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書說到漢獻帝劉協帶著皇後妃嬪、侍從人役等三百餘人來到了山陽,進城安置妥當之後,眾人役請安後退了下去,皇後曹節帶著後宮向獻帝、山陽公劉協請罪。後來曹丕又令兵卒五百餘人赴山陽聽山陽公使喚,當然也有監視之意。


    姐妹三人伏在劉協胸前,曹節哽咽著言曰“陛下,吾兄作此叛逆之事,乃妾身姐妹不能規諫之過,望陛下賜妾等一死”!其餘二女也淚眼汪汪的看著劉協。


    獻帝將她緊緊的摟在懷裏,長歎了口氣,淒慘地說“罷了,也是朕之無能,方讓令兄受賊臣的唆使,罪不在你等三人。今雖辭帝位,而得你們姐妹真心相伴,不亦樂乎?況吾為帝三十餘年,也無恩德於臣民,是該退位讓賢的了”。


    不過,今晚就由你們姐妹來安慰我一下吧!三人連連點頭,“我們情願好好的侍奉陛下,以寬解陛下龍心”。


    於是當晚三人與獻帝懷著萬般無奈的心情,得過且過。寬衣解帶,促膝長歡。且放下不提。


    再說受禪壇上,百官請曹丕答謝天地。丕方下拜,忽然壇前卷起一陣怪風,一時間飛沙走石,急如驟雨,對麵不見;壇上的火燭,盡被吹滅。丕驚倒於壇上,百官急救下壇,半晌方醒。


    侍臣扶入宮中,數日不能上朝。後來許多時間方才病愈,方才出殿受群臣朝賀。他下旨加封華歆為司徒,王朗為司空;其餘大小臣工,俱皆升賞。丕疾尚在反複,乃疑許昌宮室多妖,乃離許昌駕幸洛陽,大建宮室為居。


    早有探馬細作報入成都。說曹丕廢除了大漢天子劉協皇帝,自立為大魏開國皇帝,定都洛陽,大蓋建宮殿,並傳言漢帝已經遇害。由於兩地相隔二三千裏,查證不便。因此漢中王聞知天子已經遇害,痛哭終日。他下令讓百官掛孝,遙望北方設祭,上尊諡曰“漢孝湣皇帝”。


    玄德因此憂慮,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務俱托與孔明、士元;軍事征伐大任都翼德操持。當時有定國公張飛,左軍師臣武鄉侯諸葛亮,右軍師臣襄陵侯龐統,南陵侯禦史大夫賈詡,興陵侯都禦使陳群,太傅許靖,光祿大夫譙周,左將軍劉巴,柳林侯劉琰,尚書令李嚴,掌軍太仆董和等人商議,言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欲尊漢中王為皇帝,以承漢統。


    譙周曰“近來有祥風慶雲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黃氣數十丈,衝霄而起,帝星見於畢、胃、昴之分,輝煌如月。此正應漢中王當為皇帝,以繼漢統,更複何疑”?


    於是孔明與許靖、李嚴引文武群臣上表,請漢中王登基為皇帝,以承漢統。劉備覽表,大驚曰“卿等欲陷孤王為不忠不義之人乎”?孔明奉曰“非也,曹丕篡漢自立,王上乃漢室苗裔,理當繼統以延漢祀”。漢中王劉備勃然變色曰“爾等要孤以效逆賊乎,備終不為矣”!乃拂袖而起,退入了後宮,百官皆散。


    三天以後,孔明與龐統商議,欲率百官再上勸進表,請玄德承襲大位,以續漢統。他倆來見翼德相商。桓侯曰“你們二位具好表文,率領百官勸進;到時吾再下重詞,看能否引出蝴蝶效應,再看進程”。


    於是孔明,龐士元帶領文武百官入朝,請漢中王岀,眾皆拜伏於前,許靖奏曰“今漢天子傳聞以被逆賊曹丕所弑,王上不即帝位,興師問罪,是為不忠也。今天下人無不欲王上為君,為孝湣皇帝雪恨,今王上若不從臣等所請,是失民望矣”!當下由譙周又奉上勸進表文,先主展開細看:


    太傅臣許靖,左軍師武鄉侯臣諸葛亮,右軍師襄陵侯龐統,禦史大夫南陵侯賈詡,禦史中丞興陵侯陳群,左將軍劉巴,柳林侯劉琰,征西將軍馬超,平北將軍魏延等率百官具表進言於漢中王駕前:曹丕篡位,皇綱失統,漢室絕祀,逆賊手段殘暴,孝湣皇帝殯天,九州人神共憤,天下思劉。


    當今天下無主,人心惶惶。群臣八百餘人聯名泣淚上書,稱有諸多禪瑞;如武陽赤水現黃龍,荊公圍汝南,南陽現帝璽。此為大王稱帝登位之吉兆也;大王乃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苗裔。仁德廣布於四海,而禮賢下士、九州民心盡歸符。


    《靈圖》《讖緯》皆明,大王你應順應天命,登皇帝位,繼承漢統,延續宗廟祭祀。興天兵剿滅逆臣,使天下歸於一統,重溯大漢雄風!臣等與許慈、孟光已備好禮儀,擇良辰為主上奉上尊號,特進呈王上知聞。


    漢中王閱過表文,他問“三弟何在”?隻聽桓侯唱諾曰“臣在此,王上有何下問”?


    先主將表文令人傳與桓侯,並曰“當初卿與雲長同孤義結挑園,卿具家資助孤以討黃巾,三十年來,卿與雲長為孤股肱。今臥龍鳳雛率百官勸進,雲長遠在荊襄,而卿在孤身邊,請卿為孤試決”!


    桓侯觀看完表文,問先主曰“王上意下如何呢”?先主曰“孤雖漢皇後裔,孝景皇帝玄孫。然未有德澤與萬民,今若自稱為帝,與謀篡何異”?


    桓侯故意神色嚴肅曰“臣有一言,請主上細聽,臣正要與王上恭賀,聽說王上已經得到了大魏詔敕,封為了大魏漢中王,並且已經拜表去謝恩了”。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劉備勃然變色,怒聲質問曰“汝此語從何說起”?諸葛亮輕搖羽扇的手不停的打顫,龐士元更是瞪大了眼睛;賈文和陰沉著臉,陳長文似欲淚滴。眾文官武將麵麵相覷,不知道這張桓侯在鼓搗些啥。


    先主怒曰“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孤豈會效命於亂臣賊子,自損清譽乎?劉備語氣堅定,擲地有聲。


    桓侯見狀,心中暗喜,他對漢中王曰“那主上為什麽不依從大家的勸進,繼承大統以抗曹丕,恢複漢家疆土?須知當前隻有兩條路可供主上選擇,要麽依從眾臣之所請,登上九五之尊,號召天下有識之士舉兵北伐,驅逐曹逆,以複漢家宮闕;要麽以藩服屈於曹賊,做曹魏之一鎮藩王。


    諸葛亮、賈文和麵麵相覷,懸著的心才落下地來,他們暗道,“還真不能小看這個涿郡屠夫,果然真有說詞,在這兩難的選擇下,相信漢中王自然會從眾人之請,選擇繼統登基。龐士元和陳長文則是對看一眼,曰“這也行?我等為什麽就想不到如此進言呢”?


    且說先主聽後,馬上陷入了沉思,他仿佛看到了漢獻帝劉協失望的眼神,仿佛看到了那一班逆臣一副張牙舞爪的醜惡嘴臉,他更是想到了蜀漢當前的處境,曹魏虎視眈眈,孫吳態度曖昧。


    自思若不遂眾人之意稱帝,又怎能凝聚人心北伐與東征!如何重整漢家疆土?興複漢室?可是一旦稱帝,又將麵臨各方的壓力,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諸葛亮見漢中王還在遲疑,他也上前奏道“王駕千歲,常言說得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今眾臣齊心,萬姓擁戴,正是王上稱帝的大好時機,就向翼德所說的那樣,隻有即位稱尊,方能號召全民北伐,以複漢室天下,為孝湣皇帝報仇雪冤”。若在遲疑,必將冷了萬眾擁戴之心,影響北伐大業的進程。


    劉備抬眼,他打量著張飛,諸葛亮、龐士元、賈文和與陳長文等一眾文武群僚,終於下定了決心。“好!孤即遵從三弟、二位軍師以及文和、長文等眾卿的大義,稱帝以續漢統,立國號漢,定都成都,高舉恢複大漢的旗幟,把曆史寫進光輝的一頁”。


    公元221年,即魏文帝黃初二年農曆三月十四日,劉備在成都西郊設壇祭天,大建了九斿紅旗隨風飄蕩,劉備身穿帝王服飾,威風凜凜,神采奕奕的率領眾臣祭告太廟。正式稱帝登基,國號漢,曆史上稱為蜀漢,正式定都成都,改元彰武。因後來諡號為昭烈皇帝,下文中直接稱劉備為昭烈帝。並立吳氏為皇後,劉禪為皇太子,並冊封張飛之長女為皇太子妃,劉永為魯王,冊封驃騎將軍馬超之女馬文淑為魯王妃。劉理為梁王。冊費觀之女費婷婷為梁王妃。遙封關羽為荊王,張飛升封為定國王,仍任蜀漢兵馬大元帥,總督蜀漢兵馬事,並兼任司隸校尉。


    加封諸葛亮,龐統為左右丞相,加賈詡為司空,陳群為司徒,其餘臣僚俱加升三級,並大赦天下。三州軍民,無不歡悅。


    不過張飛堅決不接受受封王爵,他以漢高祖曾與臣下擬定下白馬之盟,非劉姓之人不得封王的理念拒絕了昭烈帝。帝不悅曰“卿即為朕弟,亦可算著半個漢家子孫,且有特殊功勳於朕,闕封親王尚可,何在區區一王爵,卿可受之,難道要朕三下旨意加封才受乎”?飛堅持不受封,兩個僵持,丞相諸葛亮進言曰“啟稟吾皇,翼德即堅持不受封王,乃高風亮節之舉,非劉姓不可封王亦合祖製;而他有特殊功勳,可加封為上柱國,請旨定奪”。


    於是昭烈帝依諸葛丞相之奏請,下旨特封張飛為上柱國,仍賜一等定國公,賜桓侯之譽領司隸校尉,監察百官。並封夏侯涓為正一品誥命定國夫人。封樊迎春、張靈、張珊、劉小英、劉小琳並為從一品誥命定國夫人。


    昭烈帝又下旨,責成張飛,諸葛亮、龐統組成了一個三人團,作為最高的決策層,統籌一應軍國重任,兄聽命於皇帝,不受群臣幹擾,不管征伐、還是地方財政,民政一應錢糧賦稅皆由三人裁奪。為什麽後來諸葛亮給後主劉禪的表文中提到隻有薄田十五頃,桑八百株呢?


    因為誰都知道,要想製人必先製己,你執政若不從自己開始,又何以服眾呢?還有就是這三人都有仁慈之心,經常用自己的財帛周濟身邊貧困之人,有的時候還幫助了,在照顧戰場上戰死的將士的家屬,有的時候甚至自己出財物幫助一些遇到的地方修橋鋪路,有的時候更是出資出力打造醫院。就這般的搞下來,蜀漢的這三個最高掌權人就成了三個特級貧困戶,差不多就靠低保過生活了。


    生活雖然清淡,但是他們匡扶漢室的決心絲毫沒有減退,他們都以天下大任為己任。


    深秋,蜀國的步伐走上了正軌,各行各業都有提高,而蒼天也作美,三州的雨水均勻,因此得到了豐收。


    關公率領荊襄群僚連進賀表謝恩;南中的孟獲、交州的鄧方、牂牁的呂凱呂才、安南的撒其唿沙特、瀾滄的朱布達等人也派出使者敬奉表文,並許多禮品朝賀漢中王加冕登基為皇帝。


    昭烈帝一一撫慰了一番,並迴賜了禮品,而當初任命是桓侯委任,這次大家以禮來賀,皇帝親賜下金符玉冊,賜封他們永鎮暇方,承認了他們在該地的統治地位。


    時值深秋,大漢昭烈皇帝升了寶座,有黃門官高聲吆喝“呔,皇帝有旨,有事出班啟奏,無事則卷簾退朝”!話音未落,隻聽左班中有人高聲答應,“啟稟萬歲,臣,左班丞相諸葛亮有本啟奏,並有表章一道,請陛下禦覽”。


    隻見黃門侍者接過表文,展於禦案之上,皇帝仔細一看,上麵寫著:


    臣諸葛亮、龐統、張飛謹奏言:今大漢天下遭曹逆廢棄,炎漢廢而曹魏興。致以天怨人怒,普天之下之有識之士但提及曹賊者,莫不義憤填膺,恨不能啖其肉、寢其皮。自曹賊篡漢,漢家蒙塵。幸陛下於成都嗣繼大統,延續漢祚。當以激勵三軍,督率六師討伐漢賊,以安天下;


    今天下一為三分,而我荊州、益州、交州地勢險要,民殷國富,實乃興複漢室之根基,然顧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勇之將而忘身於外者,蓋追陛下之恩遇者,欲舍生報之於陛下也。


    三州富庶,糧草盈倉,軍械精良,三州誌士踴躍加入了報效陛下之行業,兵甲已足,正宜激勵六師,以茲北伐,兵民士氣可用;益州漢中路途相連,糧草輜重運轉不為艱難。


    大小臣工,同仇敵愾;順義之民,無不簞食壺漿以待。臣亮、統、飛等共議,宜率六師替陛下北狩,先取雍涼,次第長安、洛陽。趨於一統。至於成敗與否,非臣等所能預聞矣。


    若效,則趨於一統,複正舊都;若不效,則治臣等妄議興兵之罪!


    臣等乃南陽布衣,涿郡屠宰,襄陽散人。本就岀身微末,翼德追隨陛下三十餘載,臣亮、統亦隨陛下近二十年矣。


    吾等公議,欲伸大義於天下,仰仗陛下天威,定能克複舊都,掃清叛逆。今臣等誠惶誠恐,具表奏聞。


    要知漢帝閱過三人聯合上的出師表文,能否授權北征,下文再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