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村的布局宛如棋盤,規整而有序,即使在亂世的背景下,它依舊保持著一份寧靜與和諧。
村中的房屋排列成一條條直線,每棟建築都遵循著相似的建造風格,透露出一種統一的美感。無論是柵欄、籬笆,還是院內用於儲存糧食的穀倉,家家戶戶都保持著驚人的一致性,仿佛是經過精心規劃的結果。
簡直是強迫症狂喜。
沈梨、葉宵和莊然三人從小河村後方的小路進村,已經來過一次的莊然像個導遊一樣開始給葉宵介紹起來。言語中有些興奮,看的出來他是真的很喜歡這個村子。
聯想到他們家那個整潔的令人發指的小院,沈梨絲毫不懷疑,如果是莊家兄妹先來到小河村,那他們估計不會定居在現在的破村子了。
三人從村尾逛到村頭。
村外,一條筆直的路延伸到村外,沈梨和葉宵向路的盡頭方向望去,發現是連接著一條公路,而這條公路又是通向哪裏,三人就不得而知了。
在末世來臨後,沒有了網絡和電力,往日裏隨時隨地能獲取信息的便捷不複存在,而長久依賴手機和互聯網的人們此時想找出一張紙質地圖都比登天還難。而沒有地圖,大家行動起來跟瞎子沒什麽兩樣。
但這種信息的閉塞,卻也意外地保護了許多如小河村這樣的村莊,讓它們在外界的動蕩中得以幸存——除非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否則很少有人知曉這些不起眼的村莊的存在。
這也是沈梨和葉宵這麽多年來都不完全依賴聚集區,而是選擇主要靠在外麵拾荒過生活的原因,畢竟她們兩個未成年的小姑娘要想在魚龍混雜的聚集區討生活是很難保證安全的,而且外麵如果運氣好,遇到這種村鎮還能找到一些被人遺漏的好東西。
“這裏的物資你們搜過了嗎?”沈梨打量著周圍相對整潔的房屋和街道,問莊然。
“除了油鹽之類的必需品,其他的幾乎沒怎麽動,畢竟現在也不缺什麽。缺的東西,這些地方也沒有。”莊然如實迴答,“還有一些大件的東西,懶得搬了。”
運輸確實是個問題。
沈梨聽了,眉毛一挑,帶著幾分俏皮地對莊然說道:“那要是看上什麽,我可是不客氣咯!”畢竟這是莊然他們先來過的地方,出於禮貌,還是打個招唿比較好。
在村子裏粗略地熟悉了一圈之後,葉宵和沈梨便開始動手搜起了物資。莊然之前已經來過了,這次也就不單獨行動,隻是跟在沈梨和葉宵身後,偶爾給他們指點一下哪裏可能會有有用的東西。
葉宵找了些縫衣服的針,沈梨拿了幾雙新的襪子和內褲。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其實反倒是消耗最頻繁的東西。考慮到一會還得搬暖氣片,沈梨和葉宵也就不再搜尋其他。如果有機會,她們打算下次再來拿。
“這村子裏好像家家戶戶都種了梨樹!”葉宵逛了一圈,發現了很多梨樹。“還有……櫻桃?”
這種櫻桃可不是我們市場上常見的那種像車厘子一般的大櫻桃,而是一種野生的漿果,大家都稱它為“毛櫻桃”。之所以叫毛櫻桃,是因為它的植株上布滿了細細的絨毛,尤其是在嫩葉片上和嫩枝端,那些絨毛就更加明顯了,就像是給植株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絨衣。果實的頂部也有少許不太明顯的細小絨毛,若不仔細看,倒是不容易發現。成熟後的毛櫻桃是鮮豔的紅色,一顆顆圓潤飽滿,遠遠望去,猶如成串的紅色瑪瑙珠。
隻可惜,現在已經過了季節了。葉宵望著那些枝頭,上麵隻剩下幹癟腐爛的殘骸,有的還掛在樹枝上搖搖欲墜。
“早兩個月來的話,就剛好。”沈梨也很遺憾。聽葉宵說這種毛櫻桃酸甜多汁,味道可好,她倒是沒吃過,非常想嚐嚐來著。
莊然帶著沈梨和葉宵來到裝有銅製暖氣的那一戶。
院子裏鋪著的地磚雖然有些陳舊,但還算平整。院牆上擺放著幾盆不知名的花草,雖說有些蔫蔫的,但竟然還頑強地活著。透過那扇大大的玻璃窗清晰地看到室內的布景。標準的火炕東西向橫鋪在那裏,屋內的沙發、茶幾、甚至牆上的十字繡掛畫都清晰可見。
走進屋內,炕麵上鋪著的炕席已經有些磨損,地上擺放著的電視機看起來是很過時的大頭機,黑色的機身在明亮的室內顯得有些突兀,從屋內的布置和擺設來看,主人可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
也許隻有年紀很大的人,才會固執守舊的選擇銅製或者鐵質的暖氣。
葉宵走近窗下查看那組暖氣片,一組三片,顏色有些發暗,上麵還蓋著繡著花的簾布。那簾布的顏色已經有些褪色,但依然能看得出繡工十分精細,一朵朵小花栩栩如生。簾布裁剪得跟暖氣片嚴絲合縫,看得出來是專門量身定製的。
“拆吧!愣著幹嘛?”沈梨說著就迫不及待地上手了,她一把抓住暖氣片的一角,用力地拽了一下,在牆壁上有個固定暖氣的卡扣,要想拆下暖氣,得先把這東西卸下來。
“帶螺絲刀之類的工具了嗎?”沈梨抬頭問莊然。她跟葉宵肯定是沒帶的。
莊然扭頭去屋子裏找工具了,那大概是也沒帶。
葉宵見狀也趕緊出去找能用得上的工具。
三人七手八腳地忙活起來,又是擰螺絲,又是拆管子,一通忙活。暖氣片比想象中的還要沉,但拆起來倒是沒有想象中的難拆,除去卡扣後,扭幾下連接管子就差不多了。
“還挺沉的。”沈梨拎起一片,試著扛在肩上,身子微微一歪,趕緊調整了姿勢。
“銅的,你以為。”葉宵也拿起一片,試了試重量。用一條被單包纏在身上加固了一下,背在後背。她心裏清楚,一會要走山路,背著這麽個沉甸甸的家夥,可能會不太好走,怕自己脫手,還是固定一下比較好。
三人各拿一個暖氣片,再帶上那些連接的管子之類的零件,可謂是手提肩扛都不落空。時間緊任務重,他們不敢多做耽擱,就趁早迴山上了。
葉宵站在小河村村外,微微眯著眼睛,向遠處眺望。在那連綿起伏的山巒之中,小屋所在的山格外顯眼,它高聳入雲,是這一片山脈中最高的一座。葉宵一眼就看到了那座山的方向,她指了指,然後幾人便背著沉甸甸的暖氣片,開始朝著小屋行進。
“感覺這村子比山下那個村子保存的完好,離得又不遠,等秋收完事,再來看看有沒有什麽有用的東西,到時候你們也一起?人多力量大,多拿點。”路上,沈梨對莊然和葉宵說道。
“行。”莊然滿口答應了。
村中的房屋排列成一條條直線,每棟建築都遵循著相似的建造風格,透露出一種統一的美感。無論是柵欄、籬笆,還是院內用於儲存糧食的穀倉,家家戶戶都保持著驚人的一致性,仿佛是經過精心規劃的結果。
簡直是強迫症狂喜。
沈梨、葉宵和莊然三人從小河村後方的小路進村,已經來過一次的莊然像個導遊一樣開始給葉宵介紹起來。言語中有些興奮,看的出來他是真的很喜歡這個村子。
聯想到他們家那個整潔的令人發指的小院,沈梨絲毫不懷疑,如果是莊家兄妹先來到小河村,那他們估計不會定居在現在的破村子了。
三人從村尾逛到村頭。
村外,一條筆直的路延伸到村外,沈梨和葉宵向路的盡頭方向望去,發現是連接著一條公路,而這條公路又是通向哪裏,三人就不得而知了。
在末世來臨後,沒有了網絡和電力,往日裏隨時隨地能獲取信息的便捷不複存在,而長久依賴手機和互聯網的人們此時想找出一張紙質地圖都比登天還難。而沒有地圖,大家行動起來跟瞎子沒什麽兩樣。
但這種信息的閉塞,卻也意外地保護了許多如小河村這樣的村莊,讓它們在外界的動蕩中得以幸存——除非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否則很少有人知曉這些不起眼的村莊的存在。
這也是沈梨和葉宵這麽多年來都不完全依賴聚集區,而是選擇主要靠在外麵拾荒過生活的原因,畢竟她們兩個未成年的小姑娘要想在魚龍混雜的聚集區討生活是很難保證安全的,而且外麵如果運氣好,遇到這種村鎮還能找到一些被人遺漏的好東西。
“這裏的物資你們搜過了嗎?”沈梨打量著周圍相對整潔的房屋和街道,問莊然。
“除了油鹽之類的必需品,其他的幾乎沒怎麽動,畢竟現在也不缺什麽。缺的東西,這些地方也沒有。”莊然如實迴答,“還有一些大件的東西,懶得搬了。”
運輸確實是個問題。
沈梨聽了,眉毛一挑,帶著幾分俏皮地對莊然說道:“那要是看上什麽,我可是不客氣咯!”畢竟這是莊然他們先來過的地方,出於禮貌,還是打個招唿比較好。
在村子裏粗略地熟悉了一圈之後,葉宵和沈梨便開始動手搜起了物資。莊然之前已經來過了,這次也就不單獨行動,隻是跟在沈梨和葉宵身後,偶爾給他們指點一下哪裏可能會有有用的東西。
葉宵找了些縫衣服的針,沈梨拿了幾雙新的襪子和內褲。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其實反倒是消耗最頻繁的東西。考慮到一會還得搬暖氣片,沈梨和葉宵也就不再搜尋其他。如果有機會,她們打算下次再來拿。
“這村子裏好像家家戶戶都種了梨樹!”葉宵逛了一圈,發現了很多梨樹。“還有……櫻桃?”
這種櫻桃可不是我們市場上常見的那種像車厘子一般的大櫻桃,而是一種野生的漿果,大家都稱它為“毛櫻桃”。之所以叫毛櫻桃,是因為它的植株上布滿了細細的絨毛,尤其是在嫩葉片上和嫩枝端,那些絨毛就更加明顯了,就像是給植株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絨衣。果實的頂部也有少許不太明顯的細小絨毛,若不仔細看,倒是不容易發現。成熟後的毛櫻桃是鮮豔的紅色,一顆顆圓潤飽滿,遠遠望去,猶如成串的紅色瑪瑙珠。
隻可惜,現在已經過了季節了。葉宵望著那些枝頭,上麵隻剩下幹癟腐爛的殘骸,有的還掛在樹枝上搖搖欲墜。
“早兩個月來的話,就剛好。”沈梨也很遺憾。聽葉宵說這種毛櫻桃酸甜多汁,味道可好,她倒是沒吃過,非常想嚐嚐來著。
莊然帶著沈梨和葉宵來到裝有銅製暖氣的那一戶。
院子裏鋪著的地磚雖然有些陳舊,但還算平整。院牆上擺放著幾盆不知名的花草,雖說有些蔫蔫的,但竟然還頑強地活著。透過那扇大大的玻璃窗清晰地看到室內的布景。標準的火炕東西向橫鋪在那裏,屋內的沙發、茶幾、甚至牆上的十字繡掛畫都清晰可見。
走進屋內,炕麵上鋪著的炕席已經有些磨損,地上擺放著的電視機看起來是很過時的大頭機,黑色的機身在明亮的室內顯得有些突兀,從屋內的布置和擺設來看,主人可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
也許隻有年紀很大的人,才會固執守舊的選擇銅製或者鐵質的暖氣。
葉宵走近窗下查看那組暖氣片,一組三片,顏色有些發暗,上麵還蓋著繡著花的簾布。那簾布的顏色已經有些褪色,但依然能看得出繡工十分精細,一朵朵小花栩栩如生。簾布裁剪得跟暖氣片嚴絲合縫,看得出來是專門量身定製的。
“拆吧!愣著幹嘛?”沈梨說著就迫不及待地上手了,她一把抓住暖氣片的一角,用力地拽了一下,在牆壁上有個固定暖氣的卡扣,要想拆下暖氣,得先把這東西卸下來。
“帶螺絲刀之類的工具了嗎?”沈梨抬頭問莊然。她跟葉宵肯定是沒帶的。
莊然扭頭去屋子裏找工具了,那大概是也沒帶。
葉宵見狀也趕緊出去找能用得上的工具。
三人七手八腳地忙活起來,又是擰螺絲,又是拆管子,一通忙活。暖氣片比想象中的還要沉,但拆起來倒是沒有想象中的難拆,除去卡扣後,扭幾下連接管子就差不多了。
“還挺沉的。”沈梨拎起一片,試著扛在肩上,身子微微一歪,趕緊調整了姿勢。
“銅的,你以為。”葉宵也拿起一片,試了試重量。用一條被單包纏在身上加固了一下,背在後背。她心裏清楚,一會要走山路,背著這麽個沉甸甸的家夥,可能會不太好走,怕自己脫手,還是固定一下比較好。
三人各拿一個暖氣片,再帶上那些連接的管子之類的零件,可謂是手提肩扛都不落空。時間緊任務重,他們不敢多做耽擱,就趁早迴山上了。
葉宵站在小河村村外,微微眯著眼睛,向遠處眺望。在那連綿起伏的山巒之中,小屋所在的山格外顯眼,它高聳入雲,是這一片山脈中最高的一座。葉宵一眼就看到了那座山的方向,她指了指,然後幾人便背著沉甸甸的暖氣片,開始朝著小屋行進。
“感覺這村子比山下那個村子保存的完好,離得又不遠,等秋收完事,再來看看有沒有什麽有用的東西,到時候你們也一起?人多力量大,多拿點。”路上,沈梨對莊然和葉宵說道。
“行。”莊然滿口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