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星島南境與東境是在當年傾覆戰亂中遭受最大磨難的兩境,城池傾塌山水破碎、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在當年降魔殿與魏崇陽指派的文官走入東境與南境的城池中時,都不免慨歎悲憫。
那些映入眼簾也刺入心底的滿目瘡痍實在讓人隻是看見了就要覺得難以承受,更何況是那些始終都籠罩於鬼門關陰影中的百姓們,親眼見過了家人親友的離別逝去也仍要在暗無天日的亂世中掙紮著才能活下去,全然看不到光明與希望,哪怕是跪伏在地與天穹神明祈禱也不會得到應答,好似在那位魔君的身前,就連神明都選擇了退避三尺。
所以“地藏顧枝”的橫空出世,以及後來“修羅九相”的行走天下,對於早就已經絕望了的奇星島百姓們意味著什麽便不言而喻。
那是刺破黯淡世道的天光,是點燃在人們心底裏的希望的火苗,當年若不是有“地藏顧枝”在南境與鬼門關生死相較,恐怕許多早就支撐不住的百姓們便早早都丟棄了自己的性命,甘願就那般死去,好來個一了百了。
當年許多初生的稚兒,不單單是死於無人醫治的病症,或是死於父母長輩都離去的無助,而是有些甚至是死於至親之人的親手埋葬,因為就連尚有幾分氣力的大人們都覺著世道再無希望,又如何再能去苛求一個孩子在這般的紛亂混沌之中掙紮,那時的所有人,都褪去了身為人的皮囊,似乎迴到了那遠古的蠻夷。
“地藏顧枝”站在鬼門關前舉世無雙的身影,人們看在眼底便記在了心中,知曉了世間仍有這樣的少年俠客願意為了太平世道而奮不顧身,那麽苟活至此的人們又有何理由自甘放棄性命?
雖然在那些年中都不斷有江湖俠客去直麵鬼門關的險惡,可是最終都隻是血淋淋的落敗凋零,人們隻能在一次次的失望中絕望,可是“地藏顧枝”的勢如破竹與一往無前,便像是在飄搖燭火之間亮起了一束熾熱篝火,那般璀璨奪目,那般不可思議。
後來“地藏顧枝”在東境折戟,雖然消息被降魔殿壓了下來,不願打碎了人們心中好不容易構築的希望,可其實隨著奇蒼率領大軍在西境和北境屢戰屢勝,人們心中的那股寧死不屈的堅韌便早已被激發,所以他們咬著牙熬了過來,終於撐過了黯淡歲月,親眼見證了“地藏顧枝”一刀劈開魔宮大門,也親眼看到了新任奇星皇帝的登基。
轉眼四載時光匆匆而過,奇星島已然是煥然一新,天下四境百廢待興,人們心中懷揣對太平盛世的希望,緊緊跟隨著那位在口口相傳中已然是千載明君的新任奇星皇帝。
即便那位始終牢記在人們心中的大英雄“地藏顧枝”已經消匿許久,可是人們終究不再隻是怯懦地無可奈何,也不再自甘沉淪,要將生活過得精彩與無愧,好叫這世間都親眼看看,奇星島千年傳承的血脈依舊在奔騰不息。
奇星島四境中有許多“地藏顧枝”的雕像,也有數不清的畫卷在流傳,雖然當年親眼見過“地藏顧枝”麵貌的人並不多,甚至如今都沒有誰能夠說明白那位少年俠客究竟生得什麽模樣,可是在那些雕像和畫卷中,人們便覺得隻需要傾注世間所應有的一切美好,便足夠雕琢繪就出那位大英雄的幾分氣態,所以那些雕像和畫卷並不求一個形似,更多著重筆墨在了神似。
在那些雕像中,當屬言封城中的塑像最為高大矚目,人們仰頭望去,隻覺得那般模樣根本不該是人間所有,可是似乎也隻有這樣的非同尋常才與那位大英雄相稱。
其實在許多人心中,“地藏顧枝”究竟是誰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個名字已經變作了一個印記,隻需要提起便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段傳聞,百年之後注定變成了傳說,人們終將會將那段故事經久流傳,從此化作了奇星島千年曆史中舉足輕重的那一段烙印,“地藏顧枝”便是獨屬於奇星島的神明。
言封城當年遭受的動亂和破損讓人觸目驚心,這些年也隻能是勉強將四麵城牆填補修繕,想要重現當年東境第三大城池的風貌還需要傾注更多的心氣和努力。
言封城外始終駐紮著一支上萬人馬的軍隊,除了護衛督察的作用外,更多時候也會為了城池的修繕盡心盡力。
可是前幾日,那一支始終駐守城外的軍隊卻突然開拔奔赴,不知去往何方,更不知為了何事。
人們多有議論猜測,不過也隻是當作閑談,畢竟人們相信在近在咫尺的太平盛世中斷然不會有什麽傾覆戰亂能夠再次襲擾奇星島。
與此同時,東境之中的兩支驍勇騎兵也得到了軍令全力趕赴奇星島南境,而南境之中也有一隊隸屬於當年所向披靡的“南軍”中的萬人兵馬早早來到了蒼南城外駐紮,披堅執銳,一副嚴陣以待的模樣,似乎要有什麽了不得的大事到來。
蒼南城那位新任城主呂謙麟隻是去了一趟軍營之後,便一直留守城中的城主府,也沒有什麽消息流傳出來,隻聽聞當時城主迴到府中時臉色不太好,看來是有些始料未及的大事突如其來了。
最近這段時日的蒼南城中,街頭巷尾流傳的議論聲裏,有關那位原本鎮守城中降魔殿的第三正司唳鈞大人調任京城降魔殿總壇的事情已經沉寂許多。
關於唳鈞在整治南境豪閥世家與推行新政中的貢獻,朝廷廟堂都已經以一道道封賞做了定論,人們除了歌功頌德以外,倒也沒有去在意唳鈞為何會突然被召迴京城總壇,以及那位赴任城中降魔殿的第九正司大人又有何出奇。
人們隻需要依舊對降魔殿給予最大的信任,那麽降魔殿就始終都是那飄揚在光明下耀眼的旗幟,刺破世間魑魅魍魎。
如今百姓們更多是在茶餘飯後說起些光明大會的小道消息,多半隻是道聽途說,更有甚者說那位奇星皇帝親自趕赴光明島的途中,無數島嶼之主都在沿途親迎,自然也是胡亂編撰的說法,沒多少可信程度。
另外便是關於新一卷天坤榜的消息了,如今那張黃紙紅字的榜單還在衙門外貼著,每一日都有百姓在那前麵指指點點,除了稱讚新任奇星皇帝勢如破竹地高踞前三甲以外,人們其實更多的還是稱頌那位“地藏顧枝”的過往傳聞,雖然事跡大多還是止步於奇星島上那些年的傾覆戰亂,可是對於奇星島的百姓來說,便已經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可以仔細說說了。
蒼南城外的青石港依舊熱鬧繁華,城池街巷也滿是鼎沸聲息,沿著蒼南城外官道驛路去往四麵八方的車馬如今也是越來越絡繹不絕,在那一條通往南境偏遠處青瀲山的道路,如今也多出了許多往來的車馬,好不熱鬧。
踏足賦陽村的人不多,可是如今的賦陽村外出之人卻越來越多,人們開始習慣了走出自給自足的生活,與那城池中的商賈或是城外的集市往來貿易,既是為了多些謀生的選擇,也是為了將日子過得更好,不再隻是埋首於那田間的一畝三分地,也不再是隻能寄希望於那山間的狩獵。
村子裏的炊煙每一日都能升騰起溫暖的光亮,總是讓人懷揣著希望,能夠將土磚瓦房裝點得亮堂總是瞧著歡喜些,孩子們穿著光鮮亮麗的衣衫總是欣喜些。
可是最近幾日,時常走出賦陽村去往附近城池的村民都覺著有些奇怪,不知為何鎮守巡視道路小徑的官兵多了許多,而且似乎都是神色警惕嚴陣以待的模樣,就連降魔殿中人身著紫色衣衫讓人聞風喪膽的身影也時不時便出現在眼中,難免讓人覺得有一股風雨欲來之勢。
這一日清晨的薄霧方才退去,有村民駕馭車馬離開賦陽村,卻遠遠就看見了通往外界的道路已經被烏泱泱的兵馬牢牢封堵住,村民們隻好調轉車馬迴了村中,更不敢隨意探看,甚至就連議論聲都不敢響起。
如今青瀲山山下除了賦陽村以外,也還有仲陽村在內幾座不大不小的村落一同聚居,通往外界的道路還有另外的方向,可是也都被不知為何而來的兵馬團團守住。
人們不敢離開村子,甚至都不敢走出房門。
沒有什麽官員前來說明情況,也沒有突如其來的浩劫,人們看著一如往常的村子,卻莫名覺得有厚重陰雲落了下來,哪怕四周空蕩蕩一片靜寂,也讓人喘不過氣來。
浮山湖旁的竹屋屋簷下,栗新伸手示意,便與旗岸在屋外走廊中落座,栗新歉意道:“抱歉,如今屋子裏也沒什麽東西備著,沒辦法好好招待了,要不還是去青羊小院坐一會吧。”
旗岸笑著擺擺手,說道:“無妨,不用客氣。”栗新便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麽,然後他視線落在不遠處的湖麵上,靜靜等待旗岸主動開口。
旗岸輕聲問道:“當年二師伯離世的時候師父沒有帶我來這裏,不知道二師伯……顧先生葬在何處?”栗新伸出手指向竹屋外一條通往山中的小路,語氣低緩道:“顧先生就葬在了那裏。”
旗岸重新站起身,問道:“能不能,帶我去看看?”栗新也跟著站起身,點點頭自然沒有異議。
他們沿著鋪滿白色沙石的小路走向不遠處盡頭孤零零的石碑,旗岸看見了那沒有纂刻文字的石碑,愣了愣,他緩緩走到石碑前,低聲問道:“這是?”
栗新歎息一聲道:“這是顧先生自己的意思,死後無需在墓碑上留下文字記載,就那樣離去便是了。”旗岸點點頭,便沉默不語。
旗岸視線環顧四周,看見了擺放堆疊的許多酒壇,還有石碑前留下的香灰痕跡,旗岸緩緩跪在了地上,然後從衣袖中取出三柱香,手掌拂過便點燃光亮,他手持香燭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禮,然後在石碑前緊閉著雙眼叩首,栗新識趣地走開去,知道旗岸肯定有些話要獨自說給他素未謀麵的二師伯。
不知過了多久,栗新看著頭頂的日光越來越燦爛,已然驅散了清晨的霜寒,旗岸從白石小路中緩緩走出,看著旗岸咧嘴笑道:“久等了。”
栗新擺擺手,他們重新迴到竹屋屋簷下對坐,懸掛的風鈴在他們頭頂隨風叮咚作響。
旗岸理了理衣衫,終於開門見山地問道:“顧大哥還未歸來?”栗新點點頭,旗岸微微皺眉,神色有些憂慮。
栗新輕聲問道:“可是出了什麽事?”栗新無從得知顧枝他們離開奇星島之後的消息,便隻能日複一日地等待,可是看著旗岸身上穿戴的降魔殿的服飾,栗新不知道旗岸是否能夠從降魔殿那處得知些消息。
旗岸知道栗新與顧枝他們的關係,於是此時也不再遮掩,直截了當地說道:“一年多前我走入了蒼南城降魔殿,此後便跟著那位第三正司大人做事,走遍了奇星島南境的所有城池和村寨,終於將朝廷那邊指派下來的政令做完,其實就是要將南境那些根深蒂固的豪閥世家都整治梳理一番,若是有以為熬過來那段艱難歲月便可以繼續作威作福的世家大族就要徹底根除,而若是願意緊跟奇星皇帝旗幟的家族便要恩威並施,確保魏宰輔和皇帝陛下所要實行的新政能夠毫無阻隔。”
“在那之後,唳鈞大人升任京城降魔殿總壇處理事務,而我則被任命為降魔殿東南巡察,除了有調用奇星島東南方位所有城池降魔殿信息的權力,也有監察南境降魔殿的職責,與南境巡察、東境巡察一同督守奇星島兩境之地的降魔殿能夠始終不負使命公正道義。”
栗新雖然有些驚訝於旗岸年紀輕輕而且在降魔殿就任不久便能夠身居如此地位,可是卻覺得接下來旗岸要說的事情才是真正的緊要,旗岸絕不會隻是為了迴到賦陽村中顯擺自己如今的身份。
旗岸頓了頓,繼續說道:“降魔殿如今不隻是鎮守奇星島這一座島嶼,不知從何時開始,降魔殿便已經在整座旭離海域的武林江湖中都有了舉足輕重的話語權,所以如今朝廷中有不少聲音在說降魔殿可能對皇帝陛下有二心,再加之降魔殿這些年探尋消息的能力不如那崛起的醉春樓,如今難免有內憂外患的顧慮。”
“不久前,新一卷天坤榜現世的時候,降魔殿便收到了皇帝陛下親自頒布的一道政令,不算是秘密,所以如今四境之地的所有降魔殿都已經知曉,皇帝陛下直接言明,要降魔殿遵照當初金令衛所找到的那位‘地藏顧枝’的下落找出其確切的所在,皇帝陛下沒有明說所為何事,降魔殿這些年來都有在追尋‘地藏顧枝’的蹤跡,於是結合金令衛所說的蒼南城便很快就找到了賦陽村的名字,在那之後,東南兩境的降魔殿便得到了新任宰輔大人的親自任命,調用了一批人數不少的降魔殿中好手趕赴蒼南城降魔殿待命。”
“與此同時,東境有三隊兵馬受命開拔,鎮守南境的南軍中也有一隊人馬在盤戈大將軍的親自率領下如今已在蒼南城外駐紮,算算時日,就是今天了。”旗岸停下話語,已經神色焦急的栗新追問道:“今日會有何事發生?”
旗岸注視著栗新的雙眼,緩緩道:“就在今日,盤戈大將軍親率四萬兵馬圍困賦陽村,降魔殿三位正司親至,隻為了一個人。”栗新突然像是渾身氣力都被卸去,頹然坐在原位,呢喃一個名字:“地藏顧枝。”
村子外的方向,響起了轟隆隆的兵馬行進聲響,那些蜿蜒山路自然無法擠下數萬兵馬,所以肯定還有更多的人馬如今已經蟄伏在了賦陽村和青瀲山的四麵八方,賦陽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牢牢圍困,進退不得。
可是千萬裏迢迢,竟隻是為了那一個不知下落的人?
那些映入眼簾也刺入心底的滿目瘡痍實在讓人隻是看見了就要覺得難以承受,更何況是那些始終都籠罩於鬼門關陰影中的百姓們,親眼見過了家人親友的離別逝去也仍要在暗無天日的亂世中掙紮著才能活下去,全然看不到光明與希望,哪怕是跪伏在地與天穹神明祈禱也不會得到應答,好似在那位魔君的身前,就連神明都選擇了退避三尺。
所以“地藏顧枝”的橫空出世,以及後來“修羅九相”的行走天下,對於早就已經絕望了的奇星島百姓們意味著什麽便不言而喻。
那是刺破黯淡世道的天光,是點燃在人們心底裏的希望的火苗,當年若不是有“地藏顧枝”在南境與鬼門關生死相較,恐怕許多早就支撐不住的百姓們便早早都丟棄了自己的性命,甘願就那般死去,好來個一了百了。
當年許多初生的稚兒,不單單是死於無人醫治的病症,或是死於父母長輩都離去的無助,而是有些甚至是死於至親之人的親手埋葬,因為就連尚有幾分氣力的大人們都覺著世道再無希望,又如何再能去苛求一個孩子在這般的紛亂混沌之中掙紮,那時的所有人,都褪去了身為人的皮囊,似乎迴到了那遠古的蠻夷。
“地藏顧枝”站在鬼門關前舉世無雙的身影,人們看在眼底便記在了心中,知曉了世間仍有這樣的少年俠客願意為了太平世道而奮不顧身,那麽苟活至此的人們又有何理由自甘放棄性命?
雖然在那些年中都不斷有江湖俠客去直麵鬼門關的險惡,可是最終都隻是血淋淋的落敗凋零,人們隻能在一次次的失望中絕望,可是“地藏顧枝”的勢如破竹與一往無前,便像是在飄搖燭火之間亮起了一束熾熱篝火,那般璀璨奪目,那般不可思議。
後來“地藏顧枝”在東境折戟,雖然消息被降魔殿壓了下來,不願打碎了人們心中好不容易構築的希望,可其實隨著奇蒼率領大軍在西境和北境屢戰屢勝,人們心中的那股寧死不屈的堅韌便早已被激發,所以他們咬著牙熬了過來,終於撐過了黯淡歲月,親眼見證了“地藏顧枝”一刀劈開魔宮大門,也親眼看到了新任奇星皇帝的登基。
轉眼四載時光匆匆而過,奇星島已然是煥然一新,天下四境百廢待興,人們心中懷揣對太平盛世的希望,緊緊跟隨著那位在口口相傳中已然是千載明君的新任奇星皇帝。
即便那位始終牢記在人們心中的大英雄“地藏顧枝”已經消匿許久,可是人們終究不再隻是怯懦地無可奈何,也不再自甘沉淪,要將生活過得精彩與無愧,好叫這世間都親眼看看,奇星島千年傳承的血脈依舊在奔騰不息。
奇星島四境中有許多“地藏顧枝”的雕像,也有數不清的畫卷在流傳,雖然當年親眼見過“地藏顧枝”麵貌的人並不多,甚至如今都沒有誰能夠說明白那位少年俠客究竟生得什麽模樣,可是在那些雕像和畫卷中,人們便覺得隻需要傾注世間所應有的一切美好,便足夠雕琢繪就出那位大英雄的幾分氣態,所以那些雕像和畫卷並不求一個形似,更多著重筆墨在了神似。
在那些雕像中,當屬言封城中的塑像最為高大矚目,人們仰頭望去,隻覺得那般模樣根本不該是人間所有,可是似乎也隻有這樣的非同尋常才與那位大英雄相稱。
其實在許多人心中,“地藏顧枝”究竟是誰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個名字已經變作了一個印記,隻需要提起便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段傳聞,百年之後注定變成了傳說,人們終將會將那段故事經久流傳,從此化作了奇星島千年曆史中舉足輕重的那一段烙印,“地藏顧枝”便是獨屬於奇星島的神明。
言封城當年遭受的動亂和破損讓人觸目驚心,這些年也隻能是勉強將四麵城牆填補修繕,想要重現當年東境第三大城池的風貌還需要傾注更多的心氣和努力。
言封城外始終駐紮著一支上萬人馬的軍隊,除了護衛督察的作用外,更多時候也會為了城池的修繕盡心盡力。
可是前幾日,那一支始終駐守城外的軍隊卻突然開拔奔赴,不知去往何方,更不知為了何事。
人們多有議論猜測,不過也隻是當作閑談,畢竟人們相信在近在咫尺的太平盛世中斷然不會有什麽傾覆戰亂能夠再次襲擾奇星島。
與此同時,東境之中的兩支驍勇騎兵也得到了軍令全力趕赴奇星島南境,而南境之中也有一隊隸屬於當年所向披靡的“南軍”中的萬人兵馬早早來到了蒼南城外駐紮,披堅執銳,一副嚴陣以待的模樣,似乎要有什麽了不得的大事到來。
蒼南城那位新任城主呂謙麟隻是去了一趟軍營之後,便一直留守城中的城主府,也沒有什麽消息流傳出來,隻聽聞當時城主迴到府中時臉色不太好,看來是有些始料未及的大事突如其來了。
最近這段時日的蒼南城中,街頭巷尾流傳的議論聲裏,有關那位原本鎮守城中降魔殿的第三正司唳鈞大人調任京城降魔殿總壇的事情已經沉寂許多。
關於唳鈞在整治南境豪閥世家與推行新政中的貢獻,朝廷廟堂都已經以一道道封賞做了定論,人們除了歌功頌德以外,倒也沒有去在意唳鈞為何會突然被召迴京城總壇,以及那位赴任城中降魔殿的第九正司大人又有何出奇。
人們隻需要依舊對降魔殿給予最大的信任,那麽降魔殿就始終都是那飄揚在光明下耀眼的旗幟,刺破世間魑魅魍魎。
如今百姓們更多是在茶餘飯後說起些光明大會的小道消息,多半隻是道聽途說,更有甚者說那位奇星皇帝親自趕赴光明島的途中,無數島嶼之主都在沿途親迎,自然也是胡亂編撰的說法,沒多少可信程度。
另外便是關於新一卷天坤榜的消息了,如今那張黃紙紅字的榜單還在衙門外貼著,每一日都有百姓在那前麵指指點點,除了稱讚新任奇星皇帝勢如破竹地高踞前三甲以外,人們其實更多的還是稱頌那位“地藏顧枝”的過往傳聞,雖然事跡大多還是止步於奇星島上那些年的傾覆戰亂,可是對於奇星島的百姓來說,便已經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可以仔細說說了。
蒼南城外的青石港依舊熱鬧繁華,城池街巷也滿是鼎沸聲息,沿著蒼南城外官道驛路去往四麵八方的車馬如今也是越來越絡繹不絕,在那一條通往南境偏遠處青瀲山的道路,如今也多出了許多往來的車馬,好不熱鬧。
踏足賦陽村的人不多,可是如今的賦陽村外出之人卻越來越多,人們開始習慣了走出自給自足的生活,與那城池中的商賈或是城外的集市往來貿易,既是為了多些謀生的選擇,也是為了將日子過得更好,不再隻是埋首於那田間的一畝三分地,也不再是隻能寄希望於那山間的狩獵。
村子裏的炊煙每一日都能升騰起溫暖的光亮,總是讓人懷揣著希望,能夠將土磚瓦房裝點得亮堂總是瞧著歡喜些,孩子們穿著光鮮亮麗的衣衫總是欣喜些。
可是最近幾日,時常走出賦陽村去往附近城池的村民都覺著有些奇怪,不知為何鎮守巡視道路小徑的官兵多了許多,而且似乎都是神色警惕嚴陣以待的模樣,就連降魔殿中人身著紫色衣衫讓人聞風喪膽的身影也時不時便出現在眼中,難免讓人覺得有一股風雨欲來之勢。
這一日清晨的薄霧方才退去,有村民駕馭車馬離開賦陽村,卻遠遠就看見了通往外界的道路已經被烏泱泱的兵馬牢牢封堵住,村民們隻好調轉車馬迴了村中,更不敢隨意探看,甚至就連議論聲都不敢響起。
如今青瀲山山下除了賦陽村以外,也還有仲陽村在內幾座不大不小的村落一同聚居,通往外界的道路還有另外的方向,可是也都被不知為何而來的兵馬團團守住。
人們不敢離開村子,甚至都不敢走出房門。
沒有什麽官員前來說明情況,也沒有突如其來的浩劫,人們看著一如往常的村子,卻莫名覺得有厚重陰雲落了下來,哪怕四周空蕩蕩一片靜寂,也讓人喘不過氣來。
浮山湖旁的竹屋屋簷下,栗新伸手示意,便與旗岸在屋外走廊中落座,栗新歉意道:“抱歉,如今屋子裏也沒什麽東西備著,沒辦法好好招待了,要不還是去青羊小院坐一會吧。”
旗岸笑著擺擺手,說道:“無妨,不用客氣。”栗新便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麽,然後他視線落在不遠處的湖麵上,靜靜等待旗岸主動開口。
旗岸輕聲問道:“當年二師伯離世的時候師父沒有帶我來這裏,不知道二師伯……顧先生葬在何處?”栗新伸出手指向竹屋外一條通往山中的小路,語氣低緩道:“顧先生就葬在了那裏。”
旗岸重新站起身,問道:“能不能,帶我去看看?”栗新也跟著站起身,點點頭自然沒有異議。
他們沿著鋪滿白色沙石的小路走向不遠處盡頭孤零零的石碑,旗岸看見了那沒有纂刻文字的石碑,愣了愣,他緩緩走到石碑前,低聲問道:“這是?”
栗新歎息一聲道:“這是顧先生自己的意思,死後無需在墓碑上留下文字記載,就那樣離去便是了。”旗岸點點頭,便沉默不語。
旗岸視線環顧四周,看見了擺放堆疊的許多酒壇,還有石碑前留下的香灰痕跡,旗岸緩緩跪在了地上,然後從衣袖中取出三柱香,手掌拂過便點燃光亮,他手持香燭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禮,然後在石碑前緊閉著雙眼叩首,栗新識趣地走開去,知道旗岸肯定有些話要獨自說給他素未謀麵的二師伯。
不知過了多久,栗新看著頭頂的日光越來越燦爛,已然驅散了清晨的霜寒,旗岸從白石小路中緩緩走出,看著旗岸咧嘴笑道:“久等了。”
栗新擺擺手,他們重新迴到竹屋屋簷下對坐,懸掛的風鈴在他們頭頂隨風叮咚作響。
旗岸理了理衣衫,終於開門見山地問道:“顧大哥還未歸來?”栗新點點頭,旗岸微微皺眉,神色有些憂慮。
栗新輕聲問道:“可是出了什麽事?”栗新無從得知顧枝他們離開奇星島之後的消息,便隻能日複一日地等待,可是看著旗岸身上穿戴的降魔殿的服飾,栗新不知道旗岸是否能夠從降魔殿那處得知些消息。
旗岸知道栗新與顧枝他們的關係,於是此時也不再遮掩,直截了當地說道:“一年多前我走入了蒼南城降魔殿,此後便跟著那位第三正司大人做事,走遍了奇星島南境的所有城池和村寨,終於將朝廷那邊指派下來的政令做完,其實就是要將南境那些根深蒂固的豪閥世家都整治梳理一番,若是有以為熬過來那段艱難歲月便可以繼續作威作福的世家大族就要徹底根除,而若是願意緊跟奇星皇帝旗幟的家族便要恩威並施,確保魏宰輔和皇帝陛下所要實行的新政能夠毫無阻隔。”
“在那之後,唳鈞大人升任京城降魔殿總壇處理事務,而我則被任命為降魔殿東南巡察,除了有調用奇星島東南方位所有城池降魔殿信息的權力,也有監察南境降魔殿的職責,與南境巡察、東境巡察一同督守奇星島兩境之地的降魔殿能夠始終不負使命公正道義。”
栗新雖然有些驚訝於旗岸年紀輕輕而且在降魔殿就任不久便能夠身居如此地位,可是卻覺得接下來旗岸要說的事情才是真正的緊要,旗岸絕不會隻是為了迴到賦陽村中顯擺自己如今的身份。
旗岸頓了頓,繼續說道:“降魔殿如今不隻是鎮守奇星島這一座島嶼,不知從何時開始,降魔殿便已經在整座旭離海域的武林江湖中都有了舉足輕重的話語權,所以如今朝廷中有不少聲音在說降魔殿可能對皇帝陛下有二心,再加之降魔殿這些年探尋消息的能力不如那崛起的醉春樓,如今難免有內憂外患的顧慮。”
“不久前,新一卷天坤榜現世的時候,降魔殿便收到了皇帝陛下親自頒布的一道政令,不算是秘密,所以如今四境之地的所有降魔殿都已經知曉,皇帝陛下直接言明,要降魔殿遵照當初金令衛所找到的那位‘地藏顧枝’的下落找出其確切的所在,皇帝陛下沒有明說所為何事,降魔殿這些年來都有在追尋‘地藏顧枝’的蹤跡,於是結合金令衛所說的蒼南城便很快就找到了賦陽村的名字,在那之後,東南兩境的降魔殿便得到了新任宰輔大人的親自任命,調用了一批人數不少的降魔殿中好手趕赴蒼南城降魔殿待命。”
“與此同時,東境有三隊兵馬受命開拔,鎮守南境的南軍中也有一隊人馬在盤戈大將軍的親自率領下如今已在蒼南城外駐紮,算算時日,就是今天了。”旗岸停下話語,已經神色焦急的栗新追問道:“今日會有何事發生?”
旗岸注視著栗新的雙眼,緩緩道:“就在今日,盤戈大將軍親率四萬兵馬圍困賦陽村,降魔殿三位正司親至,隻為了一個人。”栗新突然像是渾身氣力都被卸去,頹然坐在原位,呢喃一個名字:“地藏顧枝。”
村子外的方向,響起了轟隆隆的兵馬行進聲響,那些蜿蜒山路自然無法擠下數萬兵馬,所以肯定還有更多的人馬如今已經蟄伏在了賦陽村和青瀲山的四麵八方,賦陽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牢牢圍困,進退不得。
可是千萬裏迢迢,竟隻是為了那一個不知下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