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清一攤手:“那倒是沒有實據的……”
“那就說說你的猜測。”
梁玉清輕歎一聲:“其實我也沒什麽猜測……倒是你問的造紙坊之事,我可以跟你說說。”
聽聞此言,眾人紛紛找個位置坐下,一副準備好“吃瓜”的模樣。
……
現在的白玉京南城,就是最早的玉京城。是國朝輝煌時期,不斷的擴建城區,硬生生的擴了四個城區出來,才是現在的模樣。
南城外,其實還有一些村縣。距離南城門口最近的這個,就是素縣。
通往玉京南大門的路就穿過素縣。自古以來,這條路的兩側就是集市。依節氣變化,擇吉日開集市。
其中最主要的商品,是白玉京周圍村縣生產的,一種名為素布的紡織品。素布雖然不染色,但是質地柔軟、也暖和,穿著是很舒服的。與其他地州的粗糙無染布相比,好了很多。
也因此呢,白玉京平民的日子乍一看,要比其它地方好很多。
賣素布的集市叫素街,素街所在的地方,也就叫素縣了。而白玉京的素紙,就出自這個地方,所以叫素紙。
不過,這素紙可不是什麽素縣特產。相反,那是最近十餘年才由素縣興起的事物。
聽到這裏付自安問道:“十餘年?就是韓升認坊正的時候?”
梁玉清輕輕點頭,然後開始繼續說素紙的事。
南城外素縣金糧河畔,本就有造紙作坊。但他們造不出白滑的寫紙,而是用桔梗、蘆葦、雜草一類的原料造草紙。
玄天普通人還沒有資格用紙擦腚,他們要麽不擦,要麽用竹片刮一刮。隻有修士老爺家裏才會備揉軟了的草紙,用來清潔。
對普通人而言,民間用草紙最常見的作用是包裝、祭祀、糊窗戶之類。
但實際上,草紙依然是能夠上墨寫字的。不過,草紙寫不了真言字,更無法製作符籙。同時,對修士而言,草紙是擦腚的紙。用它寫字,會被識字群體視為侮辱。
這一點就連付自安都不能免俗。比如三字道和乘法口訣那些東西,都得去買昂貴的文紙來寫。
他也不是不知道,草紙能寫。但把這些精華知識寫在黃褐色的草紙上,那多丟份?好好的精華知識,都會因為紙色不純,而被視為糟粕。
說到這裏,梁玉清壓低聲音道:“說出來不怕各位笑話,我小時候父兄就命我以黃草紙練字。說我的字醜,不配寫在白紙上。”
聽聞此言,剩下幾人紛紛對視。幾人不約而同的想起了小時候的事,他們小時候練字用的可是白紙。
付自安就想起自己小時候練字,寫的很難看。父親一個十分豁達的人,卻常常因此而搖頭歎氣。現在才反應過來,他是在心疼白紙啊……
草紙不受待見,寫紙又極其昂貴。而實際上市場也是需要便宜白紙的,因為也不是所有的紙都需要寫真言字、做符籙不是?
而這種紙還真的誕生了,那就是素紙。
素紙就是一種白滑的寫紙,因為它顏色白皙質地均勻。已經可以用來寫真言字了。唯有一個問題,就是還是無法做成符籙。它作為江州文紙的下位替代,還是很有市場的。
聽到這裏付自安道:“可這素紙的價格,也隻比文紙低一成。能買它的人,怕是有很多願意多出一成錢買文紙吧?”
梁玉清笑眯眯的說道:“對,但素紙的價格是現在才這麽高的。素紙剛出來的時候是兩貫一刀。後來價格逐年漲價到現在這樣,產量也比較少了……”
付自安心頭一驚啊,兩貫一刀這個價格也太有誘惑力了。在玉京文紙便宜一些,一刀也要近六貫。素紙隻要三分之一的價格,肯定大把人買啊。
而梁玉清繼續說道:“而在素紙之前,還有一種更便宜的白紙。名為「宣白」,它當時的價格隻有素紙的一半,一貫一刀,幅麵還要更大一些。我屯了許多,但也早已用完了。”
“所以,這宣白紙其實產自昭義坊裴家?”
梁玉清點頭,付自安的心裏便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有了個大概。
素縣那些造紙坊從生產黃紙,改為了生產素紙。看樣子背後就是韓家在操持了。韓升出任昭義坊坊正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取豪奪裴家的白紙秘法。
搞垮了裴家後,他們自己造白紙並加價售賣。但貪心不足蛇吞象,明明有做大做強的機會,卻偏偏要把這素質賣的價比文紙。
事情大概就是如此了。
正這麽想著,梁玉清又繼續說道:“其實白紙問世,在國朝曆史中如繁星點點不勝枚舉。當然,它們最終都是如曇花一現,要不了幾年就消弭不見了。其中緣由,隻因造白紙乃是煞途,事者寡壽命薄。”
聽聞此言,付自安忽然反應過來自己忽略了的點,喃喃說道:“原來如此啊。”
……
雖然已經記不住造紙的具體操作了,但造紙的原理付自安卻沒忘。簡單來說造紙就是對植物纖維的拆解重組。
大抵可以分成三個步驟。第一,將任意植物纖維拆碎以水泡著。第二,在用竹篩子去抄水。水自然會漏掉,留在竹篩子上的,那就是纖維。第三,將抄出來的纖維壓平、幹燥。由植物纖維重新拚好而形成的紙張,便做出來了。
很多事情,一旦明白其原理,那麽迴推製作工藝也就不困難了。反正大抵是這麽三個步驟,無非是如何優化工藝,提高效率,增加產量和質量。
比如,如果嫌紙不夠厚,抄紙的時候就多抄幾下,多堆一些纖維。但要注意要抄勻,確保紙張薄厚一致。為了做出更大的紙張,可以用較大的篩子。
可以把它加大到需要多人默契操作的程度。也可以設計好工具,以便多人快速省力的完成這一步驟。
再比如,幹燥一事如果隻用太陽曬。效率不高,還要看天氣如何。但如果建個火爐來烘烤,那就快得多了。無非是想好怎麽防火,免得火爐把紙燒掉。
如此,也就能提高產量和質量。
不過這兩個步驟,顯然不是造白紙的關鍵所在。造白紙的關鍵是第一步,其實也就是製造紙漿。所謂的秘法,也應該就是在這個步驟。
首先就是原料,要把植物的纖維打散弄下來,肯定是選點好對付的材料。樹皮、草、麻這些就是不錯的選擇。
最簡單的製造紙漿就是把材料洗淨搗碎,然後用水漚著。但顯然,這樣打碎纖維的效率很低。再進一步,就洗洗泡泡拿去煮爛,再搗得更碎,從而獲得更多的纖維。
但這種古法造紙,它還是個非常浪費原料的方法,基本是丟西瓜撿芝麻。另外,植物本就是黃色,從植物上弄下來的纖維,裏麵帶有的色素雜質必定會留存下來。所以,這紙就是黃的。
如果讓付自安來想辦法解決,那麽製造紙漿的時候,就得設法漂白紙漿了。而他能想到的辦法,自然就是在紙漿中添加某種化學劑,以漂白紙漿,甚至染白紙漿!
如此,所謂的“白紙煞途,事者寡壽命薄。”不就有解釋了嗎?那肯定是化學漂白這一步驟,產生的毒副作用啊!
難怪裴家院子那個水槽裏,一股臭雞蛋的味道!……那是什麽來著?付自安咬著指頭努力的迴憶。
“那就說說你的猜測。”
梁玉清輕歎一聲:“其實我也沒什麽猜測……倒是你問的造紙坊之事,我可以跟你說說。”
聽聞此言,眾人紛紛找個位置坐下,一副準備好“吃瓜”的模樣。
……
現在的白玉京南城,就是最早的玉京城。是國朝輝煌時期,不斷的擴建城區,硬生生的擴了四個城區出來,才是現在的模樣。
南城外,其實還有一些村縣。距離南城門口最近的這個,就是素縣。
通往玉京南大門的路就穿過素縣。自古以來,這條路的兩側就是集市。依節氣變化,擇吉日開集市。
其中最主要的商品,是白玉京周圍村縣生產的,一種名為素布的紡織品。素布雖然不染色,但是質地柔軟、也暖和,穿著是很舒服的。與其他地州的粗糙無染布相比,好了很多。
也因此呢,白玉京平民的日子乍一看,要比其它地方好很多。
賣素布的集市叫素街,素街所在的地方,也就叫素縣了。而白玉京的素紙,就出自這個地方,所以叫素紙。
不過,這素紙可不是什麽素縣特產。相反,那是最近十餘年才由素縣興起的事物。
聽到這裏付自安問道:“十餘年?就是韓升認坊正的時候?”
梁玉清輕輕點頭,然後開始繼續說素紙的事。
南城外素縣金糧河畔,本就有造紙作坊。但他們造不出白滑的寫紙,而是用桔梗、蘆葦、雜草一類的原料造草紙。
玄天普通人還沒有資格用紙擦腚,他們要麽不擦,要麽用竹片刮一刮。隻有修士老爺家裏才會備揉軟了的草紙,用來清潔。
對普通人而言,民間用草紙最常見的作用是包裝、祭祀、糊窗戶之類。
但實際上,草紙依然是能夠上墨寫字的。不過,草紙寫不了真言字,更無法製作符籙。同時,對修士而言,草紙是擦腚的紙。用它寫字,會被識字群體視為侮辱。
這一點就連付自安都不能免俗。比如三字道和乘法口訣那些東西,都得去買昂貴的文紙來寫。
他也不是不知道,草紙能寫。但把這些精華知識寫在黃褐色的草紙上,那多丟份?好好的精華知識,都會因為紙色不純,而被視為糟粕。
說到這裏,梁玉清壓低聲音道:“說出來不怕各位笑話,我小時候父兄就命我以黃草紙練字。說我的字醜,不配寫在白紙上。”
聽聞此言,剩下幾人紛紛對視。幾人不約而同的想起了小時候的事,他們小時候練字用的可是白紙。
付自安就想起自己小時候練字,寫的很難看。父親一個十分豁達的人,卻常常因此而搖頭歎氣。現在才反應過來,他是在心疼白紙啊……
草紙不受待見,寫紙又極其昂貴。而實際上市場也是需要便宜白紙的,因為也不是所有的紙都需要寫真言字、做符籙不是?
而這種紙還真的誕生了,那就是素紙。
素紙就是一種白滑的寫紙,因為它顏色白皙質地均勻。已經可以用來寫真言字了。唯有一個問題,就是還是無法做成符籙。它作為江州文紙的下位替代,還是很有市場的。
聽到這裏付自安道:“可這素紙的價格,也隻比文紙低一成。能買它的人,怕是有很多願意多出一成錢買文紙吧?”
梁玉清笑眯眯的說道:“對,但素紙的價格是現在才這麽高的。素紙剛出來的時候是兩貫一刀。後來價格逐年漲價到現在這樣,產量也比較少了……”
付自安心頭一驚啊,兩貫一刀這個價格也太有誘惑力了。在玉京文紙便宜一些,一刀也要近六貫。素紙隻要三分之一的價格,肯定大把人買啊。
而梁玉清繼續說道:“而在素紙之前,還有一種更便宜的白紙。名為「宣白」,它當時的價格隻有素紙的一半,一貫一刀,幅麵還要更大一些。我屯了許多,但也早已用完了。”
“所以,這宣白紙其實產自昭義坊裴家?”
梁玉清點頭,付自安的心裏便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有了個大概。
素縣那些造紙坊從生產黃紙,改為了生產素紙。看樣子背後就是韓家在操持了。韓升出任昭義坊坊正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取豪奪裴家的白紙秘法。
搞垮了裴家後,他們自己造白紙並加價售賣。但貪心不足蛇吞象,明明有做大做強的機會,卻偏偏要把這素質賣的價比文紙。
事情大概就是如此了。
正這麽想著,梁玉清又繼續說道:“其實白紙問世,在國朝曆史中如繁星點點不勝枚舉。當然,它們最終都是如曇花一現,要不了幾年就消弭不見了。其中緣由,隻因造白紙乃是煞途,事者寡壽命薄。”
聽聞此言,付自安忽然反應過來自己忽略了的點,喃喃說道:“原來如此啊。”
……
雖然已經記不住造紙的具體操作了,但造紙的原理付自安卻沒忘。簡單來說造紙就是對植物纖維的拆解重組。
大抵可以分成三個步驟。第一,將任意植物纖維拆碎以水泡著。第二,在用竹篩子去抄水。水自然會漏掉,留在竹篩子上的,那就是纖維。第三,將抄出來的纖維壓平、幹燥。由植物纖維重新拚好而形成的紙張,便做出來了。
很多事情,一旦明白其原理,那麽迴推製作工藝也就不困難了。反正大抵是這麽三個步驟,無非是如何優化工藝,提高效率,增加產量和質量。
比如,如果嫌紙不夠厚,抄紙的時候就多抄幾下,多堆一些纖維。但要注意要抄勻,確保紙張薄厚一致。為了做出更大的紙張,可以用較大的篩子。
可以把它加大到需要多人默契操作的程度。也可以設計好工具,以便多人快速省力的完成這一步驟。
再比如,幹燥一事如果隻用太陽曬。效率不高,還要看天氣如何。但如果建個火爐來烘烤,那就快得多了。無非是想好怎麽防火,免得火爐把紙燒掉。
如此,也就能提高產量和質量。
不過這兩個步驟,顯然不是造白紙的關鍵所在。造白紙的關鍵是第一步,其實也就是製造紙漿。所謂的秘法,也應該就是在這個步驟。
首先就是原料,要把植物的纖維打散弄下來,肯定是選點好對付的材料。樹皮、草、麻這些就是不錯的選擇。
最簡單的製造紙漿就是把材料洗淨搗碎,然後用水漚著。但顯然,這樣打碎纖維的效率很低。再進一步,就洗洗泡泡拿去煮爛,再搗得更碎,從而獲得更多的纖維。
但這種古法造紙,它還是個非常浪費原料的方法,基本是丟西瓜撿芝麻。另外,植物本就是黃色,從植物上弄下來的纖維,裏麵帶有的色素雜質必定會留存下來。所以,這紙就是黃的。
如果讓付自安來想辦法解決,那麽製造紙漿的時候,就得設法漂白紙漿了。而他能想到的辦法,自然就是在紙漿中添加某種化學劑,以漂白紙漿,甚至染白紙漿!
如此,所謂的“白紙煞途,事者寡壽命薄。”不就有解釋了嗎?那肯定是化學漂白這一步驟,產生的毒副作用啊!
難怪裴家院子那個水槽裏,一股臭雞蛋的味道!……那是什麽來著?付自安咬著指頭努力的迴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