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李景隆:叫我過來幹啥?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作者:藍天冰牛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老朱爺孫二人的閑聊下,很快馬車來到了皇宮。
朱棣對著朱瞻基說道:
“你不要迴去了,就跟在爺爺身邊,一起前往禦書房商討賑災的相關事宜。”
“要懂得將從老師那裏學會的高深學問,學以致用。到時候我會給你機會,讓你適當表現一番,檢驗你這趟學習成果的同時,也讓朝中那群臭丘八看看大明的好聖孫。”
“可千萬不要怪罪爺爺與老師對你嚴格,這些現場的朝政討論,都將會是你以後寶貴的從政經驗,萬不可辜負了爺爺與你老師的一片苦心。”
打小培養儲君,在洪武年間就已經出現。
朱標的政治生涯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6歲被立為吳王世子;9歲時在應天府稱王確定了接班人身份。
朱元璋命令大臣們在匯報政務時,也要同時告知朱標。
通過處理各種朝政,朱標積累了大量的政治經驗,使其成為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儲君。
受父親與大哥的影響,朱棣也打算從小如此培養朱瞻基。
朱瞻基當即拱手說道:
“皇爺爺您說的話我都會謹記,定然不會辜負了您與老師的一片心意。”
朱棣看著朱瞻基聽話懂事的樣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一眾子嗣,
朱瞻基才是他最為心怡的儲君人選。
選擇朱高熾坐太子,也是為了方便以後朱瞻基接班。
雖然朱瞻基一直在他麵前賣乖,可是朱棣知道這孩子骨子裏有一股狠勁。
這一點朱棣喜歡。
受老大的影響既繼承了‘仁’,受自己的影響繼承了‘狠’,如果在成長道路上再來一位老師,大孫以後的未來將不可限量。
所以朱棣將朱瞻基托付給了陳羽。
陳羽平日接觸的時候,確實有些跳脫,甚至有些不正經、毒舌。
但是本心不壞。
所具備的知識都站在世間頂層。
每一次剖析問題總是能撥開表象,潛入到更深的層次去看待。
朱棣也希望朱瞻基能掌握這個本領,當皇帝在處理事情時,能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
帝王權術在陳羽手中更是運用的爐火純青。
真不知道為何陳羽這麽年輕,到底如何習得這些。
就像朱瞻基之前所說,明明二十出頭,卻比那些隱居山林中七八十歲的隱士還要高深莫測。
怪哉!
看來隻能等到過幾天袁珙大師給陳羽麵相之後,來為我解答了。
轎子到了禦書房之後,朱棣吩咐紀綱召見來禦書房議事的人選後,牽著朱瞻基的手向裏走去。
…………
禦書房。
位於大明百官之首的曹國公李景隆,正一臉懵逼的看著在場的官員。
三位皇子、楊士奇、楊榮、解晉、夏原吉。
還有一個坐在朱棣旁邊的太孫朱瞻基。
尼瑪!
還以為朱棣特意單獨召見自己,來商量販賣精鹽的事情。
可看這架勢,好像不對啊!
四叔不會又想坑自己吧?
李景隆心中泛著嘀咕,慌得不行。
他清楚朱棣將自己捧到百官之首的位置,就是為了安撫建文舊臣,隻要局勢安穩,很有可能將自己殺了,為朝中官員泄憤。
好在惶恐不安中,等來了精鹽生意。
雖然自己一個武將世家轉行做商賈的買賣不太好,可是販賣精鹽的本質實則是為朱棣做事。
李景隆很清楚隻要將這件事情做好了,證明了自身價值,自己就安全了。
也多虧了精鹽生意。
自己與朝中文武百官的關係竟慢慢和解。
李景隆雖是一名武將,卻行軍打仗不行,可是對於人情世故的運用非常熟練。
精鹽的質量,哪怕是目前朝廷中的禦鹽也遠遠不及。
精鹽一出,在南京城中勳貴、士紳階級等圈子都預定爆滿了。
隻要朝中官員購買,李景隆一律打九折,並且優先提供。
這一做法,
讓朝中官員心中有一股莫大滿足的虛榮快感。
為了能以後吃上精鹽,再加上李景隆這小子懂事,朝中官員對他的恨意自然就減少了許多。
畢竟李景隆再廢物,那也是建文識人不明。
歸根結底還是問題還是出在了朱允炆身上。
就在李景隆思索之際,坐在龍椅上的朱棣對著朱高熾大聲嗬斥道:
“太子爺,看看你想出來的辦法,從流民中舉薦負責人管理,這就是推卸責任,如果這些負責人心懷異性,那百姓豈不是會過的更苦,朝廷豈不是成了幫兇!”
朱高熾躬著身子,被一連串的臭罵搞的腦袋直發懵,隻能連連點頭。
前幾天還好老大,怎麽早上帶著朱瞻基出去一趟,迴來就翻臉不認人了?
出去……
朱高熾腦海中浮現出陳羽那一副笑嗬嗬的樣子。
尼瑪!
好你個陳兄,我拿你當兄弟,兒子都交給你了,你卻如此坑我!
朱棣沒有遇到你之前,自己所處理的政務都得到了肯定。
遇到你之後,得到的不僅是否定,還有一頓臭罵!
可在朱棣的繼續輸出中,在場的所有官員都神色一變,問題真的很嚴重!
朱高熾被罵的滿頭大汗,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想了想之後,弱弱的說道:
“陛下批評的對。”
朱高煦頓了頓,感覺自己表現的機會來了,急忙站出來說道:
“陛下,這賑災的事情就交給我去辦,保證辦的漂漂亮亮。”
朱棣看向朱高煦疑惑的問道:
“你有計策?”
朱高煦笑了笑說道:
“這還不簡單,隻要將老大那個交給我負責,誰要生出了歪心思,我就活剮了他。”
“殺一儆百;一個不夠那就十個;殺十個不夠,那就一百個;直到震懾住那一群負責人,這樣一來,賑災就能夠正常進行下去了。”
朱棣聽著朱高煦的計策明顯一怔,跟他當初在陳羽小酒館那裏想的如出一轍。
老二果然是所有皇子中最像自己的。
隻是還不等朱棣感慨,解縉就立馬站出來說道:
“漢王殿下,大災之年朝廷當行仁愛,你如此殺戮,自己落下一個罵名也就罷了,可若是連累陛下也背負殘暴的罵名,這個責任你擔待的起嗎?”
“你……”
麵對解縉的質問,朱高煦梗著脖子不服氣的盯著他,蠕動了一下嘴唇,但並沒有說話反駁。
每一次這些文官集團就拿什麽狗屁‘仁愛’說事。
就像一個萬能的擋箭牌一樣。
可恰恰朱高煦一點辦法都沒有。
朱高煦腦海中浮現出了四弟陳羽和善的笑容。
姥姥的!
嘴皮子比我利索是吧。
等下朝之後,我去找四弟求一個辦法,好好治一治你這樣的仁愛嘴!
“吵能解決問題!”朱棣沉聲說道。
夏原吉看了一眼坐在朱棣旁邊一臉沉穩的朱瞻基,心中好像明白了些什麽,開口說道:
“我等苦思許久,沒有想出更好的計策,還請陛下解惑。”
解縉、楊士奇、楊榮、朱高煦、朱高燧聞言詫異,皇帝大部分的權力是做決斷,文官集團想了十多天的主意被否了,現在你個夏原吉如此勇了嗎?
直接撂挑子,讓永樂帝想!
能夠想出來還好,可如果想不出來,那就是當眾打皇帝的臉。
瘋了吧!
朱棣對著朱瞻基說道:
“你不要迴去了,就跟在爺爺身邊,一起前往禦書房商討賑災的相關事宜。”
“要懂得將從老師那裏學會的高深學問,學以致用。到時候我會給你機會,讓你適當表現一番,檢驗你這趟學習成果的同時,也讓朝中那群臭丘八看看大明的好聖孫。”
“可千萬不要怪罪爺爺與老師對你嚴格,這些現場的朝政討論,都將會是你以後寶貴的從政經驗,萬不可辜負了爺爺與你老師的一片苦心。”
打小培養儲君,在洪武年間就已經出現。
朱標的政治生涯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6歲被立為吳王世子;9歲時在應天府稱王確定了接班人身份。
朱元璋命令大臣們在匯報政務時,也要同時告知朱標。
通過處理各種朝政,朱標積累了大量的政治經驗,使其成為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儲君。
受父親與大哥的影響,朱棣也打算從小如此培養朱瞻基。
朱瞻基當即拱手說道:
“皇爺爺您說的話我都會謹記,定然不會辜負了您與老師的一片心意。”
朱棣看著朱瞻基聽話懂事的樣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一眾子嗣,
朱瞻基才是他最為心怡的儲君人選。
選擇朱高熾坐太子,也是為了方便以後朱瞻基接班。
雖然朱瞻基一直在他麵前賣乖,可是朱棣知道這孩子骨子裏有一股狠勁。
這一點朱棣喜歡。
受老大的影響既繼承了‘仁’,受自己的影響繼承了‘狠’,如果在成長道路上再來一位老師,大孫以後的未來將不可限量。
所以朱棣將朱瞻基托付給了陳羽。
陳羽平日接觸的時候,確實有些跳脫,甚至有些不正經、毒舌。
但是本心不壞。
所具備的知識都站在世間頂層。
每一次剖析問題總是能撥開表象,潛入到更深的層次去看待。
朱棣也希望朱瞻基能掌握這個本領,當皇帝在處理事情時,能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
帝王權術在陳羽手中更是運用的爐火純青。
真不知道為何陳羽這麽年輕,到底如何習得這些。
就像朱瞻基之前所說,明明二十出頭,卻比那些隱居山林中七八十歲的隱士還要高深莫測。
怪哉!
看來隻能等到過幾天袁珙大師給陳羽麵相之後,來為我解答了。
轎子到了禦書房之後,朱棣吩咐紀綱召見來禦書房議事的人選後,牽著朱瞻基的手向裏走去。
…………
禦書房。
位於大明百官之首的曹國公李景隆,正一臉懵逼的看著在場的官員。
三位皇子、楊士奇、楊榮、解晉、夏原吉。
還有一個坐在朱棣旁邊的太孫朱瞻基。
尼瑪!
還以為朱棣特意單獨召見自己,來商量販賣精鹽的事情。
可看這架勢,好像不對啊!
四叔不會又想坑自己吧?
李景隆心中泛著嘀咕,慌得不行。
他清楚朱棣將自己捧到百官之首的位置,就是為了安撫建文舊臣,隻要局勢安穩,很有可能將自己殺了,為朝中官員泄憤。
好在惶恐不安中,等來了精鹽生意。
雖然自己一個武將世家轉行做商賈的買賣不太好,可是販賣精鹽的本質實則是為朱棣做事。
李景隆很清楚隻要將這件事情做好了,證明了自身價值,自己就安全了。
也多虧了精鹽生意。
自己與朝中文武百官的關係竟慢慢和解。
李景隆雖是一名武將,卻行軍打仗不行,可是對於人情世故的運用非常熟練。
精鹽的質量,哪怕是目前朝廷中的禦鹽也遠遠不及。
精鹽一出,在南京城中勳貴、士紳階級等圈子都預定爆滿了。
隻要朝中官員購買,李景隆一律打九折,並且優先提供。
這一做法,
讓朝中官員心中有一股莫大滿足的虛榮快感。
為了能以後吃上精鹽,再加上李景隆這小子懂事,朝中官員對他的恨意自然就減少了許多。
畢竟李景隆再廢物,那也是建文識人不明。
歸根結底還是問題還是出在了朱允炆身上。
就在李景隆思索之際,坐在龍椅上的朱棣對著朱高熾大聲嗬斥道:
“太子爺,看看你想出來的辦法,從流民中舉薦負責人管理,這就是推卸責任,如果這些負責人心懷異性,那百姓豈不是會過的更苦,朝廷豈不是成了幫兇!”
朱高熾躬著身子,被一連串的臭罵搞的腦袋直發懵,隻能連連點頭。
前幾天還好老大,怎麽早上帶著朱瞻基出去一趟,迴來就翻臉不認人了?
出去……
朱高熾腦海中浮現出陳羽那一副笑嗬嗬的樣子。
尼瑪!
好你個陳兄,我拿你當兄弟,兒子都交給你了,你卻如此坑我!
朱棣沒有遇到你之前,自己所處理的政務都得到了肯定。
遇到你之後,得到的不僅是否定,還有一頓臭罵!
可在朱棣的繼續輸出中,在場的所有官員都神色一變,問題真的很嚴重!
朱高熾被罵的滿頭大汗,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想了想之後,弱弱的說道:
“陛下批評的對。”
朱高煦頓了頓,感覺自己表現的機會來了,急忙站出來說道:
“陛下,這賑災的事情就交給我去辦,保證辦的漂漂亮亮。”
朱棣看向朱高煦疑惑的問道:
“你有計策?”
朱高煦笑了笑說道:
“這還不簡單,隻要將老大那個交給我負責,誰要生出了歪心思,我就活剮了他。”
“殺一儆百;一個不夠那就十個;殺十個不夠,那就一百個;直到震懾住那一群負責人,這樣一來,賑災就能夠正常進行下去了。”
朱棣聽著朱高煦的計策明顯一怔,跟他當初在陳羽小酒館那裏想的如出一轍。
老二果然是所有皇子中最像自己的。
隻是還不等朱棣感慨,解縉就立馬站出來說道:
“漢王殿下,大災之年朝廷當行仁愛,你如此殺戮,自己落下一個罵名也就罷了,可若是連累陛下也背負殘暴的罵名,這個責任你擔待的起嗎?”
“你……”
麵對解縉的質問,朱高煦梗著脖子不服氣的盯著他,蠕動了一下嘴唇,但並沒有說話反駁。
每一次這些文官集團就拿什麽狗屁‘仁愛’說事。
就像一個萬能的擋箭牌一樣。
可恰恰朱高煦一點辦法都沒有。
朱高煦腦海中浮現出了四弟陳羽和善的笑容。
姥姥的!
嘴皮子比我利索是吧。
等下朝之後,我去找四弟求一個辦法,好好治一治你這樣的仁愛嘴!
“吵能解決問題!”朱棣沉聲說道。
夏原吉看了一眼坐在朱棣旁邊一臉沉穩的朱瞻基,心中好像明白了些什麽,開口說道:
“我等苦思許久,沒有想出更好的計策,還請陛下解惑。”
解縉、楊士奇、楊榮、朱高煦、朱高燧聞言詫異,皇帝大部分的權力是做決斷,文官集團想了十多天的主意被否了,現在你個夏原吉如此勇了嗎?
直接撂挑子,讓永樂帝想!
能夠想出來還好,可如果想不出來,那就是當眾打皇帝的臉。
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