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手足情深
陛下,您的將軍皇後是個兄控 作者:小麻雀的葉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顧雲烈點點頭:“我明白父親,我是顧家長子,我正妻的人選,在陛下看來,就是顧家在朝堂上的選擇。”
顧太師點點頭:“沒錯,結親的府第,既是你在朝堂上的助力,又不能讓陛下覺得我顧家權勢太盛。”
他端起青釉仰蓮紋蓋碗輕抿一口:“陛下大約還有層意思,你如今是烈月軍主帥,陛下將給你賜婚的消息在眾人麵前說出,也是想看看朝中權貴何人對軍權動心。”
顧雲烈清楚父親身為南宛老臣,對建昭帝心思的把握遠比他要準確得多,恭恭敬敬地迴道:“父親說的是,兒子記住了。”
顧太師滿意地點點頭:“此事你不用管,娶妻的人選,我自會和你娘商議。陛下讓你在澧都多待些日子,除了把你的烈月軍管好,你還要多與朝中人親近走動,其中的度你自己把握。”
顧雲烈自然點頭稱是。
眼見也是深夜,最要緊的兩件事也都說了,顧太師就叫顧雲烈下去休息。
雖然前一晚顧雲烈折騰到大半夜才迴房休息,建昭帝也許了他五天休沐。但他還是保持著軍營裏的習慣,雞鳴頭遍時便起床了。
因為在軍營了呆久了,家中的床過於柔軟,讓他感覺筋脈都打結了一般。
所以顧雲烈先去院中打了套拳,活動開了筋骨。隨之便是每日的功課,一整套槍練下來,即便是在霧重的清晨,顧雲烈也出了一身汗。
顧府中的仆人都被嚴加訓練過,派來服侍顧雲烈的,更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等顧雲烈洗漱完畢,他屋內的桌上已然擺好了粥和各色精致小菜,還冒著嫋嫋熱氣。
顧雲烈用罷早點,看時間差不多了,就去內宅給老夫人和夫人請安。
免不了又是一番閑話家常,還被硬留著用了午飯。
等他從內宅出來的時候,日影已經西斜。
顧雲烈無心再去街上閑轉,隻是他心中煩悶,也不想就這樣迴自己院裏窩著,幹脆在自家府中轉轉。
顧府的修繕自與別處不同,青磚鋪成的主路能讓一輛馬車通行,小路逶迤曲彎,路旁芭蕉梧桐林立,又是繁花爭奇鬥豔,美不勝收。要是文人墨客有幸來顧府一遊,不曉得能寫出多少精妙的詩句。
不過在顧雲烈的眼中,這些景色美則美矣,人為痕跡卻太重,像是顧府將這些草木關起來了一般。
在後院的荷花池旁,顧雲烈和太師的四子顧雲峰迎麵相遇。
“大哥!”顧雲峰討好地叫道。
顧雲烈沒怎麽與這個四弟打過交道,但是伸手不打笑臉人的道理他清楚,他臉上帶了笑意:“四弟。”
這便算打過招唿了,顧雲烈微微頷首,往路邊讓了一步,等顧雲峰過去。
出乎他意料的是,顧雲峰並未離開,而是又往他身前湊了湊:“大哥常年在外領兵,當真是辛苦。”
顧雲烈不喜歡他的語氣,幹脆挑明問道:“四弟可是找我有事?”
聽他這麽一說,顧雲峰臉上的笑容更加諂媚:“大哥,過不了幾個月便是秋闈了,我雖愚笨,但若取不到高名,丟的是整個顧府的臉。我思來想去,大哥是朝中重臣,想必就算是主考官,也得給大哥個麵子吧?”
今年家中兄弟要秋闈一事,顧雲烈知道,顧太師也和他提過幾次。
他也知道,在父親上下打點之後,顧雲峰自然能拿到個好名次。
南宛科舉就是如此,達官貴族的子弟科考,大多是能取得好名次的。他看不慣,卻也無奈。
唯一能讓他感到安慰的是,每年官宦子弟參加科舉的人數有限,真正有大才之人還是能選拔出來。
雖然入了官場之後,大多隨波逐流參加黨爭,可總歸還是有才學的。
隻是他知道此事,並不代表他也願意這樣做。他曾明確和父親說過,弟弟們進入朝堂後,他自然會照應,但賄賂考官一事,他是絕對不肯的。
他不信父親沒和四弟說過,但顧雲峰依然如此明目張膽地將自己的目的說出。
“我知道了,還有其他事嗎?”顧雲烈知道自己責備無用,也不想再多說,隻隨口敷衍一句。
對這個常年不在府中的大哥,顧雲峰沒什麽感情,除了怕他,也在心底隱隱地看不起他:顧府的嫡長子,放著好端端的仕途不走,非得去和粗鄙武夫為伍。
聽顧雲烈給了迴答,顧雲峰沒聽出他的不悅,隻以為他答應了。
這時有顧雲峰的小廝過來,給二人行過禮後,說道:“四公子,詩詩姑娘和海棠姑娘已經到了,請公子過去。”
自己目的達到,顧雲峰就不想再和顧雲烈多說,加之聽到自己請來賞花的妓娘已經到了,趕忙作了個揖:“小弟無事,不敢多叨擾大哥。”
顧雲烈何等的人精,怎麽會猜不出來他心中所想,擺手示意他可以去了。
目送著顧雲峰走遠,顧雲烈心中愈加煩悶,有不知名的怒火在他胸中燃燒,他隻覺得這春意盎然的後花園,逼仄得讓他喘不過氣。
他略一思考,抬腳往顧府西南角婉姨娘的小院走去。
小院還是他上次來時的樣子,或者說,更加破敗了。
已是暮春,院中那棵楓樹仍沒有發芽的跡象,光禿禿的枝丫透著蕭瑟的氣息,與後花園的景致相比,簡直天上地下。
可顧雲烈的心卻是安定了些許。
顧雲烈走至桌案前,拿起婉姨娘的牌位,伸手將上麵的灰撣去。
現在想想,這位婉姨娘也是個人物,不知當年是何等的風采,竟能將西淩皇子木奕承和南宛太師,同時收為裙下之臣。
與多方權貴交好,在整個澧都豔名遠播。
更離奇的是,她不僅在老鴇的眼皮底下暗結珠胎,還在這孩子的生父離去之後,哄著顧太師為她贖身,用八抬大轎將她抬入府內。
顧雲烈曾聽見過母親和丫鬟說過,婉姨娘備受太師寵愛,若當初生下的是個兒子,抬成平妻也不是毫無可能。
他記得母親的怨恨,也聽出來母親的後怕,隻是在他記事的時候,婉姨娘已經失寵,他也隻能從母親零星的幾句話裏,拚湊父親當年的盛寵。
他該是見過這位婉姨娘的,可他卻怎麽也想不起來這位姨娘長什麽樣。
除他以外,想必這世上沒多少人記得她了。
當初名動一時的花魁,如今隻有劣木刻的牌位,供著她不全的名姓。
顧雲烈不合時宜地想,小九兒,該是像她的娘親的。
自順中關退兵之後,顧雲烈一直不肯想到妹妹,此時在婉姨娘的院中,卻好像得了某種寬赦一般,讓他可以平心靜氣地想一想。
所有人都認為,是他救了顧雲月。
所有人都認為,顧雲月的一切都是他給的,顧雲月欠他的。
所以,他對小九的傷害都是可以被原諒的。
但他自己清楚,事實遠非如此。
他若隻是看不慣府中眾人,在得了他娘親的暗中授意後,對顧雲月百般磋磨,一個好好的孩子幾乎要被折磨死。他有太多方法可以救她。
他可以去求他娘,對這個小姑娘手下留情;他可以說服太師,將她過繼給顧家的旁支;就算一定要帶她走,他也大可以給她尋一個好師傅,教她傍身的技藝。
可他選了最不應該的那條路,他把一個六歲的小姑娘帶去了軍營。
他知道自己這樣做的原因。
顧雲烈記得,那年的冬天,他看見府中的下人讓一個小姑娘在冰水裏洗衣。
小姑娘是顧府的九小姐,可府中所有人都能使喚她。他們嘲笑她,將自己生活中的不滿,全發泄在這個無法還手的小女孩身上。
顧雲烈知道自己會永遠記得,在他上前的時候,看到了女孩的眼神。
她看起來那麽可憐,可她的眼神比冰雪更冷,她不覺得自己可伶,也不曾怕過眼前這些人。
她孤立無援,身旁的所有人都對她滿懷惡意。
她無法反抗,卻倔強地不肯低頭。
就是那個眼神,讓顧雲烈下定決心,要將女孩帶在自己身邊。
他那時已從軍幾年,立下不少戰功,剛求得建昭帝允許他著手練兵。
看似是神氣的少年將軍,但建昭帝總是疑心,他練兵是為了顧府的權勢,多有試探打壓,家裏也是,父親幾年不曾和他說話,還斷了他的月例,以此逼他。
顧雲烈日後是名震天下的帥才,可當初也不過是個肩膀都還單薄的少年。
他覺得自己做得沒錯,可所有人都說他離經叛道。他心性堅毅,可也快撐不下去了。
就是在這個時候,顧雲月被他帶到了軍營。
六歲的顧雲月,脾氣秉性基本定了,可對世事,卻是一無所知,仍是白紙一樣。
所以顧雲烈教她什麽,她便聽什麽。
她是顧雲烈按著自己的樣子教出來的,自然和他想的一樣。從不覺他所作所為是離經叛道,反而覺得理所應當。
她從不覺得讀書人就高人一等;她堅信人的高貴低賤從不是按著權勢財富來分;她甘願為了海清河晏的盛世,盡心竭力。
小九被他教得那樣好,從此之後,顧雲烈再不是獨自趕路之人。
顧雲烈心裏清楚,沒有小九,他定然無法堅持下來。是他自私,將小九推上了這條世間最難走的路,這條連他自己都很難走下來的路。
而他沒護好自己的妹妹。
顧雲烈在自己的思緒中陷得太深。
甚至沒發現一個黑影從牆上翻過,落在院中。
</p>
顧雲烈點點頭:“我明白父親,我是顧家長子,我正妻的人選,在陛下看來,就是顧家在朝堂上的選擇。”
顧太師點點頭:“沒錯,結親的府第,既是你在朝堂上的助力,又不能讓陛下覺得我顧家權勢太盛。”
他端起青釉仰蓮紋蓋碗輕抿一口:“陛下大約還有層意思,你如今是烈月軍主帥,陛下將給你賜婚的消息在眾人麵前說出,也是想看看朝中權貴何人對軍權動心。”
顧雲烈清楚父親身為南宛老臣,對建昭帝心思的把握遠比他要準確得多,恭恭敬敬地迴道:“父親說的是,兒子記住了。”
顧太師滿意地點點頭:“此事你不用管,娶妻的人選,我自會和你娘商議。陛下讓你在澧都多待些日子,除了把你的烈月軍管好,你還要多與朝中人親近走動,其中的度你自己把握。”
顧雲烈自然點頭稱是。
眼見也是深夜,最要緊的兩件事也都說了,顧太師就叫顧雲烈下去休息。
雖然前一晚顧雲烈折騰到大半夜才迴房休息,建昭帝也許了他五天休沐。但他還是保持著軍營裏的習慣,雞鳴頭遍時便起床了。
因為在軍營了呆久了,家中的床過於柔軟,讓他感覺筋脈都打結了一般。
所以顧雲烈先去院中打了套拳,活動開了筋骨。隨之便是每日的功課,一整套槍練下來,即便是在霧重的清晨,顧雲烈也出了一身汗。
顧府中的仆人都被嚴加訓練過,派來服侍顧雲烈的,更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等顧雲烈洗漱完畢,他屋內的桌上已然擺好了粥和各色精致小菜,還冒著嫋嫋熱氣。
顧雲烈用罷早點,看時間差不多了,就去內宅給老夫人和夫人請安。
免不了又是一番閑話家常,還被硬留著用了午飯。
等他從內宅出來的時候,日影已經西斜。
顧雲烈無心再去街上閑轉,隻是他心中煩悶,也不想就這樣迴自己院裏窩著,幹脆在自家府中轉轉。
顧府的修繕自與別處不同,青磚鋪成的主路能讓一輛馬車通行,小路逶迤曲彎,路旁芭蕉梧桐林立,又是繁花爭奇鬥豔,美不勝收。要是文人墨客有幸來顧府一遊,不曉得能寫出多少精妙的詩句。
不過在顧雲烈的眼中,這些景色美則美矣,人為痕跡卻太重,像是顧府將這些草木關起來了一般。
在後院的荷花池旁,顧雲烈和太師的四子顧雲峰迎麵相遇。
“大哥!”顧雲峰討好地叫道。
顧雲烈沒怎麽與這個四弟打過交道,但是伸手不打笑臉人的道理他清楚,他臉上帶了笑意:“四弟。”
這便算打過招唿了,顧雲烈微微頷首,往路邊讓了一步,等顧雲峰過去。
出乎他意料的是,顧雲峰並未離開,而是又往他身前湊了湊:“大哥常年在外領兵,當真是辛苦。”
顧雲烈不喜歡他的語氣,幹脆挑明問道:“四弟可是找我有事?”
聽他這麽一說,顧雲峰臉上的笑容更加諂媚:“大哥,過不了幾個月便是秋闈了,我雖愚笨,但若取不到高名,丟的是整個顧府的臉。我思來想去,大哥是朝中重臣,想必就算是主考官,也得給大哥個麵子吧?”
今年家中兄弟要秋闈一事,顧雲烈知道,顧太師也和他提過幾次。
他也知道,在父親上下打點之後,顧雲峰自然能拿到個好名次。
南宛科舉就是如此,達官貴族的子弟科考,大多是能取得好名次的。他看不慣,卻也無奈。
唯一能讓他感到安慰的是,每年官宦子弟參加科舉的人數有限,真正有大才之人還是能選拔出來。
雖然入了官場之後,大多隨波逐流參加黨爭,可總歸還是有才學的。
隻是他知道此事,並不代表他也願意這樣做。他曾明確和父親說過,弟弟們進入朝堂後,他自然會照應,但賄賂考官一事,他是絕對不肯的。
他不信父親沒和四弟說過,但顧雲峰依然如此明目張膽地將自己的目的說出。
“我知道了,還有其他事嗎?”顧雲烈知道自己責備無用,也不想再多說,隻隨口敷衍一句。
對這個常年不在府中的大哥,顧雲峰沒什麽感情,除了怕他,也在心底隱隱地看不起他:顧府的嫡長子,放著好端端的仕途不走,非得去和粗鄙武夫為伍。
聽顧雲烈給了迴答,顧雲峰沒聽出他的不悅,隻以為他答應了。
這時有顧雲峰的小廝過來,給二人行過禮後,說道:“四公子,詩詩姑娘和海棠姑娘已經到了,請公子過去。”
自己目的達到,顧雲峰就不想再和顧雲烈多說,加之聽到自己請來賞花的妓娘已經到了,趕忙作了個揖:“小弟無事,不敢多叨擾大哥。”
顧雲烈何等的人精,怎麽會猜不出來他心中所想,擺手示意他可以去了。
目送著顧雲峰走遠,顧雲烈心中愈加煩悶,有不知名的怒火在他胸中燃燒,他隻覺得這春意盎然的後花園,逼仄得讓他喘不過氣。
他略一思考,抬腳往顧府西南角婉姨娘的小院走去。
小院還是他上次來時的樣子,或者說,更加破敗了。
已是暮春,院中那棵楓樹仍沒有發芽的跡象,光禿禿的枝丫透著蕭瑟的氣息,與後花園的景致相比,簡直天上地下。
可顧雲烈的心卻是安定了些許。
顧雲烈走至桌案前,拿起婉姨娘的牌位,伸手將上麵的灰撣去。
現在想想,這位婉姨娘也是個人物,不知當年是何等的風采,竟能將西淩皇子木奕承和南宛太師,同時收為裙下之臣。
與多方權貴交好,在整個澧都豔名遠播。
更離奇的是,她不僅在老鴇的眼皮底下暗結珠胎,還在這孩子的生父離去之後,哄著顧太師為她贖身,用八抬大轎將她抬入府內。
顧雲烈曾聽見過母親和丫鬟說過,婉姨娘備受太師寵愛,若當初生下的是個兒子,抬成平妻也不是毫無可能。
他記得母親的怨恨,也聽出來母親的後怕,隻是在他記事的時候,婉姨娘已經失寵,他也隻能從母親零星的幾句話裏,拚湊父親當年的盛寵。
他該是見過這位婉姨娘的,可他卻怎麽也想不起來這位姨娘長什麽樣。
除他以外,想必這世上沒多少人記得她了。
當初名動一時的花魁,如今隻有劣木刻的牌位,供著她不全的名姓。
顧雲烈不合時宜地想,小九兒,該是像她的娘親的。
自順中關退兵之後,顧雲烈一直不肯想到妹妹,此時在婉姨娘的院中,卻好像得了某種寬赦一般,讓他可以平心靜氣地想一想。
所有人都認為,是他救了顧雲月。
所有人都認為,顧雲月的一切都是他給的,顧雲月欠他的。
所以,他對小九的傷害都是可以被原諒的。
但他自己清楚,事實遠非如此。
他若隻是看不慣府中眾人,在得了他娘親的暗中授意後,對顧雲月百般磋磨,一個好好的孩子幾乎要被折磨死。他有太多方法可以救她。
他可以去求他娘,對這個小姑娘手下留情;他可以說服太師,將她過繼給顧家的旁支;就算一定要帶她走,他也大可以給她尋一個好師傅,教她傍身的技藝。
可他選了最不應該的那條路,他把一個六歲的小姑娘帶去了軍營。
他知道自己這樣做的原因。
顧雲烈記得,那年的冬天,他看見府中的下人讓一個小姑娘在冰水裏洗衣。
小姑娘是顧府的九小姐,可府中所有人都能使喚她。他們嘲笑她,將自己生活中的不滿,全發泄在這個無法還手的小女孩身上。
顧雲烈知道自己會永遠記得,在他上前的時候,看到了女孩的眼神。
她看起來那麽可憐,可她的眼神比冰雪更冷,她不覺得自己可伶,也不曾怕過眼前這些人。
她孤立無援,身旁的所有人都對她滿懷惡意。
她無法反抗,卻倔強地不肯低頭。
就是那個眼神,讓顧雲烈下定決心,要將女孩帶在自己身邊。
他那時已從軍幾年,立下不少戰功,剛求得建昭帝允許他著手練兵。
看似是神氣的少年將軍,但建昭帝總是疑心,他練兵是為了顧府的權勢,多有試探打壓,家裏也是,父親幾年不曾和他說話,還斷了他的月例,以此逼他。
顧雲烈日後是名震天下的帥才,可當初也不過是個肩膀都還單薄的少年。
他覺得自己做得沒錯,可所有人都說他離經叛道。他心性堅毅,可也快撐不下去了。
就是在這個時候,顧雲月被他帶到了軍營。
六歲的顧雲月,脾氣秉性基本定了,可對世事,卻是一無所知,仍是白紙一樣。
所以顧雲烈教她什麽,她便聽什麽。
她是顧雲烈按著自己的樣子教出來的,自然和他想的一樣。從不覺他所作所為是離經叛道,反而覺得理所應當。
她從不覺得讀書人就高人一等;她堅信人的高貴低賤從不是按著權勢財富來分;她甘願為了海清河晏的盛世,盡心竭力。
小九被他教得那樣好,從此之後,顧雲烈再不是獨自趕路之人。
顧雲烈心裏清楚,沒有小九,他定然無法堅持下來。是他自私,將小九推上了這條世間最難走的路,這條連他自己都很難走下來的路。
而他沒護好自己的妹妹。
顧雲烈在自己的思緒中陷得太深。
甚至沒發現一個黑影從牆上翻過,落在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