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艙中,扶音攙扶著卿樂在桌前落座,餘下的兩個位置由身受重傷的周厭和於琅占據,徐從稚依靠和房門懷抱刀鞘站立,程鯉則站在了窗台附近,君策站在卿樂的身後,雙手輕輕搭在她的肩上,以支撐著身子並未完全痊愈的女子能夠端坐在椅子上。
於琅咳嗽一聲,嗓音沙啞地說道:“關於顧枝的傳聞我也聽到了,不管是由於魔君也未曾預料到顧枝會落得那般結局所以才來不及更改謀劃,還是早就有所準備而蓄勢待發,如今我們都無從得知真相。可是那個金藤皇帝陛下所說的亂世,還有魔君在光明島外的宣戰,恐怕就是魔君在出雲島秦山蟄伏這麽多年一切謀劃的揭示了。”周厭也點點頭,抬眼環視了一圈屋子裏的人,輕聲道:“汪洋,要亂了。”
徐從稚聲音沉穩低緩地說道:“首當其衝的還是那些權勢如日中天的島嶼,魔君還不會那麽快對武林江湖動手,可這卻勢必會帶來更大的混亂,許多本就是做那牆頭草的江湖人定會在這渾水中更加肆意妄為,所以在亂世中想要尋得一個安穩地,太難了。”
扶音握著卿樂冰涼的雙手,也緩緩說道:“我曾聽顧枝說過,當年諭璟前輩在方寸島上便是為了給天下人打造一處自在規矩之下的避難之所,隻是可惜還未功成便隻能交予萌芽中的守平閣去定奪,不知在亂世之中方寸島和守平閣又該如何?”
扶音神色平靜,可是屋子裏所有人聽見那個熟悉的名字,還是不由得心下一顫,總覺得那在秦山山巔發生的讓人撕心裂肺的一幕都不是真實。
徐從稚輕輕搖頭,輕聲道:“如今我們無法計較那麽多,緊要的是為你們尋一處可以安穩修養的地方,更要在亂世中可以做到置身事外,不至於被卷入更大的風波中。”
周厭緩緩轉頭看向徐從稚,他欲言又止,可是最終還是隻能低下頭,神色黯淡,屋子裏所有人都看得分明,卻不知該如何言語。
扶音輕聲說道:“奇星島?”
於琅點點頭又搖搖頭:“奇星島是如今位居汪洋之上前三甲的島嶼,又有奇星皇帝坐鎮,應該也算是在亂世之中可以護持自身甚至脫穎而出的存在,可是如今不同於當年的魔君傾覆島嶼之亂,而是席卷整座汪洋的戰爭,我們無法琢磨那位奇星皇帝究竟是冒進之輩還是保守為主,若是打定了主意要去爭奪天下,恐怕也不是一處安穩地,而且奇星皇帝似乎還和魔君有著些說不清的聯係,恐怕無法和當年一般隻是躲進賦陽村山中就安然無恙了。”
斟酌了一番,於琅問道:“光明島?”扶音歎息一聲,說道:“魔君親口說過,在那場席卷汪洋的戰爭中,雙方落座執棋的就是他和光明皇帝,而且他又在光明島外直接宣戰,恐怕光明島才是首當其衝的那一處島嶼,難說安定。”
徐從稚想了許久,還是開口道:“林山島?”與此同時,卿樂也低聲說道:“蓬萊島。”
一時間所有人的視線都看向了卿樂,可卿樂卻看向了徐從稚,扶音看著卿樂問道:“樂姨,您知道蓬萊島在何處?”卿樂點點頭,然後看著徐從稚問道:“從稚,你怎知道可以通過林山島去往蓬萊?”
徐從稚愣住了,他轉頭與程鯉對視一眼,然後困惑道:“您是說,林山島可以通往那座虛無縹緲的蓬萊島?”
卿樂身子微微一顫,似乎有些支撐不住,君策在她身後連忙握住她的肩膀,低聲問道:“娘親,要不還是先躺下休息吧。”卿樂搖搖頭,說道:“蓬萊島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傳說,而是真實存在於一處天外的秘境中,當年,君洛與我曾去過,還有君衣……也就是顧枝。”
卿樂看了一眼屋子裏的所有人,緩緩道:“而去往蓬萊島的道路,就在林山島上。”
蓬萊島,這個從來便隻是於傳說故事中聽聞的名字,在許多話本書卷裏隻是代表了虛無縹緲的仙界所在,可是在這短短的一段時日裏,扶音和徐從稚他們卻已經聽過了這座島嶼被提及不止一次。此時聽見卿樂的話語,所有人視線交錯,都想起了那個一同離開出雲島也一起登上客船的少年華朝。
那時離開出雲島的時候卿樂還在昏迷之中,所以並不知道後來一同登船的華朝究竟是何來曆。可是當初在海岸處相逢,華朝便開門見山地說過了自己來自蓬萊島,雖然一行人開始都隻是半信半疑,可是徐從稚看著那個少年一副不諳世事的模樣,還是叮囑了不要將自己的來曆一事再告知旁人。
其實從那以後,無論是徐從稚和扶音還是周厭和於琅都沒有仔細思量過華朝是否真的來自於蓬萊島,還是隻不過是被困在出雲島雲霧中的少年依舊沉迷於魔君秦山編撰的故事中。可是如今聽到卿樂再次提起蓬萊島,所有人都覺得是否在冥冥之中便自有安排,以至於他們準備離開出雲島之時便遇見了自稱來自蓬萊島的華朝。
屋外傳來腳步聲,徐從稚猛地離開了依靠的門板,船艙外腳步聲頓住,然後那人似乎猶豫了一陣,還是敲響了屋門。
金藤島的艦隊離去之後,獨自站在船頭的李墨阩便收劍入鞘消失無蹤,不願意留在一眾江湖人中徒惹是非,可是待他來到二層樓上卻尋不見方才那位自稱“戮行者”的年輕人的身影了,可他又聽見了那人剛才說起師傅的名字。
李墨阩不知他們是否也與師傅有所關聯,便想要來問問。離開出雲島的時候,李墨阩模糊中有種感覺,師傅應該是真的安然無恙走到了那座秦山,然後要登山去直麵神明,隻是不知道最終一戰的結果是如何。
李墨阩沒有懷疑過師傅當年好似信口胡說的言語,什麽要去“斬落神明落人間”、什麽要去“問一問什麽是天地大道”,李墨阩不覺得這些顧枝信口胡謅的胡言亂語是狂妄之言,他沒來由就覺得哪怕師傅真的是要去直麵神明,也定能一刀太平便高低立判,師傅一定會贏,一定一定。
李墨阩在北元王朝之事落幕後便開始了翻山越嶺,離開之前他去過那間郊外的客棧酒館,還囑咐了京城中一些人記得護住那對母子的安危,他這才放心離開。
親眼見過師傅能夠在天地間灑然獨行也能夠對於世間苦難去盡力而為,李墨阩也想要去師傅口中那個更廣闊的汪洋中親眼見識一番,定要做那不畏權貴行俠仗義的遊俠,不指望能在江湖中拚出一番顯赫聲名,也要不辱師名才是。
李墨阩在宣艮海域中遊曆數月,見識過了外麵世界的江湖是怎樣的波濤洶湧,也聽聞了許多波瀾壯闊的江湖故事,有關那卷天坤榜的故事是他最為好奇在意的,因為那些高踞其上的名字都意味著高出天外的武道山峰,是習武之人仰望追逐的方向,而那些名字中,有一個便是“地藏顧枝”。
傳聞中“地藏顧枝”在奇星島魔君傾覆之亂中橫空出世,不過是年紀輕輕的少年便獨自行走天下,以一身武學破滅鎮壓百姓生息的鬼門關,那個舉世無雙的少年曾在一座鬼門關前朗聲開口說了一句:“吾師韓世,有一劍神隱。”
李墨阩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搜羅到了所有關於“地藏顧枝”的記載,不是為了確認那個天坤榜中的大高手是不是自己的師傅,而是從聽聞那個名號的瞬間他便知道了“地藏顧枝”便是自己的師傅,他想要知曉所有關於師傅的過往,那些不慕名利的稱頌、舉世無雙的過往,李墨阩無比神往,也無比思念起了師傅,希望那樣一個真正的武道宗師可以在這片汪洋世界中始終站在武道的山巔,為世人所敬仰。
所以聽見了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對師傅的評語,李墨阩才不去管什麽金藤島是如今汪洋之上的第二大島嶼,也根本不在於所謂皇帝的高貴身份,畢竟所謂的皇權帝位他又不是沒有過觸犯,哪怕到了這座更大的世界中他也依舊是那個可以讓顧枝收為開山大弟子的李墨阩,而他更由不得旁人所以折辱師傅,所以他一往無前,當仁不讓!
李墨阩尋了許久,才終於來到那間船艙外,他想要去問一問那個深不可測的江湖高手,是否真的認識師傅,也想要知道師傅如今的消息。他站在船艙外的走廊中,低下頭唿出一口氣,便要抬起頭舉手敲門,卻不料身邊出現了一個同樣做出敲門姿態的少年,兩人視線交錯,都有些頓在原地,那個少年下意識地將手指搭在門板上,便響起了敲門聲。
奇星島南境偏遠處的賦陽村中,依舊是那般清靜安穩的祥和,人們在盛世太平中安居樂業,即便還是那些柴米油鹽粗茶淡飯,卻總還是對世道多了些念想,也心中多了幾分安定,所以樂得在平淡生活中多些笑意,賦陽村便始終洋溢著幸福模樣,人們並不希冀著未來的日子能夠多好,隻是想著若能像現在這般就已經足夠了。
蜿蜒的山間小徑通往那間坐落在山下浮山湖旁的竹屋,可是隨著那位神醫逝去,村子裏也已經有了新的醫館,人們便極少踏足那許多時日裏總是無人居住的竹屋,所以山路難免雜草叢生。
若不是一直有青羊小院的教書先生栗新不厭其煩地每隔一段時日就去清掃打理,恐怕就再難看見那條道路了,這倒怪不得人們忘卻了那位神醫大人在當年混亂世事中的公道,隻是總還是有自己的生活要過,逢年過節了能夠為那位神醫念幾聲好也就算是人們心誠的感恩了。
栗新今日又獨自去往浮山湖旁的竹屋打理,自從顧枝離開之前來過這裏,栗新便一絲不苟地遵守著約定,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到竹屋中收拾,所以無人居住的竹屋裏卻還總是幹幹淨淨的。
栗新還特意去過那位神醫的墳墓處清掃,他本以為到了清明節顧枝和扶音他們便會迴來,後來他又覺得到了忌日他們總該迴來了吧,可是始終都沒有等到他們的熟悉身影,想起顧枝離去前好似訣別的言語,栗新有些擔憂他們的安危。
栗新是知道顧枝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地藏顧枝”的,雖然村子裏其他人都還是對此一無所知,可是栗新卻知道那些聚在竹屋中的年輕人便是當年曾為整座奇星島帶來光明的“修羅九相”,所以栗新知道需要顧枝那般鄭重其事去做的事情一定不簡單,恐怕還真是一去不迴的大事,栗新一直在等著顧枝的歸來,希望能夠看到那個讓人瞧見便覺得心安的身影再次出現在村門外,可是他什麽也沒有等到。
對於栗新而言,顧枝就像是家中的兄長一般,他從小便由於魔君之亂而家破人亡,要不是當年那位青羊小院老先生的救助,栗新恐怕也早就死了,後來到了賦陽村,是顧枝和扶音一直在幫著照顧他們這些孩子,栗新和其他人才能夠熬過那段艱難歲月,如今長大成人。
當年顧枝迴到村子裏之後,幫著許多青羊小院和村子裏的年輕人外出謀事,隻有栗新選擇留了下來,將青羊小院這間私塾給留存住,顧枝和扶音也沒有反對他的決定,這些年給予了許多幫助,栗新也始終記著恩情,早就將顧枝和扶音看作了自己的家人,畢竟他早就是無家可歸的孤兒了,也隻有還留在青羊小院中才始終有著份念想。
這段時日好在是魏先生當年院子裏那位老者還時不時會送些書到青羊小院來,也會在栗新實在忙不過來時幫些忙,所以栗新才能夠照顧好私塾裏越來越多的孩子,賦陽村的村民們有了當年魏崇陽和顧筠的潛移默化,更多還是願意讓孩子去多學些學問的。
這自然是栗新樂見其成的事情,所以哪怕日子越來越忙碌,他便總還是欣喜,可是每當他走到竹屋想要將這些喜悅告訴顧枝和扶音,卻隻能麵對空蕩蕩的房屋,一片靜寂。
栗新腳步緩緩走到了浮山湖旁,他低頭看著被風吹皺的湖麵上倒映出自己的影子,扭曲波折,栗新默默蹲下身,看著清澈見底的湖水獨自神傷,這段時日他還學會了自己釀酒,可惜總是失敗,可他沒有氣餒,想著等到顧枝和於琅周厭他們迴來了,便要讓他們都嚐嚐看。
栗新轉頭看了一眼竹屋,前幾年還有武山在其中打掃收拾,如今卻也似乎跟著顧枝離去了,站在竹屋前隻能聽見屋後竹林的沙沙作響,還有屋簷下風鈴的叮嚀,更顯孤寂。
身後傳來了腳步聲,栗新身形一頓,他視線偏移看向山間小徑的方向,那一處有腳步聲摩挲著沙石地麵,栗新緩緩站起身,有些期待也有些難言的緊張,腳步聲臨近,一襲紫色長衫顯出身影,那人看見了栗新,似乎也有些意外,便站在了山路盡頭,拱手行禮道:“在下降魔殿旗岸。”
栗新愣了愣,然後作揖還禮,問道:“敢問可是謝洵前輩的弟子?”旗岸有些困惑,問道:“你,認識我?”栗新走近幾步,說道:“在下賦陽村青羊小院栗新,與顧枝相識,也見過謝洵前輩。”
旗岸恍然大悟,嘴角露出笑意,語氣清朗道:“原來是青羊小院的先生,曾聽師父提起過,說是一個願意留在村子裏的年輕人,還願意獨守那間私塾,是一個真正有著道德修身的讀書人。”栗新有些不好意思,撓了撓頭。
栗新抬眼看著旗岸,問道:“你來這裏是?”旗岸轉頭看了一眼那間竹屋,輕聲道:“想來看看師父曾提起的二師伯還有顧大哥扶音姐姐他們曾經的住處。”
栗新與旗岸並肩而立,一同看向空無一人的竹屋,兩個年輕人,卻恍惚間有些物是人非的感受。
離別之人等不迴,過往也終究隻能在記憶中探尋了。
少年在成長,過去在遠去。
於琅咳嗽一聲,嗓音沙啞地說道:“關於顧枝的傳聞我也聽到了,不管是由於魔君也未曾預料到顧枝會落得那般結局所以才來不及更改謀劃,還是早就有所準備而蓄勢待發,如今我們都無從得知真相。可是那個金藤皇帝陛下所說的亂世,還有魔君在光明島外的宣戰,恐怕就是魔君在出雲島秦山蟄伏這麽多年一切謀劃的揭示了。”周厭也點點頭,抬眼環視了一圈屋子裏的人,輕聲道:“汪洋,要亂了。”
徐從稚聲音沉穩低緩地說道:“首當其衝的還是那些權勢如日中天的島嶼,魔君還不會那麽快對武林江湖動手,可這卻勢必會帶來更大的混亂,許多本就是做那牆頭草的江湖人定會在這渾水中更加肆意妄為,所以在亂世中想要尋得一個安穩地,太難了。”
扶音握著卿樂冰涼的雙手,也緩緩說道:“我曾聽顧枝說過,當年諭璟前輩在方寸島上便是為了給天下人打造一處自在規矩之下的避難之所,隻是可惜還未功成便隻能交予萌芽中的守平閣去定奪,不知在亂世之中方寸島和守平閣又該如何?”
扶音神色平靜,可是屋子裏所有人聽見那個熟悉的名字,還是不由得心下一顫,總覺得那在秦山山巔發生的讓人撕心裂肺的一幕都不是真實。
徐從稚輕輕搖頭,輕聲道:“如今我們無法計較那麽多,緊要的是為你們尋一處可以安穩修養的地方,更要在亂世中可以做到置身事外,不至於被卷入更大的風波中。”
周厭緩緩轉頭看向徐從稚,他欲言又止,可是最終還是隻能低下頭,神色黯淡,屋子裏所有人都看得分明,卻不知該如何言語。
扶音輕聲說道:“奇星島?”
於琅點點頭又搖搖頭:“奇星島是如今位居汪洋之上前三甲的島嶼,又有奇星皇帝坐鎮,應該也算是在亂世之中可以護持自身甚至脫穎而出的存在,可是如今不同於當年的魔君傾覆島嶼之亂,而是席卷整座汪洋的戰爭,我們無法琢磨那位奇星皇帝究竟是冒進之輩還是保守為主,若是打定了主意要去爭奪天下,恐怕也不是一處安穩地,而且奇星皇帝似乎還和魔君有著些說不清的聯係,恐怕無法和當年一般隻是躲進賦陽村山中就安然無恙了。”
斟酌了一番,於琅問道:“光明島?”扶音歎息一聲,說道:“魔君親口說過,在那場席卷汪洋的戰爭中,雙方落座執棋的就是他和光明皇帝,而且他又在光明島外直接宣戰,恐怕光明島才是首當其衝的那一處島嶼,難說安定。”
徐從稚想了許久,還是開口道:“林山島?”與此同時,卿樂也低聲說道:“蓬萊島。”
一時間所有人的視線都看向了卿樂,可卿樂卻看向了徐從稚,扶音看著卿樂問道:“樂姨,您知道蓬萊島在何處?”卿樂點點頭,然後看著徐從稚問道:“從稚,你怎知道可以通過林山島去往蓬萊?”
徐從稚愣住了,他轉頭與程鯉對視一眼,然後困惑道:“您是說,林山島可以通往那座虛無縹緲的蓬萊島?”
卿樂身子微微一顫,似乎有些支撐不住,君策在她身後連忙握住她的肩膀,低聲問道:“娘親,要不還是先躺下休息吧。”卿樂搖搖頭,說道:“蓬萊島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傳說,而是真實存在於一處天外的秘境中,當年,君洛與我曾去過,還有君衣……也就是顧枝。”
卿樂看了一眼屋子裏的所有人,緩緩道:“而去往蓬萊島的道路,就在林山島上。”
蓬萊島,這個從來便隻是於傳說故事中聽聞的名字,在許多話本書卷裏隻是代表了虛無縹緲的仙界所在,可是在這短短的一段時日裏,扶音和徐從稚他們卻已經聽過了這座島嶼被提及不止一次。此時聽見卿樂的話語,所有人視線交錯,都想起了那個一同離開出雲島也一起登上客船的少年華朝。
那時離開出雲島的時候卿樂還在昏迷之中,所以並不知道後來一同登船的華朝究竟是何來曆。可是當初在海岸處相逢,華朝便開門見山地說過了自己來自蓬萊島,雖然一行人開始都隻是半信半疑,可是徐從稚看著那個少年一副不諳世事的模樣,還是叮囑了不要將自己的來曆一事再告知旁人。
其實從那以後,無論是徐從稚和扶音還是周厭和於琅都沒有仔細思量過華朝是否真的來自於蓬萊島,還是隻不過是被困在出雲島雲霧中的少年依舊沉迷於魔君秦山編撰的故事中。可是如今聽到卿樂再次提起蓬萊島,所有人都覺得是否在冥冥之中便自有安排,以至於他們準備離開出雲島之時便遇見了自稱來自蓬萊島的華朝。
屋外傳來腳步聲,徐從稚猛地離開了依靠的門板,船艙外腳步聲頓住,然後那人似乎猶豫了一陣,還是敲響了屋門。
金藤島的艦隊離去之後,獨自站在船頭的李墨阩便收劍入鞘消失無蹤,不願意留在一眾江湖人中徒惹是非,可是待他來到二層樓上卻尋不見方才那位自稱“戮行者”的年輕人的身影了,可他又聽見了那人剛才說起師傅的名字。
李墨阩不知他們是否也與師傅有所關聯,便想要來問問。離開出雲島的時候,李墨阩模糊中有種感覺,師傅應該是真的安然無恙走到了那座秦山,然後要登山去直麵神明,隻是不知道最終一戰的結果是如何。
李墨阩沒有懷疑過師傅當年好似信口胡說的言語,什麽要去“斬落神明落人間”、什麽要去“問一問什麽是天地大道”,李墨阩不覺得這些顧枝信口胡謅的胡言亂語是狂妄之言,他沒來由就覺得哪怕師傅真的是要去直麵神明,也定能一刀太平便高低立判,師傅一定會贏,一定一定。
李墨阩在北元王朝之事落幕後便開始了翻山越嶺,離開之前他去過那間郊外的客棧酒館,還囑咐了京城中一些人記得護住那對母子的安危,他這才放心離開。
親眼見過師傅能夠在天地間灑然獨行也能夠對於世間苦難去盡力而為,李墨阩也想要去師傅口中那個更廣闊的汪洋中親眼見識一番,定要做那不畏權貴行俠仗義的遊俠,不指望能在江湖中拚出一番顯赫聲名,也要不辱師名才是。
李墨阩在宣艮海域中遊曆數月,見識過了外麵世界的江湖是怎樣的波濤洶湧,也聽聞了許多波瀾壯闊的江湖故事,有關那卷天坤榜的故事是他最為好奇在意的,因為那些高踞其上的名字都意味著高出天外的武道山峰,是習武之人仰望追逐的方向,而那些名字中,有一個便是“地藏顧枝”。
傳聞中“地藏顧枝”在奇星島魔君傾覆之亂中橫空出世,不過是年紀輕輕的少年便獨自行走天下,以一身武學破滅鎮壓百姓生息的鬼門關,那個舉世無雙的少年曾在一座鬼門關前朗聲開口說了一句:“吾師韓世,有一劍神隱。”
李墨阩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搜羅到了所有關於“地藏顧枝”的記載,不是為了確認那個天坤榜中的大高手是不是自己的師傅,而是從聽聞那個名號的瞬間他便知道了“地藏顧枝”便是自己的師傅,他想要知曉所有關於師傅的過往,那些不慕名利的稱頌、舉世無雙的過往,李墨阩無比神往,也無比思念起了師傅,希望那樣一個真正的武道宗師可以在這片汪洋世界中始終站在武道的山巔,為世人所敬仰。
所以聽見了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對師傅的評語,李墨阩才不去管什麽金藤島是如今汪洋之上的第二大島嶼,也根本不在於所謂皇帝的高貴身份,畢竟所謂的皇權帝位他又不是沒有過觸犯,哪怕到了這座更大的世界中他也依舊是那個可以讓顧枝收為開山大弟子的李墨阩,而他更由不得旁人所以折辱師傅,所以他一往無前,當仁不讓!
李墨阩尋了許久,才終於來到那間船艙外,他想要去問一問那個深不可測的江湖高手,是否真的認識師傅,也想要知道師傅如今的消息。他站在船艙外的走廊中,低下頭唿出一口氣,便要抬起頭舉手敲門,卻不料身邊出現了一個同樣做出敲門姿態的少年,兩人視線交錯,都有些頓在原地,那個少年下意識地將手指搭在門板上,便響起了敲門聲。
奇星島南境偏遠處的賦陽村中,依舊是那般清靜安穩的祥和,人們在盛世太平中安居樂業,即便還是那些柴米油鹽粗茶淡飯,卻總還是對世道多了些念想,也心中多了幾分安定,所以樂得在平淡生活中多些笑意,賦陽村便始終洋溢著幸福模樣,人們並不希冀著未來的日子能夠多好,隻是想著若能像現在這般就已經足夠了。
蜿蜒的山間小徑通往那間坐落在山下浮山湖旁的竹屋,可是隨著那位神醫逝去,村子裏也已經有了新的醫館,人們便極少踏足那許多時日裏總是無人居住的竹屋,所以山路難免雜草叢生。
若不是一直有青羊小院的教書先生栗新不厭其煩地每隔一段時日就去清掃打理,恐怕就再難看見那條道路了,這倒怪不得人們忘卻了那位神醫大人在當年混亂世事中的公道,隻是總還是有自己的生活要過,逢年過節了能夠為那位神醫念幾聲好也就算是人們心誠的感恩了。
栗新今日又獨自去往浮山湖旁的竹屋打理,自從顧枝離開之前來過這裏,栗新便一絲不苟地遵守著約定,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到竹屋中收拾,所以無人居住的竹屋裏卻還總是幹幹淨淨的。
栗新還特意去過那位神醫的墳墓處清掃,他本以為到了清明節顧枝和扶音他們便會迴來,後來他又覺得到了忌日他們總該迴來了吧,可是始終都沒有等到他們的熟悉身影,想起顧枝離去前好似訣別的言語,栗新有些擔憂他們的安危。
栗新是知道顧枝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地藏顧枝”的,雖然村子裏其他人都還是對此一無所知,可是栗新卻知道那些聚在竹屋中的年輕人便是當年曾為整座奇星島帶來光明的“修羅九相”,所以栗新知道需要顧枝那般鄭重其事去做的事情一定不簡單,恐怕還真是一去不迴的大事,栗新一直在等著顧枝的歸來,希望能夠看到那個讓人瞧見便覺得心安的身影再次出現在村門外,可是他什麽也沒有等到。
對於栗新而言,顧枝就像是家中的兄長一般,他從小便由於魔君之亂而家破人亡,要不是當年那位青羊小院老先生的救助,栗新恐怕也早就死了,後來到了賦陽村,是顧枝和扶音一直在幫著照顧他們這些孩子,栗新和其他人才能夠熬過那段艱難歲月,如今長大成人。
當年顧枝迴到村子裏之後,幫著許多青羊小院和村子裏的年輕人外出謀事,隻有栗新選擇留了下來,將青羊小院這間私塾給留存住,顧枝和扶音也沒有反對他的決定,這些年給予了許多幫助,栗新也始終記著恩情,早就將顧枝和扶音看作了自己的家人,畢竟他早就是無家可歸的孤兒了,也隻有還留在青羊小院中才始終有著份念想。
這段時日好在是魏先生當年院子裏那位老者還時不時會送些書到青羊小院來,也會在栗新實在忙不過來時幫些忙,所以栗新才能夠照顧好私塾裏越來越多的孩子,賦陽村的村民們有了當年魏崇陽和顧筠的潛移默化,更多還是願意讓孩子去多學些學問的。
這自然是栗新樂見其成的事情,所以哪怕日子越來越忙碌,他便總還是欣喜,可是每當他走到竹屋想要將這些喜悅告訴顧枝和扶音,卻隻能麵對空蕩蕩的房屋,一片靜寂。
栗新腳步緩緩走到了浮山湖旁,他低頭看著被風吹皺的湖麵上倒映出自己的影子,扭曲波折,栗新默默蹲下身,看著清澈見底的湖水獨自神傷,這段時日他還學會了自己釀酒,可惜總是失敗,可他沒有氣餒,想著等到顧枝和於琅周厭他們迴來了,便要讓他們都嚐嚐看。
栗新轉頭看了一眼竹屋,前幾年還有武山在其中打掃收拾,如今卻也似乎跟著顧枝離去了,站在竹屋前隻能聽見屋後竹林的沙沙作響,還有屋簷下風鈴的叮嚀,更顯孤寂。
身後傳來了腳步聲,栗新身形一頓,他視線偏移看向山間小徑的方向,那一處有腳步聲摩挲著沙石地麵,栗新緩緩站起身,有些期待也有些難言的緊張,腳步聲臨近,一襲紫色長衫顯出身影,那人看見了栗新,似乎也有些意外,便站在了山路盡頭,拱手行禮道:“在下降魔殿旗岸。”
栗新愣了愣,然後作揖還禮,問道:“敢問可是謝洵前輩的弟子?”旗岸有些困惑,問道:“你,認識我?”栗新走近幾步,說道:“在下賦陽村青羊小院栗新,與顧枝相識,也見過謝洵前輩。”
旗岸恍然大悟,嘴角露出笑意,語氣清朗道:“原來是青羊小院的先生,曾聽師父提起過,說是一個願意留在村子裏的年輕人,還願意獨守那間私塾,是一個真正有著道德修身的讀書人。”栗新有些不好意思,撓了撓頭。
栗新抬眼看著旗岸,問道:“你來這裏是?”旗岸轉頭看了一眼那間竹屋,輕聲道:“想來看看師父曾提起的二師伯還有顧大哥扶音姐姐他們曾經的住處。”
栗新與旗岸並肩而立,一同看向空無一人的竹屋,兩個年輕人,卻恍惚間有些物是人非的感受。
離別之人等不迴,過往也終究隻能在記憶中探尋了。
少年在成長,過去在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