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半掩的窗欞,斑駁地灑在劉波的臉上,將他從沉睡中喚醒。他揉了揉惺忪的雙眼,試圖適應這突如其來的光亮。然而,一股強烈的頭痛感如潮水般湧來,昨天他都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喝醉的,就感覺隱隱約約是玉山抬自己迴來。
劉波努力迴憶昨天的情景,他依稀記得自己和慕容南霜喝嗨了,然後兩人談天說地,隨著酒精的作用,他的意識開始模糊,最後甚至連自己在說些什麽都記不清了。
劉波緩了緩,深深吸了一口氣,運用內力試圖緩解那令人難以忍受的頭痛。漸漸地,疼痛有所減輕,他這才緩緩起身,推開房門。
清晨的陽光灑在院子裏,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劉波看到玉山正在院中習武,他身法矯健,招式流暢。周圍幾個小孩都圍著玉山蹦蹦跳跳,他們眼中閃爍著對功夫的渴望和崇拜,似乎都想要玉山教他們功夫。
劉波微笑著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感歎。
“真想再留幾天,不過正事要緊,還要去藥王穀。”
到了晚上,劉波與孫二娘等人圍坐在桌旁,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飯後,劉波神情鄭重地向他們辭行。
“劉公子,你打算什麽時候走?”孫二娘關切地問道,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不舍。
“明天就走吧。”劉波迴答道。
孫二娘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麽,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她知道劉波是一個有抱負、有追求的人,他的旅程注定不會平凡,她默默地祝福劉波一路平安。
一旁的軒兒得知波哥哥要走,心中充滿了不舍和難過。軒兒是一個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孩子,他早已把劉波當作了自己的親哥哥一般看待。
此刻,軒兒聽到劉波要走的消息,心中如同被重錘擊中一般,淚水瞬間湧上了眼眶。他緊緊地抓住劉波的手,哽咽著問道:“波哥哥,你真的要走嗎?不能多留幾天嗎?”
劉波看著軒兒那雙淚眼汪汪的眼睛,心中也感到一陣酸楚。他蹲下身子,輕輕地撫摸著軒兒的頭,溫柔地說道:“軒兒乖,波哥哥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等波哥哥忙完有空就來看你。”
軒兒聽了劉波的話,雖然心中仍然不舍,但也知道波哥哥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強忍著淚水,點了點頭,說道:“波哥哥,我們拉鉤鉤,你有空一定要來看我。”
劉波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軒兒,你也要好好聽二娘的話。”
翌日一早,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劉波便已經收拾好了行囊,準備踏上新的旅程。
劉波沒有和其他人告別,隻是靜靜地與玉山對視一眼,兩人便默契地一同走出了房門。
門外,微風輕拂,帶著一絲清晨的涼意。
按照既定的路線,這次劉波要路過思州,然後再進入雲州,最後到達花城。
兩人很快就到達了城門,出乎劉波意料,慕容南霜已經在那裏等候多時了。他見到劉波和玉山,笑著迎了上來:“劉兄,你可真不夠意思,要離開也不打聲招唿。”
劉波有些尷尬地笑了笑,解釋道:“哈哈,慕容兄,主要是怕麻煩你,所以打算悄悄離開。”
慕容南霜擺了擺手,表示不介意:“劉兄這是哪裏話,你我兄弟一場,這點小事何足掛齒?既然你要走,我怎能不來送送?”
幾人站在城頭,向遠方遠眺,黔州的山川河流盡收眼底,仿佛一幅壯麗的畫卷展現在他們眼前。
“慕容兄,既然你當我是朋友,我也就不客氣了。那我也作為你晉王府的客卿,給你獻上一策。”劉波緩緩說道,“黔州之地,土司眾多,治理困難。土司世代為官,獨霸一方,更有一些土司專橫不法,對境內人民實行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土司之間為爭權奪利挑起械鬥或戰爭,導致生靈塗炭,對朝廷也叛服無常。我有一策,或可助晉王府穩固此地。”
慕容南霜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他轉過身來,正視著劉波:“劉兄,請說。”
劉波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黔州土司製度已久,根深蒂固,想要一蹴而就地取消,恐怕會引發諸多不滿和動亂。因此,我建議采取逐步過渡的方式,即‘改土歸流,漸進實施’。”
“改土歸流,漸進實施?”慕容南霜重複了一遍,似乎對這個策略頗感興趣。
劉波解釋道:“首先,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較為順從、影響力較小的土司,進行試點改革。在這些地區,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進行統治,同時保留土司的部分特權,以減輕他們的抵觸情緒。在改土歸流地區清查戶口,丈量土地,征收賦稅,建城池,設學校。待這些地區改革成功,取得一定成效後,再逐步擴大改革範圍,直至整個黔州都實現改土歸流。”
慕容南霜聽後,恍然大悟,如遭雷擊。他心中暗自驚歎,自己怎麽沒有想到這個如此巧妙的策略。一直以來,他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治理黔州,穩定土司製度帶來的種種問題,但總是局限於傳統的軍事鎮壓和強製命令,未曾想過運用智謀和和平手段來解決問題。
劉波的話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慕容南霜心中的困惑之門。他繼續說道:“現在的土司政策,私底下百姓還是很苦的,土司特權太大,就比如田氏在思州就如同皇帝一般,如果你能讓底層百姓過得更好,誰會放著好日子不過呢?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既能削弱土司的特權,又能讓百姓真正受益。”
慕容南霜聽後,深感劉波的話切中要害。他意識到,治理黔州不僅僅是軍事鎮壓那麽簡單,更重要的是要關注百姓的生活,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黔州的穩定和發展。
“慕容兄,最後我再送你一句話。”劉波鄭重地對慕容南霜說道,“改流之法,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其投獻為上策,敕令投獻為下策。”
劉波說完後,對晉王拱了拱手,表示敬意。隨後,他與玉山一起離開了城樓。慕容南霜在城樓上目送著他們離去,心中充滿了感激和敬意,心中不斷地念起劉波送他的那句話。
劉波努力迴憶昨天的情景,他依稀記得自己和慕容南霜喝嗨了,然後兩人談天說地,隨著酒精的作用,他的意識開始模糊,最後甚至連自己在說些什麽都記不清了。
劉波緩了緩,深深吸了一口氣,運用內力試圖緩解那令人難以忍受的頭痛。漸漸地,疼痛有所減輕,他這才緩緩起身,推開房門。
清晨的陽光灑在院子裏,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劉波看到玉山正在院中習武,他身法矯健,招式流暢。周圍幾個小孩都圍著玉山蹦蹦跳跳,他們眼中閃爍著對功夫的渴望和崇拜,似乎都想要玉山教他們功夫。
劉波微笑著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感歎。
“真想再留幾天,不過正事要緊,還要去藥王穀。”
到了晚上,劉波與孫二娘等人圍坐在桌旁,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飯後,劉波神情鄭重地向他們辭行。
“劉公子,你打算什麽時候走?”孫二娘關切地問道,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不舍。
“明天就走吧。”劉波迴答道。
孫二娘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麽,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她知道劉波是一個有抱負、有追求的人,他的旅程注定不會平凡,她默默地祝福劉波一路平安。
一旁的軒兒得知波哥哥要走,心中充滿了不舍和難過。軒兒是一個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孩子,他早已把劉波當作了自己的親哥哥一般看待。
此刻,軒兒聽到劉波要走的消息,心中如同被重錘擊中一般,淚水瞬間湧上了眼眶。他緊緊地抓住劉波的手,哽咽著問道:“波哥哥,你真的要走嗎?不能多留幾天嗎?”
劉波看著軒兒那雙淚眼汪汪的眼睛,心中也感到一陣酸楚。他蹲下身子,輕輕地撫摸著軒兒的頭,溫柔地說道:“軒兒乖,波哥哥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等波哥哥忙完有空就來看你。”
軒兒聽了劉波的話,雖然心中仍然不舍,但也知道波哥哥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強忍著淚水,點了點頭,說道:“波哥哥,我們拉鉤鉤,你有空一定要來看我。”
劉波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軒兒,你也要好好聽二娘的話。”
翌日一早,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劉波便已經收拾好了行囊,準備踏上新的旅程。
劉波沒有和其他人告別,隻是靜靜地與玉山對視一眼,兩人便默契地一同走出了房門。
門外,微風輕拂,帶著一絲清晨的涼意。
按照既定的路線,這次劉波要路過思州,然後再進入雲州,最後到達花城。
兩人很快就到達了城門,出乎劉波意料,慕容南霜已經在那裏等候多時了。他見到劉波和玉山,笑著迎了上來:“劉兄,你可真不夠意思,要離開也不打聲招唿。”
劉波有些尷尬地笑了笑,解釋道:“哈哈,慕容兄,主要是怕麻煩你,所以打算悄悄離開。”
慕容南霜擺了擺手,表示不介意:“劉兄這是哪裏話,你我兄弟一場,這點小事何足掛齒?既然你要走,我怎能不來送送?”
幾人站在城頭,向遠方遠眺,黔州的山川河流盡收眼底,仿佛一幅壯麗的畫卷展現在他們眼前。
“慕容兄,既然你當我是朋友,我也就不客氣了。那我也作為你晉王府的客卿,給你獻上一策。”劉波緩緩說道,“黔州之地,土司眾多,治理困難。土司世代為官,獨霸一方,更有一些土司專橫不法,對境內人民實行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土司之間為爭權奪利挑起械鬥或戰爭,導致生靈塗炭,對朝廷也叛服無常。我有一策,或可助晉王府穩固此地。”
慕容南霜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他轉過身來,正視著劉波:“劉兄,請說。”
劉波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黔州土司製度已久,根深蒂固,想要一蹴而就地取消,恐怕會引發諸多不滿和動亂。因此,我建議采取逐步過渡的方式,即‘改土歸流,漸進實施’。”
“改土歸流,漸進實施?”慕容南霜重複了一遍,似乎對這個策略頗感興趣。
劉波解釋道:“首先,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較為順從、影響力較小的土司,進行試點改革。在這些地區,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進行統治,同時保留土司的部分特權,以減輕他們的抵觸情緒。在改土歸流地區清查戶口,丈量土地,征收賦稅,建城池,設學校。待這些地區改革成功,取得一定成效後,再逐步擴大改革範圍,直至整個黔州都實現改土歸流。”
慕容南霜聽後,恍然大悟,如遭雷擊。他心中暗自驚歎,自己怎麽沒有想到這個如此巧妙的策略。一直以來,他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治理黔州,穩定土司製度帶來的種種問題,但總是局限於傳統的軍事鎮壓和強製命令,未曾想過運用智謀和和平手段來解決問題。
劉波的話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慕容南霜心中的困惑之門。他繼續說道:“現在的土司政策,私底下百姓還是很苦的,土司特權太大,就比如田氏在思州就如同皇帝一般,如果你能讓底層百姓過得更好,誰會放著好日子不過呢?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既能削弱土司的特權,又能讓百姓真正受益。”
慕容南霜聽後,深感劉波的話切中要害。他意識到,治理黔州不僅僅是軍事鎮壓那麽簡單,更重要的是要關注百姓的生活,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黔州的穩定和發展。
“慕容兄,最後我再送你一句話。”劉波鄭重地對慕容南霜說道,“改流之法,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其投獻為上策,敕令投獻為下策。”
劉波說完後,對晉王拱了拱手,表示敬意。隨後,他與玉山一起離開了城樓。慕容南霜在城樓上目送著他們離去,心中充滿了感激和敬意,心中不斷地念起劉波送他的那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