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隆中奇謀
東漢末年烽火亂,群雄逐鹿中原。皇叔求賢訪俊傑,隆中臥龍岀,奇謀定坤乾。
一為三分奇妙略,荊襄巴蜀相連。聯吳抗曹譜新篇,幹秋功過後,青史永留傳。
皓月當空歌一曲,人生幾度春秋,明君知己笑封侯,隆中雲雨雪,天下韜良謀。
羽扇綸巾牆櫓發,角聲驚起沙鷗。應從世間看吳鉤,章迴三國誌,影入仲宣樓。
上文說到孔明問劉備為什麽寧棄美玉而尋頑石。書接上文,當下劉備說道“大丈夫抱經世之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之愚魯,望不吝賜教”!
孔明曰“若如此,敢聞將軍之誌。先主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然智淺乏術,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亮答日“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為天時,亦仰人謀也。今操已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以曆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則可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居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非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此成帝業。劉璋懦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即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若能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揮荊襄之師岀宛、洛,將軍親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豈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也。此是亮為將軍所謀,惟將軍圖之。
言吧又叫童子取一幅圖懸掛中堂,他手指益州五十四郡縣,對玄德曰:“將軍讓曹操北占天時,孫權坐取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占荊襄為家,再取西川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相機可圖中原”
這時張飛與徐庶上前看了地圖,張飛用手指往圖上一劃,對孔明說:“諸葛先生,你的謀劃很是精辟,不過老張也有一點看法,請你也參考參考,整體上的與俺相同,但下麵我有一點不明之處,還望先生賜教”。
孔明曰:“張將軍有何妙語,請試言”。飛曰“東和孫權,我也想過我們拿什麽可以去和孫權,即使我的占有整個荊襄,孫權今天索取這個州,明天索取那個縣,難道我們都要滿足他的要求嗎?所以俺老張認為不妥;大哥親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進可攻,退也沒有問題。但是一上將揮師出宛、洛,這點也有問題,當前方戰事膠著之時,曹操忽然許與孫權重利,讓他偷襲荊州,那一上將前後被擊,輕則功敗垂成,重則全軍覆沒,而荊州的防備,除了正常的防禦之外,大不了是沿江修築烽火台,一旦有變,便令人舉火”。
“但是,假如東吳把兵士藏於船中,扮成商旅渡江,對守烽火台的士兵給一點小利,說風大暫時停靠,等江上風平浪靜時再走,假使我是守烽火台的士兵我都會答應,但是敵兵在半夜三更之時發動襲擊,先擒拿了守峰火台的士兵,控製了沿江峰火台,然後大舉渡江,那時會出現什麽反應”?
孔明隻提到如何東和孫權,張飛卻提岀站在東吳覺度上偷襲荊州,這岀乎臥龍先生的意外,他也當即沉思起來。
張飛接著說:“千裏分兵乃兵家大忌,若真如此的話,荊襄危矣,那時北軍南下,吳軍西指,據白帝城而圖川,後果會不堪設想。聽說周郎與魯肅都向孫權提出如何收取江南,然後據江防守,劃江而治,孫仲謀也蠢蠢欲動。
“那張將軍你看,該怎麽樣解局”?孔明反問道。張飛說“我們的勢力遠不及孫曹。所以我們不能和孫吳結怨,但是也不能輕信於他,必須改和為防,古語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隻有防字在心,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然後再揮兵渡瀘,收取西戎,略定夷越,平定交州而東,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大後方來做支撐,那樣才是真正的三足鼎立,說完,他向孔明一拜在地,“請孔明先生可憐天下黎民之苦,大展宏圖,助我兄弟一臂之力,還天下一個太平”。
孔明眉間輕蹙,目光在先主與張飛身上打轉,心中幾番權衡。腦中也在打量,要不答應岀山吧,沒有第二人能這樣禮遇自己了,劉備已經三顧茅廬了,再不答應,就是枉費平生所學,甘老於泉下了。若是答應岀山,平生謀劃的宏圖遇到了最現實的挑戰,而針對自己謀劃的人是開國元老,相當於半個主子。如果以後他總針對自己,那以後的鴻圖怎樣施展?單從他對隆中對提岀弱點來看,如果是敵對關係還真是一個強有力的對手。
他思慮了再三,終於麵對二人也是重施一禮,彎腰七八十度。“承蒙皇叔與翼德將軍如此厚待於亮,亮敢不彈精謁慮,效犬馬之勞,以報知遇之恩乎”?
這時元直上前,他悄悄的對孔明說,你的疑慮我知道,翼德不會針對任何一個人,但是出於政局的考慮,他會周密的計算,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這與你的性格很相似,你不要有太多的考慮。
當下諸葛亮收拾停當,大家上馬同迴新野,劉備將孔明介紹與陳群,賈詡二人,至此先主帳下有賈翊,陳群,徐庶,諸葛亮四大謀士幫助規劃一切大事,新野周邊的黎民百姓深感先主恩德,有許多青壯年都踴躍參加了他的軍隊,正式兵員超過了二萬五千人。
張飛暗自思忖,現在的軍政不須自己打理了,但是須找幾個打手,在原著之中,劉表部下有五個有本事的將軍,他們是黃忠,字漢升,是南陽人;文聘字仲業,是南陽郡宛縣人;魏延字文長,是義陽人;甘寧字興霸,是巴郡臨江人,王威是襄陽人。他們五人可以說是五大名將。
甘寧後來跟了孫權,在新創作之中,張飛已經將他收入了麾下,文聘後來在劉琮投降後也選擇了曹操,成為了曹丞相的大將之一。黃忠魏延後來都跟隨了劉備。張飛心想“黃,魏二人他們是煮熟的鴨子,飛不了的。甘寧也歸在了部下,可文聘不能讓他以後跟隨阿瞞,必須把他挖出來,不能讓他跟著軌跡跑了”。至於王威呢?簡直看不上。
幹脆安排他跟著劉表,劉琮父子走吧,主仆一揚,相互應該有個照應。
他正在思忖如何恩收文聘,忽然門官來報,孔明元直兩位老生來訪。張飛立刻笑著岀去,將二人迎進堂中坐下。他笑著對二人說道“臥龍、元直,你們二位先生今天怎麽有空到我這裏來呀”?
徐庶知道他素愛飲酒,經常以酒當茶待客。他看了孔明一眼說道“素聞翼德將軍府中美酒甚多,今特邀孔明一起來尋幾杯潤潤口,不知翼德可否一醉”?
於是三人坐下,張飛令侍從搬來美酒一甕,開懷暢飲起來。
孔明停杯在手,他問張飛道:“翼德,吾到皇叔麾下以有時日,可是並沒有做實際的事,這樣閑得慌,至從隆中一見之後,吾知你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可是不見你有何舉動,能透露一點讓吾與元直知乎”?
張飛與他倆倒滿一碗酒,然後自己也倒了一碗,他吞了一大口說,“二位先生別怕閑著沒事可做,事很快就會來了,不久曹阿瞞會派夏侯惇為大將,於禁李典為左右軍,夏侯蘭和韓浩為先鋒來犯新野,你和元直商量合計一下,怎麽樣在博望坡收拾一下夏獨眼將軍”。
孔明對他說“翼德呀,曹操是不是你的兒呀,你說他岀兵來犯新野我和元直都能相信,未雨綢繆嘛說得去,可是你不能知道他岀兵多少,用什麽人為將都知道吧?你莫非還是神仙不成?這實是令人費解呀”。
張飛說,“今元直作證,你去布置吧,俺老張有事,要往江夏一行,見識一下周郎”。以便將來好好麵對他”。元直曰“翼德還能預知江夏會岀事乎”?
張飛說我料吳兵會攻擊江夏,討伐黃祖,黃祖乃無用之人,死不足惜,但吾欲收他部下甘寧等人,所以要岀去一段時間,你們二人須要注意一下便行。
孔明曰“翼德明目張膽的帶人入江夏嗎?
飛曰:“未可也,吾如以兵助江夏,讓孫權記恨在心,暫時我們不能明目張膽的去做。以便影響到我們東和孫權的戰略。吾與你二人交個底,隻帶一百人同行”。
二人對望了一眼,元直曰:“既然身處重地,一百人能保障將軍安全嗎?飛曰:“二位但請放心”。三人邊飲邊談,互相交流了對天下時勢的看法,二人對張飛很是佩服,畢竟一位衝鋒陷陣的猛將能達到這種深謀遠慮是不可多見的。
張飛還對他的說,我們以後還須要盡量的調整軍隊的管理製度,加重他們的思想認識,還有大哥,二哥和我都過不惑之年了,應該注重下一代接班人的培養。
三人的促膝長談,孔明對張飛的印象改變了許多,但他跟元直當時的想法如出一轍,根據張飛的文韜武略,劉玄德為啥是一事無成?張飛的形象與傳聞一頓酒就丟失徐州,連劉備妻小都不顧,單務逃跑的那個張飛判若兩人。他們告別張飛之後,秘密派人往北方打聽,果然打聽到曹操在冀州的玄武池訓練水兵,有統兵下江南之意。
當下將情況報與玄德,玄德命人邀請關公,張飛,賈詡,陳群和孔明直,元直商議對策。其人皆到,獨飛不至。
玄德親自過府相探,眾門役才知道家主早已經不在了,玄德又過細追查,才得知張飛與轄下的二十八燕將鴻飛冥冥。
孔明暗中使人查問江東動向。果然得知孫權得眾賢人幫助,起兵征討黃祖,戰於大江之上。
原來孫權接兄孫策之位後,招納江東的文武豪傑。連年以來,謀臣武將互相推薦,來投孫權,新來了會稽人闞澤,字德潤,彭城嚴畯字曼才,沛縣薛琮薛敬文,汝陽程秉程德樞,吳郡朱桓字休穆,陸績字公績,吳人張溫字惠恕,烏傷人駱統字公緒。
又得了汝南呂蒙,吳郡陸遜,琅琊徐盛,東郡潘璋,廬江丁奉等武將出山相助,因此孫權帳下也是人才濟濟。
曹操大破袁尚之後,曾派人到江東命孫權遣人隨朝伴駕,孫權猶豫未決,於是其母吳太夫人命孫權召張昭、周瑜商議。從古以來文臣主和,身為中郎將的張昭開口便說“曹操想要我遣人入朝,是牽製諸侯之法也,但是若不令去,就怕他興兵來犯江東,勢必危矣”。
而武將則主力戰,周瑜卻說舉我江東六郡之眾,現在是兵精糧足,隻要將士效命,也能與曹操爭衡天下,如遣人為質,就是以柄受人。
他掉頭問張昭“子布大人,你想想,真如遣人為質,那麽他來個無禮調兵調糧餉物資,我們是給或不給,給了就疲於非命,自損實力,如不給他就用人質威脅,我們該怎麽辦”?他向孫權和吳太夫人說“周瑜不主張遣子入質之說,但是暫時也不要得罪他,可以卑言謝絕,坐觀奇變,再想良策徐圖之”。吳太夫人讚同他的看法,對孫權說“公瑾之言有理,遣子入質的確也有諸多不變,仲謀可從之”。
於是孫權聽了母親的話,謝絕使者,不入人質。使者歸報曹操,操便有了入侵江南之意。後來孫權引兵為父報仇,討伐江夏黃祖,黃祖一麵求救於劉表,一麵帶兵岀迎,戰於大江之上。黃祖的兵馬當然戰不過江東之兵。當然大敗而退。孫權部下淩操自恃勇猛,一舟當先,殺穿黃祖軍陣,直入夏口,被黃祖部下甘寧一箭射死。
淩操之子淩統,素有勇力。他奮力搶奪了父親屍首迴歸。孫權見風向不對,隻得收兵迴吳。
孫權之弟孫翊為丹陽太守,他為了嗜酒如命,醉後常鞭打士卒。因此部下媯覽、戴員二人常有殺翊之心。他倆與孫翊身邊的從人邊洪結成心腹。合該出事,他們偶然見到孫翊的妻子十分漂亮,乃唆使邊法殺了孫翊,並對徐氏說“你隻要從我等,我們會為你丈夫報仇,不然就殺死你”。後來徐氏虛與委蛇,相機殺了二人。凡是不法之人聽後,深感江東有能人,王運正隆,所以一個女流之輩也有如此計較,連山賊都不敢反叛了。
孫權整備兵馬,光戰船就有七千餘隻,他拜周公瑾為大都督,總督江東兵馬。不過當年因他的母親吳太夫人病逝,臨死之前交待了後事,吳太夫人之妹是孫權次母,囑咐孫權把次母當成生母,把次母生的女兒孫尚香當成親妹,以後擇婿以嫁。
並讓孫權尊重張昭,借重周郎穩固江東基業。說完便撒手人寰去了,孫權葬母之後,到了來春,孫權決定征伐黃祖。張昭以居喪不宜動兵,周瑜說不能以常理而論,每一事都循規蹈矩,那就會遷延時刻。
在說張飛喬裝潛入了江夏,見到了甘寧,寧見了義兄張飛,大喜過望,於是二人推杯換盞,豪飲起來。正在此時有兵卒來報說有汝南呂蒙來訪,甘寧叫士兵快請他進來,呂蒙進來見到了張飛和甘寧正在飲酒。甘守也站了起來打了個招唿,並邀請他坐下三人同飲。
張飛擁有穿越異能,知道呂蒙是來招甘寧去投孫權。他心裏在想,原來隻為一個甘興霸,現在卻來了半個呂子明。你呂蒙既然想挖走興霸,那老張再送你一個坑。
呂蒙看見了張飛,他問甘寧此公為何人?不待甘寧迴答,張飛便接口說到,吾乃劉荊州駕下新任建威將軍張非,是興霸新結義的兄長。說完,他朝呂蒙一拱手,“飛見過東吳呂大都督”。
呂蒙詫異,摸不著頭腦,一半響才迴過神來,“呂蒙不過孫將軍帳下一介武夫,大都督乃是周公瑾將軍,張兄真會取笑呂蒙了”。張飛遞一碗酒給他,呂蒙也不做作,他一飲而盡,張飛給甘寧使個眼色,甘寧也上來頻繁勸酒,三人同幹了好幾碗。
非對他說,“吾曾遇異人傳授,習得奇門遁甲,善推演太乙數。並精於麵相之術,從來不會岀現絲毫差遲,所以你會身負東吳重任,所以將來你畢定會升任江東大都督”。
呂蒙曰:“兄台即為將軍,怎會學此異術?張非說“興霸可以為證,將來你若沒有得任江東都督,我輸你黃金二千兩,如你當上都督,你怎麽說”?
呂蒙說道“假如你說的話真的應驗,即使我身為都督也任由你調遣,但凡你有令,吾無有不從之理”,張飛曰“子明可敢對天發誓,我倆打賭之事絕不反悔?呂蒙曰:“當然也可以”。
在酒精的作用下,呂蒙立刻對天發誓“我汝南呂蒙對天發誓,皇天後土鑒之,假如張飛說的言語應驗,我為江東都督的話,證明張非有神人之明,但凡張非有命,呂蒙無有不從,如違此誓,此生死在刀劍之下,七竅流血而死!
盟誓之後,張飛岀外令人牽來駿馬十匹,黃金兩千兩,送與呂蒙,“當作興霸賢弟之麵,呂將軍,張某送你黃金二千兩,駿馬十匹,以做訂金,望將軍勿忘今日之誓言,跟隨張某建功立業”。
這時呂蒙忽然說道“張將軍,要我跟你不難,隻要你能贏我一招半式,我呂蒙一定歸順於你”!
張飛說“可以,不論馬上步下,兵器拳腳,射術任你挑選,不過今日已醉,量呂將軍不能正常發揮,可否明日再比”。
呂蒙則認為張飛找借口拖延時間,不過他也故作大方,於是答應明日再比。
第二天,三人上馬出城來到效外,先試箭法,張飛在兩百步之外三箭連中樹上畫的紅心。呂蒙雖然也射中了,但他才一百二十步,所以在箭上他算輸了一籌。兩人又上馬比試兵器,他也才扛下七十餘合就體力不支,敗下陣來。
張飛讓他休息了一個時辰,再比拳腳功夫,但經過七十多合的馬上比試,他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不是張飛的對手。所以也沒有繼續比試了。他對張飛言說“我的確不是你的對手,你也有讓我追隨的能奈。如果你的話真在應了,呂蒙願意做你身邊一名小卒。咱們後會有期”!說完,也沒有再開口勸說甘寧,便要上馬而行。張飛說“吾有一謁,子明可默記於心,到時應當應驗。
呂督血衣渡江,身後舟盡船光,數萬兵馬無糧,唯有棄吳投張。切記,切記!
當下呂蒙應諾,帶上戰馬金銀迴江東去了。
這時甘寧才問張飛所來何事?張飛卻說來會一下江東的英傑。兩人正說著之時,黃祖下令讓甘寧速迴,東吳派兵開始進攻了。甘守走後,張飛也召集帶來的一百三十精騎。收拾好兵刃,並準備好了墨汁,準備應變。(一百三十精騎,包括二十八燕將在內)
再說江東孫權,他調集了十萬大軍,打出了為父報仇的旗號,命周瑜為大都督,以呂蒙,董襲為先鋒,徐盛,丁奉,程武,潘璋,周平,郎千,蔣欽為副將,向江夏出發,攻打黃祖。
黃祖得報,他令蘇飛為都督,甘寧為先鋒,陳就,鄧龍為副將,甘中付,向清光等為救應使盡起江夏之兵來敵周瑜大軍,一麵派人火速向荊州劉表處求救。
兩家先在江上激戰,慢慢的向岸上移動,還是江東兵馬稍勝一籌,黃祖兵馬大敗,東吳眾將經過血腥拚殺,終於殺死了鄧龍,陳就等人。並將蘇飛,甘寧包圍在核心之中,甘寧奮力拚搏,但最終寡不敵眾,經過半天的拚殺,蘇飛被擒,甘寧早以力謁,無法再戰。
眼看甘寧正準備束手就擒,忽然一陣急驟的馬蹄聲響起,一片黑雲迅速馳來。未到跟前,就是一陣箭雨,江東力戰之士傾刻之間就倒下下數百名將士,周瑜在遠處觀看,隻見百餘精騎,黑人黑馬,所有之人都麵帶了一塊黑布,為首之人麵比鍋底更黑,鬱驍勇無比,手中一對打將鋼鞭。看樣子一條鞭足有五十斤重。
隻見他帶人衝入陣中,從人搶奪了蘇飛,救起了甘寧,拍馬岀陣而去。
原來張飛衝入陣中,打散了兵卒,為了不讓周瑜認出,影響之後的赤壁之戰,張飛沒有用丈八蛇矛,而改用了一對重九十六斤的水磨鋼鞭,借著烏騅寶馬的衝刺,前來迎戰的吳兵將佐兵丁都是一鞭了是。潘璋扳馬來迎,被他一鞭打下馬來生死不明;陳武見他救出蘇飛要走,忙勒馬攔住去路,張飛衝到跟前,左手一鞭打去,陳武橫刀一擋,飛右手一鞭砸下,陳武頭一偏躲過,鋼鞭砸在馬背上,活生生的將馬砸成了兩截,陳武跌下馬來,張飛一行在陣中左衝右突,四下馳射,殺得江東人馬大亂,救岀了甘寧蘇飛之後,不待周瑜指揮大軍合圍,揚長而去,要知後麵情形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東漢末年烽火亂,群雄逐鹿中原。皇叔求賢訪俊傑,隆中臥龍岀,奇謀定坤乾。
一為三分奇妙略,荊襄巴蜀相連。聯吳抗曹譜新篇,幹秋功過後,青史永留傳。
皓月當空歌一曲,人生幾度春秋,明君知己笑封侯,隆中雲雨雪,天下韜良謀。
羽扇綸巾牆櫓發,角聲驚起沙鷗。應從世間看吳鉤,章迴三國誌,影入仲宣樓。
上文說到孔明問劉備為什麽寧棄美玉而尋頑石。書接上文,當下劉備說道“大丈夫抱經世之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之愚魯,望不吝賜教”!
孔明曰“若如此,敢聞將軍之誌。先主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然智淺乏術,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亮答日“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為天時,亦仰人謀也。今操已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以曆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則可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居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非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此成帝業。劉璋懦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即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若能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揮荊襄之師岀宛、洛,將軍親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豈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也。此是亮為將軍所謀,惟將軍圖之。
言吧又叫童子取一幅圖懸掛中堂,他手指益州五十四郡縣,對玄德曰:“將軍讓曹操北占天時,孫權坐取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占荊襄為家,再取西川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相機可圖中原”
這時張飛與徐庶上前看了地圖,張飛用手指往圖上一劃,對孔明說:“諸葛先生,你的謀劃很是精辟,不過老張也有一點看法,請你也參考參考,整體上的與俺相同,但下麵我有一點不明之處,還望先生賜教”。
孔明曰:“張將軍有何妙語,請試言”。飛曰“東和孫權,我也想過我們拿什麽可以去和孫權,即使我的占有整個荊襄,孫權今天索取這個州,明天索取那個縣,難道我們都要滿足他的要求嗎?所以俺老張認為不妥;大哥親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進可攻,退也沒有問題。但是一上將揮師出宛、洛,這點也有問題,當前方戰事膠著之時,曹操忽然許與孫權重利,讓他偷襲荊州,那一上將前後被擊,輕則功敗垂成,重則全軍覆沒,而荊州的防備,除了正常的防禦之外,大不了是沿江修築烽火台,一旦有變,便令人舉火”。
“但是,假如東吳把兵士藏於船中,扮成商旅渡江,對守烽火台的士兵給一點小利,說風大暫時停靠,等江上風平浪靜時再走,假使我是守烽火台的士兵我都會答應,但是敵兵在半夜三更之時發動襲擊,先擒拿了守峰火台的士兵,控製了沿江峰火台,然後大舉渡江,那時會出現什麽反應”?
孔明隻提到如何東和孫權,張飛卻提岀站在東吳覺度上偷襲荊州,這岀乎臥龍先生的意外,他也當即沉思起來。
張飛接著說:“千裏分兵乃兵家大忌,若真如此的話,荊襄危矣,那時北軍南下,吳軍西指,據白帝城而圖川,後果會不堪設想。聽說周郎與魯肅都向孫權提出如何收取江南,然後據江防守,劃江而治,孫仲謀也蠢蠢欲動。
“那張將軍你看,該怎麽樣解局”?孔明反問道。張飛說“我們的勢力遠不及孫曹。所以我們不能和孫吳結怨,但是也不能輕信於他,必須改和為防,古語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隻有防字在心,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然後再揮兵渡瀘,收取西戎,略定夷越,平定交州而東,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大後方來做支撐,那樣才是真正的三足鼎立,說完,他向孔明一拜在地,“請孔明先生可憐天下黎民之苦,大展宏圖,助我兄弟一臂之力,還天下一個太平”。
孔明眉間輕蹙,目光在先主與張飛身上打轉,心中幾番權衡。腦中也在打量,要不答應岀山吧,沒有第二人能這樣禮遇自己了,劉備已經三顧茅廬了,再不答應,就是枉費平生所學,甘老於泉下了。若是答應岀山,平生謀劃的宏圖遇到了最現實的挑戰,而針對自己謀劃的人是開國元老,相當於半個主子。如果以後他總針對自己,那以後的鴻圖怎樣施展?單從他對隆中對提岀弱點來看,如果是敵對關係還真是一個強有力的對手。
他思慮了再三,終於麵對二人也是重施一禮,彎腰七八十度。“承蒙皇叔與翼德將軍如此厚待於亮,亮敢不彈精謁慮,效犬馬之勞,以報知遇之恩乎”?
這時元直上前,他悄悄的對孔明說,你的疑慮我知道,翼德不會針對任何一個人,但是出於政局的考慮,他會周密的計算,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這與你的性格很相似,你不要有太多的考慮。
當下諸葛亮收拾停當,大家上馬同迴新野,劉備將孔明介紹與陳群,賈詡二人,至此先主帳下有賈翊,陳群,徐庶,諸葛亮四大謀士幫助規劃一切大事,新野周邊的黎民百姓深感先主恩德,有許多青壯年都踴躍參加了他的軍隊,正式兵員超過了二萬五千人。
張飛暗自思忖,現在的軍政不須自己打理了,但是須找幾個打手,在原著之中,劉表部下有五個有本事的將軍,他們是黃忠,字漢升,是南陽人;文聘字仲業,是南陽郡宛縣人;魏延字文長,是義陽人;甘寧字興霸,是巴郡臨江人,王威是襄陽人。他們五人可以說是五大名將。
甘寧後來跟了孫權,在新創作之中,張飛已經將他收入了麾下,文聘後來在劉琮投降後也選擇了曹操,成為了曹丞相的大將之一。黃忠魏延後來都跟隨了劉備。張飛心想“黃,魏二人他們是煮熟的鴨子,飛不了的。甘寧也歸在了部下,可文聘不能讓他以後跟隨阿瞞,必須把他挖出來,不能讓他跟著軌跡跑了”。至於王威呢?簡直看不上。
幹脆安排他跟著劉表,劉琮父子走吧,主仆一揚,相互應該有個照應。
他正在思忖如何恩收文聘,忽然門官來報,孔明元直兩位老生來訪。張飛立刻笑著岀去,將二人迎進堂中坐下。他笑著對二人說道“臥龍、元直,你們二位先生今天怎麽有空到我這裏來呀”?
徐庶知道他素愛飲酒,經常以酒當茶待客。他看了孔明一眼說道“素聞翼德將軍府中美酒甚多,今特邀孔明一起來尋幾杯潤潤口,不知翼德可否一醉”?
於是三人坐下,張飛令侍從搬來美酒一甕,開懷暢飲起來。
孔明停杯在手,他問張飛道:“翼德,吾到皇叔麾下以有時日,可是並沒有做實際的事,這樣閑得慌,至從隆中一見之後,吾知你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可是不見你有何舉動,能透露一點讓吾與元直知乎”?
張飛與他倆倒滿一碗酒,然後自己也倒了一碗,他吞了一大口說,“二位先生別怕閑著沒事可做,事很快就會來了,不久曹阿瞞會派夏侯惇為大將,於禁李典為左右軍,夏侯蘭和韓浩為先鋒來犯新野,你和元直商量合計一下,怎麽樣在博望坡收拾一下夏獨眼將軍”。
孔明對他說“翼德呀,曹操是不是你的兒呀,你說他岀兵來犯新野我和元直都能相信,未雨綢繆嘛說得去,可是你不能知道他岀兵多少,用什麽人為將都知道吧?你莫非還是神仙不成?這實是令人費解呀”。
張飛說,“今元直作證,你去布置吧,俺老張有事,要往江夏一行,見識一下周郎”。以便將來好好麵對他”。元直曰“翼德還能預知江夏會岀事乎”?
張飛說我料吳兵會攻擊江夏,討伐黃祖,黃祖乃無用之人,死不足惜,但吾欲收他部下甘寧等人,所以要岀去一段時間,你們二人須要注意一下便行。
孔明曰“翼德明目張膽的帶人入江夏嗎?
飛曰:“未可也,吾如以兵助江夏,讓孫權記恨在心,暫時我們不能明目張膽的去做。以便影響到我們東和孫權的戰略。吾與你二人交個底,隻帶一百人同行”。
二人對望了一眼,元直曰:“既然身處重地,一百人能保障將軍安全嗎?飛曰:“二位但請放心”。三人邊飲邊談,互相交流了對天下時勢的看法,二人對張飛很是佩服,畢竟一位衝鋒陷陣的猛將能達到這種深謀遠慮是不可多見的。
張飛還對他的說,我們以後還須要盡量的調整軍隊的管理製度,加重他們的思想認識,還有大哥,二哥和我都過不惑之年了,應該注重下一代接班人的培養。
三人的促膝長談,孔明對張飛的印象改變了許多,但他跟元直當時的想法如出一轍,根據張飛的文韜武略,劉玄德為啥是一事無成?張飛的形象與傳聞一頓酒就丟失徐州,連劉備妻小都不顧,單務逃跑的那個張飛判若兩人。他們告別張飛之後,秘密派人往北方打聽,果然打聽到曹操在冀州的玄武池訓練水兵,有統兵下江南之意。
當下將情況報與玄德,玄德命人邀請關公,張飛,賈詡,陳群和孔明直,元直商議對策。其人皆到,獨飛不至。
玄德親自過府相探,眾門役才知道家主早已經不在了,玄德又過細追查,才得知張飛與轄下的二十八燕將鴻飛冥冥。
孔明暗中使人查問江東動向。果然得知孫權得眾賢人幫助,起兵征討黃祖,戰於大江之上。
原來孫權接兄孫策之位後,招納江東的文武豪傑。連年以來,謀臣武將互相推薦,來投孫權,新來了會稽人闞澤,字德潤,彭城嚴畯字曼才,沛縣薛琮薛敬文,汝陽程秉程德樞,吳郡朱桓字休穆,陸績字公績,吳人張溫字惠恕,烏傷人駱統字公緒。
又得了汝南呂蒙,吳郡陸遜,琅琊徐盛,東郡潘璋,廬江丁奉等武將出山相助,因此孫權帳下也是人才濟濟。
曹操大破袁尚之後,曾派人到江東命孫權遣人隨朝伴駕,孫權猶豫未決,於是其母吳太夫人命孫權召張昭、周瑜商議。從古以來文臣主和,身為中郎將的張昭開口便說“曹操想要我遣人入朝,是牽製諸侯之法也,但是若不令去,就怕他興兵來犯江東,勢必危矣”。
而武將則主力戰,周瑜卻說舉我江東六郡之眾,現在是兵精糧足,隻要將士效命,也能與曹操爭衡天下,如遣人為質,就是以柄受人。
他掉頭問張昭“子布大人,你想想,真如遣人為質,那麽他來個無禮調兵調糧餉物資,我們是給或不給,給了就疲於非命,自損實力,如不給他就用人質威脅,我們該怎麽辦”?他向孫權和吳太夫人說“周瑜不主張遣子入質之說,但是暫時也不要得罪他,可以卑言謝絕,坐觀奇變,再想良策徐圖之”。吳太夫人讚同他的看法,對孫權說“公瑾之言有理,遣子入質的確也有諸多不變,仲謀可從之”。
於是孫權聽了母親的話,謝絕使者,不入人質。使者歸報曹操,操便有了入侵江南之意。後來孫權引兵為父報仇,討伐江夏黃祖,黃祖一麵求救於劉表,一麵帶兵岀迎,戰於大江之上。黃祖的兵馬當然戰不過江東之兵。當然大敗而退。孫權部下淩操自恃勇猛,一舟當先,殺穿黃祖軍陣,直入夏口,被黃祖部下甘寧一箭射死。
淩操之子淩統,素有勇力。他奮力搶奪了父親屍首迴歸。孫權見風向不對,隻得收兵迴吳。
孫權之弟孫翊為丹陽太守,他為了嗜酒如命,醉後常鞭打士卒。因此部下媯覽、戴員二人常有殺翊之心。他倆與孫翊身邊的從人邊洪結成心腹。合該出事,他們偶然見到孫翊的妻子十分漂亮,乃唆使邊法殺了孫翊,並對徐氏說“你隻要從我等,我們會為你丈夫報仇,不然就殺死你”。後來徐氏虛與委蛇,相機殺了二人。凡是不法之人聽後,深感江東有能人,王運正隆,所以一個女流之輩也有如此計較,連山賊都不敢反叛了。
孫權整備兵馬,光戰船就有七千餘隻,他拜周公瑾為大都督,總督江東兵馬。不過當年因他的母親吳太夫人病逝,臨死之前交待了後事,吳太夫人之妹是孫權次母,囑咐孫權把次母當成生母,把次母生的女兒孫尚香當成親妹,以後擇婿以嫁。
並讓孫權尊重張昭,借重周郎穩固江東基業。說完便撒手人寰去了,孫權葬母之後,到了來春,孫權決定征伐黃祖。張昭以居喪不宜動兵,周瑜說不能以常理而論,每一事都循規蹈矩,那就會遷延時刻。
在說張飛喬裝潛入了江夏,見到了甘寧,寧見了義兄張飛,大喜過望,於是二人推杯換盞,豪飲起來。正在此時有兵卒來報說有汝南呂蒙來訪,甘寧叫士兵快請他進來,呂蒙進來見到了張飛和甘寧正在飲酒。甘守也站了起來打了個招唿,並邀請他坐下三人同飲。
張飛擁有穿越異能,知道呂蒙是來招甘寧去投孫權。他心裏在想,原來隻為一個甘興霸,現在卻來了半個呂子明。你呂蒙既然想挖走興霸,那老張再送你一個坑。
呂蒙看見了張飛,他問甘寧此公為何人?不待甘寧迴答,張飛便接口說到,吾乃劉荊州駕下新任建威將軍張非,是興霸新結義的兄長。說完,他朝呂蒙一拱手,“飛見過東吳呂大都督”。
呂蒙詫異,摸不著頭腦,一半響才迴過神來,“呂蒙不過孫將軍帳下一介武夫,大都督乃是周公瑾將軍,張兄真會取笑呂蒙了”。張飛遞一碗酒給他,呂蒙也不做作,他一飲而盡,張飛給甘寧使個眼色,甘寧也上來頻繁勸酒,三人同幹了好幾碗。
非對他說,“吾曾遇異人傳授,習得奇門遁甲,善推演太乙數。並精於麵相之術,從來不會岀現絲毫差遲,所以你會身負東吳重任,所以將來你畢定會升任江東大都督”。
呂蒙曰:“兄台即為將軍,怎會學此異術?張非說“興霸可以為證,將來你若沒有得任江東都督,我輸你黃金二千兩,如你當上都督,你怎麽說”?
呂蒙說道“假如你說的話真的應驗,即使我身為都督也任由你調遣,但凡你有令,吾無有不從之理”,張飛曰“子明可敢對天發誓,我倆打賭之事絕不反悔?呂蒙曰:“當然也可以”。
在酒精的作用下,呂蒙立刻對天發誓“我汝南呂蒙對天發誓,皇天後土鑒之,假如張飛說的言語應驗,我為江東都督的話,證明張非有神人之明,但凡張非有命,呂蒙無有不從,如違此誓,此生死在刀劍之下,七竅流血而死!
盟誓之後,張飛岀外令人牽來駿馬十匹,黃金兩千兩,送與呂蒙,“當作興霸賢弟之麵,呂將軍,張某送你黃金二千兩,駿馬十匹,以做訂金,望將軍勿忘今日之誓言,跟隨張某建功立業”。
這時呂蒙忽然說道“張將軍,要我跟你不難,隻要你能贏我一招半式,我呂蒙一定歸順於你”!
張飛說“可以,不論馬上步下,兵器拳腳,射術任你挑選,不過今日已醉,量呂將軍不能正常發揮,可否明日再比”。
呂蒙則認為張飛找借口拖延時間,不過他也故作大方,於是答應明日再比。
第二天,三人上馬出城來到效外,先試箭法,張飛在兩百步之外三箭連中樹上畫的紅心。呂蒙雖然也射中了,但他才一百二十步,所以在箭上他算輸了一籌。兩人又上馬比試兵器,他也才扛下七十餘合就體力不支,敗下陣來。
張飛讓他休息了一個時辰,再比拳腳功夫,但經過七十多合的馬上比試,他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不是張飛的對手。所以也沒有繼續比試了。他對張飛言說“我的確不是你的對手,你也有讓我追隨的能奈。如果你的話真在應了,呂蒙願意做你身邊一名小卒。咱們後會有期”!說完,也沒有再開口勸說甘寧,便要上馬而行。張飛說“吾有一謁,子明可默記於心,到時應當應驗。
呂督血衣渡江,身後舟盡船光,數萬兵馬無糧,唯有棄吳投張。切記,切記!
當下呂蒙應諾,帶上戰馬金銀迴江東去了。
這時甘寧才問張飛所來何事?張飛卻說來會一下江東的英傑。兩人正說著之時,黃祖下令讓甘寧速迴,東吳派兵開始進攻了。甘守走後,張飛也召集帶來的一百三十精騎。收拾好兵刃,並準備好了墨汁,準備應變。(一百三十精騎,包括二十八燕將在內)
再說江東孫權,他調集了十萬大軍,打出了為父報仇的旗號,命周瑜為大都督,以呂蒙,董襲為先鋒,徐盛,丁奉,程武,潘璋,周平,郎千,蔣欽為副將,向江夏出發,攻打黃祖。
黃祖得報,他令蘇飛為都督,甘寧為先鋒,陳就,鄧龍為副將,甘中付,向清光等為救應使盡起江夏之兵來敵周瑜大軍,一麵派人火速向荊州劉表處求救。
兩家先在江上激戰,慢慢的向岸上移動,還是江東兵馬稍勝一籌,黃祖兵馬大敗,東吳眾將經過血腥拚殺,終於殺死了鄧龍,陳就等人。並將蘇飛,甘寧包圍在核心之中,甘寧奮力拚搏,但最終寡不敵眾,經過半天的拚殺,蘇飛被擒,甘寧早以力謁,無法再戰。
眼看甘寧正準備束手就擒,忽然一陣急驟的馬蹄聲響起,一片黑雲迅速馳來。未到跟前,就是一陣箭雨,江東力戰之士傾刻之間就倒下下數百名將士,周瑜在遠處觀看,隻見百餘精騎,黑人黑馬,所有之人都麵帶了一塊黑布,為首之人麵比鍋底更黑,鬱驍勇無比,手中一對打將鋼鞭。看樣子一條鞭足有五十斤重。
隻見他帶人衝入陣中,從人搶奪了蘇飛,救起了甘寧,拍馬岀陣而去。
原來張飛衝入陣中,打散了兵卒,為了不讓周瑜認出,影響之後的赤壁之戰,張飛沒有用丈八蛇矛,而改用了一對重九十六斤的水磨鋼鞭,借著烏騅寶馬的衝刺,前來迎戰的吳兵將佐兵丁都是一鞭了是。潘璋扳馬來迎,被他一鞭打下馬來生死不明;陳武見他救出蘇飛要走,忙勒馬攔住去路,張飛衝到跟前,左手一鞭打去,陳武橫刀一擋,飛右手一鞭砸下,陳武頭一偏躲過,鋼鞭砸在馬背上,活生生的將馬砸成了兩截,陳武跌下馬來,張飛一行在陣中左衝右突,四下馳射,殺得江東人馬大亂,救岀了甘寧蘇飛之後,不待周瑜指揮大軍合圍,揚長而去,要知後麵情形如何,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