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朱棣:我要開始表演了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作者:藍天冰牛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士奇真的沒有想到夏原吉自從上次被抄家關入牢獄之後,性格如此剛猛。
國宴的時候剛與一眾藩王宗室為敵,如今又當麵讓朱棣下不了台。
現在的夏原吉與朱高熾工作密切,朝中都以為這家夥是太子黨。
如果惹的皇帝不高興,那麽待會很有可能降罪太子。
楊士奇主動站出來解圍道:
“陛下,微臣認為可以將太子與漢王的政策融合一下,隻不過懲罰不是‘活剮’,而是關押之類,任何計策都沒有十全十美一說,應該比較其中的弊端與優點。”
“太子計策一出,到時候朝中官員不用在像先前一樣,分走大量的官員,導致國家其他政事耽擱,這樣看來優點要遠遠大於弊端,乃是可行之策。”
楊士奇的話一出,在場的楊榮、解縉當即附議。
這個計策雖是太子提出來,可也是整個太子府智慧的結晶。
而且朝廷頒布賑災之法還有一個潛規則。
那就是最後采用誰提出來的計策,大頭的功勞就是誰的。
畢竟災民此時沒有朝廷的救濟,等待他們的隻有死路一條,對於將死之人,誰幫助了他們,那可真的是會打心底裏感激。
如果朱棣同意太子的賑災計策,那麽以後太子在民間必定會獲得一個為民著想的好名聲。
他們都隸屬於太子府,當然希望功勞的大頭算到太子的頭上。
至於弊端……
大災年間,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話落,朱棣神色嚴肅的說道:
“楊士奇你可真是讀聖人書讀傻了,方才還說太子政策的弊端,如此還要一意孤行?”
楊士奇做官,曆來以穩重行事,他不明白,自己遞給皇帝的台階,皇帝不僅不接,反而好像還生氣了?
局勢看錯了?!
朱棣輕輕的歎息一聲,太子府上的智囊團真是連陳兄的一根腳趾都比不上。
腳趾頭?
自己怎會想出這樣的比較。
尼瑪!
被陳兄傳染了。
但是這個比較好像真是如此。
朱棣拋開腦子中的想法,緩緩開口說道:“采取以工代賑,就能完美解決所有問題!”
以工代賑?
在場眾人一聽,頓時麵麵相覷,有些震驚的呆愣住了。
不是感覺朱棣提出的計策有多麽的牛逼,而是這個辦法拿出來簡直就是在侮辱他們這些熟讀曆史,博覽群書的文官。
他們對這個計策那可是太熟悉了,可是都在心中第一時間將其否決。
以工代賑實施起來確實好,幹活才有飯吃,不會存在‘白嫖’救濟糧之人。
畢竟這個飯僅僅能維持不餓死,如果不是流民去做這個實在不劃算。
但缺點也很明顯,耗資巨大!
要想以工代賑,就必須大興土木。
因為流民大災之後安頓下來,最少需要起碼一年的時間。
所以以工代賑的工程必須足夠大。
這樣一來,朝廷的耗資就多了。
憑借如今朝廷國庫的剩餘,確實沒有辦法實施。
……
相較於其他人,夏原吉隻感覺自己的天塌了。
本來他想要給朱棣一個裝逼的台階,可是沒想到玩砸了。
難道今天自己收到朱棣帶著聖孫出宮,不是為了拜師並且交談一下國事?
朱棣看著他們眼中的不相信,自然知道他們想的是什麽。
“曹國公。”
咦?
李景隆一臉懵逼的走了出來,硬著頭皮應道:
“臣在。”
尼瑪!
我算是搞清楚讓我過來幹什麽了。
又踏馬籌錢!
上一次的三萬兩,真的已經是我的全部家當。
我現在真沒油水可榨了!
他意識到了朱棣提出以工代賑後的窘迫局麵,認為錢什麽的可以放一放,最重要的是該怎樣替四叔擋下這個尷尬。
可朱棣開口之後,他愣住了。
“朕聽說曹國公近日研發了一種精鹽,不知生意可好?”
所有人聽見這句話,都是一頭霧水。
李景隆更加懵逼了,手心都出汗了,我生意好不好你不知道嗎?
再說了,我隻是一個代理人!
前些天給匯報工作,你轉眼就忘了?
但這些話李景隆隻敢在心中吐槽。
此時他腦子瘋狂的運轉,試圖揣摩永樂帝的聖意。
刹那間,
好像領悟到了什麽。
精鹽的暴利,朱棣比任何人都清楚,而以工代賑缺的就是錢,也就是工程與賑災之間的‘收支平衡’。
難道是朱棣想用精鹽的錢來補貼流民大興土木?
李景隆權衡了一番之後,試探性的開口說道:
“精鹽提煉的工序比較複雜,成本高,但還是可以餘出一部分利潤。”
朱棣眼中有些詫異,沒有想到李景隆這小子迴答的如此滴水不漏,隨後淡淡的說道:
“既然有利潤那就好說,我看提煉精鹽是在京師剛剛興起的行業,並沒有在大明推廣鋪開,不知曹國公能不能讓利,將精鹽生意推廣到全國,幫助大明的災民順利的度過這一次的大災,讓災民少一些白骨。”
李景隆聞言眼睛一亮,心中狂喜,急忙躬身保證道:
“為了天下的災民,臣哪怕不掙錢,也要接下陛下下達的任務。”
李景隆清楚,這些流民可比正常的員工便宜多了。
隻管飯,不給錢。
這樣一來精鹽產業鏈將以最小的代價,推廣整個大明。
不僅如此,還能吸納這一次大災的流民。
政策發布後,自己在民間廢物的形象,也會扭轉。
怎麽想都不虧。
四叔愛我!
李景隆的保證擲地有聲,眾人皆驚。
對於新型產業的精鹽生意,用在以工代賑中在合適不過。
一個完完全全的空白產業向全國推廣,正是缺人的時候。
精鹽生意的利潤有多少,他們不知道。
但是他們猜測一年之後,李景隆絕對虧不了。
可是這個辦法不是他們太子府屬官想出來的,而是永樂帝。
一時間楊士奇、楊榮、解縉,心中皆是心中懊悔。
最近精鹽在京師上層大火,他們為什麽就沒有聯想到用精鹽來代替以工代賑呢?
但隨即他們發現之前都走入了一個死胡同,認為以工代賑隻能是大興土木。
想到這,在場的眾人皆是嘩然失色。
永樂帝大才!
朱高熾與夏原吉‘耳清木明’,與其他人不一樣,他倆心中對皇宮之外小酒館的陳羽,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夏原吉思索片刻後,眼神堅定起來。
陳羽這樣人才一定要來戶部,才能發揮他的最大價值。
不行,自己前段時間一直在牢獄裏麵休養生息。
出來之後,要找個機會去拜訪一下陳羽,順帶將其挖到戶部。
最終,眾人還是李景隆率先反應過來,他看著太子府那邊震驚的模樣,就知道朱棣這個逼裝的很成功。
“啪啪啪~~~”
李景隆率先鼓起掌來,大聲說道:
“陛下好計策啊,我空有提煉精鹽的本領,卻腦袋空空,多虧了陛下,才讓這一次大災少了許多白骨,這樣的計策我下輩子都想不出來,天下百姓會感激陛下!”
眾人聞言也反應過來,連忙附和。
朱棣看著眾人的反應,很是滿意。
有時候借陳兄的辦法來撐撐場麵,確實很爽。
坐在朱棣身旁的朱瞻基看著在場眾人眼中的反應,很是得意。
老師真厲害!
國宴的時候剛與一眾藩王宗室為敵,如今又當麵讓朱棣下不了台。
現在的夏原吉與朱高熾工作密切,朝中都以為這家夥是太子黨。
如果惹的皇帝不高興,那麽待會很有可能降罪太子。
楊士奇主動站出來解圍道:
“陛下,微臣認為可以將太子與漢王的政策融合一下,隻不過懲罰不是‘活剮’,而是關押之類,任何計策都沒有十全十美一說,應該比較其中的弊端與優點。”
“太子計策一出,到時候朝中官員不用在像先前一樣,分走大量的官員,導致國家其他政事耽擱,這樣看來優點要遠遠大於弊端,乃是可行之策。”
楊士奇的話一出,在場的楊榮、解縉當即附議。
這個計策雖是太子提出來,可也是整個太子府智慧的結晶。
而且朝廷頒布賑災之法還有一個潛規則。
那就是最後采用誰提出來的計策,大頭的功勞就是誰的。
畢竟災民此時沒有朝廷的救濟,等待他們的隻有死路一條,對於將死之人,誰幫助了他們,那可真的是會打心底裏感激。
如果朱棣同意太子的賑災計策,那麽以後太子在民間必定會獲得一個為民著想的好名聲。
他們都隸屬於太子府,當然希望功勞的大頭算到太子的頭上。
至於弊端……
大災年間,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話落,朱棣神色嚴肅的說道:
“楊士奇你可真是讀聖人書讀傻了,方才還說太子政策的弊端,如此還要一意孤行?”
楊士奇做官,曆來以穩重行事,他不明白,自己遞給皇帝的台階,皇帝不僅不接,反而好像還生氣了?
局勢看錯了?!
朱棣輕輕的歎息一聲,太子府上的智囊團真是連陳兄的一根腳趾都比不上。
腳趾頭?
自己怎會想出這樣的比較。
尼瑪!
被陳兄傳染了。
但是這個比較好像真是如此。
朱棣拋開腦子中的想法,緩緩開口說道:“采取以工代賑,就能完美解決所有問題!”
以工代賑?
在場眾人一聽,頓時麵麵相覷,有些震驚的呆愣住了。
不是感覺朱棣提出的計策有多麽的牛逼,而是這個辦法拿出來簡直就是在侮辱他們這些熟讀曆史,博覽群書的文官。
他們對這個計策那可是太熟悉了,可是都在心中第一時間將其否決。
以工代賑實施起來確實好,幹活才有飯吃,不會存在‘白嫖’救濟糧之人。
畢竟這個飯僅僅能維持不餓死,如果不是流民去做這個實在不劃算。
但缺點也很明顯,耗資巨大!
要想以工代賑,就必須大興土木。
因為流民大災之後安頓下來,最少需要起碼一年的時間。
所以以工代賑的工程必須足夠大。
這樣一來,朝廷的耗資就多了。
憑借如今朝廷國庫的剩餘,確實沒有辦法實施。
……
相較於其他人,夏原吉隻感覺自己的天塌了。
本來他想要給朱棣一個裝逼的台階,可是沒想到玩砸了。
難道今天自己收到朱棣帶著聖孫出宮,不是為了拜師並且交談一下國事?
朱棣看著他們眼中的不相信,自然知道他們想的是什麽。
“曹國公。”
咦?
李景隆一臉懵逼的走了出來,硬著頭皮應道:
“臣在。”
尼瑪!
我算是搞清楚讓我過來幹什麽了。
又踏馬籌錢!
上一次的三萬兩,真的已經是我的全部家當。
我現在真沒油水可榨了!
他意識到了朱棣提出以工代賑後的窘迫局麵,認為錢什麽的可以放一放,最重要的是該怎樣替四叔擋下這個尷尬。
可朱棣開口之後,他愣住了。
“朕聽說曹國公近日研發了一種精鹽,不知生意可好?”
所有人聽見這句話,都是一頭霧水。
李景隆更加懵逼了,手心都出汗了,我生意好不好你不知道嗎?
再說了,我隻是一個代理人!
前些天給匯報工作,你轉眼就忘了?
但這些話李景隆隻敢在心中吐槽。
此時他腦子瘋狂的運轉,試圖揣摩永樂帝的聖意。
刹那間,
好像領悟到了什麽。
精鹽的暴利,朱棣比任何人都清楚,而以工代賑缺的就是錢,也就是工程與賑災之間的‘收支平衡’。
難道是朱棣想用精鹽的錢來補貼流民大興土木?
李景隆權衡了一番之後,試探性的開口說道:
“精鹽提煉的工序比較複雜,成本高,但還是可以餘出一部分利潤。”
朱棣眼中有些詫異,沒有想到李景隆這小子迴答的如此滴水不漏,隨後淡淡的說道:
“既然有利潤那就好說,我看提煉精鹽是在京師剛剛興起的行業,並沒有在大明推廣鋪開,不知曹國公能不能讓利,將精鹽生意推廣到全國,幫助大明的災民順利的度過這一次的大災,讓災民少一些白骨。”
李景隆聞言眼睛一亮,心中狂喜,急忙躬身保證道:
“為了天下的災民,臣哪怕不掙錢,也要接下陛下下達的任務。”
李景隆清楚,這些流民可比正常的員工便宜多了。
隻管飯,不給錢。
這樣一來精鹽產業鏈將以最小的代價,推廣整個大明。
不僅如此,還能吸納這一次大災的流民。
政策發布後,自己在民間廢物的形象,也會扭轉。
怎麽想都不虧。
四叔愛我!
李景隆的保證擲地有聲,眾人皆驚。
對於新型產業的精鹽生意,用在以工代賑中在合適不過。
一個完完全全的空白產業向全國推廣,正是缺人的時候。
精鹽生意的利潤有多少,他們不知道。
但是他們猜測一年之後,李景隆絕對虧不了。
可是這個辦法不是他們太子府屬官想出來的,而是永樂帝。
一時間楊士奇、楊榮、解縉,心中皆是心中懊悔。
最近精鹽在京師上層大火,他們為什麽就沒有聯想到用精鹽來代替以工代賑呢?
但隨即他們發現之前都走入了一個死胡同,認為以工代賑隻能是大興土木。
想到這,在場的眾人皆是嘩然失色。
永樂帝大才!
朱高熾與夏原吉‘耳清木明’,與其他人不一樣,他倆心中對皇宮之外小酒館的陳羽,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夏原吉思索片刻後,眼神堅定起來。
陳羽這樣人才一定要來戶部,才能發揮他的最大價值。
不行,自己前段時間一直在牢獄裏麵休養生息。
出來之後,要找個機會去拜訪一下陳羽,順帶將其挖到戶部。
最終,眾人還是李景隆率先反應過來,他看著太子府那邊震驚的模樣,就知道朱棣這個逼裝的很成功。
“啪啪啪~~~”
李景隆率先鼓起掌來,大聲說道:
“陛下好計策啊,我空有提煉精鹽的本領,卻腦袋空空,多虧了陛下,才讓這一次大災少了許多白骨,這樣的計策我下輩子都想不出來,天下百姓會感激陛下!”
眾人聞言也反應過來,連忙附和。
朱棣看著眾人的反應,很是滿意。
有時候借陳兄的辦法來撐撐場麵,確實很爽。
坐在朱棣身旁的朱瞻基看著在場眾人眼中的反應,很是得意。
老師真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