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曲陽對峙
我去投皇叔,呂布直搖頭 作者:大貓艾瑞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霍驍,張遼二人,作為徐州軍前部,正率軍前往袁術軍曲陽。
此役,乃是張遼投效劉備陣營第一戰,也是其麾下新組建的驍騎軍首次出征!
張遼此番被“新主公”劉備任命為先鋒,自是不敢怠慢,其派出驍騎軍第一營騎術最為精湛的數十名輕騎兵,充作斥候,兵分多路,前往曲陽方向探查。
結果,這數日間,曲陽方向的袁術軍,硬是連迎擊的“一兵一卒”都未派出!
“仲平,我曾聽聞你與孔明軍師所言,那曲陽城尚有三萬兵馬,其主將又是偽帝袁術麾下征南將軍劉勳,而我二人前軍兵馬,才攏共不到一萬三千人......”
張遼眉頭微皺,繼續問道:
“難道這袁術軍......連迎擊的勇氣都已喪失殆盡?”
此刻,霍驍早得燭龍秘諜傳信,得知龐統已“混入”袁術壽春“朝廷”任職,更設計讓袁術決意放棄“主動出擊”,隻想以守城戰,消耗己方兵力!
說得好聽些,這叫“穩紮穩打”,說得難聽點......不過就是“怯戰自保”!
沒想到,短短不到一年時間,這位勢力橫跨三州,帶甲二十萬的“仲家帝”袁術,已淪落到此等境地!?
思慮及此,霍驍笑道:
“文遠大哥有所不知!眼下這袁術淮南駐軍,雖尚有七萬餘眾,卻早已軍心惶惶!據我方安插在壽春的‘內應’所言,袁術已下令曲陽劉勳據城死守,不得出擊!”
張遼雖知道自家有一支“神秘”的秘諜部隊,由霍驍,諸葛亮等人共同掌管,卻對此知之甚少,其聽霍驍提起,不由說道:
“那曲陽三萬守軍,若據城而守,恐怕比誘其出城野戰......更難應付!難道主公決意強攻曲陽???”
霍驍搖搖頭,說道:
“袁術膽氣已喪,即便其兵力勝過我方,恐也未必敢與我軍正麵交戰!況且徐州四戰之地,我軍要同時防備曹操,孫策,甚至袁紹等人,兵力難以四方兼顧!此番征伐淮南,無論野戰,或是攻城,即便得勝,我軍若損失過大,豈非得不償失?”
張遼聞言,沉默片刻,說道:
“難道我等此番出兵,不過是虛張聲勢?並未準備強攻淮南諸地?”
霍驍大笑道:
“哈哈,果然瞞不過文遠大哥,這淮南之地不宜強攻,隻可智取!孔明軍師,與潛伏於壽春的‘內應’早已有所謀劃!我等隻要依計而行,待我方大軍齊聚曲陽城下,自然會見分曉!”
龍鳳“合謀”,憑諸葛亮,龐統兩位絕世軍師之能,袁術敗亡......必不遠矣!
“劉勳!希望你不要讓我等失望啊!”
霍驍心中暗暗思量。
而此時的曲陽城中,麵對劉備大軍來襲的消息,劉勳尤自“舉棋不定”。
論及對自家“陛下”的忠誠度,劉勳此人......倒未必及得上屢次與其爭權的大將軍張勳!
劉勳雖是袁術“老臣”,頗得信任,但其久鎮廬江,名義上為一郡太守,卻擁兵自重,形同獨立藩鎮。
加上袁術稱帝之後,當真是“流年不利”,橋蕤,紀靈等大將接連戰死,當下袁術軍中,唯有大將軍張勳,以及劉勳這位征南將軍,有足夠威望執掌兵權。
張勳能力平平,卻勝在忠心耿耿,因此更得袁術信任!
其失陷重鎮汝南於曹操之手,袁術卻依舊讓其統兵,守衛“帝都”壽春。
劉勳對此憤憤不平,但袁術多年積威尚在,張勳更有數萬大軍在手,其當下還不敢造次,隻得奉命率兩萬廬江軍北上曲陽,拱衛淮南壽春一線。
同樣,張勳對自己這位“老同僚”,也是提防不已,在其“讒言”下,袁術指派張勳好友陳紀為曲陽監軍,李豐為曲陽副將,二人統兵一萬,名為助劉勳守衛曲陽,卻大有“監視”之意。
此番劉備軍進犯,兵力並不算多,劉勳本欲進言主公,集結淮南六七萬兵力,搶先將下蔡關羽,或是陰陵魏延這兩路偏師擊破,再與劉備的徐州軍主力一戰。
若自己能指揮此戰得勝,當可借此大功,獲得巨大軍中威望,屆時......“陛下”也當認清自己能力,遠勝張勳那等“廢物”。
他日若兵權在手,這江淮之地,倒也未必......就隻能姓袁!
可惜......袁術聽信張勳,楊弘等朝中“小人”讒言,嚴令劉勳死守曲陽,拒劉備軍於城下,至於壽春援軍......目前還未派出!
劉勳聽聞袁術旨意,自是憤懣不已,明眼人一看便知,壽春坐擁四萬大軍,張勳這無膽鼠輩,竟欲讓自己曲陽三萬兵馬,與劉備軍拚消耗,其再坐收漁翁之利!而那位“陛下”,亦是優柔寡斷,隻欲龜縮於壽春城中防守!
曲陽城中三萬兵馬,名義上俱聽從劉勳號令,但其中兩萬兵馬,為劉勳廬江軍部曲,另外一萬兵馬,則由監軍陳紀,副將李豐統帥,此二人與張勳交厚,與自己卻不是一條心!
此時此刻,“智囊”劉曄的那番言語,又迴蕩在劉勳耳邊。
“將軍,袁公路篡漢自立,倒行逆施,敗亡已定!那許都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徐州劉備,為漢室宗親,當朝皇叔!此二人,皆為當世英傑,將軍何不棄暗投明,擇一人投效,俱遠勝那袁公路多矣!”
當初劉勳不置可否,卻是已暗生占據江淮之地“獨立”的野心。
如今劉曄尚在廬江理事,不在這曲陽,不然......倒可再與其商議一番!
眼見劉備來勢洶洶,思來想去,劉勳還是無可奈何,隻得先傳令陳紀,李豐等將,全軍依照陛下旨意,嚴守曲陽。
數日之後,關羽,魏延各率一萬兵馬,果然一路“暢通無阻”,直抵曲陽境內。隨即霍驍,張遼二人統領的近一萬三千前軍部隊,亦兵臨曲陽城下!
這兩萬多兵馬會師之後,似是自覺兵力不足,並不攻城,而是安營紮寨,似在等候劉備,張飛後續援軍到來。
與此同時,一些頗為“離奇”的流言,竟同時在壽春,曲陽兩地悄悄蔓延。
下章預告“連環之策”!
此役,乃是張遼投效劉備陣營第一戰,也是其麾下新組建的驍騎軍首次出征!
張遼此番被“新主公”劉備任命為先鋒,自是不敢怠慢,其派出驍騎軍第一營騎術最為精湛的數十名輕騎兵,充作斥候,兵分多路,前往曲陽方向探查。
結果,這數日間,曲陽方向的袁術軍,硬是連迎擊的“一兵一卒”都未派出!
“仲平,我曾聽聞你與孔明軍師所言,那曲陽城尚有三萬兵馬,其主將又是偽帝袁術麾下征南將軍劉勳,而我二人前軍兵馬,才攏共不到一萬三千人......”
張遼眉頭微皺,繼續問道:
“難道這袁術軍......連迎擊的勇氣都已喪失殆盡?”
此刻,霍驍早得燭龍秘諜傳信,得知龐統已“混入”袁術壽春“朝廷”任職,更設計讓袁術決意放棄“主動出擊”,隻想以守城戰,消耗己方兵力!
說得好聽些,這叫“穩紮穩打”,說得難聽點......不過就是“怯戰自保”!
沒想到,短短不到一年時間,這位勢力橫跨三州,帶甲二十萬的“仲家帝”袁術,已淪落到此等境地!?
思慮及此,霍驍笑道:
“文遠大哥有所不知!眼下這袁術淮南駐軍,雖尚有七萬餘眾,卻早已軍心惶惶!據我方安插在壽春的‘內應’所言,袁術已下令曲陽劉勳據城死守,不得出擊!”
張遼雖知道自家有一支“神秘”的秘諜部隊,由霍驍,諸葛亮等人共同掌管,卻對此知之甚少,其聽霍驍提起,不由說道:
“那曲陽三萬守軍,若據城而守,恐怕比誘其出城野戰......更難應付!難道主公決意強攻曲陽???”
霍驍搖搖頭,說道:
“袁術膽氣已喪,即便其兵力勝過我方,恐也未必敢與我軍正麵交戰!況且徐州四戰之地,我軍要同時防備曹操,孫策,甚至袁紹等人,兵力難以四方兼顧!此番征伐淮南,無論野戰,或是攻城,即便得勝,我軍若損失過大,豈非得不償失?”
張遼聞言,沉默片刻,說道:
“難道我等此番出兵,不過是虛張聲勢?並未準備強攻淮南諸地?”
霍驍大笑道:
“哈哈,果然瞞不過文遠大哥,這淮南之地不宜強攻,隻可智取!孔明軍師,與潛伏於壽春的‘內應’早已有所謀劃!我等隻要依計而行,待我方大軍齊聚曲陽城下,自然會見分曉!”
龍鳳“合謀”,憑諸葛亮,龐統兩位絕世軍師之能,袁術敗亡......必不遠矣!
“劉勳!希望你不要讓我等失望啊!”
霍驍心中暗暗思量。
而此時的曲陽城中,麵對劉備大軍來襲的消息,劉勳尤自“舉棋不定”。
論及對自家“陛下”的忠誠度,劉勳此人......倒未必及得上屢次與其爭權的大將軍張勳!
劉勳雖是袁術“老臣”,頗得信任,但其久鎮廬江,名義上為一郡太守,卻擁兵自重,形同獨立藩鎮。
加上袁術稱帝之後,當真是“流年不利”,橋蕤,紀靈等大將接連戰死,當下袁術軍中,唯有大將軍張勳,以及劉勳這位征南將軍,有足夠威望執掌兵權。
張勳能力平平,卻勝在忠心耿耿,因此更得袁術信任!
其失陷重鎮汝南於曹操之手,袁術卻依舊讓其統兵,守衛“帝都”壽春。
劉勳對此憤憤不平,但袁術多年積威尚在,張勳更有數萬大軍在手,其當下還不敢造次,隻得奉命率兩萬廬江軍北上曲陽,拱衛淮南壽春一線。
同樣,張勳對自己這位“老同僚”,也是提防不已,在其“讒言”下,袁術指派張勳好友陳紀為曲陽監軍,李豐為曲陽副將,二人統兵一萬,名為助劉勳守衛曲陽,卻大有“監視”之意。
此番劉備軍進犯,兵力並不算多,劉勳本欲進言主公,集結淮南六七萬兵力,搶先將下蔡關羽,或是陰陵魏延這兩路偏師擊破,再與劉備的徐州軍主力一戰。
若自己能指揮此戰得勝,當可借此大功,獲得巨大軍中威望,屆時......“陛下”也當認清自己能力,遠勝張勳那等“廢物”。
他日若兵權在手,這江淮之地,倒也未必......就隻能姓袁!
可惜......袁術聽信張勳,楊弘等朝中“小人”讒言,嚴令劉勳死守曲陽,拒劉備軍於城下,至於壽春援軍......目前還未派出!
劉勳聽聞袁術旨意,自是憤懣不已,明眼人一看便知,壽春坐擁四萬大軍,張勳這無膽鼠輩,竟欲讓自己曲陽三萬兵馬,與劉備軍拚消耗,其再坐收漁翁之利!而那位“陛下”,亦是優柔寡斷,隻欲龜縮於壽春城中防守!
曲陽城中三萬兵馬,名義上俱聽從劉勳號令,但其中兩萬兵馬,為劉勳廬江軍部曲,另外一萬兵馬,則由監軍陳紀,副將李豐統帥,此二人與張勳交厚,與自己卻不是一條心!
此時此刻,“智囊”劉曄的那番言語,又迴蕩在劉勳耳邊。
“將軍,袁公路篡漢自立,倒行逆施,敗亡已定!那許都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徐州劉備,為漢室宗親,當朝皇叔!此二人,皆為當世英傑,將軍何不棄暗投明,擇一人投效,俱遠勝那袁公路多矣!”
當初劉勳不置可否,卻是已暗生占據江淮之地“獨立”的野心。
如今劉曄尚在廬江理事,不在這曲陽,不然......倒可再與其商議一番!
眼見劉備來勢洶洶,思來想去,劉勳還是無可奈何,隻得先傳令陳紀,李豐等將,全軍依照陛下旨意,嚴守曲陽。
數日之後,關羽,魏延各率一萬兵馬,果然一路“暢通無阻”,直抵曲陽境內。隨即霍驍,張遼二人統領的近一萬三千前軍部隊,亦兵臨曲陽城下!
這兩萬多兵馬會師之後,似是自覺兵力不足,並不攻城,而是安營紮寨,似在等候劉備,張飛後續援軍到來。
與此同時,一些頗為“離奇”的流言,竟同時在壽春,曲陽兩地悄悄蔓延。
下章預告“連環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