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郡,廣宗縣東北。
蜿蜒的官道上,兩名風華正茂的少年士子並轡而行。
其中一名少年身材挺拔,麵容俊朗,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
他輕輕地挽住韁繩,減緩了馬匹的行進速度,側身問向另一名少年。
“姝弟,你自幼學習醫術,深受醫家仁愛之道的熏陶。為何這一路走來,對沿途那些飽受疾苦平民百姓視若無睹呢?”
那名被稱作姝弟的少年,身材略矮,麵容清秀。
隨即反諷:“我可不像彤兄你有一副菩薩心腸,而且我也沒有一位皇帝哥哥。”
“討打!”高挑少年舉起韁繩便打,生氣模樣活脫脫一股女兒姿態。
少年身形一扭,驅馬躲開了。
原來這兩位少年不是別人,正是從南陽郡一路北上的張彤、張姝兩姐妹。
她們二人為了不引人注意,便喬裝成公子哥,這一路上也以兄弟相稱,免得露出破綻。
身材稍高的少年是張彤,而另一位少年便是張姝。
見自己落後,張彤當即驅馬跟了上去,兩人繼續並馬而行。
張姝扭過頭,見張彤一臉淡然,並沒有生氣,於是緩緩開口解釋。
“剛才我所說的並非是玩笑話,一個人即便醫術驚人,他所能救的,也不過是寥寥數人。”
“而這天下紛亂,待救之人何其多?非是不救,實在是無能為力,我救不了他們,更救不了這天下。”
這段時間的江湖曆練,讓張姝頗有感悟,她似乎已經找到了那個答案。
“不過,有一人可以。”
“誰啊?”張彤很是好奇。
“就是你那皇帝哥哥!”
“他?能救這天下人?”張彤一陣沉默,似懂而又非懂。
“沒錯。”
張彤自小在道觀中長大,沒有體會過民間疾苦,也沒有見過什麽世家豪門。
而張姝不一樣,她雖出身不顯,但也是世家子弟。
她自小隨其父親張仲景,在南陽郡為世家豪門診療,替平民百姓治病,深知其中陰暗。
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孤。
那時候她才知道,是這大漢天下病了。
而她一介女流之輩,無權無勢,又哪有能力來治療呢?
自此以後,她不再跟隨其父學醫,反而鑽研起毒藥來。
至少,她能讓那些惡人得到應有的懲罰,能讓那些為富不仁的豪門富戶收斂許多。
正當張氏姐妹行至廣宗河岸。
突然,從蘆葦蕩中竄出來一名約莫八九歲的孩童,大喊:“救命!大哥哥救命!”
這一喊把張彤嚇了一跳,她下意識握住劍鞘橫於胸前,正欲拔劍。
“小子,你中毒了?”張姝看清了孩童模樣,舉手製止了張彤。
隻見此人臉色發青,眼瞼下垂,動作顯得無力,而且唿吸也有些困難,這明顯是中毒的症狀。
“求大哥哥救我。”那孩童見遇到了救星,連忙朝兩人恭敬一拜。
“你可是被毒蛇咬了?”張姝當即翻身下馬,查看起孩童的傷口。
“是。”
原來那孩童姓樂名官,是安平郡觀津人,被仇人追殺逃到此處。
他兄長樂進,為了引開仇敵,將他藏在此處蘆葦叢中,隻身逃往南邊去了。
但樂官卻意外被一條毒蛇咬傷。
眼看著唿吸越來越困難,就要一命嗚唿之時,他看到官道上走來兩人,於是出聲求救。
救人要緊,張姝也沒多問,轉身就朝河邊草叢走去。
“姝弟?你這是去哪?”張彤麵露疑惑。
“去采摘些草藥,稍後便迴。”張姝擺了擺手,腳下步伐絲毫沒有停留。
一般毒蛇出沒的地方,大多都有解藥,所以她去碰碰運氣。
樂官此刻躺在地上,臉色青中泛白,唿吸越來越急促。他緊盯著一旁的張彤,眼中流露出一股對死亡的恐懼。
張彤隻好溫柔地安慰,示意他放輕鬆:“別擔心,姝弟去采藥了,一會就來。她一定能找到解藥的。”
不久後,張姝匆匆返迴,她手裏正拿著幾株白花蛇舌草。
這種蛇草在南陽郡挺常見的,但在北方的巨鹿郡就很是稀少,張姝也是費了好些功夫,才找到這麽一點。
她蹲下身子,從背後的行囊中取出一個小藥杵,迅速將草藥搗碎,再兌了些清水,和著藥杵端給了樂官飲用。
然後,又將剩下的藥草殘渣,敷在樂官右腿的傷口上。
接著,從隨身的包裹中取出一些幹淨的布條,將他的傷口緊緊包紮好。
樂官感受到傷口處傳來的涼意,唿吸漸漸變得平穩起來。
他看著張氏姐妹,眼中充滿了感激:“謝謝公子的救命之恩。”
而張姝卻冷冷地迴應:“你能活命全靠自己的造化,要是再晚一個時辰,恐怕神仙來了也救不迴。”
樂官啞然,他想不到眼前這位公子竟如此高冷。
但他也不以為意,稍稍整理了衣冠,躬身再拜。
又從懷中取出一件錦囊。
“小子多謝兩位貴人的救命之恩,無以為報,但以傳家之寶相贈。”
張姝對什麽傳家寶並不感興趣:“你的謝意我心領了,至於你那傳家寶,還是收迴去吧。”
“不瞞兩位大哥,我乃名將樂毅的後代。”樂官自報家門,又重點解說了他這傳家之寶。
原來樂氏祖上傳下來兩件寶物,一件是刀槍不入的寶甲,如今穿在樂進身上。而另一件就是這份藏寶圖了。
相傳樂毅臨終之前,將畢生所學著於一書,全部藏在這張圖中。
“樂毅是誰?”張彤一臉疑惑。
“據說是兵法大家。”
“對,還是恩公有見識。”樂官趁機對張姝又是一陣討好。
“這麽說,這圖中藏的是兵法?”張彤兩眼神放光,心想弘農王定然需要。
“自然,若有了樂毅兵法,大哥哥們建功立業還不指日可待。”樂官繼續吹噓。
“隻是,你剛才說,被仇人追殺,也是因為此物?”
見張彤能想到這點,張姝長舒一口氣。都說練武之人,四肢發達,看來她這姊姊還不算太笨。
“這不恰恰說明我樂氏兵法稀罕嘛。”樂官尷尬一笑,又將話圓了迴來。
“少吹牛了,我可從來沒聽過什麽樂氏兵法。”張姝一個爆栗子敲在樂官額頭上。
“接下來我們要去幽州,若是順路,就跟著一起,至少可以保你一條小命。”
張姝沒想到這小鬼還挺機靈。既然甩不脫,那隻好邀他一起同行,就當是救人救到底了。
“順路!順路!”樂官歡喜雀躍,連忙牽過張姝的坐騎:“小弟也正好迴觀津看看。”
行至數步,樂官想起一事:“公子可有筆墨?”
“要筆墨作甚?”張姝麵露疑惑。
“給大哥留個信。”
“沒想到你小子竟還識字。”張姝從隨身的百寶箱中取出筆墨,遞了過去。
樂官接過,從衣擺下撕下一角,寫下幾字。然後用油布包好,又放迴藏身的草叢之中。
有了樂官這機靈小子的加入,一路上倒也增添了許多樂趣。
一行人來到附近集市,又買了一匹馬,這樣三人三騎,繼續朝著幽州進發。
蜿蜒的官道上,兩名風華正茂的少年士子並轡而行。
其中一名少年身材挺拔,麵容俊朗,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
他輕輕地挽住韁繩,減緩了馬匹的行進速度,側身問向另一名少年。
“姝弟,你自幼學習醫術,深受醫家仁愛之道的熏陶。為何這一路走來,對沿途那些飽受疾苦平民百姓視若無睹呢?”
那名被稱作姝弟的少年,身材略矮,麵容清秀。
隨即反諷:“我可不像彤兄你有一副菩薩心腸,而且我也沒有一位皇帝哥哥。”
“討打!”高挑少年舉起韁繩便打,生氣模樣活脫脫一股女兒姿態。
少年身形一扭,驅馬躲開了。
原來這兩位少年不是別人,正是從南陽郡一路北上的張彤、張姝兩姐妹。
她們二人為了不引人注意,便喬裝成公子哥,這一路上也以兄弟相稱,免得露出破綻。
身材稍高的少年是張彤,而另一位少年便是張姝。
見自己落後,張彤當即驅馬跟了上去,兩人繼續並馬而行。
張姝扭過頭,見張彤一臉淡然,並沒有生氣,於是緩緩開口解釋。
“剛才我所說的並非是玩笑話,一個人即便醫術驚人,他所能救的,也不過是寥寥數人。”
“而這天下紛亂,待救之人何其多?非是不救,實在是無能為力,我救不了他們,更救不了這天下。”
這段時間的江湖曆練,讓張姝頗有感悟,她似乎已經找到了那個答案。
“不過,有一人可以。”
“誰啊?”張彤很是好奇。
“就是你那皇帝哥哥!”
“他?能救這天下人?”張彤一陣沉默,似懂而又非懂。
“沒錯。”
張彤自小在道觀中長大,沒有體會過民間疾苦,也沒有見過什麽世家豪門。
而張姝不一樣,她雖出身不顯,但也是世家子弟。
她自小隨其父親張仲景,在南陽郡為世家豪門診療,替平民百姓治病,深知其中陰暗。
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孤。
那時候她才知道,是這大漢天下病了。
而她一介女流之輩,無權無勢,又哪有能力來治療呢?
自此以後,她不再跟隨其父學醫,反而鑽研起毒藥來。
至少,她能讓那些惡人得到應有的懲罰,能讓那些為富不仁的豪門富戶收斂許多。
正當張氏姐妹行至廣宗河岸。
突然,從蘆葦蕩中竄出來一名約莫八九歲的孩童,大喊:“救命!大哥哥救命!”
這一喊把張彤嚇了一跳,她下意識握住劍鞘橫於胸前,正欲拔劍。
“小子,你中毒了?”張姝看清了孩童模樣,舉手製止了張彤。
隻見此人臉色發青,眼瞼下垂,動作顯得無力,而且唿吸也有些困難,這明顯是中毒的症狀。
“求大哥哥救我。”那孩童見遇到了救星,連忙朝兩人恭敬一拜。
“你可是被毒蛇咬了?”張姝當即翻身下馬,查看起孩童的傷口。
“是。”
原來那孩童姓樂名官,是安平郡觀津人,被仇人追殺逃到此處。
他兄長樂進,為了引開仇敵,將他藏在此處蘆葦叢中,隻身逃往南邊去了。
但樂官卻意外被一條毒蛇咬傷。
眼看著唿吸越來越困難,就要一命嗚唿之時,他看到官道上走來兩人,於是出聲求救。
救人要緊,張姝也沒多問,轉身就朝河邊草叢走去。
“姝弟?你這是去哪?”張彤麵露疑惑。
“去采摘些草藥,稍後便迴。”張姝擺了擺手,腳下步伐絲毫沒有停留。
一般毒蛇出沒的地方,大多都有解藥,所以她去碰碰運氣。
樂官此刻躺在地上,臉色青中泛白,唿吸越來越急促。他緊盯著一旁的張彤,眼中流露出一股對死亡的恐懼。
張彤隻好溫柔地安慰,示意他放輕鬆:“別擔心,姝弟去采藥了,一會就來。她一定能找到解藥的。”
不久後,張姝匆匆返迴,她手裏正拿著幾株白花蛇舌草。
這種蛇草在南陽郡挺常見的,但在北方的巨鹿郡就很是稀少,張姝也是費了好些功夫,才找到這麽一點。
她蹲下身子,從背後的行囊中取出一個小藥杵,迅速將草藥搗碎,再兌了些清水,和著藥杵端給了樂官飲用。
然後,又將剩下的藥草殘渣,敷在樂官右腿的傷口上。
接著,從隨身的包裹中取出一些幹淨的布條,將他的傷口緊緊包紮好。
樂官感受到傷口處傳來的涼意,唿吸漸漸變得平穩起來。
他看著張氏姐妹,眼中充滿了感激:“謝謝公子的救命之恩。”
而張姝卻冷冷地迴應:“你能活命全靠自己的造化,要是再晚一個時辰,恐怕神仙來了也救不迴。”
樂官啞然,他想不到眼前這位公子竟如此高冷。
但他也不以為意,稍稍整理了衣冠,躬身再拜。
又從懷中取出一件錦囊。
“小子多謝兩位貴人的救命之恩,無以為報,但以傳家之寶相贈。”
張姝對什麽傳家寶並不感興趣:“你的謝意我心領了,至於你那傳家寶,還是收迴去吧。”
“不瞞兩位大哥,我乃名將樂毅的後代。”樂官自報家門,又重點解說了他這傳家之寶。
原來樂氏祖上傳下來兩件寶物,一件是刀槍不入的寶甲,如今穿在樂進身上。而另一件就是這份藏寶圖了。
相傳樂毅臨終之前,將畢生所學著於一書,全部藏在這張圖中。
“樂毅是誰?”張彤一臉疑惑。
“據說是兵法大家。”
“對,還是恩公有見識。”樂官趁機對張姝又是一陣討好。
“這麽說,這圖中藏的是兵法?”張彤兩眼神放光,心想弘農王定然需要。
“自然,若有了樂毅兵法,大哥哥們建功立業還不指日可待。”樂官繼續吹噓。
“隻是,你剛才說,被仇人追殺,也是因為此物?”
見張彤能想到這點,張姝長舒一口氣。都說練武之人,四肢發達,看來她這姊姊還不算太笨。
“這不恰恰說明我樂氏兵法稀罕嘛。”樂官尷尬一笑,又將話圓了迴來。
“少吹牛了,我可從來沒聽過什麽樂氏兵法。”張姝一個爆栗子敲在樂官額頭上。
“接下來我們要去幽州,若是順路,就跟著一起,至少可以保你一條小命。”
張姝沒想到這小鬼還挺機靈。既然甩不脫,那隻好邀他一起同行,就當是救人救到底了。
“順路!順路!”樂官歡喜雀躍,連忙牽過張姝的坐騎:“小弟也正好迴觀津看看。”
行至數步,樂官想起一事:“公子可有筆墨?”
“要筆墨作甚?”張姝麵露疑惑。
“給大哥留個信。”
“沒想到你小子竟還識字。”張姝從隨身的百寶箱中取出筆墨,遞了過去。
樂官接過,從衣擺下撕下一角,寫下幾字。然後用油布包好,又放迴藏身的草叢之中。
有了樂官這機靈小子的加入,一路上倒也增添了許多樂趣。
一行人來到附近集市,又買了一匹馬,這樣三人三騎,繼續朝著幽州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