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長笑嗬嗬的把沈槐放到了地上,彎下腰牽起沈槐的小手說道:
“小五丫,跟爺爺一起去你家,好不好?”
“好~”
沈槐甜甜一笑,拉著裏長就往家走。
到了五丫家裏,裏長把在園地裏忙活的五丫爹娘,喊迴來了。
五丫爹看裏長笑嘻嘻的,還牽著自己女兒,趕緊把人請進堂屋裏,五丫爹陪著坐下。
五丫娘淨了手,上了一碗白水。
跟五丫爹挨著也坐下了,都茫然的等著裏長說明來意。
“咳!咳!”
裏長清了清嗓子,喝了口水:
“梁三呀!你把你家臘月裏,要去鎮上賣的糧食拿過來。”
“喲~郭大叔,我還沒全收拾好呢!
上次去您家問的時候,說到冬月底,或者臘月頭才到我家呢~”五丫爹搓搓手道。
“記著嘞!
你把你已經理好了的,拿出來嘛~”
“唉~好嘞,您等著~”
說著,五丫爹轉身去了外麵斜麵的一間草屋,扛來了半袋高粱,和小半袋苞米麵。
裏長讓五丫娘,把五丫抱到院子裏,等會兒聽喊再進來。
裏長又讓五丫爹,找了個沒燒完的棒子,在堂屋裏搗鼓了一會兒,喊五丫娘帶娃兒進去。
“娃娃兒,聽爺爺說,這個袋子上的是斤數。
這個是高粱,二十一斤,六文錢一斤;
這個袋子裏八斤,是玉米麵,十一文一斤。
你阿爹過幾天要去鎮上賣了,給你買糖吃~
你告訴你阿爹和你阿娘,要去賣多少錢錢?
算對了,一會兒去爺爺家,爺爺給你拿糖吃~”
裏長從五丫娘手裏接過沈槐,放在地上,笑眯眯的摸了摸沈槐的小羊角辮兒。
沈槐又做出思考盤算的樣子,嘴裏咕咕嚕嚕的。
因為高粱乘下來是三位數,就多等了一會兒才對著高粱袋子說:
“這個,二十一,一百,二十六。”
接著又對著玉米麵兒說:
“這個,八,八十八,嘻嘻!”說完就天真的一笑。
五丫爹娘目瞪口呆,又麵麵相覷。
裏長哈哈大笑起來:
“都對咯~梁三娃子你家有福氣喲~
怕不是文曲星跟前的女書童,托生到你家了,走~跟爺爺迴去拿糖吃!”
裏長牽著五丫迴去,讓裏長奶奶拿了幾顆冰糖。
沈槐哭笑不得,還以為最起碼是水果糖。
後來想想,除了裏長家,別家基本都沒見過糖。
別說冰糖,普通的白糖、紅糖都沒有。
原來冰糖在這個年代的農村,已經是條件很好的裏長家裏,才有的奢侈品了。
沈槐實在不想吃冰糖,就默默的放進了口袋裏,準備帶迴去給另外幾個丫吃。
剛剛看了一下,一個人分一塊,還能多一塊,可以給五丫娘。
結果,裏長奶奶看見了,以為沈槐是舍不得吃~
暗自感慨了下:這個孩子這麽小,就這麽懂事!
又從罐子裏拿了一塊,直接塞到了沈槐嘴裏。。。
沈槐:您誤會了,我真不是舍不得吃,沒那麽懂事~
然後,裏長又把沈槐天天跟著後麵玩,居然自己學會聽數字,還會算賬的事情,講給裏長奶奶聽。
當然,肯定還是要展示一下的。
裏長奶奶又免不了一陣唏噓,沈槐展示完之後,天也快黑了。
裏長奶奶就拉著五丫的小手,把她送迴了家。
沈槐:果然長者都喜歡學習好的孩子,這一步走對了!
最後口袋裏的冰糖,四個丫一人一塊,還有一塊五丫爹娘咬開,一人一半。
一家人開心得,跟吃了肉一樣。
沈槐:社畜鋼鐵般的內心,有點說不出的滋味~
自此,沈槐就開始了正式的,實習賬房生活。
一直到臘月趕集之前,誰家有個什麽東西,要請裏長或者高郎中的時候,裏長或者高郎中都會來五丫家,把五丫抱走。
基本上,都是讓五丫先算,他們看對不對。
沈槐:嘻嘻~當然都是對的啦!
沈槐又趁機,花了好幾天“認識”了數字,和代表糧食的幾個簡單的字。
這時候是繁體字,雖然很多簡單的字,都能猜得對,但是很多都不會。
能猜對幾個,主要感謝上學時期,流行企鵝聊天軟件簽名~
各種奇怪的符號和各種繁體字,不光自己的簽名要經常換才酷,還要能看得懂同學們的。
也沒覺得難學,但是畢竟學得有限,以後還是得找機會好好學一下。
自從開始了實習賬房先生生活,五丫家裏總算鬆乏了許多。
村裏人請裏正或者高郎中去幫忙,多少會有點謝禮。
有時候是一碗小麵,有時候是一碗高粱。
反正都是莊稼人自己種出來的,裏長和高郎中,每次都會分半碗給五丫家。
五丫爹娘哪有過這待遇,剛開始忙不迭的推辭。
後來裏長和高郎中,都說是五丫的工錢,以後用五丫的地方還多呢~
他們這才萬分感激,又欣喜的收下了,但是隻肯收小半碗,裏長和高郎中也就由他們去了。
自從五丫識得幾個字之後,裏長和高郎中更加稀罕這個娃娃了,還教五丫如何看秤。
沈槐:又聰明又好學的孩子,哪個家長不喜歡?
整個村就裏長家有個秤,誰家去趕集就去借,晚上迴來還就行。
隨著五丫的發光發熱,沈槐去工作的人家,有好的吃食總會給點兒。
五丫都帶迴去,給幾個正在長身體的女孩子吃。
沈槐:實在見不得,身邊這麽小的孩子餓肚子!
所以每次到一個人家,上工迴來的時候,口袋的裏總能多點東西。
有時候是個白麵饃,有時候是幾顆花生,遇到條件好的還能有個雞蛋。
都是莊稼人樸實的誠意啊!
所以沈槐也不計較,有時候算完糧食,裏長或者高郎中去忙了。
沈槐就會留下來,看鄰裏們還有什麽要幫忙算賬的,一並幫算了。
沈槐: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呀~
自從帶吃食迴去,給四個丫加餐後,四個丫臉上笑容都多了,對這個幺妹更加關愛了。
本身家裏的條件,平時想吃飽太難了!
再者,五丫讓五丫爹娘臉上有了光之後,隔個八九天,全家會從口糧中省出個雞蛋,燉給五丫吃。
沈槐不好意思自己吃,五丫爹或者五丫娘,直接把孩子夾在懷裏喂進去。
沈槐:這特殊待遇,真是有點不是滋味。。。
窮是窮得狠,好像大家都還挺溫情,就這麽過吧~
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認知,幫這些善良樸實的‘家人’改善生活~
日子還是有盼頭滴~
有情飲水飽。
這段時間,沈槐又有了新的打算:
自己的所學一個沒用,但是無論哪個時代,學醫總沒錯的!
我要學醫!
高郎中人很好,先厚著臉皮往他那兒跑,混個臉熟!
除了有活兒的時候,五丫爹娘現在越發的不怎麽管她了,晚上迴來睡覺就行了。
畢竟雖然是個娃娃,但是是家裏唯一拿到工錢的人。
於是,沈槐沒事的時候,就開始往高郎中那邊跑。
去了,就甜甜的叫高伯伯,高郎中問什麽,就用最簡便的字答一下。
還主動幫忙理理曬的草藥,沒事就安靜的在旁邊,翻翻畫著草藥的書。
高郎中有孩子陪著,很開心!
沈槐:拉近與長輩距離的四個要點,
懂事、愛學習、不吵鬧、主動幫忙幹活!
沈槐能默默的學習些中醫知識,也很開心!
雙贏~
當然,還有很多字都看不懂,需要通過上下文猜。
但是翻著熟悉熟悉草藥的樣子,也還是可以的。
從能看得懂的一些字裏麵,估摸著草藥的用途。
等再多識得些字,再長大一些,再問高郎中才不奇怪。
作為一個零基礎的人,學習一篇很難的課文之前,多預習肯定沒錯!
先努力記下一些,感冒發燒消炎,和治療外傷的草藥,這些在這個年代用得比較多。
關於改善條件,沈槐的打算是:
怎麽能讓村裏人,一年種兩宿糧食。
現在這個種植技術,一年還隻種一宿,就是靠老天爺賞飯吃。
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說過:
要想甩掉貧困的帽子,得讓老百姓吃得飽飯。
孩子上得了學。
人人看得起病。
脫貧攻堅工作中,農業是必抓的重點!
這個年代,上學得先放放,吃飯、看病都是大問題。
大多數人家吃飯--保住不餓死。
生病,隻要不病死,就能再熬熬。
這太可怕了!
沈槐想著:慢慢來、慢慢想辦法讓日子好起來~
但是,光靠目前這點工錢肯定不行!
眼下今年收成好,家家戶戶有點餘糧才能去賣。
若遇到年成不好的光景,沈槐都不敢想得過什麽日子。
好在路還長,慢慢想辦法總會有的。
不說別的。
首先,得過上有廁紙的日子!
這是第一個小目標!
無論什麽辦法,使命必達!
天氣越發的冷了,再窮的人家也撐不住,開始燒炕了。
轉眼就到臘月裏,開始數夜了,也到了本年度,多水鎮的最後一次趕集了。
村裏的漢子們,把家裏的需要買的記下了,需要賣的整理好了。
鄰裏之間有不方便的人家,便一起幫忙代賣代買。
年度最後一次集市了,大家領著家裏婆姨,和大一些的孩子,都一塊兒去一趟鎮上。
沈槐:鄉親們還是很淳樸的~
“小五丫,跟爺爺一起去你家,好不好?”
“好~”
沈槐甜甜一笑,拉著裏長就往家走。
到了五丫家裏,裏長把在園地裏忙活的五丫爹娘,喊迴來了。
五丫爹看裏長笑嘻嘻的,還牽著自己女兒,趕緊把人請進堂屋裏,五丫爹陪著坐下。
五丫娘淨了手,上了一碗白水。
跟五丫爹挨著也坐下了,都茫然的等著裏長說明來意。
“咳!咳!”
裏長清了清嗓子,喝了口水:
“梁三呀!你把你家臘月裏,要去鎮上賣的糧食拿過來。”
“喲~郭大叔,我還沒全收拾好呢!
上次去您家問的時候,說到冬月底,或者臘月頭才到我家呢~”五丫爹搓搓手道。
“記著嘞!
你把你已經理好了的,拿出來嘛~”
“唉~好嘞,您等著~”
說著,五丫爹轉身去了外麵斜麵的一間草屋,扛來了半袋高粱,和小半袋苞米麵。
裏長讓五丫娘,把五丫抱到院子裏,等會兒聽喊再進來。
裏長又讓五丫爹,找了個沒燒完的棒子,在堂屋裏搗鼓了一會兒,喊五丫娘帶娃兒進去。
“娃娃兒,聽爺爺說,這個袋子上的是斤數。
這個是高粱,二十一斤,六文錢一斤;
這個袋子裏八斤,是玉米麵,十一文一斤。
你阿爹過幾天要去鎮上賣了,給你買糖吃~
你告訴你阿爹和你阿娘,要去賣多少錢錢?
算對了,一會兒去爺爺家,爺爺給你拿糖吃~”
裏長從五丫娘手裏接過沈槐,放在地上,笑眯眯的摸了摸沈槐的小羊角辮兒。
沈槐又做出思考盤算的樣子,嘴裏咕咕嚕嚕的。
因為高粱乘下來是三位數,就多等了一會兒才對著高粱袋子說:
“這個,二十一,一百,二十六。”
接著又對著玉米麵兒說:
“這個,八,八十八,嘻嘻!”說完就天真的一笑。
五丫爹娘目瞪口呆,又麵麵相覷。
裏長哈哈大笑起來:
“都對咯~梁三娃子你家有福氣喲~
怕不是文曲星跟前的女書童,托生到你家了,走~跟爺爺迴去拿糖吃!”
裏長牽著五丫迴去,讓裏長奶奶拿了幾顆冰糖。
沈槐哭笑不得,還以為最起碼是水果糖。
後來想想,除了裏長家,別家基本都沒見過糖。
別說冰糖,普通的白糖、紅糖都沒有。
原來冰糖在這個年代的農村,已經是條件很好的裏長家裏,才有的奢侈品了。
沈槐實在不想吃冰糖,就默默的放進了口袋裏,準備帶迴去給另外幾個丫吃。
剛剛看了一下,一個人分一塊,還能多一塊,可以給五丫娘。
結果,裏長奶奶看見了,以為沈槐是舍不得吃~
暗自感慨了下:這個孩子這麽小,就這麽懂事!
又從罐子裏拿了一塊,直接塞到了沈槐嘴裏。。。
沈槐:您誤會了,我真不是舍不得吃,沒那麽懂事~
然後,裏長又把沈槐天天跟著後麵玩,居然自己學會聽數字,還會算賬的事情,講給裏長奶奶聽。
當然,肯定還是要展示一下的。
裏長奶奶又免不了一陣唏噓,沈槐展示完之後,天也快黑了。
裏長奶奶就拉著五丫的小手,把她送迴了家。
沈槐:果然長者都喜歡學習好的孩子,這一步走對了!
最後口袋裏的冰糖,四個丫一人一塊,還有一塊五丫爹娘咬開,一人一半。
一家人開心得,跟吃了肉一樣。
沈槐:社畜鋼鐵般的內心,有點說不出的滋味~
自此,沈槐就開始了正式的,實習賬房生活。
一直到臘月趕集之前,誰家有個什麽東西,要請裏長或者高郎中的時候,裏長或者高郎中都會來五丫家,把五丫抱走。
基本上,都是讓五丫先算,他們看對不對。
沈槐:嘻嘻~當然都是對的啦!
沈槐又趁機,花了好幾天“認識”了數字,和代表糧食的幾個簡單的字。
這時候是繁體字,雖然很多簡單的字,都能猜得對,但是很多都不會。
能猜對幾個,主要感謝上學時期,流行企鵝聊天軟件簽名~
各種奇怪的符號和各種繁體字,不光自己的簽名要經常換才酷,還要能看得懂同學們的。
也沒覺得難學,但是畢竟學得有限,以後還是得找機會好好學一下。
自從開始了實習賬房先生生活,五丫家裏總算鬆乏了許多。
村裏人請裏正或者高郎中去幫忙,多少會有點謝禮。
有時候是一碗小麵,有時候是一碗高粱。
反正都是莊稼人自己種出來的,裏長和高郎中,每次都會分半碗給五丫家。
五丫爹娘哪有過這待遇,剛開始忙不迭的推辭。
後來裏長和高郎中,都說是五丫的工錢,以後用五丫的地方還多呢~
他們這才萬分感激,又欣喜的收下了,但是隻肯收小半碗,裏長和高郎中也就由他們去了。
自從五丫識得幾個字之後,裏長和高郎中更加稀罕這個娃娃了,還教五丫如何看秤。
沈槐:又聰明又好學的孩子,哪個家長不喜歡?
整個村就裏長家有個秤,誰家去趕集就去借,晚上迴來還就行。
隨著五丫的發光發熱,沈槐去工作的人家,有好的吃食總會給點兒。
五丫都帶迴去,給幾個正在長身體的女孩子吃。
沈槐:實在見不得,身邊這麽小的孩子餓肚子!
所以每次到一個人家,上工迴來的時候,口袋的裏總能多點東西。
有時候是個白麵饃,有時候是幾顆花生,遇到條件好的還能有個雞蛋。
都是莊稼人樸實的誠意啊!
所以沈槐也不計較,有時候算完糧食,裏長或者高郎中去忙了。
沈槐就會留下來,看鄰裏們還有什麽要幫忙算賬的,一並幫算了。
沈槐: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呀~
自從帶吃食迴去,給四個丫加餐後,四個丫臉上笑容都多了,對這個幺妹更加關愛了。
本身家裏的條件,平時想吃飽太難了!
再者,五丫讓五丫爹娘臉上有了光之後,隔個八九天,全家會從口糧中省出個雞蛋,燉給五丫吃。
沈槐不好意思自己吃,五丫爹或者五丫娘,直接把孩子夾在懷裏喂進去。
沈槐:這特殊待遇,真是有點不是滋味。。。
窮是窮得狠,好像大家都還挺溫情,就這麽過吧~
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認知,幫這些善良樸實的‘家人’改善生活~
日子還是有盼頭滴~
有情飲水飽。
這段時間,沈槐又有了新的打算:
自己的所學一個沒用,但是無論哪個時代,學醫總沒錯的!
我要學醫!
高郎中人很好,先厚著臉皮往他那兒跑,混個臉熟!
除了有活兒的時候,五丫爹娘現在越發的不怎麽管她了,晚上迴來睡覺就行了。
畢竟雖然是個娃娃,但是是家裏唯一拿到工錢的人。
於是,沈槐沒事的時候,就開始往高郎中那邊跑。
去了,就甜甜的叫高伯伯,高郎中問什麽,就用最簡便的字答一下。
還主動幫忙理理曬的草藥,沒事就安靜的在旁邊,翻翻畫著草藥的書。
高郎中有孩子陪著,很開心!
沈槐:拉近與長輩距離的四個要點,
懂事、愛學習、不吵鬧、主動幫忙幹活!
沈槐能默默的學習些中醫知識,也很開心!
雙贏~
當然,還有很多字都看不懂,需要通過上下文猜。
但是翻著熟悉熟悉草藥的樣子,也還是可以的。
從能看得懂的一些字裏麵,估摸著草藥的用途。
等再多識得些字,再長大一些,再問高郎中才不奇怪。
作為一個零基礎的人,學習一篇很難的課文之前,多預習肯定沒錯!
先努力記下一些,感冒發燒消炎,和治療外傷的草藥,這些在這個年代用得比較多。
關於改善條件,沈槐的打算是:
怎麽能讓村裏人,一年種兩宿糧食。
現在這個種植技術,一年還隻種一宿,就是靠老天爺賞飯吃。
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說過:
要想甩掉貧困的帽子,得讓老百姓吃得飽飯。
孩子上得了學。
人人看得起病。
脫貧攻堅工作中,農業是必抓的重點!
這個年代,上學得先放放,吃飯、看病都是大問題。
大多數人家吃飯--保住不餓死。
生病,隻要不病死,就能再熬熬。
這太可怕了!
沈槐想著:慢慢來、慢慢想辦法讓日子好起來~
但是,光靠目前這點工錢肯定不行!
眼下今年收成好,家家戶戶有點餘糧才能去賣。
若遇到年成不好的光景,沈槐都不敢想得過什麽日子。
好在路還長,慢慢想辦法總會有的。
不說別的。
首先,得過上有廁紙的日子!
這是第一個小目標!
無論什麽辦法,使命必達!
天氣越發的冷了,再窮的人家也撐不住,開始燒炕了。
轉眼就到臘月裏,開始數夜了,也到了本年度,多水鎮的最後一次趕集了。
村裏的漢子們,把家裏的需要買的記下了,需要賣的整理好了。
鄰裏之間有不方便的人家,便一起幫忙代賣代買。
年度最後一次集市了,大家領著家裏婆姨,和大一些的孩子,都一塊兒去一趟鎮上。
沈槐:鄉親們還是很淳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