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熏好了,沈梨和葉宵帶著熏魚一起下了山,給莊然送魚自然是主線任務,但葉宵還有另外一個支線——在村子裏拆卸幾片暖氣片,為主屋添置一個小爐子。
去年冬天主要靠燒火牆和火炕取暖,到了三九寒天,炕上熱的像烙餅,而屋子裏卻不夠暖,這一直讓葉宵覺得很頭疼。
所以,趁著冬天還沒來,葉宵要把造爐子的事情提上日程。她一邊下山,一邊在心裏盤算著具體的步驟和需要準備的工具、材料。
秋天來的悄無聲息,沈梨路過山葡萄藤的時候才發現,原本青綠的山葡萄如今竟已經快熟了。稀薄的陽光從葡萄葉的縫隙間流瀉而下,星星點點的金色的光斑在果實上跳躍,它們由綠轉紫,如同晶瑩的寶石。
山葡萄雖然叫葡萄,但是和我們常吃的葡萄還是有些許差別,至少在個頭上就有明顯的不同。它們小小的,跟藍莓差不多,但是味道卻很甜,最適合釀酒。
“去年沒吃上,今年我可得數著日子來摘!”下山的路並不好走,沈梨氣喘籲籲,說話也帶著濃重的喘氣聲。
“搞不好要中毒的。”末世前就聽說過釀果酒中毒的新聞,葉宵可不想為了點口腹之欲丟小命。
沈梨一撇嘴,不屑地說:“怕什麽?該井裏死的,河裏死不了。這叫生死有命!”
葉宵不打算再理會她的歪理邪說。
閑話間就來到了莊家,鐵皮大門半掩著,看起來應該是有人的,葉宵推門進院。
院子裏依舊幹淨整潔。
院子的東牆根兒整整齊齊地碼著一摞木柴,長短一致,粗細相仿,嚴絲合縫的仿佛是用尺子比著碼放的一般。
緊挨著木柴的地方,大缸小盆錯落有致地擺放著,缸壁的釉麵光滑如鏡,看起來擦洗的很勤快。
缸的旁邊穩穩地矗立著兩個竹枝做的大掃把。掃把旁,鋤頭、鐵鍬、耙子等工具依照大小順序依次排開,把柄被擦拭得油亮油亮的,金屬部分也透著寒光。明明都不是嶄新的工具,卻因保養得當而顯得精致。
這般整潔有序的景象,讓葉宵不禁暗自琢磨,他們兄妹三人是不是有什麽輕微的強迫症,不然怎會把這泥土院灑掃的一點多餘的石頭泥巴都不見。
葉宵和沈梨穿過院子,推開屋門。
伴隨著門口風鈴“叮鈴叮鈴”的清脆響聲,低頭忙碌的莊妤才意識到有人來了。她抬頭一看,是沈梨和葉宵,她們的手裏提著用麻繩串成一串的熏魚。
“哎呀,說好我們上山去拿的,怎麽還是親自送過來了!”見沈梨和葉宵來,莊妤趕緊將炕上正在挑揀的杏子一股腦劃拉到簸箕裏,暫時放到桌子上,又把旁邊簍子裏的杏幹也挪走,給沈梨和葉宵騰出坐的位置。“你們進院的時候我還以為是我哥跟莊沫沫迴來了,忙著挑杏子,就沒抬頭看。”
“你哥和沫沫幹嘛去了?”沈梨問。
“另一個村裏有梨樹,他們去摘梨子去了,估計吃午飯那會迴來吧!”莊妤走到角落的一個角櫃,拿起上麵的暖水瓶,倒了兩杯溫水分別遞給沈梨和葉宵,“喝點水歇歇。”
葉宵順著炕邊坐下,笑吟吟地說:“不妨事,反正也要下山一趟,順路了。這是你曬的杏子幹嗎?”她看到旁邊的一個簍子裏裝滿了黃澄澄的杏幹。
“對,村口那棵樹的杏子結了太多,吃不完又覺得浪費,就曬了點杏子幹。本來還做了罐子杏子醬,不過糖放少了,太酸了,不好吃。”莊妤從簍子裏抓了一大把杏子幹擺在炕上,示意葉宵嚐嚐。又抓了一把塞到沈梨手裏,讓她也吃。
葉宵隨手拿了一顆杏幹,酸甜可口有嚼勁,味道著實很不錯。她點點頭,又拿起一顆吃了起來。
見葉宵喜歡,莊妤從角櫃下麵的抽屜裏掏出一個手提的牛皮紙袋,從裏麵抽出一個疊的整整齊齊的塑料袋,罩在簍子口上就將杏幹往袋子裏倒。
“太多了太多了!”沈梨趕緊去攔莊妤。
莊妤把袋子護在身側:“又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我們曬了很多呢!這隻是今天收的。剩下更多的還在菜園子裏曬著呢!”
莊妤說著就向菜園子的方向揚了揚下巴,沈梨順著後窗看過去,果然看到兩個跟家裏曬蘑菇差不多的曬網。隻是離得太遠看不清曬的是什麽。
“我哥照著你們曬蘑菇的網做的架子。”莊妤又往袋子裏塞了一些杏子幹,係好口,放在桌子上。
“對了,剛剛葉宵姐說你們下山是要辦什麽事情的?”
葉宵趕緊解釋:“沒什麽要緊的,就是想在屋裏添個小爐子,所以想到村子裏看看有沒有廢棄的暖氣片可以拆迴去用。”
莊妤莞爾一笑:“那你可是找對人了,造爐子我哥可是有一手。”
“哦?你哥還會做這個?”
“換第二個聚集區的時候,我們住的房子很冷,晚上幾個人凍得睡不著,我哥就在屋子裏弄了個爐子,雖然醜了點,但是用起來還是不錯的。後麵來這大北方以後,爐子不好燒,總是冒濃煙,也是哥修好的。”
聽到莊妤這麽說,葉宵放心了不少。一路上她還在擔心自己沒有蓋爐子的經驗,怕翻車蓋不好呢!沒想到竟然有個現成的技術指導。
“你哥有沒有說什麽時候迴來?”葉宵問。
“沒說,不過一般吃午飯之前總會迴來了。”
葉宵看了看外麵的天,離吃午飯應該還有兩個小時,於是她決定跟沈梨先去村子裏找找暖氣片。
莊妤帶路,沈梨和葉宵一前一後跟著她一家一戶地搜羅起來。
“話說,暖氣裏裝的是氣嗎?”沈梨作為一個純粹的南方人,對暖氣的製熱原理完全不懂。
莊妤掩口一笑:“不是氣,是水啦!”
“水?那為什麽要叫暖氣不叫暖水?”沈梨一頭霧水。
葉宵也被沈梨的話逗笑了,她耐心地解釋道:“暖氣是中空的,連接爐子,灌水進去,爐子加熱後灌進去的水就熱了,熱量通過暖氣片散到房間裏,屋子就暖和了。這就是暖氣的原理。至於它不是氣為什麽叫暖氣,這個我也不知道……”
沈梨聽了葉宵的解釋,恍然大悟一般:“哇,還真的是簡單又實用啊!你說是哪個聰明蛋發明的這個東西呢?”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葉宵笑著轉身出了房子,準備到下一家裏看看。
老式的暖氣片都是純鐵的,皮實耐用,但是散熱效率低。所以後麵市場上出現了導熱更快的鋼鋁和銅鋁複合暖氣片後,鐵製的暖氣片就沒什麽人用了。而鋼鋁和銅鋁複合暖氣片的缺點是容易腐蝕和氧化,末世過了這麽多年,這種材質的暖氣早就因為缺乏保養用不了了。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得找老式的鐵暖氣片。
但這種末世之前都被市場淘汰的東西,能不能找到,隻能說非常看運氣了。
三人一家一家挨著找過去。
沒有。沒有。還是沒有!
果然……
“看來,是沒有希望了。”找完最後一家,葉宵一屁股坐在門檻上,長歎一口氣。
莊妤和沈梨也失落的沉默不語。
大家都沒想到,原本以為家家戶戶都有的東西,竟然都是用不了的。
“先迴去吧!中午了,先吃了飯再商量。”莊妤蹲下身,拍了拍葉宵的肩膀。
三人隻得先迴到莊家。
去年冬天主要靠燒火牆和火炕取暖,到了三九寒天,炕上熱的像烙餅,而屋子裏卻不夠暖,這一直讓葉宵覺得很頭疼。
所以,趁著冬天還沒來,葉宵要把造爐子的事情提上日程。她一邊下山,一邊在心裏盤算著具體的步驟和需要準備的工具、材料。
秋天來的悄無聲息,沈梨路過山葡萄藤的時候才發現,原本青綠的山葡萄如今竟已經快熟了。稀薄的陽光從葡萄葉的縫隙間流瀉而下,星星點點的金色的光斑在果實上跳躍,它們由綠轉紫,如同晶瑩的寶石。
山葡萄雖然叫葡萄,但是和我們常吃的葡萄還是有些許差別,至少在個頭上就有明顯的不同。它們小小的,跟藍莓差不多,但是味道卻很甜,最適合釀酒。
“去年沒吃上,今年我可得數著日子來摘!”下山的路並不好走,沈梨氣喘籲籲,說話也帶著濃重的喘氣聲。
“搞不好要中毒的。”末世前就聽說過釀果酒中毒的新聞,葉宵可不想為了點口腹之欲丟小命。
沈梨一撇嘴,不屑地說:“怕什麽?該井裏死的,河裏死不了。這叫生死有命!”
葉宵不打算再理會她的歪理邪說。
閑話間就來到了莊家,鐵皮大門半掩著,看起來應該是有人的,葉宵推門進院。
院子裏依舊幹淨整潔。
院子的東牆根兒整整齊齊地碼著一摞木柴,長短一致,粗細相仿,嚴絲合縫的仿佛是用尺子比著碼放的一般。
緊挨著木柴的地方,大缸小盆錯落有致地擺放著,缸壁的釉麵光滑如鏡,看起來擦洗的很勤快。
缸的旁邊穩穩地矗立著兩個竹枝做的大掃把。掃把旁,鋤頭、鐵鍬、耙子等工具依照大小順序依次排開,把柄被擦拭得油亮油亮的,金屬部分也透著寒光。明明都不是嶄新的工具,卻因保養得當而顯得精致。
這般整潔有序的景象,讓葉宵不禁暗自琢磨,他們兄妹三人是不是有什麽輕微的強迫症,不然怎會把這泥土院灑掃的一點多餘的石頭泥巴都不見。
葉宵和沈梨穿過院子,推開屋門。
伴隨著門口風鈴“叮鈴叮鈴”的清脆響聲,低頭忙碌的莊妤才意識到有人來了。她抬頭一看,是沈梨和葉宵,她們的手裏提著用麻繩串成一串的熏魚。
“哎呀,說好我們上山去拿的,怎麽還是親自送過來了!”見沈梨和葉宵來,莊妤趕緊將炕上正在挑揀的杏子一股腦劃拉到簸箕裏,暫時放到桌子上,又把旁邊簍子裏的杏幹也挪走,給沈梨和葉宵騰出坐的位置。“你們進院的時候我還以為是我哥跟莊沫沫迴來了,忙著挑杏子,就沒抬頭看。”
“你哥和沫沫幹嘛去了?”沈梨問。
“另一個村裏有梨樹,他們去摘梨子去了,估計吃午飯那會迴來吧!”莊妤走到角落的一個角櫃,拿起上麵的暖水瓶,倒了兩杯溫水分別遞給沈梨和葉宵,“喝點水歇歇。”
葉宵順著炕邊坐下,笑吟吟地說:“不妨事,反正也要下山一趟,順路了。這是你曬的杏子幹嗎?”她看到旁邊的一個簍子裏裝滿了黃澄澄的杏幹。
“對,村口那棵樹的杏子結了太多,吃不完又覺得浪費,就曬了點杏子幹。本來還做了罐子杏子醬,不過糖放少了,太酸了,不好吃。”莊妤從簍子裏抓了一大把杏子幹擺在炕上,示意葉宵嚐嚐。又抓了一把塞到沈梨手裏,讓她也吃。
葉宵隨手拿了一顆杏幹,酸甜可口有嚼勁,味道著實很不錯。她點點頭,又拿起一顆吃了起來。
見葉宵喜歡,莊妤從角櫃下麵的抽屜裏掏出一個手提的牛皮紙袋,從裏麵抽出一個疊的整整齊齊的塑料袋,罩在簍子口上就將杏幹往袋子裏倒。
“太多了太多了!”沈梨趕緊去攔莊妤。
莊妤把袋子護在身側:“又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我們曬了很多呢!這隻是今天收的。剩下更多的還在菜園子裏曬著呢!”
莊妤說著就向菜園子的方向揚了揚下巴,沈梨順著後窗看過去,果然看到兩個跟家裏曬蘑菇差不多的曬網。隻是離得太遠看不清曬的是什麽。
“我哥照著你們曬蘑菇的網做的架子。”莊妤又往袋子裏塞了一些杏子幹,係好口,放在桌子上。
“對了,剛剛葉宵姐說你們下山是要辦什麽事情的?”
葉宵趕緊解釋:“沒什麽要緊的,就是想在屋裏添個小爐子,所以想到村子裏看看有沒有廢棄的暖氣片可以拆迴去用。”
莊妤莞爾一笑:“那你可是找對人了,造爐子我哥可是有一手。”
“哦?你哥還會做這個?”
“換第二個聚集區的時候,我們住的房子很冷,晚上幾個人凍得睡不著,我哥就在屋子裏弄了個爐子,雖然醜了點,但是用起來還是不錯的。後麵來這大北方以後,爐子不好燒,總是冒濃煙,也是哥修好的。”
聽到莊妤這麽說,葉宵放心了不少。一路上她還在擔心自己沒有蓋爐子的經驗,怕翻車蓋不好呢!沒想到竟然有個現成的技術指導。
“你哥有沒有說什麽時候迴來?”葉宵問。
“沒說,不過一般吃午飯之前總會迴來了。”
葉宵看了看外麵的天,離吃午飯應該還有兩個小時,於是她決定跟沈梨先去村子裏找找暖氣片。
莊妤帶路,沈梨和葉宵一前一後跟著她一家一戶地搜羅起來。
“話說,暖氣裏裝的是氣嗎?”沈梨作為一個純粹的南方人,對暖氣的製熱原理完全不懂。
莊妤掩口一笑:“不是氣,是水啦!”
“水?那為什麽要叫暖氣不叫暖水?”沈梨一頭霧水。
葉宵也被沈梨的話逗笑了,她耐心地解釋道:“暖氣是中空的,連接爐子,灌水進去,爐子加熱後灌進去的水就熱了,熱量通過暖氣片散到房間裏,屋子就暖和了。這就是暖氣的原理。至於它不是氣為什麽叫暖氣,這個我也不知道……”
沈梨聽了葉宵的解釋,恍然大悟一般:“哇,還真的是簡單又實用啊!你說是哪個聰明蛋發明的這個東西呢?”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葉宵笑著轉身出了房子,準備到下一家裏看看。
老式的暖氣片都是純鐵的,皮實耐用,但是散熱效率低。所以後麵市場上出現了導熱更快的鋼鋁和銅鋁複合暖氣片後,鐵製的暖氣片就沒什麽人用了。而鋼鋁和銅鋁複合暖氣片的缺點是容易腐蝕和氧化,末世過了這麽多年,這種材質的暖氣早就因為缺乏保養用不了了。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得找老式的鐵暖氣片。
但這種末世之前都被市場淘汰的東西,能不能找到,隻能說非常看運氣了。
三人一家一家挨著找過去。
沒有。沒有。還是沒有!
果然……
“看來,是沒有希望了。”找完最後一家,葉宵一屁股坐在門檻上,長歎一口氣。
莊妤和沈梨也失落的沉默不語。
大家都沒想到,原本以為家家戶戶都有的東西,竟然都是用不了的。
“先迴去吧!中午了,先吃了飯再商量。”莊妤蹲下身,拍了拍葉宵的肩膀。
三人隻得先迴到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