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連環之策(上)
我去投皇叔,呂布直搖頭 作者:大貓艾瑞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劉備從徐州出兵,三伐淮南以來,已過去十數日,“仲家帝”袁術除了命大將劉勳以三萬守軍,死守曲陽,便再無其他“動作”!
“帝都”壽春城中四萬袁術軍,全部“龜縮”城中,坐等劉備軍受挫於曲陽。
隻是......不知何時開始,壽春城中漸漸有不少“流言”四散開來。
其一,袁術稱帝兩年間,其治下淮南等地旱災,蝗災頻繁,以致民眾食不果腹,苦不堪言!傳聞此乃袁術篡漢自立,得位不正之故,於是上天震怒,降下禍端懲戒!
其二,傳聞袁術身邊奸邪小人亂政,侍中楊弘,大將軍張勳等人排除異己,把持朝政!劉勳“忠心”於袁術,卻慘遭“排擠”,如今劉備軍進犯曲陽,楊弘,張勳等人卻屢進讒言,不發一兵一卒,欲借刀殺人,謀害“忠臣”劉勳。其被逼無奈,已有投靠劉備之心!
其三,傳聞袁術對侍中楊弘不滿,欲罷免其“首席謀臣”之位,請被貶為庶人的閻象,袁渙等人再度“複起”,執掌壽春朝廷大局!
諸如此類謠言,可謂林林總總,真假難辨,其中甚至不乏自相矛盾之處。
不過......這些傳聞,傳到“當事人”之一楊弘耳中,卻是如同晴天霹靂。
偏偏這些“謠言”,倒也算得上“有理有據”。
自袁術稱帝以來,為維持其奢靡享受,楊弘,張勳等屬下隻得投其所好,在治下橫征暴斂,甚至出動軍隊劫掠平民百姓,這江淮之地,早已流民四起,十室九空。
待到汝南等地被曹操,劉備等“討逆軍”蠶食,袁術地盤日漸縮小,情況更是雪上加霜,連“帝都”壽春城中的數萬袁術軍,都是饑一頓飽一頓,甚至要以蒲草、螺螄為食!
反觀袁術後宮妃嬪女眷數百人,皆著綾羅綢緞,錦衣玉食,絲毫不顧其治下軍民困苦之狀。
身為袁術親信,楊弘對自家治下的“爛攤子”,倒是心知肚明,不過最讓他“驚恐”的是......好不容易被其鬥倒的閻象,袁渙等人,竟有再度“複起”的傳言。
閻象出身淮南本地大族,袁渙出身陳郡袁氏,細數之下,其甚至與主公袁術乃是同宗。
這兩人皆因反對袁術稱帝,惹其大怒,又被楊弘屢進讒言,免官貶為庶人。
在楊弘看來,如今這兩人雖依舊賦閑在家,平日深居簡出,卻一向在淮南士族中威望卓著。
若主公袁術當真對自己不滿,將自己當作“奸佞小人”,欲再度啟用閻象,袁渙,這好不容易得來的權勢,豈非要付諸東流?
更有甚者......恐怕還會被諸多政敵“清算報複”!
楊弘平日素有智計,但今日禍及自身,卻是六神無主。躊躇多時,楊弘隻得將自己一手提拔引薦的“自己人”龐統,請到府中問計。
待這位“鳳雛”先生聽完其所言,卻是哈哈大笑道:
“楊大人深夜請龐某前來,就為此事?”
前番龐統向袁術進言,欲趁關羽,魏延等劉備軍偏師未至曲陽,以淮南七萬兵馬,以眾淩寡,擊破關羽等將。
結果張勳避戰自保,主公袁術亦是不敢犯險,楊弘揣測上意,更不願得罪張勳,這才默認反對龐統之計,反倒支持壽春守軍袖手旁觀,僅以曲陽劉勳抵擋劉備軍。
楊弘以為龐統對此不滿,連忙“誠心”道:
“那日朝會之上,張勳位高權重,陛下對其一向頗為倚重,我出於無奈,這才並未讚同先生之計,著實汗顏!隻是......若那閻象,袁渙複起,我必遭其清算!先生乃我舉薦,屆時恐怕亦會橫遭牽連啊!先生智謀深遠,請不吝賜教。”
龐統似是聽出楊弘的一絲“威脅”之意,倒是頗明事理,收斂笑意,正色道:
“楊大人多慮了,我豈是此等心胸狹隘之人!我與大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自不願見大人大權旁落,被政敵所趁。不過......這流言確是惡毒,我等萬不可等閑視之!”
楊弘眼前一亮,連忙道:
“哦?願聞先生高見!”
龐統輕撚短須,似是自顧自地說道:
“閻象,袁渙已是一介庶民,無權無職,二人若欲複起,背後必有他人支持!”
“他人支持?”
楊弘細細思來,卻是頗為讚同。其出言道:
“難道真是陛下對我不滿?或是......張勳欲扶持此二人掌權,與我爭奪朝中權勢?”
暗歎楊弘“想象力”豐富,龐統笑道:
“此二人一向反對陛下稱帝,如今局勢堪憂,陛下斷不會自墮顏麵,啟用此二人!張勳意在執掌兵權,隻視劉勳為眼中釘,與楊大人卻並無利益衝突,何必扶持他人,與大人為敵呢?”
“若統所料不差,這諸多謠言,甚至傳言閻象,袁渙二人欲複起,恐是其身後世家大族所為!當下江淮諸地,時局艱難,又逢劉備軍入寇,偏偏陛下數年來,對世家大族多征糧草私兵,楊大人乃陛下親信,恐早已惹其不滿!這才欲推閻象,袁渙等人出麵,與大人爭權!”
楊弘聞言“恍然大悟”,驚怒交加道:
“先生此言,令人茅塞頓開!這幫世家大族,平日就對陛下陽奉陰違,又隻視閻象,袁渙這等世家子弟為自己人!輕視我等寒門士子,此等危機時刻,又以流言算計於我,當真歹毒!”
他氣急之下,卻是忘了......眼前這位鳳雛先生,亦出身荊州大族龐家,亦是世家子弟。
龐統聞言,卻絲毫不以為忤,繼續說道:
“這淮南世家大族,若當真對陛下與楊大人心生不滿,卻是大為不妙!統甚至懷疑......這壽春諸地的世家大族,恐怕有人欲棄陛下,而轉投劉備!”
楊弘聞言,頓時沉默不語,其一向逢迎主公袁術,正是對淮南世家大族“橫征暴斂”的重要推手!
主公袁術出身四世三公袁家,門生故吏遍天下,積威之下,這些淮南世家雖不敢明麵背叛,卻難保其不生異心!
而對自己這位“佞臣”,他們恐怕......更是欲除之而後快!
不過,聽龐統分析有人或許欲投劉備,楊弘頓時“如獲至寶”,露出一絲詭異之色,說道:
“無論這幫世家大族中人,是否真欲投劉備,那閻象,袁渙卻著實令我憂心!我欲先下手為強,先以散布流言,圖謀不軌之罪,將閻象,袁渙除去!如此也可殺雞儆猴,讓這壽春城中諸多世家大族,不敢輕舉妄動,對主公生出異心!”
龐統對淮南局勢洞若觀火,心知楊弘心胸狹隘,貪戀權勢,這一番“引君入甕”,果真讓楊弘對閻象,袁弘,甚至是其“背後”的世家大族勢力起疑!
當下其目光炯炯,笑言道:
“楊大人對陛下忠心耿耿,欲防微杜漸,自是高明之舉!但那閻象,袁渙,原為陛下重臣,身份顯赫,若急切殺之,恐這壽春城中,便有諸多世家人人自危,若其狗急跳牆,反倒有損陛下大業!”
頓了頓,龐統繼續道:
“不如......先稟明主公,暫將此二人拘押收監,以此立威,警示世家大族中人,勿生異心!待擊退劉備大軍,再將二人定罪,屆時,這壽春朝廷,當無人敢觸犯楊大人權威!”
楊弘思慮片刻,若要殺閻象,袁弘二人,目前自己手中並無實據。若操之過急,恐怕更會引起淮南各地世家大族進一步反感,先將此二人收監看管,讓其再無複起機會!不如待劉備大軍退卻,再好好“料理”二人。
想到此處,楊弘不由大喜道:
“先生智計過人,慮事周全,令人欽佩!如此便從先生所言,我自去稟明主公,先將此二人拿下,再嚴查城中流言,究竟是何人主使!”
此事一出,楊弘深感自己雖執掌朝政,卻手中並無兵權,張勳一向與自己有些交情,不如......亦將此人引為“盟友”,加上龐統之謀,自己必能繼續大權在握!
於是其又與龐統商議一番,待到夜深人靜之時,才“放”龐統迴府。
此刻,一絲“玩味”的笑意,方才出現在龐統嘴角。
近日這諸多謠言,自是龐統指使,徐州軍情司的燭龍秘諜暗中所為!
這十數日以來,龐統通過秘諜之手,與諸葛亮互通消息,定下諸多計策,正欲離間袁術麾下群臣。
閻象,袁渙反對袁術稱帝,又與這淮南,甚至壽春城中諸多世家大族“關係匪淺”!
這二人對皇叔穩定淮南世家大族,頗有用處。不過眼下事急從權,也隻能暫且“委屈”此二人一番了!
至於袁術麾下那位“權傾朝野”的侍中楊弘,自然早被龐統玩弄於股掌之中!
待迴到自家府邸,龐統喊過一名潛伏其身邊的燭龍秘諜,吩咐道:
“你速去城中,尋憲和大人,告知其依計而行!可尋機與這壽春城中世家人物接觸,策反其歸順皇叔!務必要小心行事!”
“諾!”
下章預告“連環之策(下)”!
“帝都”壽春城中四萬袁術軍,全部“龜縮”城中,坐等劉備軍受挫於曲陽。
隻是......不知何時開始,壽春城中漸漸有不少“流言”四散開來。
其一,袁術稱帝兩年間,其治下淮南等地旱災,蝗災頻繁,以致民眾食不果腹,苦不堪言!傳聞此乃袁術篡漢自立,得位不正之故,於是上天震怒,降下禍端懲戒!
其二,傳聞袁術身邊奸邪小人亂政,侍中楊弘,大將軍張勳等人排除異己,把持朝政!劉勳“忠心”於袁術,卻慘遭“排擠”,如今劉備軍進犯曲陽,楊弘,張勳等人卻屢進讒言,不發一兵一卒,欲借刀殺人,謀害“忠臣”劉勳。其被逼無奈,已有投靠劉備之心!
其三,傳聞袁術對侍中楊弘不滿,欲罷免其“首席謀臣”之位,請被貶為庶人的閻象,袁渙等人再度“複起”,執掌壽春朝廷大局!
諸如此類謠言,可謂林林總總,真假難辨,其中甚至不乏自相矛盾之處。
不過......這些傳聞,傳到“當事人”之一楊弘耳中,卻是如同晴天霹靂。
偏偏這些“謠言”,倒也算得上“有理有據”。
自袁術稱帝以來,為維持其奢靡享受,楊弘,張勳等屬下隻得投其所好,在治下橫征暴斂,甚至出動軍隊劫掠平民百姓,這江淮之地,早已流民四起,十室九空。
待到汝南等地被曹操,劉備等“討逆軍”蠶食,袁術地盤日漸縮小,情況更是雪上加霜,連“帝都”壽春城中的數萬袁術軍,都是饑一頓飽一頓,甚至要以蒲草、螺螄為食!
反觀袁術後宮妃嬪女眷數百人,皆著綾羅綢緞,錦衣玉食,絲毫不顧其治下軍民困苦之狀。
身為袁術親信,楊弘對自家治下的“爛攤子”,倒是心知肚明,不過最讓他“驚恐”的是......好不容易被其鬥倒的閻象,袁渙等人,竟有再度“複起”的傳言。
閻象出身淮南本地大族,袁渙出身陳郡袁氏,細數之下,其甚至與主公袁術乃是同宗。
這兩人皆因反對袁術稱帝,惹其大怒,又被楊弘屢進讒言,免官貶為庶人。
在楊弘看來,如今這兩人雖依舊賦閑在家,平日深居簡出,卻一向在淮南士族中威望卓著。
若主公袁術當真對自己不滿,將自己當作“奸佞小人”,欲再度啟用閻象,袁渙,這好不容易得來的權勢,豈非要付諸東流?
更有甚者......恐怕還會被諸多政敵“清算報複”!
楊弘平日素有智計,但今日禍及自身,卻是六神無主。躊躇多時,楊弘隻得將自己一手提拔引薦的“自己人”龐統,請到府中問計。
待這位“鳳雛”先生聽完其所言,卻是哈哈大笑道:
“楊大人深夜請龐某前來,就為此事?”
前番龐統向袁術進言,欲趁關羽,魏延等劉備軍偏師未至曲陽,以淮南七萬兵馬,以眾淩寡,擊破關羽等將。
結果張勳避戰自保,主公袁術亦是不敢犯險,楊弘揣測上意,更不願得罪張勳,這才默認反對龐統之計,反倒支持壽春守軍袖手旁觀,僅以曲陽劉勳抵擋劉備軍。
楊弘以為龐統對此不滿,連忙“誠心”道:
“那日朝會之上,張勳位高權重,陛下對其一向頗為倚重,我出於無奈,這才並未讚同先生之計,著實汗顏!隻是......若那閻象,袁渙複起,我必遭其清算!先生乃我舉薦,屆時恐怕亦會橫遭牽連啊!先生智謀深遠,請不吝賜教。”
龐統似是聽出楊弘的一絲“威脅”之意,倒是頗明事理,收斂笑意,正色道:
“楊大人多慮了,我豈是此等心胸狹隘之人!我與大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自不願見大人大權旁落,被政敵所趁。不過......這流言確是惡毒,我等萬不可等閑視之!”
楊弘眼前一亮,連忙道:
“哦?願聞先生高見!”
龐統輕撚短須,似是自顧自地說道:
“閻象,袁渙已是一介庶民,無權無職,二人若欲複起,背後必有他人支持!”
“他人支持?”
楊弘細細思來,卻是頗為讚同。其出言道:
“難道真是陛下對我不滿?或是......張勳欲扶持此二人掌權,與我爭奪朝中權勢?”
暗歎楊弘“想象力”豐富,龐統笑道:
“此二人一向反對陛下稱帝,如今局勢堪憂,陛下斷不會自墮顏麵,啟用此二人!張勳意在執掌兵權,隻視劉勳為眼中釘,與楊大人卻並無利益衝突,何必扶持他人,與大人為敵呢?”
“若統所料不差,這諸多謠言,甚至傳言閻象,袁渙二人欲複起,恐是其身後世家大族所為!當下江淮諸地,時局艱難,又逢劉備軍入寇,偏偏陛下數年來,對世家大族多征糧草私兵,楊大人乃陛下親信,恐早已惹其不滿!這才欲推閻象,袁渙等人出麵,與大人爭權!”
楊弘聞言“恍然大悟”,驚怒交加道:
“先生此言,令人茅塞頓開!這幫世家大族,平日就對陛下陽奉陰違,又隻視閻象,袁渙這等世家子弟為自己人!輕視我等寒門士子,此等危機時刻,又以流言算計於我,當真歹毒!”
他氣急之下,卻是忘了......眼前這位鳳雛先生,亦出身荊州大族龐家,亦是世家子弟。
龐統聞言,卻絲毫不以為忤,繼續說道:
“這淮南世家大族,若當真對陛下與楊大人心生不滿,卻是大為不妙!統甚至懷疑......這壽春諸地的世家大族,恐怕有人欲棄陛下,而轉投劉備!”
楊弘聞言,頓時沉默不語,其一向逢迎主公袁術,正是對淮南世家大族“橫征暴斂”的重要推手!
主公袁術出身四世三公袁家,門生故吏遍天下,積威之下,這些淮南世家雖不敢明麵背叛,卻難保其不生異心!
而對自己這位“佞臣”,他們恐怕......更是欲除之而後快!
不過,聽龐統分析有人或許欲投劉備,楊弘頓時“如獲至寶”,露出一絲詭異之色,說道:
“無論這幫世家大族中人,是否真欲投劉備,那閻象,袁渙卻著實令我憂心!我欲先下手為強,先以散布流言,圖謀不軌之罪,將閻象,袁渙除去!如此也可殺雞儆猴,讓這壽春城中諸多世家大族,不敢輕舉妄動,對主公生出異心!”
龐統對淮南局勢洞若觀火,心知楊弘心胸狹隘,貪戀權勢,這一番“引君入甕”,果真讓楊弘對閻象,袁弘,甚至是其“背後”的世家大族勢力起疑!
當下其目光炯炯,笑言道:
“楊大人對陛下忠心耿耿,欲防微杜漸,自是高明之舉!但那閻象,袁渙,原為陛下重臣,身份顯赫,若急切殺之,恐這壽春城中,便有諸多世家人人自危,若其狗急跳牆,反倒有損陛下大業!”
頓了頓,龐統繼續道:
“不如......先稟明主公,暫將此二人拘押收監,以此立威,警示世家大族中人,勿生異心!待擊退劉備大軍,再將二人定罪,屆時,這壽春朝廷,當無人敢觸犯楊大人權威!”
楊弘思慮片刻,若要殺閻象,袁弘二人,目前自己手中並無實據。若操之過急,恐怕更會引起淮南各地世家大族進一步反感,先將此二人收監看管,讓其再無複起機會!不如待劉備大軍退卻,再好好“料理”二人。
想到此處,楊弘不由大喜道:
“先生智計過人,慮事周全,令人欽佩!如此便從先生所言,我自去稟明主公,先將此二人拿下,再嚴查城中流言,究竟是何人主使!”
此事一出,楊弘深感自己雖執掌朝政,卻手中並無兵權,張勳一向與自己有些交情,不如......亦將此人引為“盟友”,加上龐統之謀,自己必能繼續大權在握!
於是其又與龐統商議一番,待到夜深人靜之時,才“放”龐統迴府。
此刻,一絲“玩味”的笑意,方才出現在龐統嘴角。
近日這諸多謠言,自是龐統指使,徐州軍情司的燭龍秘諜暗中所為!
這十數日以來,龐統通過秘諜之手,與諸葛亮互通消息,定下諸多計策,正欲離間袁術麾下群臣。
閻象,袁渙反對袁術稱帝,又與這淮南,甚至壽春城中諸多世家大族“關係匪淺”!
這二人對皇叔穩定淮南世家大族,頗有用處。不過眼下事急從權,也隻能暫且“委屈”此二人一番了!
至於袁術麾下那位“權傾朝野”的侍中楊弘,自然早被龐統玩弄於股掌之中!
待迴到自家府邸,龐統喊過一名潛伏其身邊的燭龍秘諜,吩咐道:
“你速去城中,尋憲和大人,告知其依計而行!可尋機與這壽春城中世家人物接觸,策反其歸順皇叔!務必要小心行事!”
“諾!”
下章預告“連環之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