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江東英才
我去投皇叔,呂布直搖頭 作者:大貓艾瑞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東吳郡,吳縣,乃是孫策勢力治所。
眼下太守府內,一名身材高大的青年男子,正在侃侃而談。
他劍眉斜飛入鬢,一頭黑發隨意束起,眼眸明亮而銳利,似藏著無盡豪情與剛毅。
此人英姿勃發,豪邁不羈,讓人一望便心生敬畏,又不自覺為其魅力所傾倒。
正是近來風頭正盛的江東小霸王—孫策!
“那袁術派使者前來,邀我率兵北上,助其對抗許都朝廷。允諾事成之後,以仲家帝身份,封我為揚州牧!張公,子敬,二位對此有何見解?”
孫策雖出言詢問,卻帶著戲謔的笑容,明顯已對袁術此議頗為不屑。
一麵容清瘦老者,神態內斂沉穩,正是孫策稱為“張公”,江東文臣之首張昭。
隻聽他正色對孫策道:
“主公,袁術稱帝,實乃狂悖至極!天下士人,大多人心思漢,豈會被其蠱惑。那揚州牧之位,更是袁術偽職,無甚稀奇!隻是那袁術曾助主公兵馬錢糧,我軍此前又名為其藩屬。主公當義正詞嚴去信,怒斥其僭越謀逆,速與其割袍斷義,以絕天下人非議!”
“張公所言極是!袁術稱帝,必引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如今我軍已占據會稽,吳郡,那廬江,丹陽卻還在袁術控製之下,如張公所言,主公即便毀盟,也是順應天意民心,效忠漢室朝廷之舉!屬下認為,我軍當正式對袁術宣戰,先取丹陽,再圖廬江,至於豫章戰事,恐要暫緩!”
魯肅濃眉大眼,身材魁梧,其為人敦厚樸實,但麵臨重要戰略決斷,卻往往智計沉穩,果斷應變。此刻他也讚成與袁術決裂,甚至借機攻占袁術的江東地盤!
(注:本書魯肅人設,更傾向於三國誌,以及“東吳四大都督”形象,並非演義中的老好人)。
“好!二位所言,皆合我心意!張公,勞你休書一封,怒斥袁術,以示我軍與其決裂之意!子敬,你馬上傳信公瑾(周瑜),讓其暫停豫章攻勢,率大軍返還,與我等共議攻滅袁術之事!”
“諾!”張昭,魯肅二人齊聲遵命。
那傳國玉璽乃孫策之父孫堅所留,孫策早對袁術“霸占”傳國玉璽之事,耿耿於懷。如今見其昏招迭出,悍然稱帝,竟還妄想將自己捆綁上其戰車,不由得嗤之以鼻!
十餘日後,周瑜率兩萬兵馬,自會稽郡返迴吳郡。比他先到的,卻還有許都朝廷旨意!
“伯符,聽聞許都朝廷,已封你為討逆將軍,吳侯,此事當真?”
周瑜一進城,就被孫策單獨邀至府中,密議大計。
周瑜孫策二人,自幼相識,互相引為知己,兩人恩若兄弟。故私下無人之時,周瑜並不稱主公,而以其“伯符”表字相稱。
“哈哈,正是如此,公瑾出征在外未歸,我已接旨,正待上表朝廷謝恩!此外,應對袁術謀逆稱帝一事,我與張公,子敬已計議妥當。隻待你返迴,我便集結大軍,出兵丹陽,不知你意下如何?”
隨後孫策將與袁術斷交,並準備襲取丹陽,廬江一事,告知周瑜。
周瑜聞孫策所言,卻一時陷入沉思。
“公瑾對出兵袁術之事,可是有何顧慮?”孫策奇道。
“伯符,袁術稱帝,天下諸侯必定群起討伐!我軍本為袁術藩屬,身份敏感,此時反戈一擊,乃是自證忠義之舉,倒是無妨!但許都朝廷,詔令封賞,皆出司空曹孟德之手。如今其封你官職,爵位,督促你出兵,恐怕另有深意!”周瑜如此說來。
“公瑾所言,乃是何意?”孫策不解道。
“聽聞近日曹操出兵豫州汝南,呂布,劉備亦準備出兵淮南,齊攻袁術領地,欲令其首尾不能相顧!但我軍實力,此時遜於曹操,甚至弱於徐州劉備!劉備與曹操一向明爭暗鬥,若我軍北上渡江,進攻廬江,淮南兩地,必與劉備驟起衝突!曹操為人狡詐,我懷疑,此乃曹操借刀殺人之計!”
周瑜目光炯炯,緩緩說道。
“那曹孟德,竟有如此謀劃,意圖利用我軍?”孫策眉眼之間,已有怒容。
他隨即問道:
“公瑾,你可還記得,我二人年少誌向?”
周瑜望著孫策雙眼,肅然道:
“先席卷江東,以為基業,再逐鹿中原,成就不世霸業!瑜不敢相忘!”
孫策也憶起二人年少所言,豪情萬丈,說道:
“正是如此!當下我軍趁勢北上,覆滅袁術,奪取廬江,淮南,豈不正可一展你我抱負!隻要你我兄弟聯手,那曹操,劉備,皆不足為慮!”
周瑜聞言,卻微微搖頭道:
“伯符,成就大業,非一朝一夕之事!我等席卷江東,不過三年兩載,眼下根基未穩!我知你胸懷大誌,但江東局勢未定,世家大族蠢蠢欲動。若你一味打壓江東各家大族,恐其必成禍害!如今江東未穩,我軍不宜渡江北上,與中原群雄相爭!待江東基業穩固,何愁我等不能北定中原,成就霸業!”
數年前,孫策以袁術部屬之名,征伐江東諸郡。廬江太守陸康(陸遜叔祖父),率軍固守城池,後不敵城破,陸康病逝,陸家上百族人,因此役死傷過半!
陸康乃江東名士,陸家又是江東大族,江東其餘世家,見孫策如此狠戾,皆對其心懷不滿,紛紛起兵相抗!孫策征戰,一向奉行雷霆手段,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先後打壓攻滅盛憲、周昕、王晟等江東大族首腦,席卷江東之地,在此期間,即便其他大族畏其兵鋒,被迫歸降,也將孫策勢力視為“外來者”,敢怒不敢言耳!
孫策自恃軍力強大,對此不以為然,反倒不斷強迫江東大族效忠,供應私兵錢糧!這一切盡收周瑜眼底,他數次苦勸孫策,但戰事緊急,智謀如他,也一時無法緩和各家大族關係!
如今江東尚有豫章郡未取,若孫策再貿然出兵北上,勞民傷財之下,必大失江東民心。一旦江東大族圖謀不軌,群起反叛,這辛苦打下的江東基業,豈不要灰飛煙滅!
孫策聞周瑜所言,微微皺眉道:
“那如公瑾所言,我軍當下該如何取舍?”
周瑜見孫策被勸住,也是暗中鬆了口氣,他沉吟道:
“為今之計,我軍當先取丹陽,以示與逆賊袁術決裂之意,暫且與其劃江而治。再積蓄兵馬,迴攻豫章,一統江東!待那曹操,劉備,呂布等人,擊破袁術主力,我軍便再擇機渡江,尋隙進攻廬江,淮南之地,為日後北進中原,搶得先機!”
孫策一向信任自己的“好兄弟”周瑜,於是慨然道:
“好,那便依公瑾所言,我等再稍作忍耐,先取丹陽,後攻豫章,待江東稍穩,你我兄弟便北上中原,逐鹿天下!哈哈哈!”
周瑜微笑道:“正當如此!”
下章預告“群起攻之”!
眼下太守府內,一名身材高大的青年男子,正在侃侃而談。
他劍眉斜飛入鬢,一頭黑發隨意束起,眼眸明亮而銳利,似藏著無盡豪情與剛毅。
此人英姿勃發,豪邁不羈,讓人一望便心生敬畏,又不自覺為其魅力所傾倒。
正是近來風頭正盛的江東小霸王—孫策!
“那袁術派使者前來,邀我率兵北上,助其對抗許都朝廷。允諾事成之後,以仲家帝身份,封我為揚州牧!張公,子敬,二位對此有何見解?”
孫策雖出言詢問,卻帶著戲謔的笑容,明顯已對袁術此議頗為不屑。
一麵容清瘦老者,神態內斂沉穩,正是孫策稱為“張公”,江東文臣之首張昭。
隻聽他正色對孫策道:
“主公,袁術稱帝,實乃狂悖至極!天下士人,大多人心思漢,豈會被其蠱惑。那揚州牧之位,更是袁術偽職,無甚稀奇!隻是那袁術曾助主公兵馬錢糧,我軍此前又名為其藩屬。主公當義正詞嚴去信,怒斥其僭越謀逆,速與其割袍斷義,以絕天下人非議!”
“張公所言極是!袁術稱帝,必引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如今我軍已占據會稽,吳郡,那廬江,丹陽卻還在袁術控製之下,如張公所言,主公即便毀盟,也是順應天意民心,效忠漢室朝廷之舉!屬下認為,我軍當正式對袁術宣戰,先取丹陽,再圖廬江,至於豫章戰事,恐要暫緩!”
魯肅濃眉大眼,身材魁梧,其為人敦厚樸實,但麵臨重要戰略決斷,卻往往智計沉穩,果斷應變。此刻他也讚成與袁術決裂,甚至借機攻占袁術的江東地盤!
(注:本書魯肅人設,更傾向於三國誌,以及“東吳四大都督”形象,並非演義中的老好人)。
“好!二位所言,皆合我心意!張公,勞你休書一封,怒斥袁術,以示我軍與其決裂之意!子敬,你馬上傳信公瑾(周瑜),讓其暫停豫章攻勢,率大軍返還,與我等共議攻滅袁術之事!”
“諾!”張昭,魯肅二人齊聲遵命。
那傳國玉璽乃孫策之父孫堅所留,孫策早對袁術“霸占”傳國玉璽之事,耿耿於懷。如今見其昏招迭出,悍然稱帝,竟還妄想將自己捆綁上其戰車,不由得嗤之以鼻!
十餘日後,周瑜率兩萬兵馬,自會稽郡返迴吳郡。比他先到的,卻還有許都朝廷旨意!
“伯符,聽聞許都朝廷,已封你為討逆將軍,吳侯,此事當真?”
周瑜一進城,就被孫策單獨邀至府中,密議大計。
周瑜孫策二人,自幼相識,互相引為知己,兩人恩若兄弟。故私下無人之時,周瑜並不稱主公,而以其“伯符”表字相稱。
“哈哈,正是如此,公瑾出征在外未歸,我已接旨,正待上表朝廷謝恩!此外,應對袁術謀逆稱帝一事,我與張公,子敬已計議妥當。隻待你返迴,我便集結大軍,出兵丹陽,不知你意下如何?”
隨後孫策將與袁術斷交,並準備襲取丹陽,廬江一事,告知周瑜。
周瑜聞孫策所言,卻一時陷入沉思。
“公瑾對出兵袁術之事,可是有何顧慮?”孫策奇道。
“伯符,袁術稱帝,天下諸侯必定群起討伐!我軍本為袁術藩屬,身份敏感,此時反戈一擊,乃是自證忠義之舉,倒是無妨!但許都朝廷,詔令封賞,皆出司空曹孟德之手。如今其封你官職,爵位,督促你出兵,恐怕另有深意!”周瑜如此說來。
“公瑾所言,乃是何意?”孫策不解道。
“聽聞近日曹操出兵豫州汝南,呂布,劉備亦準備出兵淮南,齊攻袁術領地,欲令其首尾不能相顧!但我軍實力,此時遜於曹操,甚至弱於徐州劉備!劉備與曹操一向明爭暗鬥,若我軍北上渡江,進攻廬江,淮南兩地,必與劉備驟起衝突!曹操為人狡詐,我懷疑,此乃曹操借刀殺人之計!”
周瑜目光炯炯,緩緩說道。
“那曹孟德,竟有如此謀劃,意圖利用我軍?”孫策眉眼之間,已有怒容。
他隨即問道:
“公瑾,你可還記得,我二人年少誌向?”
周瑜望著孫策雙眼,肅然道:
“先席卷江東,以為基業,再逐鹿中原,成就不世霸業!瑜不敢相忘!”
孫策也憶起二人年少所言,豪情萬丈,說道:
“正是如此!當下我軍趁勢北上,覆滅袁術,奪取廬江,淮南,豈不正可一展你我抱負!隻要你我兄弟聯手,那曹操,劉備,皆不足為慮!”
周瑜聞言,卻微微搖頭道:
“伯符,成就大業,非一朝一夕之事!我等席卷江東,不過三年兩載,眼下根基未穩!我知你胸懷大誌,但江東局勢未定,世家大族蠢蠢欲動。若你一味打壓江東各家大族,恐其必成禍害!如今江東未穩,我軍不宜渡江北上,與中原群雄相爭!待江東基業穩固,何愁我等不能北定中原,成就霸業!”
數年前,孫策以袁術部屬之名,征伐江東諸郡。廬江太守陸康(陸遜叔祖父),率軍固守城池,後不敵城破,陸康病逝,陸家上百族人,因此役死傷過半!
陸康乃江東名士,陸家又是江東大族,江東其餘世家,見孫策如此狠戾,皆對其心懷不滿,紛紛起兵相抗!孫策征戰,一向奉行雷霆手段,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先後打壓攻滅盛憲、周昕、王晟等江東大族首腦,席卷江東之地,在此期間,即便其他大族畏其兵鋒,被迫歸降,也將孫策勢力視為“外來者”,敢怒不敢言耳!
孫策自恃軍力強大,對此不以為然,反倒不斷強迫江東大族效忠,供應私兵錢糧!這一切盡收周瑜眼底,他數次苦勸孫策,但戰事緊急,智謀如他,也一時無法緩和各家大族關係!
如今江東尚有豫章郡未取,若孫策再貿然出兵北上,勞民傷財之下,必大失江東民心。一旦江東大族圖謀不軌,群起反叛,這辛苦打下的江東基業,豈不要灰飛煙滅!
孫策聞周瑜所言,微微皺眉道:
“那如公瑾所言,我軍當下該如何取舍?”
周瑜見孫策被勸住,也是暗中鬆了口氣,他沉吟道:
“為今之計,我軍當先取丹陽,以示與逆賊袁術決裂之意,暫且與其劃江而治。再積蓄兵馬,迴攻豫章,一統江東!待那曹操,劉備,呂布等人,擊破袁術主力,我軍便再擇機渡江,尋隙進攻廬江,淮南之地,為日後北進中原,搶得先機!”
孫策一向信任自己的“好兄弟”周瑜,於是慨然道:
“好,那便依公瑾所言,我等再稍作忍耐,先取丹陽,後攻豫章,待江東稍穩,你我兄弟便北上中原,逐鹿天下!哈哈哈!”
周瑜微笑道:“正當如此!”
下章預告“群起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