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然在沈梨和葉宵的小屋裏忙碌了小半天,終於為她們搭建了一個泥爐子。


    雖然看起來不大,但供能一組暖氣還是綽綽有餘的,而且小爐子也有另一個好處——更加節省柴火。


    葉宵對這個新爐子非常滿意。


    “先湊合用著吧,冬天如果來得及,可以讓楊鐵匠給打一個鐵的,帶抽屜那種,就可以在裏麵烤紅薯土豆什麽的。”莊然拍了拍手上的灰土,如是說道。


    葉宵也不是沒想過,隻是如何運輸是個問題。


    “好是好,我也考慮過,隻是鐵爐子太重了,咱這到宋莊得有快40裏地吧?怎麽運迴來就是個難題。”


    這也難倒了莊然。他沉思了一下,說:“那我下次幫你們留意一下附近的村子之類的,有沒有小巧一些的,等冬雪下了,用爬犁拉過來。”


    葉宵覺得這個提議不失為一種辦法,點頭答應。


    第二天一早,莊然在確保爐子穩固可靠後,才告別了沈梨和葉宵,踏上了迴家的路。葉宵站在門口,目送莊然的身影消失在晨霧中,才轉身迴到屋裏,開始為新的一天做準備。


    前幾日種下的白菜種子已經破土而出,長出了一片翠綠的幼苗,在這樣的秋日裏,一反常態的生機勃勃。


    葉宵得間苗了。


    去年種白菜時,葉宵缺乏經驗,一切都隻能憑借直覺行事。今年,在跟小黎媽媽的閑聊中她才知道,間苗不僅僅是去除弱小的幼苗,更是一門技術活。


    白菜苗其實分公母。葉片光滑的是公苗,它們不包芯,而且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擾;而葉片帶有細絨毛刺的是母苗,它們不僅長得大,而且能包芯,抗病能力強。


    間苗的目的就是剔除公苗,留下母苗,確保母苗能夠獲得充足的養分,茁壯成長。


    葉宵蹲在菜地裏,仔細觀察每一株白菜苗,根據小黎媽媽的經驗,仔細分辨公母。她小心翼翼地拔掉公苗,防止它們與母苗爭奪養分。間下來的公苗葉宵也沒有浪費,她挑了一些長得壯的,在旁邊的一塊空地上將這些苗栽了起來,雖然對它們的收成不抱太大希望,但也不失為一種嚐試。


    剩下一些“老弱病殘”的白菜苗,葉宵隻能吃掉。新鮮的菜苗嫩的出水,就算是洗幹淨生吃也很好吃。


    葉宵將它們簡單的在熱水裏燙熟,盡可能的保留著白菜苗的天然甜味,過冷水後就這樣沾著醬油加辣椒醬的蘸水,配上小米粥就是一道簡單又便捷的一餐。


    葉宵很享受這種食材本身的味道,但是沈梨作為一個肉食性動物,對於這些綠葉蔬菜向來不太“感冒”。幾天沒怎麽吃肉的她又開始琢磨著想獵點什麽。


    今天吃完早飯,她又帶著自己那些叮叮當當的夾子陷阱進山了。


    “遇到大家夥可別逞強,咱不缺那口吃的,可別硬剛。”出門前,葉宵又不放心地囑咐沈梨。


    “你現在是真的婆婆媽媽的!”走出屋門的沈梨背對著葉宵吐槽道,“囉嗦!”


    雖然她嘴上不樂意,但是心裏也是知道葉宵是因為去年冬天獵牛的事情心有餘悸。她們一起經曆了這麽多,早已成為彼此的支撐,誰也承擔不了失去對方的結果。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為了自己活著,或許這也是我們存在的另一種意義。


    今天的葉宵,要給自己做一雙棉鞋。


    她坐在那張老舊的木桌旁,桌上散落著一些工具和材料。鞋底是上次拆下來的那雙帆布鞋的橡膠底,而鞋麵,葉宵拆了一條舊牛仔褲,又擇了點棉花和羽絨。


    第一次做鞋子,葉宵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她仔細觀察了一下自己腳上穿著的鞋子,發現鞋子其實是由一些部分拚接在一起的,她在紙上照著拆下來的舊帆布鞋畫出了每個部件的圖形,接著,她拿起一把鋒利的剪刀,將紙質圖樣比在布料上,沿著線條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地剪裁好。


    葉宵將剪裁好的布料整齊地疊放在桌麵上,她的目光轉向了那個裝滿各色線團的小籃子。


    她挑選了一卷與布料顏色相配的棉線,是跟牛仔布相近的深藍色,既不會太突兀,也能與布料完美融合。


    她用手指輕輕撚了撚線頭,又扯了扯,感受著手裏棉線的質地和粗細,確保它足夠結實,適合用來縫製鞋子。


    接著,她拿起一根細長的針,這根針的針眼比一般的針要大一些,方便穿線,針也比平時縫衣服被子的稍微粗一些。


    她從簍子裏找出一枚表麵布滿密集的凹痕的“戒指”戴在左手的中指。這是一個很老套的縫紉工具,葉宵的祖母管它叫“頂針”,主要功能是通過在指尖和針的鈍端之間提供一個屏障來防止縫紉時的不適,保護手指不被針刺破或戳破。


    小時候玩過家家,葉宵經常拿祖母的頂針當戒指玩,有一次不小心忘記還迴去,害得祖母找了好多天。


    葉宵將線頭放在嘴邊輕輕抿了一下,這個小動作能讓線頭變得稍微硬挺一些,更容易穿過針眼。然後,她將線頭對準針眼,眯著一隻眼睛,專注地將線頭穿過那個微小的洞口。線頭順利穿過,她迅速地將線穿過針眼,打了一個結實的結,確保線頭不會在縫製過程中鬆脫。


    準備工作至此完成開始了她的縫製工作。


    鞋麵是用的厚實耐磨的牛仔布,又做了棉花和羽絨的夾層,疊在一起很難縫。葉宵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針,中指輕輕地頂住針的另一端,這樣的姿勢既能保護手指不被針紮到,又能提供足夠的力量來推動針穿過厚厚的布料。


    她縫得很慢,每縫完一針便兩邊翻看,確保每一針都能排列一致,形成一個個均勻的針腳。


    針線在她的手中來迴穿梭。她時而拉緊線頭,時而輕輕打結,漸漸變得熟練起來。


    一隻鞋麵縫好,葉宵把它按在鞋底上,仔細比了比。


    不大不小,剛剛好。


    葉宵從簍子裏找到一根錐子,還有一卷亞麻色的尼龍線。


    先用錐子在鞋底紮好孔,再用穿了尼龍線的粗針縫製,將鞋麵緊緊地縫在鞋底上。


    一隻鞋做好,葉宵穿在腳上試了試,不得不說,量身定製的就是舒服。


    葉宵在地上踩了踩,又來迴走了幾圈,舒服的甚至有些舍不得脫下來。但是眼前更要緊的是將另一隻也做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森居物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奇樂去哪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奇樂去哪了並收藏森居物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