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這便是尼古拉?特斯拉所探尋到的驚世方法。他巧妙地借助了地球自誕生起就與生俱來的神秘磁場。


    星球磁場,是地球隱匿於浩瀚宇宙中的能量密碼,無聲無息卻又磅礴無盡。


    在這無垠的宇宙星河之中,有一個奇妙的現象至今無人能解 —— 為何所有的星球,無論大小、無論遠近,都被一層磁場環繞守護。


    這已然成為了客觀存在的鐵律,如同宇宙親手書寫的真理篇章,無可辯駁。


    規則,恰似那根無形的指揮棒,規範著世間萬物的運行軌跡;真理,宛如永不熄滅的燈塔,穿透層層迷霧,指引著人類探索的方向;數字,更是那精準的度量衡,衡量著宇宙萬物的尺度。


    它們的特性恆定不變,超脫了時間的束縛,傲然屹立於歲月的洪流之上,冷眼旁觀滄海桑田的變遷。


    而磁場,這神奇的存在,在它諸多令人驚歎的特性之中,竟隱藏著轉化為電能的神奇魔力。


    地球磁場,廣袤無垠,是一張無形的巨網,將整個地球溫柔籠罩。可即便它浩瀚如此,本質終究是磁場,逃不開那物理法則的製約。隻要是磁場,便具備產生電能的潛能,一旦被喚醒,便能釋放出毀天滅地的能量。


    尼古拉?特斯拉,這位科學界的傳奇人物,早將電磁之間千絲萬縷的聯係摸得一清二楚,那電磁之間的相互轉換,於他而言,就像是一場得心應手的精妙魔術。他在實驗室中無數次見證電能與磁能的奇妙共舞,一次次精準操控,已然將這兩者的關係爛熟於心。


    不得不承認,他是當之無愧的天才,是那種連愛因斯坦都讚歎有加,稱其擁有那一分可遇而不可求靈感的絕世奇才。迴溯到 1903 年 7 月,那幾個注定被曆史銘記的夜晚,特斯拉屹立於沃登克裏弗塔之下,宛如一位操控雷電的神明。


    在他的手中,科技與自然之力完美融合,一道道人造閃電劃破長空,點亮了數百英裏半徑範圍內的黑暗蒼穹,那光芒奪目得讓人仿若置身夢幻之境,又震撼得令人心生敬畏。


    嬌,你心底可有想過,究竟需要何等磅礴的能量,才能支撐起這般規模宏大的放電奇觀?


    從那時起,特斯拉心中的探索火種便被徹底點燃,一發不可收拾。哪怕 1906 年,沃登克裏弗塔因種種緣由被迫停工,這也未曾磨滅他對頭頂那片浩瀚天空的熾熱探索欲望。他宛如一位孤獨的行者,懷揣著對未知的執著,在科學的荊棘路上奮勇前行。


    時光流轉至 1908 年,他多年的苦心鑽研與不懈嚐試終於迎來曙光,成功實現了那個近乎天方夜譚的構想 —— 真正意義上大規模地利用地球磁場。


    他站在沃登克裏弗塔之上,目光遠眺,選定了通古斯卡河地區,那塊四周最為廣袤、渺無人煙的荒蕪之地作為他的實驗場。或許在他眼中,隻有這般遠離塵世喧囂的淨土,才能承受即將釋放的驚世能量。


    然而,當那一道足以照亮整個歐亞地區的刺目光芒瞬間綻放,當事後那方圓幾千公裏內呈現出的恐怖災後場景映入世人眼簾,特斯拉的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愫。


    他深知,這已然超越了人類現階段所能掌控的範疇,至少,絕不能讓那些心懷權謀、目光短淺的政治家染指。這力量,是潘多拉魔盒中被釋放的惡魔,一旦失控,帶來的將是無盡的災難。


    即便如此,已然掌握這般神奇電能獲取方式的他,並未停下探索的腳步。他抬頭仰望星空,那片浩瀚無垠、充滿未知的宇宙深處仿佛有一種魔力,深深吸引著他。


    於是,在往後的日子裏,他憑借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超凡的智慧,獨自勾勒出星際航行的宏偉藍圖,還有那一係列超乎常人想象、來自未來世界的超現實規劃。


    但命運似乎總愛跟這位天才開玩笑,在他人生的暮年,為了不讓那些居心叵測之人有可乘之機,從他那些充滿奇思妙想的暢想手稿中竊取電能獲取的機密,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焚燒自己一生的心血結晶。在世人眼中,這位曾經光芒萬丈的天才,仿佛被沃登克裏弗塔的停工擊垮了心智,從此變得瘋瘋癲癲,最終在孤獨與落寞中,於賓館的一角悄然離世。”


    陳十一言罷,靜靜地看著陳嬌的眼眸,透過她的雙眼,看到了那段波瀾壯闊又滿是遺憾的曆史,一時間,陷入了沉默。


    陳嬌微微揚起下頜,眼神中閃爍著激動與驚歎交織的光芒,情不自禁地開口道:


    “星球磁場發電,這是多麽令人拍案叫絕的觀點啊!簡直如同劃破人類認知夜空的一道璀璨流星,如此超乎想象,徹底顛覆了我們過往對能源獲取的固有思維。”


    她輕輕踱步,思緒仿若飄向了浩瀚宇宙,語氣中滿是憧憬:“在那廣袤無垠的宇宙之中,有一個神奇且公認的現象 —— 所有的星球,無論它們身處何方,是熾熱燃燒的恆星,還是默默環繞的行星,無一例外,都被一層神秘的磁場環繞守護。


    這磁場,仿若星球與生俱來的能量護盾,又似隱匿著無盡奧秘的密碼鎖。倘若人類真的掌握了星球磁場發電這一逆天技能,那星際航行的大門將訇然洞開。


    想想看,宇宙之中,星球數不勝數,如同散落在黑暗中的璀璨寶石,它們所蘊含的磁場能量,就像是一個個永不枯竭的超級加油站,隨時隨地為我們的星際探索之旅提供充足動力,從此,浩瀚星河將不再遙不可及。”


    陳嬌頓了頓,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惋惜,接著說道:


    “而且,這其中最關鍵的是,倘若特斯拉當年的這項驚世技術能夠順利流傳下來,那如今的世界將會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模樣。我們將徹底告別以煤發電的陳舊模式,告別那滾滾濃煙與環境汙染。


    隻需在適宜的地區建造起類似沃登克裏弗塔那般的神奇建築,並裝備上先進的星球磁場發電裝置,整個地區所需的電流便能由地球磁場源源不斷地供給。到那時,新能源汽車將以摧枯拉朽之勢真正取代燃油汽車,電能會如同一位萬能的主宰,全麵取代其他一切傳統能源。


    全球變暖所引發的諸如颶風等各種極端氣候災害,也將因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而消弭於無形,那些肆虐的狂風再也不會如兇猛的嬰孩般,給人類世界帶來無盡的破壞與傷痛。”


    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假設的光芒,輕聲呢喃:


    “如果那時的他,能夠預見如今人類所麵臨的重重難關,知曉能源危機、環境汙染正一步步緊逼我們的生存底線,或許,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將這項技術公之於眾,讓人類得以提前擺脫困境,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不過,就在下一瞬間,仿若一陣寒風驟然吹過,陳嬌眼中的光芒陡然黯淡下來,像是被一層陰霾籠罩。她微微皺眉,語氣中滿是無奈與釋然:


    “不,仔細想想,他之所以焚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在那個風雲激蕩、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的危險當口,局勢動蕩不安,各方勢力虎視眈眈。他怎麽可能,又怎敢透露出一絲一毫通古斯大爆炸與他的研究有關的信息呢?哪怕隻是泄露一點風聲,那些荷槍實彈、滿腦子掠奪與征服的軍人,定會如嗅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蜂擁而至,不擇手段地搶奪他的技術。真若如此,曆史恐怕都將被改寫,或許後來掉到廣島的,就不是那枚象征著災難與毀滅的原子彈,而是因爭奪技術引發的更大規模戰亂所帶來的無盡硝煙與苦難。”


    言罷,陳嬌也如同陳十一一般,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


    落地窗外,濃稠如墨的黑幕肆意蔓延,無邊無際,要將世間的一切都吞噬殆盡,唯有那人間的一簇簇燈火,如頑強的星辰,倔強地閃爍著,努力驅散著黑暗。


    落地窗後,兩道靜靜站立的身影,彼此相對,卻相顧無言。他們仿若一同沉浸在對那位曠世天才波瀾壯闊一生的深深唏噓之中,感慨命運的無常與弄人;又仿若在為人類的渺小與無奈默哀,即便我們偶爾窺探到了強大的自然規則,掌握了些許改變世界的力量,但麵對生老病死的宿命,依舊無力掙脫,隻能在時光的洪流中隨波逐流,徒留一聲歎息。


    ...


    如今的人類,生活在一個規則健全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規則如同細密的網,將人類乃至一切事物都禁錮其中。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類自身所蘊含的靈,那種本可能創造和衍生新規則的力量,也被束縛住了,難以再如往昔一般自由地演變為新的規則。


    麵對這一現狀,那些富有卓識的先人們曾探索過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其中一批便是如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一般的智者,他們提出了一種獨特而深奧的觀點,將靈界之上的所有規則都認定為一個個具有特殊含義的數字,此乃他們所秉持的 “萬物皆數” 的教義。


    在他們的認知中,人依舊是具備成為數字的可能性的。他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應當擁有一枚能夠代表其靈魂的數字,並且為此不斷地進行探索,試圖在那無盡的數字奧秘中,尋找到專屬於自己的那枚靈魂數字。這無疑意味著,他們所追尋的是一條由人成為規則的艱難道路。


    然而,這條道路的探索難度超乎想象。


    就如在三界論中所闡明的那樣,成為規則的道路早已被這世上諸多既有的規則所重重製約。反映到他們的數字教義裏,便是這世界上已然存在了諸如 1,2,3,5,7,11 等一係列獨一無二的數字,這些既定的數字仿佛是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山峰,橫亙在後人麵前。


    於是,不禁令人發問,在這些數字之後,後來者又能成為什麽數字呢?


    這便是這條道路所麵臨的巨大局限。縱觀曆史,關於這條道路的探索,至今都未曾有過確鑿而正麵的記載,僅留存著一些諸如釋迦牟尼般帶有神秘色彩、捕風捉影般的記錄,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與猜測。


    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先人們,大多都秉持著唯心主義的思想觀念。


    當我們代入三界論來理解時,會發現他們認為人是具備成為規則的靈的,這種靈是一種超越物質的存在,能夠與更高層次的規則相契合。也正因如此,這批懷揣著以人類之靈成就規則這一宏大理想的先人們,在後世大多被人們稱為哲學家。


    他們以深邃的思想、獨特的見解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人類思想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盡管他們所追尋的道路充滿了未知與艱難,但他們的思考與探索卻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思想啟迪 。


    在人類探索前行的漫漫長路上,當一部分先人執著於從自身之靈探尋成為規則的可能時,另有一些先人卻另辟蹊徑,秉持著一種極為務實且充滿智慧的信念 —— 既然無法成為規則,那便巧妙地利用規則。


    他們深知自身僅僅是血肉之軀,並非那高高在上、主宰萬物的規則本身,然而,憑借著頑強的毅力與無畏的勇氣,他們以凡人之軀一步步靠近那些神秘而強大的規則。


    正是源於這份靠近與接觸,人類在各類規則的助力之下,開啟了一場緩慢卻意義非凡的蛻變之旅,漸漸掙脫凡俗的枷鎖。這一批先驅者,由於長期與規則近距離接觸,深受規則那純粹而質樸力量的熏陶,久而久之,自身也都孕育出了一顆純粹的心靈。


    這份純粹,宛如一束穿透迷霧的強光,讓他們得以心無旁騖地將全部心神投入到科研的浩瀚海洋之中。在實驗室裏,麵對複雜的儀器和數據,他們忘卻外界的喧囂與紛擾,專注於每一次實驗的細微變化,隻為探尋那隱藏在表象背後的真理之光。他們不會被功名利祿所誘惑,不會被世俗偏見所幹擾,一心隻為追逐科學的真諦。


    同時,純粹也賦予了他們一種超凡脫俗的處世智慧 —— 知世故而不世故。


    他們行走於世間,洞悉人間百態、世事無常,卻始終能保持內心的澄澈與高潔。麵對名利場的誘惑,他們淡然一笑,轉身繼續投身科研;麵對學術上的紛爭,他們以平和之心據理力爭,隻為守護科學的純粹。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懷揣著一顆大愛之心,矢誌不渝地推動著人類發展的進程。因為靠近規則,他們深刻領悟到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在宇宙中的渺小與偉大,所以他們的出發點從來都不是個人的榮辱得失,而是著眼於全人類的福祉。


    每一項科研成果的誕生,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能否為人類帶來光明、溫暖與進步,而非個人能從中獲取多少財富與聲望。


    就拿愛因斯坦來說,這位科學巨匠在殫精竭慮推出質能公式後,內心懷揣的僅僅是一個質樸而美好的願望 —— 希望其他的科學家能夠以此為基石,製造出替代電能的新能源,為人類能源危機找到一條出路。


    他滿心期待著科技能為人類帶來福祉,卻萬萬沒想到,後來這一公式竟成為了原子彈誕生的理論根基。當那朵象征著毀滅的蘑菇雲在廣島和長崎上空升起時,他的內心該是何等的沉痛與懊悔,他一生所追求的和平利用科學的夢想,在那一刻被無情地撕裂。


    再看尼古拉?特斯拉,他的一生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與無盡的創造力。他發明的能製造一次小型地震的小型機電振蕩器,展示了人類對機械振動力量的精妙掌控;球狀閃電的製造技術,讓人類得以窺探那神秘自然現象背後的科學奧秘;


    造成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大停電的技術,雖然引發了一時的轟動與爭議,但也從側麵證明了他對電力操控的登峰造極;


    帶電粒子束的技術,為現代粒子物理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而最為震撼的,當屬那讓他仿佛擁有了劈開地球之力的星球磁場發電技術。這些驚世駭俗的技術,無一例外,倘若能被合理利用,必然能為人類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將人類文明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特斯拉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其中潛藏的巨大危機。


    他深知,規則之所以被尊稱為規則,就在於它的一視同仁,就如同死亡,無論世間何種生物,帝王將相也好,販夫走卒也罷,都無法逃脫它的掌控。


    而尚未將自身靈鍛造為規則的人類,一旦過早地、貿然地掌握了這些規則之力,這種力量便極有可能失去公平,淪為少數人謀取私利、操控世界的工具。出於對人類命運的深切擔憂,他最終選擇隻留下交流電這一偉大成果,將其他那些可能引發動蕩的技術深藏於心,甚至在晚年不惜銷毀手稿,以防被居心叵測之人利用。


    而這一批以人類之軀,拚盡全力靠近、掌握規則的先驅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閃耀著光輝的名字 —— 科學家。


    他們用智慧、勇氣與大愛,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築起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豐碑,讓後人得以踩著他們的肩膀,繼續向著未知的光明奮勇前行,即便前路荊棘叢生,卻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禦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黯淡星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黯淡星月並收藏最後的禦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