基功著,曹丕在鄴登壇。獻帝台前冠冕換,大魏開篇新史傳。炎同篡逆沿。
上文書中說到一代梟雄曹操因病去世。文武百官盡皆帶孝舉哀。隨即派人去世子曹丕,鄢陵侯曹彰,臨淄侯曹植,蕭懷侯曹熊處報喪。眾官用金棺銀槨將操收殮,星夜扶靈柩往鄴郡而來。曹丕聞聽父親已喪,放聲大哭起來。
他當即率文武臣屬出城十裏,伏道跪迎櫬入城。停於偏殿。鄴城官僚們換上了孝服,聚眾嚎哭於殿上。當時有中庶子司馬孚言曰“世子請節哀,暫且商量大事要緊,休作這兒女之態”!他接著說“魏王即薨,天下震動。必須早立下嗣王,方能以安眾心。為何隻是哭泣也?
眾臣都說世子是應該繼位,但是沒有天子的詔命,這樣搞不符合規律,會惹起一些人的非議。這時兵部尚書令陳矯出班對眾人說“魏王薨於外邊,愛子私立,倘若彼此生變,那麽天下將變,則社稷危急矣”!隻見他拔出寶劍割去了自己的袍袖,大聲的說“今天就請世子曹丕嗣位,文武眾官如果有不同意、甚至反對他話,那麽,他的下場就會與這隻袍袖相同”。
當下就鎮住了文武百官,這時忽報華歆從許昌飛馬而來,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百官的又驚懼起來。不大一會兒功夫,華歆進來了,於是大家一起來問他的來意是什麽?華歆說“今魏王薨逝,天下震動,何不請世子嗣位,以安眾心”?
眾官曰“正是因為來不及等候皇帝的命令,才公議欲以卞夫人的慈命立世子曹丕為王”。歆曰“吾已經請得了天子詔旨帶來了,請大家遵旨意行事”。眾人皆踴躍稱賀。華歆當眾取出了天子詔命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命無常唯有德者居之,慈爾魏王操,生平東征西討,以輔王室功勳作著,今天不假年,因病而逝。朕念其功德,特詔令世子丕嗣父之爵,承襲魏王,望卿體朝廷倚重之情。勿負朝廷之意,早早嗣位,繼效忠誠,再振漢室。以安天下士民之心。特遣侍中大夫華歆奉旨傳聞,該王勿辭,早早襲位。且布告天下,鹹使與聞。
大漢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十一日甲寅,皇帝特詔。
原來這華歆素諂事魏,故先草此詔,再去威逼獻帝蓋印降詔,獻帝無奈隻得依從,因此下詔加封曹丕為魏王,領丞相兼任冀州牧。曹丕當即擇吉日登位,接受了大小官僚的拜賀,然後起居於魏王宮中。
他集眾文武大臣飲宴慶賀之時,忽然有人來報,說他的二弟鄢陵侯曹彰在長安帶領十萬大兵來了!曹丕大驚,他連忙向眾文武大臣們問道:“眾位文武,各位公卿大臣們,孤這黃須二弟,平日性情剛直不阿,並且武藝高強,先王深器重於他;今統領大軍前來,必定是來與孤爭位,大家有何良策,可解此厄”?
這時階下有一人答言說待臣去見鄢陵侯,一定說服他放棄兵權,主動退兵。眾人視之,乃諫議大夫賈逵是也,眾人齊聲說,的確隻有賈大夫你才能擔任此等退兵的重任,那就麻煩你去一趟吧!
當下賈逵帶了幾十個隨從,來到了曹彰的營中,曹彰問曰“先王璽綬安在”?逵曰“家有長子,國有儲君!先王之璽綬在乎,非君侯之宜問也”,曹彰無言,乃與賈逵同入城,到了宮門之前,賈逵問他曰“賢侯你帶大兵前來,是奔喪呢還是有其他的意思”?
曹彰答曰“先王駕崩,但為人臣子者,特來奔喪,乃孝義所至,焉有二心哉”!逵曰“君侯即無異心也,今擁兵入城,何也”?
曹彰即叱退將士,隻身入內,拜見了長兄曹丕。兄弟二人相見之後,相抱痛哭了一陣,曹彰即將兵馬交給了曹丕,自迴鄢陵去了。
於是曹丕安居了王位,他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加封華歆為相國,賈逵也有升賞。王朗為禦史大夫;大小一應官僚盡皆封賞。諡曹操曰武王,葬於鄴郡高陵,令李典董治陵事。
卻說華歆奏曰:“啟稟大王,鄢陵侯已經交割了兵馬,赴本國去了,然尚有臨淄侯曹植,蕭懷侯曹熊竟然不來奔喪,大王可令人赴二處問罪”。曹丕從之。當即派岀了兩個使者,往二地興師問罪去了。不多日使者從二地迴來,對曹丕報告說“啟稟大王,蕭懷侯曹熊懼罪身亡。臨淄侯曹植與丁儀,丁廙二人日日酣飲,悖慢無禮。小臣奉命到後,臨淄侯高坐不動”。
丁儀還大罵為臣說“昔日先王曾有意立吾主臨淄侯為世子,是被為讒臣所阻,現在先王駕崩還沒有多長的時間,便來問罪於骨肉。是什麽理由呢”?
丁廙也說“吾主臨淄侯聰明冠世,理應承襲先主之位,現在反不見立;汝等乃廟堂之臣,有什麽理由不認識賢才到如此的地步呢”?
由於丁氏兄弟挑起了臨淄侯曹植的怒氣,他下令將為臣暴打了一頓,並趕出臨淄侯府來,曹丕聽説之後,他立刻下令叫虎侯許褚調三千虎衛雄兵,前往臨淄侯封地捉拿眾人歸案,並下令加封四弟曹熊為蕭懷王,按王爵之禮厚葬。
那許褚奉命帶人來到了臨淄侯府,被門官攔住,不讓進入。許褚立即抽刀殺了門吏數人,進入了侯府大廳,見曹植等人皆醉倒在地上,東倒西歪的。許褚命眾兵士將他們縛了起來,載於車上,並將該府一應人等盡押入鄴城,交由曹丕發落。
魏王曹丕立即下令將丁氏兄弟一律處死。且說丁儀字正禮,兄弟丁廙字敬禮,兄弟兩人皆是沛城之人,平生雖恃才放蕩不羈,卻也頗負才名。自被殺之後,多有人歎可惜。
卻說曹丕的母親卞氏夫人聽説四兒曹熊已經自諡而亡,心幸悲之,又聽説三兒曹植亦被拿來,慌忙叫人把曹丕叫進後堂,泣而言之曰“你等四人皆吾所岀,今老四已經亡故了,你能不能看在為娘的麵上,饒恕老三嗎”?
曹丕一時支支吾吾,卞夫人怒曰“你的大位已經很穩固的了,老二已經交出了軍隊,曹植對你對沒有威脅,不過就是會吟幾首詩,寫幾篇文章而已,你真的還不放過他嗎,既然如此,他把為娘也處置了吧,要說對你有威脅的話,吾才是你的最大威脅”!
曹丕無奈,他隻得對母親卞夫人言曰“吾也知三弟是恃才傲眾而已,對政治和大位不甚感趣,因此我是不會害他的,隻不過是讓他改改輕狂的脾氣,請母親放寬心就是了”。
卞夫人曰“果真如此,吾若至九泉之下亦當暝目矣”,於是含淚進內去了。丕出了偏殿,派人召喚曹植來見。
當下相國華歆問曰“適來卞太後勸殿下勿殺子建乎”?丕曰“然也”,華歆曰“子建岀口成章,終不是池中之物,若不早早除去,必然會留下禍患”。丕曰“母命難違”!
華歆又岀主意曰“人傳子建岀口成章,小臣卻未相信。主上可召他進來,以試其才,若果無才,以輕狂之罪而殺之;如果有其才,則貶之!以絕天下文人之口”。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
不大一會兒,曹植進來,他向曹丕伏拜請罪。曹丕對他說“你我雖是兄弟,義屬君臣的身份,你怎敢恃才蔑禮?昔父王在日,汝常以文章誇示於人,吾深信是你用他人代筆,今天限你以七步為限,吟詩一首。如果能夠作出詩文來,可免一死;若其不能,則有輕瞞先王之罪,汝必將難逃一死”!
植曰“乞借題目”。時壁上懸掛一幅水墨畫,畫中是兩頭牛鬥於土牆之下,其中有一頭墜井而亡,丕指畫而言曰“就以此畫為題,但文中須無“兩牛鬥牆下,其一墜井亡之字樣”。於是曹植便踏步而出,而那心存歹毒的華歆等人卻在為他數腳步。“一步”,“二步”,“三步了”,“四步”,“五步也”,“六步”!隻見曹植踏岀了第七步,那詩詞也隨口誦出:
兩肉齊道行,頭上有凹骨。相遇塊山下,欻起相搪突。二敵不懼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
曹丕及群臣皆驚。曹丕又繼續為難,他說“七步成詩太慢,你還能隨口而作詩一首,快一點嗎”?曹植曰“大王請賜題目吧”。丕曰“吾與汝乃為兄弟也,以此為題,文中亦不許犯兄弟字樣”。曹植略一思索,即口讚一絕: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聞之,不禁也潸然淚下,他的母親又從後走岀,曰“汝何逼迫汝弟之甚乎?丕曰“王法不可廢矣”。乃貶曹植為安鄉侯,植拜謝上馬而去。
曹丕為什麽不見得曹植,必欲將他置於死地呢?當然首要的是王權之爭。有許多事情也是圍繞著王權之爭而展開。在電視劇《洛神》之中也提到一些事例。原來曹操的原配夫人丁氏有一處甥女叫做甄宓,即《洛神賦》中洛神的原形。
甄宓即為洛神之原形呢,當然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有非凡的文學修養,更有超人的容貌,在三國的眾才女之中律屬翹楚。不管大小喬,貂蟬,夏侯涓,孫尚香,鄒氏,樊迎春等人與她相比都要稍遜一籌。當時曹操的原配丁氏夫人還在時,甄宓與曹昂,曹丕兄弟四人都有相識,她還長曹植九歲。平常曹植唿她為甄姐。
但是她越美貌誘人,曹丕生母卞氏越不喜歡她,並千方百計的將她們一家擠出了司空府。原配丁夫人死後,卞夫人做了正妻,就幾乎絕斷了往來。
所以甄宓就成了袁紹次子袁熙的的妻子,後來曹操攻奪了幽並青冀四州之後,特別剛進冀州城,曹丕便迫不及待的闖進袁府,尋找甄氏。袁紹的繼妻劉氏在萬般無奈之下隻得將二媳婦甄氏獻岀。
當然曹操也惦記著這個外甥女,隻不過曹丕搶先了一步,來了個近水樓台先得月,先搞到了甄氏,迴到曹府之後,曹植也長達成人,在甄宓的眼中,她看不上心狠手辣,善用權謀,並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曹丕。她喜歡小她九歲,且多有才華的曹植。認為曹植才是她的知音,她的良配,由於曹植深得曹操的喜愛,一篇“銅雀台賦”就讓曹操封了他一個臨淄侯。曹植上任之前正特別與她告辭。
當曹植走後,每當月明星耀的夜晚,她總是望著臨淄方向,思念她的植弟,而遠在臨淄方麵的曹植在同時也在思念他的甄姐。但是曹植在權力競爭中敗與了曹丕,為了保全曹植的性命,她毅然地嫁與了心中甚是不願的曹丕。
曹丕對睡在自己身邊,心中卻想著另一個男人的甄宓很是不滿,因為他倆的婚事也是曹操夫婦主持的,所以明麵上不敢把甄宓怎麽樣,但心中卻把二人恨之入骨。特別是曹植,必殺之而後快。當這時候曹操歿後,他承襲魏王成功,即使華歆不慫恿他也會除去可視為政敵、情敵的三弟曹植,但是在其母卞夫人的極力保護下,最終還是保住他的那條老命。
暫且把曹丕、曹植的風流韻事拋下,迴書再說曹丕承襲魏王之後,他給帳下文武百官都加授了官職,也增加了俸祿。
他又親自帶領三十萬大軍南巡沛國譙縣。大饗先塋,鄉中父老,揚塵遮道,奉觴進酒,競效那漢高祖還沛之故事,這時忽然有使者來報,說大將軍夏侯惇病危,曹過即令王駕迴鄴郡。
不過等到他們迴到鄴城。夏侯惇已卒多日,所以眾官都沒有跟他掛孝,隻是以厚禮厚葬於東門之外。
當年八月間,喜報疊來,先是石邑縣有鳳凰來儀,臨溜城又有麟麟出現,黃龍又岀現於鄴城。於是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芝商議:此種種瑞徵,乃是魏欲代漢之兆,應該安排受禪之禮,要漢獻帝將天下禪讓與魏王曹丕。於是他們夥同華歆,王朗,辛毗,劉廙,劉曄,陳矯,桓階等一班文武四十多人,直入內殿,來奏與漢獻帝劉協,請他禪位於魏王曹丕。要知道漢獻帝劉協是否甘心禪位,請看下文分解。
漢室衰微如暮,群雄逐鹿中原。何進無謀天下亂,董卓橫兇烽火燃,劉協苦不堪。
魏武奠基功著,曹丕在鄴登壇。獻帝台前冠冕換,大魏開篇新史傳。炎同篡逆沿。
上文書中說到一代梟雄曹操因病去世。文武百官盡皆帶孝舉哀。隨即派人去世子曹丕,鄢陵侯曹彰,臨淄侯曹植,蕭懷侯曹熊處報喪。眾官用金棺銀槨將操收殮,星夜扶靈柩往鄴郡而來。曹丕聞聽父親已喪,放聲大哭起來。
他當即率文武臣屬出城十裏,伏道跪迎櫬入城。停於偏殿。鄴城官僚們換上了孝服,聚眾嚎哭於殿上。當時有中庶子司馬孚言曰“世子請節哀,暫且商量大事要緊,休作這兒女之態”!他接著說“魏王即薨,天下震動。必須早立下嗣王,方能以安眾心。為何隻是哭泣也?
眾臣都說世子是應該繼位,但是沒有天子的詔命,這樣搞不符合規律,會惹起一些人的非議。這時兵部尚書令陳矯出班對眾人說“魏王薨於外邊,愛子私立,倘若彼此生變,那麽天下將變,則社稷危急矣”!隻見他拔出寶劍割去了自己的袍袖,大聲的說“今天就請世子曹丕嗣位,文武眾官如果有不同意、甚至反對他話,那麽,他的下場就會與這隻袍袖相同”。
當下就鎮住了文武百官,這時忽報華歆從許昌飛馬而來,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百官的又驚懼起來。不大一會兒功夫,華歆進來了,於是大家一起來問他的來意是什麽?華歆說“今魏王薨逝,天下震動,何不請世子嗣位,以安眾心”?
眾官曰“正是因為來不及等候皇帝的命令,才公議欲以卞夫人的慈命立世子曹丕為王”。歆曰“吾已經請得了天子詔旨帶來了,請大家遵旨意行事”。眾人皆踴躍稱賀。華歆當眾取出了天子詔命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命無常唯有德者居之,慈爾魏王操,生平東征西討,以輔王室功勳作著,今天不假年,因病而逝。朕念其功德,特詔令世子丕嗣父之爵,承襲魏王,望卿體朝廷倚重之情。勿負朝廷之意,早早嗣位,繼效忠誠,再振漢室。以安天下士民之心。特遣侍中大夫華歆奉旨傳聞,該王勿辭,早早襲位。且布告天下,鹹使與聞。
大漢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十一日甲寅,皇帝特詔。
原來這華歆素諂事魏,故先草此詔,再去威逼獻帝蓋印降詔,獻帝無奈隻得依從,因此下詔加封曹丕為魏王,領丞相兼任冀州牧。曹丕當即擇吉日登位,接受了大小官僚的拜賀,然後起居於魏王宮中。
他集眾文武大臣飲宴慶賀之時,忽然有人來報,說他的二弟鄢陵侯曹彰在長安帶領十萬大兵來了!曹丕大驚,他連忙向眾文武大臣們問道:“眾位文武,各位公卿大臣們,孤這黃須二弟,平日性情剛直不阿,並且武藝高強,先王深器重於他;今統領大軍前來,必定是來與孤爭位,大家有何良策,可解此厄”?
這時階下有一人答言說待臣去見鄢陵侯,一定說服他放棄兵權,主動退兵。眾人視之,乃諫議大夫賈逵是也,眾人齊聲說,的確隻有賈大夫你才能擔任此等退兵的重任,那就麻煩你去一趟吧!
當下賈逵帶了幾十個隨從,來到了曹彰的營中,曹彰問曰“先王璽綬安在”?逵曰“家有長子,國有儲君!先王之璽綬在乎,非君侯之宜問也”,曹彰無言,乃與賈逵同入城,到了宮門之前,賈逵問他曰“賢侯你帶大兵前來,是奔喪呢還是有其他的意思”?
曹彰答曰“先王駕崩,但為人臣子者,特來奔喪,乃孝義所至,焉有二心哉”!逵曰“君侯即無異心也,今擁兵入城,何也”?
曹彰即叱退將士,隻身入內,拜見了長兄曹丕。兄弟二人相見之後,相抱痛哭了一陣,曹彰即將兵馬交給了曹丕,自迴鄢陵去了。
於是曹丕安居了王位,他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加封華歆為相國,賈逵也有升賞。王朗為禦史大夫;大小一應官僚盡皆封賞。諡曹操曰武王,葬於鄴郡高陵,令李典董治陵事。
卻說華歆奏曰:“啟稟大王,鄢陵侯已經交割了兵馬,赴本國去了,然尚有臨淄侯曹植,蕭懷侯曹熊竟然不來奔喪,大王可令人赴二處問罪”。曹丕從之。當即派岀了兩個使者,往二地興師問罪去了。不多日使者從二地迴來,對曹丕報告說“啟稟大王,蕭懷侯曹熊懼罪身亡。臨淄侯曹植與丁儀,丁廙二人日日酣飲,悖慢無禮。小臣奉命到後,臨淄侯高坐不動”。
丁儀還大罵為臣說“昔日先王曾有意立吾主臨淄侯為世子,是被為讒臣所阻,現在先王駕崩還沒有多長的時間,便來問罪於骨肉。是什麽理由呢”?
丁廙也說“吾主臨淄侯聰明冠世,理應承襲先主之位,現在反不見立;汝等乃廟堂之臣,有什麽理由不認識賢才到如此的地步呢”?
由於丁氏兄弟挑起了臨淄侯曹植的怒氣,他下令將為臣暴打了一頓,並趕出臨淄侯府來,曹丕聽説之後,他立刻下令叫虎侯許褚調三千虎衛雄兵,前往臨淄侯封地捉拿眾人歸案,並下令加封四弟曹熊為蕭懷王,按王爵之禮厚葬。
那許褚奉命帶人來到了臨淄侯府,被門官攔住,不讓進入。許褚立即抽刀殺了門吏數人,進入了侯府大廳,見曹植等人皆醉倒在地上,東倒西歪的。許褚命眾兵士將他們縛了起來,載於車上,並將該府一應人等盡押入鄴城,交由曹丕發落。
魏王曹丕立即下令將丁氏兄弟一律處死。且說丁儀字正禮,兄弟丁廙字敬禮,兄弟兩人皆是沛城之人,平生雖恃才放蕩不羈,卻也頗負才名。自被殺之後,多有人歎可惜。
卻說曹丕的母親卞氏夫人聽説四兒曹熊已經自諡而亡,心幸悲之,又聽説三兒曹植亦被拿來,慌忙叫人把曹丕叫進後堂,泣而言之曰“你等四人皆吾所岀,今老四已經亡故了,你能不能看在為娘的麵上,饒恕老三嗎”?
曹丕一時支支吾吾,卞夫人怒曰“你的大位已經很穩固的了,老二已經交出了軍隊,曹植對你對沒有威脅,不過就是會吟幾首詩,寫幾篇文章而已,你真的還不放過他嗎,既然如此,他把為娘也處置了吧,要說對你有威脅的話,吾才是你的最大威脅”!
曹丕無奈,他隻得對母親卞夫人言曰“吾也知三弟是恃才傲眾而已,對政治和大位不甚感趣,因此我是不會害他的,隻不過是讓他改改輕狂的脾氣,請母親放寬心就是了”。
卞夫人曰“果真如此,吾若至九泉之下亦當暝目矣”,於是含淚進內去了。丕出了偏殿,派人召喚曹植來見。
當下相國華歆問曰“適來卞太後勸殿下勿殺子建乎”?丕曰“然也”,華歆曰“子建岀口成章,終不是池中之物,若不早早除去,必然會留下禍患”。丕曰“母命難違”!
華歆又岀主意曰“人傳子建岀口成章,小臣卻未相信。主上可召他進來,以試其才,若果無才,以輕狂之罪而殺之;如果有其才,則貶之!以絕天下文人之口”。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
不大一會兒,曹植進來,他向曹丕伏拜請罪。曹丕對他說“你我雖是兄弟,義屬君臣的身份,你怎敢恃才蔑禮?昔父王在日,汝常以文章誇示於人,吾深信是你用他人代筆,今天限你以七步為限,吟詩一首。如果能夠作出詩文來,可免一死;若其不能,則有輕瞞先王之罪,汝必將難逃一死”!
植曰“乞借題目”。時壁上懸掛一幅水墨畫,畫中是兩頭牛鬥於土牆之下,其中有一頭墜井而亡,丕指畫而言曰“就以此畫為題,但文中須無“兩牛鬥牆下,其一墜井亡之字樣”。於是曹植便踏步而出,而那心存歹毒的華歆等人卻在為他數腳步。“一步”,“二步”,“三步了”,“四步”,“五步也”,“六步”!隻見曹植踏岀了第七步,那詩詞也隨口誦出:
兩肉齊道行,頭上有凹骨。相遇塊山下,欻起相搪突。二敵不懼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
曹丕及群臣皆驚。曹丕又繼續為難,他說“七步成詩太慢,你還能隨口而作詩一首,快一點嗎”?曹植曰“大王請賜題目吧”。丕曰“吾與汝乃為兄弟也,以此為題,文中亦不許犯兄弟字樣”。曹植略一思索,即口讚一絕: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聞之,不禁也潸然淚下,他的母親又從後走岀,曰“汝何逼迫汝弟之甚乎?丕曰“王法不可廢矣”。乃貶曹植為安鄉侯,植拜謝上馬而去。
曹丕為什麽不見得曹植,必欲將他置於死地呢?當然首要的是王權之爭。有許多事情也是圍繞著王權之爭而展開。在電視劇《洛神》之中也提到一些事例。原來曹操的原配夫人丁氏有一處甥女叫做甄宓,即《洛神賦》中洛神的原形。
甄宓即為洛神之原形呢,當然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有非凡的文學修養,更有超人的容貌,在三國的眾才女之中律屬翹楚。不管大小喬,貂蟬,夏侯涓,孫尚香,鄒氏,樊迎春等人與她相比都要稍遜一籌。當時曹操的原配丁氏夫人還在時,甄宓與曹昂,曹丕兄弟四人都有相識,她還長曹植九歲。平常曹植唿她為甄姐。
但是她越美貌誘人,曹丕生母卞氏越不喜歡她,並千方百計的將她們一家擠出了司空府。原配丁夫人死後,卞夫人做了正妻,就幾乎絕斷了往來。
所以甄宓就成了袁紹次子袁熙的的妻子,後來曹操攻奪了幽並青冀四州之後,特別剛進冀州城,曹丕便迫不及待的闖進袁府,尋找甄氏。袁紹的繼妻劉氏在萬般無奈之下隻得將二媳婦甄氏獻岀。
當然曹操也惦記著這個外甥女,隻不過曹丕搶先了一步,來了個近水樓台先得月,先搞到了甄氏,迴到曹府之後,曹植也長達成人,在甄宓的眼中,她看不上心狠手辣,善用權謀,並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曹丕。她喜歡小她九歲,且多有才華的曹植。認為曹植才是她的知音,她的良配,由於曹植深得曹操的喜愛,一篇“銅雀台賦”就讓曹操封了他一個臨淄侯。曹植上任之前正特別與她告辭。
當曹植走後,每當月明星耀的夜晚,她總是望著臨淄方向,思念她的植弟,而遠在臨淄方麵的曹植在同時也在思念他的甄姐。但是曹植在權力競爭中敗與了曹丕,為了保全曹植的性命,她毅然地嫁與了心中甚是不願的曹丕。
曹丕對睡在自己身邊,心中卻想著另一個男人的甄宓很是不滿,因為他倆的婚事也是曹操夫婦主持的,所以明麵上不敢把甄宓怎麽樣,但心中卻把二人恨之入骨。特別是曹植,必殺之而後快。當這時候曹操歿後,他承襲魏王成功,即使華歆不慫恿他也會除去可視為政敵、情敵的三弟曹植,但是在其母卞夫人的極力保護下,最終還是保住他的那條老命。
暫且把曹丕、曹植的風流韻事拋下,迴書再說曹丕承襲魏王之後,他給帳下文武百官都加授了官職,也增加了俸祿。
他又親自帶領三十萬大軍南巡沛國譙縣。大饗先塋,鄉中父老,揚塵遮道,奉觴進酒,競效那漢高祖還沛之故事,這時忽然有使者來報,說大將軍夏侯惇病危,曹過即令王駕迴鄴郡。
不過等到他們迴到鄴城。夏侯惇已卒多日,所以眾官都沒有跟他掛孝,隻是以厚禮厚葬於東門之外。
當年八月間,喜報疊來,先是石邑縣有鳳凰來儀,臨溜城又有麟麟出現,黃龍又岀現於鄴城。於是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芝商議:此種種瑞徵,乃是魏欲代漢之兆,應該安排受禪之禮,要漢獻帝將天下禪讓與魏王曹丕。於是他們夥同華歆,王朗,辛毗,劉廙,劉曄,陳矯,桓階等一班文武四十多人,直入內殿,來奏與漢獻帝劉協,請他禪位於魏王曹丕。要知道漢獻帝劉協是否甘心禪位,請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