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三顧茅廬


    漢祚傾頹紛擾久。皇叔憂懷,誌把英才狩。茅舍數尋幽徑陡。隆中隱者名聲厚。


    初顧柴扉人已走。二次臨效,瑞雪添寒驟。三謁精誠終聚首,隆中奇對乾坤扭。


    上文書講到張飛親自岀樊城會見了徐母,倆人樊談了一陣,然後飛對徐母說,老夫人放心,俺能將你從曹操的地盤上接來樊城,自然也能截住元直,讓你們母子相會,決不會又讓他到曹操那裏去的。


    張飛知道徐元直會推薦諸葛亮岀山,他會到襄陽城外的臥龍莊上對孔明言明自己已經向玄德推薦了他的事,然後才會往許昌而去。他立刻吩咐二十餘騎分散在樊城到襄城的各條道上,以截住元直,自己卻直接進襄城南門旁邊的昌隆客店住了下來,這家客店的地理位置非常適中,但凡北進襄城南到樊城的人們都會在此打尖吃飯。


    張飛紮在店中,拿出了元直圖像分付店中所有人員,但凡看到畫中之人,來報就賞五十兩銀子。當徐庶來到昌隆客店,一個店夥計就認出了他,於是上前對他說先生,有位客人要見你,請隨我來吧。


    於是將他帶到了張飛的的房間,他剛進門,忽然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元直,快來與老張幹三碗”。他抬頭一看,前麵張飛擺下了兩副碗筷,像是等人似的,桌上已空了好幾壇酒了。


    “翼德,你怎麽到此?你怎知吾會到此”?徐庶問道。“過程就不敘述了,來,先幹一碗再說”,他倒滿一碗遞與元直,徐庶接在手裏一飲而進,飛曰“為了等你”。他手指桌邊的空酒壇,“老張我喝了十壇酒了,你才來,還有你岀新野,直接走樊城到襄城多好,你去臥龍崗去做啥?不過也行,也該到他岀山的時間了”。


    “翼德知我到過臥龍崗嗎?我無奈要往許昌而去,因你操勞過甚,特去告知孔明,讓他出山協助你輔佐皇叔以為大業”。


    “你卻撞了一鼻子灰,”他又給他倒滿一碗,“唉,的確如此,”徐庶一飲而盡,“吾在新野城中沒有見到你,知你事忙,所以也沒有向你辭行,在此見到你,就算向你陪罪吧,”他與張飛倒滿一碗,兩人也是一飲而盡。


    “翼德,今日一別,不知幾時能會,來,再幹一碗,吾走之後,公可念桃園結盟之情,好好輔佐主公”,徐庶硬咽著說。“好呀,元直,你一個大男人,怎樣婆婆媽媽的,哦!我帶你去見一個人,也最多耽誤你一天時間,包你見了她之後,攆都攆走你。至於是走是留。你再自行安排。小二結賬”,店小進來,客官,您一共消費了三十多兩,加上……共八十多,您看?


    張飛直接扔給他五十兩的兩綻銀子“費什麽話”,你看俺缺你這點小錢嗎”?他拉著徐庶,下樓岀了店門,徐庶無奈也隻得隨他返迴樊城,進入了樊城府堂,見趙雲正陪一位老夫人敘話。


    “娘親,你怎會在此”?徐庶見那老夫人正是自己的母親,連忙上前幾步,拜倒在他的麵前。老夫人扶起了他,“兒呀,若不是張三將軍,你我母子今生就不能再見了”,他把曹操派人接他到許昌,途中被張飛派陳到帶人截住,幾番周折,數次爭鬥才得以進樊城後遇張飛之事跟徐庶說了一便。徐元直連忙對張飛一躬到地,彎腰六十度。“多謝翼德兄”


    張飛扶起了他,順手在他肩上一拍,“元直啊,你們這此文士,我都不知說你們什麽好?你既然決是岀山來助我大哥,那就應該先把家眷安排妥當吧,”戰場上的規律,曹仁敗迴許昌後會把你說出來,天下奇人異士極多,你別以為以個假名就讓天下之人都不知道你了嗎?


    你既然岀山,扶保我大哥,你的老母親人的安全就會受到威脅,就有被做人質的可能,當你到你母親的書信後,到了許昌見了老母之後,你母親也許會認為你去投曹操,是明珠暗投,有辱徐氏清白,會采取極端的方式。你想為了我大哥,會造成多大的後果?


    徐庶曰“多謝三將軍,今後吾一定多向三將軍請教,這事的確是元直疏忽,特向翼德兄請罪!”


    這時徐庶母子二人見也見了,該說的也說了,張飛邀他去另外的房間去坐,趙雲也去處理他的城防工作去了。


    兩人坐下,張飛言道“元直,我二哥也是恃才傲物之人,平生心高氣傲,當今天下他目前看得上的隻有三個人,一個是曹操,另外是我和大哥,就是子龍兄弟他也是平常待之。所以你要與他打好關係,將來你們一文一武好鎮守荊襄”。


    “翼德,吾本不該多問,不過你既然如此安排,必有深意。你與主公把荊襄交於吾和關將軍,你們將去哪裏”?徐元直抿了一口茶,問道。


    “元直你也是足智多謀之人,豈不知天下大勢嗎?張飛說,現在曹操平定了北方,算是已得天時;而孫權小兒承父兄基業領守江東,有三江之固,算是地利,大哥和我們將來開辟西南,橫跨荊益為人和,先奠定三分之勢,周郎小兒和魯肅也不是等閑之人。他們會以長江為界,掃滅江南勢力,占領巴蜀以地以南對抗曹操,所以我們要趁早布局,以對應即將爆發之事”。


    徐庶沒想到張飛的眼光竟是這般長遠,他略略沉思了一下,問張飛,“那麽我們先據荊襄,就是和江東共享江南之險了嗎”?對目前的規劃的確是這樣,不過我大哥與劉表是同宗,他不會去奪同姓之基業,我們的實力也奪不了他的地盤,因此隻能采取守勢,我和大哥很快就會去請孔明出山,為了滿足諸葛亮的麵子,有可能需要三次去拜訪他才岀來。


    他會對大哥提岀聯合東岀對抗曹操的策略,其中也包括我剛下說的,建議先占荊益的策略,不過有些事情以後再說,我隻能先給你說這裏,現在我們先迴新野準備出訪孔明。


    “你指揮打敗了曹仁,奪取了樊城,破了八門金鎖陣,體現了你的才能,我二哥會看重你的,他也會和你真心相處,共同挑起守護荊襄的重任”。張飛說道。


    “請翼德放心,吾自當領命,與二將軍在一起,與主公鎮守好一方天地”。徐庶應承說。


    他們在樊城住了一天。等到其他燕將迴來之後,起程來到新野,劉備聞報,親自出城迎接,在城裏安排好徐母的住處後,大家在縣府大堂聚會。


    在大堂上也隻有幾個人,劉備,關羽,張飛,還有賈詡,陳群,徐庶,他們在一起討論了一此今後的一些事情,用於徐庶和賈翊與張飛交流過,知道些大略,劉,關和陳群現在也沒有什麽可擺的,也隻是說些類似家常的話。


    自從張飛交底之後,徐庶找機會接近關羽,他從張飛那裏得知關羽熟讀“春秋”。便從上麵找到了相同的話題,漸漸的拉近了關係,關公見徐元直放下身段來結交自己,心下也感到欣慰,也從內心接納了徐庶。


    再說南陽岀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天才人物。他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本是山東徐州琅琊國陽都人,父親叫諸葛珪,曾任過泰山郡丞,亡故過早。他們兄弟姊妹跟隨任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來到荊州投靠劉表。兄諸葛瑾受魯肅推薦在孫權帳下為官,大姊嫁與荊州大族蒯家蒯琪,曾任東三郡房陵太守。二姊嫁與龐德公之子龐山民。


    他從小就與眾不同,虛心求學,有過目不忘之能。他後娶了大族黃姓黃承彥的女兒,叫黃月英,乳名叫阿醜。但是是當時少有的才女。而黃承彥與荊州牧劉表是連襟關係,都是荊襄大族蔡氏之女,蔡瑁的姐姐。他也穿梭於荊襄各階層之中如遊魚。因此他收集到荊襄的一切重要情報。


    據說他小時候拜先生在私塾求學,當時的先生以雞鳴來確定下堂時間,當然那隻雞打鳴成了定律,為了多學到一點知識,他每天都帶了此大米或玉米,在雞叫之時投喂。延長先生的教學時間。


    隨後又拜在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門下繼續求學,一次先生岀了一個啞迷讓他猜,隻見水鏡把食指彎著向他一點,他明其義,連忙後退三步,向水鏡先生鞠躬,水鏡問他何以,他向先生解釋說“多謝先生相信他能做首曲一指的高官”。並表示真到那個時候,他會盡其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水鏡先生又對他說“你既有如此本領,你可在不動我手腳的情況之下讓我起來讓開現在的這個位置?諸葛亮立刻找到一杆長竹竿去捅先生頭頂上的瓦,那瓦直掉下來,眼看要落在先生的身上。水鏡趕快起來讓開了座位。孔明笑著說先生你在坐地,學生卻在“捅天”。


    先生又道,你可讓我寸步難行不?孔明趁先生脫鞋上坐時悄悄的把他的鞋子拿掉,使先生無法下地。經過多次的試探。司馬徽對他說“汝可努力勤學,方不負天賦的聰慧。將來必為國家棟梁之材。


    孔明還精通音律,特別喜歡“梁父吟”這首曲子。後來長大學成,他與潁川徐庶,博陵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為密友,與龐德公之侄龐統也是好友。並與龐士元並稱“臥龍,鳳雛”。


    再說徐庶走後兩天,有水鏡先生司馬徽來訪,他對劉備說,“聽說元直在此,特來一會”。備曰“元直收到一封書信,說老母被曹操囚禁在許都,徐元直立刻心緒不寧,二天前去許昌了”,司馬徽曰“元直好糊塗呀,此次中曹操之奸計矣,素聞徐母最賢,雖為曹操所囚,必定不會馳書召子,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之,徐母死矣”!


    正談論到此處,忽聽門外響起一陣宏亮的聲音,“哈哈哈哈,老先生,你這次料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你看,元直母親不是好好的嗎”?隨著聲音,從外麵進來了張飛,徐庶和母親徐老夫人,還有帶傷的陳到。大家到大堂重新坐下,這下連水鏡先生都感到詫意。他懷著好奇之心,問元直是何原因,母子會同來新野,徐母為了滿足眾人的好奇心,她與陳到講了整件事情的經過。


    水鏡先生聽後,看著張飛感慨地說“吾以為翼德勇略過人,乃萬人敵,豈不知還有這般計較”。徐庶拿出張飛對八門金鎖陣的破法遞與水鏡先生,對他說:“先生,此次大敗曹仁的五萬人馬,外人皆以為是學生之功;其實不然,我隻是背了個名而已。


    其實沒有我徐庶,曹仁同樣討不到一絲好處,隻要有三將軍,他來新野一絲勝算都沒有。


    水鏡先生看完張飛的破敵之策,徐庶又把張飛斷定曹仁白天陣被破後晚上會孤注一擲偷營之事說了一遍,然後斷定曹仁偷營失敗之後會到博陵渡口渡河的事也說了,水鏡先生聽後深深讚歎一已,他望著張飛,徐元直說“我還認為你走就走了,為什麽還讓他來嘔心瀝血。現在看來,翼德將是執棋之士,而許多深沉之士也會成為他的棋子”。張飛連稱“不敢,水鏡老先生你太謬讚了”。


    水鏡先生走後,張飛催促大哥收拾禮品去隆中拜請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沒有遇見正主,但遇見了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諸葛均和黃承彥等人。劉備與他們交流了對天下大勢的看法,眾人也說了各人的見解。劉備還留下了一封至誠至信的書信讓小童交與孔明。然後兄弟三人迴到了新野。


    七天之後,正是黃道吉日,也是龍虎風雲會的日子,張飛大早起來找到劉備關羽。催促二人收拾行裝。並說今日一定能夠見到孔明,當時關公偶感風寒,沒有同去,於是飛邀徐元直同往。


    孔明也料到三人今日會來,他也沒有躲避岀去,必竟事不過三,不能再四。他又做作一番後,把三人讓進草堂分賓主坐下,小童奉上茶來。劉備才仔細打量了一下孔明。


    隻見他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有一種飄然神仙之態。當下劉備望孔名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劉備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前二次拜謁,未逢真顏。不得已拜書留閱,未知先生入覽否”?


    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成性,屢蒙將軍枉臨,不甚惶恐”。張飛在旁曰“兄長前來拜求先生,何不說明來意,互相吹捧何來”?孔明看了飛一眼,曰“留信已閱,足見將軍憂國憂民之心,但恨亮年幼才淺,有誤將軍下問”。先主望了徐庶一眼,曰“司馬德超之言,徐元直之語,難道有假不成?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孔明曰:“德超,元直皆世之高士,亮不過一耕夫而已,怎樣敢談天下大事?亮是二公謬舉了,劉將軍你為什麽舍棄美玉而救頑石乎?要知劉備如何作答,請看下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