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鐵腕的清除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 作者:泥巴超酷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晨的朝堂,氣氛格外緊張。崇禎端坐在龍椅上,目光掃過百官。戶部尚書陳子敬剛剛陳述完糧倉儲備計劃的具體方案,朝堂內已是一片竊竊私語。
“陛下,糧倉儲備固然重要,三省糧倉雖然試點成功,但全國推廣所需資金巨大,地方財政恐難以支撐。”顧承山緩緩出列,語氣雖謙恭,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決,“臣以為,當前以恢複邊疆防務為重,糧倉計劃應暫緩實施。”
他的發言得到了一些清流的支持,數名大臣紛紛附和。
“陛下,邊疆危機迫在眉睫,若此時耗費國力修建糧倉,恐難應對外敵。”
“糧倉占地多耗費大,且恐怕難以短期見效。”
“請陛下三思!”
這些聲音此起彼伏,仿佛要將整個朝堂淹沒。東林黨的反撲來得猛烈,甚至隱約有將新派官員壓製下去的趨勢。
崇禎靜靜地聽著,臉上毫無波瀾。他等所有人說完,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擲地有聲:“糧倉儲備是為大明長遠計,非一時之需。朕問你們,邊疆戰事為何迫在眉睫?是因為前朝無備;試點地區為何能穩?是因為有糧倉支撐。此事豈能因一時阻力而廢?”
他的目光直視顧承山,語氣鋒利:“顧愛卿,你方才所言,似乎是在為士紳的利益而非百姓的生計著想。”
顧承山麵色微變,連忙拱手:“陛下言重了,臣隻是擔憂國力難支,並無私心。”
“是否無私,玄衛已經查明。”崇禎冷笑,拍了拍龍椅的扶手,示意王安上前。
玄衛首領王安上前一步,呈上幾封密信,聲音洪亮:“陛下,這是從部分官員府中搜出的書信,內容顯示他們密謀聯合地方士紳,計劃以輿論壓力阻撓糧倉計劃。”
崇禎接過密信,展開其中一封,大聲念道:“‘糧倉計劃若成,士紳控製權盡失,必動用一切手段阻撓。朝堂輿論,民間煽動,兩手齊下。’”
大殿內一片死寂,所有頑固派官員的臉色頓時蒼白。
崇禎將信拍在龍案上,目光如電:“你們的擔憂,是為了百姓,還是為了這些私利者的地位?”
顧承山顫抖著跪下:“陛下!臣不知有此密謀,絕無參與其事!”
“絕無參與?”崇禎的聲音冷如寒冰,“玄衛還查到,你曾與顧文衡密會三次,共商如何阻止改革。他還是你的族親,你當真毫不知情?”
當崇禎展開密信,當場宣讀時,整個朝堂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紅色的蠟印、熟悉的筆跡,所有人都意識到,這封信的內容已將頑固派的陰謀暴露得無所遁形。
“朕一再容忍,是希望你們能為大局著想。但今日看來,你們心中從未有過百姓。”崇禎的聲音低沉卻飽含威嚴,猶如寒冬中刺骨的風,“這些密信,不僅是阻撓改革的證據,更是你們自掘墳墓的鐵證。”
顧承山跪在殿前,臉色慘白,額頭上冷汗直流。他試圖辯解:“陛下,這些信件雖出現在臣府中,但臣絕無參與陰謀之意,定是有人誣陷!”
“誣陷?”崇禎冷笑著站起身,走下龍椅,一步步靠近他,“玄衛已經查明,你與顧文衡等人密謀,三次商議如何阻礙糧倉計劃。難道連你們的密談記錄,也是誣陷?”
顧承山瞬間癱軟在地,嘴唇顫抖,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表忠心?”崇禎的目光掃過他們,語氣中透著濃濃的諷刺,“你們的忠心何在?是在朕的改革受阻時保持沉默,還是在百姓受難時袖手旁觀?”
幾名官員低頭不語,額頭上的冷汗早已浸透衣衫。
崇禎轉頭看向玄衛首領王安,冷聲道:“凡是與士紳勾結、阻撓糧倉計劃者,一律徹查。王安,立即將所有涉案官員的名單呈上,不能有半點遺漏。”
王安單膝跪地,語氣堅定:“臣遵旨!”
就在王安準備離開時,顧承山突然抬起頭,雙手伏地,聲音顫抖中帶著幾分瘋狂:“陛下!臣……臣隻是希望朝廷慎重,不想因急功近利導致國力受損!臣是為大明著想啊!”
崇禎俯視著他,目光如刀:“為大明著想?那為何百姓受益的改革在你眼中成了急功近利?為何士紳的利益在你心中高於百姓的生計?”
他停頓片刻,聲音陡然轉冷:“來人,顧承山目無法紀,勾結士紳,妄圖阻撓改革,罪不可恕,立即押入大理寺候審!”
顧承山癱倒在地,連聲哀求:“陛下,臣錯了!請陛下開恩!請……”
崇禎未再看他一眼,徑直走迴龍椅,揮手示意士兵將他押下。
數日後,涉案的官員與士紳被帶至刑部大堂公開審理。百姓聚集在堂外,爭相圍觀。
一名曾經在地方權勢滔天的士紳跪在地上,瑟瑟發抖。他麵對玄衛搜出的囤糧證據,已無力辯解,隻能不斷叩頭求饒。
審判官冷聲宣布:“顧文衡等人,蓄意阻撓朝廷改革,散布謠言,挑唆民眾,罪無可恕!即刻判決,家產充公,糧食發放災區,全家流放邊疆!”
堂外的百姓聽到這一宣判,歡唿聲如潮水般響起。
“這些害人精,終於得到報應了!”一位老農憤憤說道。
“皇上英明,替咱老百姓除了這群蛀蟲!”另一人高聲喊道。
清理行動結束後,朝堂上的東林黨勢力大幅削弱,改革派開始掌握更多話語權。
“陛下,如今改革的阻力已被清除,糧倉計劃可以全麵推進。”陳子敬在朝會上恭敬稟報。
“很好。”崇禎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欣慰,“但記住,改革不能有一絲鬆懈。糧倉是百姓的生計,任何人膽敢阻撓,朕絕不寬恕。”
夜晚,乾清宮內,崇禎獨自坐在書案前。他翻閱著各地糧倉建設的進展報告,眉頭依然緊鎖。
“東林黨已清,但士紳的勢力尚未根除。這場改革看似勝利,其實才剛剛開始。”他低聲自語,目光中透著堅定,“不論是朝堂上的反對聲,還是外敵的威脅,朕都會一一化解。”
大朝會結束後,改革派在崇禎的支持下迅速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陳子敬與農政司的年輕官員們聯手推進糧倉儲備計劃,各地的改革效率明顯提升。
周景成在朝堂上出列,語氣中透著堅定:“陛下,糧倉計劃的推廣已經順利展開。臣提議,在推廣過程中優先選擇試點成績顯著的地方,以便積累更多經驗。”
崇禎點頭:“很好,改革的每一步都要穩紮穩打。記住,改革不是為了朕的威名,而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安穩。”
隨著此次對東林黨勢力的圍剿,糧倉儲備計劃得以順利推進。各地百姓看到朝廷的決心和效率,紛紛表示支持。
在山西的一處鄉村,一名農夫感慨道:“以前那些士紳說糧倉是糟蹋地,現在皇上的人把地改得這麽好,還給咱們備下這麽多糧,真是為咱們百姓操心!”
另一名老者接道:“這皇上是真厲害,不光能治士紳,還能保咱們的命。”
夜晚,崇禎獨自坐在乾清宮的書案前,翻閱最新的糧倉進度報告。
“頑固派雖已受製,但士紳的根基仍在。更何況,後金的威脅也未消失。”他低聲自語,“成功隻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窗外,一顆流星劃過夜空,昭示著未來的風雲變幻。
“陛下,糧倉儲備固然重要,三省糧倉雖然試點成功,但全國推廣所需資金巨大,地方財政恐難以支撐。”顧承山緩緩出列,語氣雖謙恭,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決,“臣以為,當前以恢複邊疆防務為重,糧倉計劃應暫緩實施。”
他的發言得到了一些清流的支持,數名大臣紛紛附和。
“陛下,邊疆危機迫在眉睫,若此時耗費國力修建糧倉,恐難應對外敵。”
“糧倉占地多耗費大,且恐怕難以短期見效。”
“請陛下三思!”
這些聲音此起彼伏,仿佛要將整個朝堂淹沒。東林黨的反撲來得猛烈,甚至隱約有將新派官員壓製下去的趨勢。
崇禎靜靜地聽著,臉上毫無波瀾。他等所有人說完,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擲地有聲:“糧倉儲備是為大明長遠計,非一時之需。朕問你們,邊疆戰事為何迫在眉睫?是因為前朝無備;試點地區為何能穩?是因為有糧倉支撐。此事豈能因一時阻力而廢?”
他的目光直視顧承山,語氣鋒利:“顧愛卿,你方才所言,似乎是在為士紳的利益而非百姓的生計著想。”
顧承山麵色微變,連忙拱手:“陛下言重了,臣隻是擔憂國力難支,並無私心。”
“是否無私,玄衛已經查明。”崇禎冷笑,拍了拍龍椅的扶手,示意王安上前。
玄衛首領王安上前一步,呈上幾封密信,聲音洪亮:“陛下,這是從部分官員府中搜出的書信,內容顯示他們密謀聯合地方士紳,計劃以輿論壓力阻撓糧倉計劃。”
崇禎接過密信,展開其中一封,大聲念道:“‘糧倉計劃若成,士紳控製權盡失,必動用一切手段阻撓。朝堂輿論,民間煽動,兩手齊下。’”
大殿內一片死寂,所有頑固派官員的臉色頓時蒼白。
崇禎將信拍在龍案上,目光如電:“你們的擔憂,是為了百姓,還是為了這些私利者的地位?”
顧承山顫抖著跪下:“陛下!臣不知有此密謀,絕無參與其事!”
“絕無參與?”崇禎的聲音冷如寒冰,“玄衛還查到,你曾與顧文衡密會三次,共商如何阻止改革。他還是你的族親,你當真毫不知情?”
當崇禎展開密信,當場宣讀時,整個朝堂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紅色的蠟印、熟悉的筆跡,所有人都意識到,這封信的內容已將頑固派的陰謀暴露得無所遁形。
“朕一再容忍,是希望你們能為大局著想。但今日看來,你們心中從未有過百姓。”崇禎的聲音低沉卻飽含威嚴,猶如寒冬中刺骨的風,“這些密信,不僅是阻撓改革的證據,更是你們自掘墳墓的鐵證。”
顧承山跪在殿前,臉色慘白,額頭上冷汗直流。他試圖辯解:“陛下,這些信件雖出現在臣府中,但臣絕無參與陰謀之意,定是有人誣陷!”
“誣陷?”崇禎冷笑著站起身,走下龍椅,一步步靠近他,“玄衛已經查明,你與顧文衡等人密謀,三次商議如何阻礙糧倉計劃。難道連你們的密談記錄,也是誣陷?”
顧承山瞬間癱軟在地,嘴唇顫抖,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表忠心?”崇禎的目光掃過他們,語氣中透著濃濃的諷刺,“你們的忠心何在?是在朕的改革受阻時保持沉默,還是在百姓受難時袖手旁觀?”
幾名官員低頭不語,額頭上的冷汗早已浸透衣衫。
崇禎轉頭看向玄衛首領王安,冷聲道:“凡是與士紳勾結、阻撓糧倉計劃者,一律徹查。王安,立即將所有涉案官員的名單呈上,不能有半點遺漏。”
王安單膝跪地,語氣堅定:“臣遵旨!”
就在王安準備離開時,顧承山突然抬起頭,雙手伏地,聲音顫抖中帶著幾分瘋狂:“陛下!臣……臣隻是希望朝廷慎重,不想因急功近利導致國力受損!臣是為大明著想啊!”
崇禎俯視著他,目光如刀:“為大明著想?那為何百姓受益的改革在你眼中成了急功近利?為何士紳的利益在你心中高於百姓的生計?”
他停頓片刻,聲音陡然轉冷:“來人,顧承山目無法紀,勾結士紳,妄圖阻撓改革,罪不可恕,立即押入大理寺候審!”
顧承山癱倒在地,連聲哀求:“陛下,臣錯了!請陛下開恩!請……”
崇禎未再看他一眼,徑直走迴龍椅,揮手示意士兵將他押下。
數日後,涉案的官員與士紳被帶至刑部大堂公開審理。百姓聚集在堂外,爭相圍觀。
一名曾經在地方權勢滔天的士紳跪在地上,瑟瑟發抖。他麵對玄衛搜出的囤糧證據,已無力辯解,隻能不斷叩頭求饒。
審判官冷聲宣布:“顧文衡等人,蓄意阻撓朝廷改革,散布謠言,挑唆民眾,罪無可恕!即刻判決,家產充公,糧食發放災區,全家流放邊疆!”
堂外的百姓聽到這一宣判,歡唿聲如潮水般響起。
“這些害人精,終於得到報應了!”一位老農憤憤說道。
“皇上英明,替咱老百姓除了這群蛀蟲!”另一人高聲喊道。
清理行動結束後,朝堂上的東林黨勢力大幅削弱,改革派開始掌握更多話語權。
“陛下,如今改革的阻力已被清除,糧倉計劃可以全麵推進。”陳子敬在朝會上恭敬稟報。
“很好。”崇禎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欣慰,“但記住,改革不能有一絲鬆懈。糧倉是百姓的生計,任何人膽敢阻撓,朕絕不寬恕。”
夜晚,乾清宮內,崇禎獨自坐在書案前。他翻閱著各地糧倉建設的進展報告,眉頭依然緊鎖。
“東林黨已清,但士紳的勢力尚未根除。這場改革看似勝利,其實才剛剛開始。”他低聲自語,目光中透著堅定,“不論是朝堂上的反對聲,還是外敵的威脅,朕都會一一化解。”
大朝會結束後,改革派在崇禎的支持下迅速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陳子敬與農政司的年輕官員們聯手推進糧倉儲備計劃,各地的改革效率明顯提升。
周景成在朝堂上出列,語氣中透著堅定:“陛下,糧倉計劃的推廣已經順利展開。臣提議,在推廣過程中優先選擇試點成績顯著的地方,以便積累更多經驗。”
崇禎點頭:“很好,改革的每一步都要穩紮穩打。記住,改革不是為了朕的威名,而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安穩。”
隨著此次對東林黨勢力的圍剿,糧倉儲備計劃得以順利推進。各地百姓看到朝廷的決心和效率,紛紛表示支持。
在山西的一處鄉村,一名農夫感慨道:“以前那些士紳說糧倉是糟蹋地,現在皇上的人把地改得這麽好,還給咱們備下這麽多糧,真是為咱們百姓操心!”
另一名老者接道:“這皇上是真厲害,不光能治士紳,還能保咱們的命。”
夜晚,崇禎獨自坐在乾清宮的書案前,翻閱最新的糧倉進度報告。
“頑固派雖已受製,但士紳的根基仍在。更何況,後金的威脅也未消失。”他低聲自語,“成功隻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窗外,一顆流星劃過夜空,昭示著未來的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