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洛陽,崇德殿。


    大殿正中的皇位上,端坐著一名約莫九歲的冕服少年,正是天子劉協。


    “郿侯、相國、領前將軍,覲見陛下。”殿外,一名負責司禮的宦官高聲唱道。


    隨後,一名身著朝服的魁梧男子,左手扶著長劍,大搖大擺地走入殿內。除了那讚拜不名,入朝不趨的董卓,又能是誰?


    “陛下!”


    董卓微微拱手,甚至連身軀都懶得動一下。


    “相國來得正好,諸位愛卿那便開始奏議。”


    劉協雖然年紀不大,倒也非常聽話,也很守規矩,這一點也讓董卓很是滿意。他順勢也把自己的職位也往上提了提,從之前的太尉升為相國。


    大漢帝國已經有三百多年沒有出現‘相國’這個職位了。


    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此一來,董卓替皇帝處理大大小小的帝國政務,就變得名正言順多了。


    足足過了一個時辰,董卓終於聽完一眾大臣的匯報。


    “年紀大了啊,昨夜又折騰半宿,站久了膝蓋有些疼。待明日上朝時,得讓劉協小兒賜個座才行。”董卓心中如此想著。


    董卓?輕微的清了聲嗓子?,大殿內頓時鴉雀無聲,幾乎所有人都在注目,等候他發號施令。


    “如今河東匪患日益嚴重,關東又有逆臣舉兵叛亂,洛陽實在是岌岌可危。故而本相決意遷都長安,諸位意下如何?”


    “相國,萬萬不可!”司徒楊彪當即出列反對。


    “關中殘破零落,如今無緣無故舍棄宗廟、皇陵,恐怕會引起天下震動,百姓驚懼。”太尉黃琬也出言勸道。


    “昔日赤眉軍焚毀長安,此時的長安仍是一片廢墟,百姓十不存一,相國又何故舍棄宮室,而遷都荒野之地呢?”


    “楊司徒、黃太尉所言甚是,董相國若欲遷都,百姓們都會騷動不寧啊!”司空荀爽也跟著唱反調。


    董卓這遷都的打算才剛說出口,就遭到朝廷三位重臣的強烈反對,頓時令他大為惱怒。


    他三兩步跨上高台,站在劉協身邊,手扶佩劍大聲反駁道:“長安有崤函之固,易守難攻,又更近隴右,哪有你們說得那樣不堪?”


    “區區一些木石磚瓦,用不了幾日便可辦妥,想要營造宮殿、府邸,也不過月餘,你們這些人見識淺薄,都是些屍位素餐之輩,蒙蔽聖聽之徒。”


    “陛下,臣鬥膽建言,從即日起,罷免楊彪、黃琬、荀爽三公的職位,貶為庶民。”


    “這,相國……”


    劉協神色有些慌亂,心中暗道:“這些人不過是與你爭論幾句而已,至於罷官嗎?”


    何況劉協就算再懵懂,也知道三公之位可都是德高望重的朝廷大官,所以一時不敢妄下決斷。


    “陛下!!”董卓再次大聲催促。


    緊接著鏘的一聲,他左手拇指輕輕一彈,所持佩劍也跟著出鞘了幾寸。大殿內頓時再次安靜下來。


    這寶劍出鞘的聲音不大,但震懾力卻極強。


    要知道,擁有劍履上殿特權的人,隻有董卓一人。而其餘眾臣都得按照規定脫掉鞋子,卸下佩劍才準上朝。所以董卓此時的動作,如何不讓這群手無寸鐵的大臣們心中發慌。


    劉協不僅慌,更是怕,他可是親眼見過董卓在大殿上殺過人的。就在幾日前,同樣是在這崇德殿中,董卓拔劍砍翻了數名反對者。


    那血腥的畫麵,劉協此刻還無法忘懷,甚至連晚上睡覺都被噩夢驚醒。


    “準……準奏!”劉協隻能妥協。


    “哈哈!陛下聖明。”董卓見目的達成,左手順勢輕輕一撫,那抹寒光當即收斂入鞘。


    “相國,不可!”大殿內又有兩道聲音響起。


    董卓笑容頓時凝住了,他剛整治完三公,不知又是哪個不知死活的家夥在提反對意見。


    循聲望去,原來是尚書周毖和城門校尉伍瓊。


    這兩人倒是很早就投靠了董卓陣營,仗著是自己人,以及那直言不諱的精神,硬是沒給董相國半分麵子。


    董卓雙眼微眯,他不爽這兩人已經很久了。原因就是他們推舉的一眾州牧、太守,此時都舉兵造反了,例如韓馥、劉岱、袁紹等等。


    這讓董卓很難不懷疑,此二人究竟是否真心投效,亦或是那群反賊的內應。即便他們忠心不二,也並非內應,那也是舉人失察之過,罪責難逃,實在不可饒恕。


    此時這兩人竟然還敢出言反對,真是提著燈籠上茅房——找死!


    “來人,將此二人拉下去砍了!!”


    “相國!這是為何啊??”兩人大驚失色,一時間沒想明白其中緣由。


    八名全副武裝的西涼精銳徑直闖入殿中,將周毖、伍瓊兩人拖了出去。片刻過後,兩隻血淋淋的盤子被端了上來,其上正擺放著周毖、伍瓊兩人的項上人頭。


    百官頓時驚懼萬分。


    而董卓隻是輕蔑一笑,環顧四周,低聲問道:“還有人嗎?”


    “這邊郡武夫太粗魯了,竟完全不講武德,罔顧大漢禮儀。”殿下眾人敢怒不敢言,哪裏還敢多嘴。


    如今這情形,又能怎麽樣呢?


    這群臣子們,那高高在上的皇帝,他們手上有一丁點兵權嗎?


    能奈何得了他董卓嗎?


    形勢比人強啊,此時哪裏還有人敢出言反對,還要不要命啦!


    楊彪、黃琬、荀爽三人也一言不發,他們如今都被貶為庶民了,犯不著與董卓死磕到底。


    在他們看來,董卓也蹦躂不了多久。


    玩政治,是需要智慧的,要與朝堂諸公達成利益妥協。


    像董卓這樣血腥壓迫,耀武揚威,他的話此刻確實比皇帝的聖旨還管用,但他絲毫不顧忌這些世家大族的感受,自然也就沒人支持他的權臣事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個道不僅僅是指正義,更多的是指權力和利益。


    漢朝的權臣不少,但董卓的路子絕對是最野的,至於下場,終究逃不過淒慘二字。


    最終,朝會以董卓的強行遷都而收場。但推翻董卓暴政的想法,也隨之在一眾大臣的心中生根發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鬥穿越昭寧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樸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樸鴨並收藏阿鬥穿越昭寧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