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和玉山兩人踏上去往雲州的路上。
劉波懷裏揣著晉王府的令牌,一塊由上等玉石精心雕刻而成,表麵光滑如玉,手感冰涼。上麵雕刻著一個醒目的“晉”字。
劉波看著手中的令牌,不禁有些無語。他心想:“大燕這是什麽習俗,就那麽愛給人令牌。”他迴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曆,發現身上已經積攢了不少令牌。
他現在有藥王穀百草堂的護法令,逍遙派的逍遙令,俠客島的令牌,現在又來一個晉王府的令牌。活脫脫的一個令牌收集者,下次誰再給令牌就跟誰急。
劉波和玉山下個目的地是思州,思州位於黔州西南方向一角,過思州然後進入雲州。
黔州,自古以來便是山巒疊嶂、地勢險峻之地,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交通極為不便,與外界的溝通幾乎被隔絕。曆史上,這裏曾被冠以“蠻夷之地”的稱號,意指其文化落後,民風彪悍。加之當地百姓因生活困苦,對朝廷的統治心生不滿,屢次發生反叛事件,使得黔州的人民生活陷入貧困與動蕩之中,難以得到片刻的安寧。
麵對黔州這一棘手的治理難題,前朝的官員們束手無策,苦思冥想卻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案。然而,在這關鍵時刻,一位名叫田顯的大臣挺身而出,他自薦前往黔州擔任官職,決心要在這片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華,為百姓帶來安寧與繁榮。
田顯到任後,他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改善交通狀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同時,他還注重文化教育,興辦學校,普及知識,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質。在他的治理下,黔州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
前朝皇帝得知田顯在黔州的卓越政績後,大為讚賞,於是封他為侯爵,以示嘉獎。然而,好景不長,後思州地區又發生了反叛事件。皇帝再次想起了田顯這位能臣,於是命他帶兵前往鎮壓。田顯不負眾望,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智謀,成功地平定了反叛勢力,恢複了思州的安寧。
戰爭勝利後,田顯被任命為思州知府,負責治理這片土地。他繼續推行自己的治理理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經濟文化事業,使得思州地區逐漸繁榮起來。皇帝對田顯的政績再次表示讚賞,於是加封他為國公,並允許他的子孫世襲這一爵位。從此,田氏家族在思州地區確立了穩固的統治地位。
後思州田氏在大燕建立的時候,直接投降,所以保住了土司的地位,但是這幾年不知道什麽原因就蠢蠢欲動。
後思州田氏,自大燕王朝建立之初,便明智地選擇了直接投降,這一決策不僅避免了戰火紛飛,更使得田氏家族能夠繼續在這片土地上執掌權柄,維持其土司的尊貴地位。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這幾年不知道什麽原因田氏開始蠢蠢欲動。
劉波從涼都出發,隨著他逐漸接近思州,他目睹的景象卻讓他心情沉重。
越往思州方向前進,劉波發現底層的百姓生活得越加貧苦。他們居住在簡陋的茅屋中,衣著破舊,麵容憔悴。他們的土地被富戶們所控製,辛勤的勞作卻隻能換來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生計。
這些富戶,幾乎控製了所有的土地,他們擁有著巨大的財富和權力。劉波注意到,這些富戶幾乎都姓田,或者是田氏的遠親。他們憑借著家族的勢力,在思州地區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對百姓進行剝削和壓迫。
在這裏,天高皇帝遠,中央政府的權力鞭長莫及。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中央政府對於這裏的控製力相對較弱。這使得田氏家族得以在這裏肆意妄為,百姓們無處申訴,隻能默默忍受。
劉波站在思州的土地上,目光掃過那些貧苦的百姓,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生活的艱辛與無奈。他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同情,同時,一個念頭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清晰——他大致能猜到涼王慘案的原因了。
涼王或許看到了百姓的疾苦,感受到了百姓的艱辛。他或許想要改變這一狀況,為百姓爭取更多的權益,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這樣的想法卻觸動了田氏家族的敏感神經。遭到田氏的忌憚,他們害怕涼王會動搖他們的地位,損害他們的利益,所以田氏策劃了這一切。
在田氏家族的精心策劃下,一場悲劇發生了。涼王府遭到了無情的屠殺,整個涼都城陷入了混亂之中。而田氏家族則趁機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劉波了解到,田氏憑借著手中的權力和財富,對底層百姓進行了肆無忌憚的剝削。他們征收的賦稅高到令人咋舌,百姓們辛勤勞作一年,到頭來卻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維持。更過分的是,田氏還強迫百姓進行無償的勞役,無論是修建道路還是城堡,都要百姓們背井離鄉,付出巨大的代價。
除了經濟上的剝削,田氏還在精神上對百姓進行壓迫。他們製定了嚴苛的律法,對百姓的言行舉止進行嚴格的限製。稍有不慎,就會遭受殘酷的懲罰。在田氏的統治下,百姓們生活在恐懼和不安之中,連最基本的自由都被剝奪了。
“這田氏對底層百姓剝削和壓迫,還真是到了極致。真希望晉王能沉住氣,後麵一舉端掉田氏,改土歸流。”劉波暗暗說道。
劉波對著玉山開口道:“走了玉山,給他們錢也沒有用的,錢是到不了他們手上多久的,懷璧其罪,你應該懂的。”
玉山微微一怔,隨即明白了少爺話中的深意。他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他們剛路過一戶人家,討了碗水喝,那戶人家的戶主是個中年人,骨瘦如柴,麵容憔悴,看上去如同個六旬老人一般。他身旁站著一個孩子,同樣營養不良,麵黃肌瘦,讓人看了心生憐憫。
玉山心中湧起一股衝動,他想從懷中掏出一些銀兩,希望能稍微改善這家人的生活狀況。然而,劉波的話像是一盆冷水澆在了他心頭,讓他瞬間清醒了過來。
“走吧,快馬加鞭,今晚到思州過夜,看看思州是什麽個樣子。”劉波說道。
玉山緊隨其後,他應了一聲,便迅速調整馬匹,準備加速前行。
劉波懷裏揣著晉王府的令牌,一塊由上等玉石精心雕刻而成,表麵光滑如玉,手感冰涼。上麵雕刻著一個醒目的“晉”字。
劉波看著手中的令牌,不禁有些無語。他心想:“大燕這是什麽習俗,就那麽愛給人令牌。”他迴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曆,發現身上已經積攢了不少令牌。
他現在有藥王穀百草堂的護法令,逍遙派的逍遙令,俠客島的令牌,現在又來一個晉王府的令牌。活脫脫的一個令牌收集者,下次誰再給令牌就跟誰急。
劉波和玉山下個目的地是思州,思州位於黔州西南方向一角,過思州然後進入雲州。
黔州,自古以來便是山巒疊嶂、地勢險峻之地,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交通極為不便,與外界的溝通幾乎被隔絕。曆史上,這裏曾被冠以“蠻夷之地”的稱號,意指其文化落後,民風彪悍。加之當地百姓因生活困苦,對朝廷的統治心生不滿,屢次發生反叛事件,使得黔州的人民生活陷入貧困與動蕩之中,難以得到片刻的安寧。
麵對黔州這一棘手的治理難題,前朝的官員們束手無策,苦思冥想卻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案。然而,在這關鍵時刻,一位名叫田顯的大臣挺身而出,他自薦前往黔州擔任官職,決心要在這片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華,為百姓帶來安寧與繁榮。
田顯到任後,他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改善交通狀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同時,他還注重文化教育,興辦學校,普及知識,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質。在他的治理下,黔州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
前朝皇帝得知田顯在黔州的卓越政績後,大為讚賞,於是封他為侯爵,以示嘉獎。然而,好景不長,後思州地區又發生了反叛事件。皇帝再次想起了田顯這位能臣,於是命他帶兵前往鎮壓。田顯不負眾望,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智謀,成功地平定了反叛勢力,恢複了思州的安寧。
戰爭勝利後,田顯被任命為思州知府,負責治理這片土地。他繼續推行自己的治理理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經濟文化事業,使得思州地區逐漸繁榮起來。皇帝對田顯的政績再次表示讚賞,於是加封他為國公,並允許他的子孫世襲這一爵位。從此,田氏家族在思州地區確立了穩固的統治地位。
後思州田氏在大燕建立的時候,直接投降,所以保住了土司的地位,但是這幾年不知道什麽原因就蠢蠢欲動。
後思州田氏,自大燕王朝建立之初,便明智地選擇了直接投降,這一決策不僅避免了戰火紛飛,更使得田氏家族能夠繼續在這片土地上執掌權柄,維持其土司的尊貴地位。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這幾年不知道什麽原因田氏開始蠢蠢欲動。
劉波從涼都出發,隨著他逐漸接近思州,他目睹的景象卻讓他心情沉重。
越往思州方向前進,劉波發現底層的百姓生活得越加貧苦。他們居住在簡陋的茅屋中,衣著破舊,麵容憔悴。他們的土地被富戶們所控製,辛勤的勞作卻隻能換來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生計。
這些富戶,幾乎控製了所有的土地,他們擁有著巨大的財富和權力。劉波注意到,這些富戶幾乎都姓田,或者是田氏的遠親。他們憑借著家族的勢力,在思州地區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對百姓進行剝削和壓迫。
在這裏,天高皇帝遠,中央政府的權力鞭長莫及。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中央政府對於這裏的控製力相對較弱。這使得田氏家族得以在這裏肆意妄為,百姓們無處申訴,隻能默默忍受。
劉波站在思州的土地上,目光掃過那些貧苦的百姓,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生活的艱辛與無奈。他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同情,同時,一個念頭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清晰——他大致能猜到涼王慘案的原因了。
涼王或許看到了百姓的疾苦,感受到了百姓的艱辛。他或許想要改變這一狀況,為百姓爭取更多的權益,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這樣的想法卻觸動了田氏家族的敏感神經。遭到田氏的忌憚,他們害怕涼王會動搖他們的地位,損害他們的利益,所以田氏策劃了這一切。
在田氏家族的精心策劃下,一場悲劇發生了。涼王府遭到了無情的屠殺,整個涼都城陷入了混亂之中。而田氏家族則趁機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劉波了解到,田氏憑借著手中的權力和財富,對底層百姓進行了肆無忌憚的剝削。他們征收的賦稅高到令人咋舌,百姓們辛勤勞作一年,到頭來卻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維持。更過分的是,田氏還強迫百姓進行無償的勞役,無論是修建道路還是城堡,都要百姓們背井離鄉,付出巨大的代價。
除了經濟上的剝削,田氏還在精神上對百姓進行壓迫。他們製定了嚴苛的律法,對百姓的言行舉止進行嚴格的限製。稍有不慎,就會遭受殘酷的懲罰。在田氏的統治下,百姓們生活在恐懼和不安之中,連最基本的自由都被剝奪了。
“這田氏對底層百姓剝削和壓迫,還真是到了極致。真希望晉王能沉住氣,後麵一舉端掉田氏,改土歸流。”劉波暗暗說道。
劉波對著玉山開口道:“走了玉山,給他們錢也沒有用的,錢是到不了他們手上多久的,懷璧其罪,你應該懂的。”
玉山微微一怔,隨即明白了少爺話中的深意。他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他們剛路過一戶人家,討了碗水喝,那戶人家的戶主是個中年人,骨瘦如柴,麵容憔悴,看上去如同個六旬老人一般。他身旁站著一個孩子,同樣營養不良,麵黃肌瘦,讓人看了心生憐憫。
玉山心中湧起一股衝動,他想從懷中掏出一些銀兩,希望能稍微改善這家人的生活狀況。然而,劉波的話像是一盆冷水澆在了他心頭,讓他瞬間清醒了過來。
“走吧,快馬加鞭,今晚到思州過夜,看看思州是什麽個樣子。”劉波說道。
玉山緊隨其後,他應了一聲,便迅速調整馬匹,準備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