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賜婚
陛下,您的將軍皇後是個兄控 作者:小麻雀的葉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木北墨率兵夜襲之時,蘇慕宇萬分驚恐,慌不擇路帶著五萬兵將返迴了泰定關。
之後木葉讓人傳話,表示自己一定要將蘇慕宇活捉。
蘇慕宇自知這次將木葉得罪狠了,生怕木葉報複自己,於是連忙撤兵,同時送信迴澧都,讓母妃和外祖想辦法給自己找借口,在建昭帝麵前替自己多說些好話。
二人收到信後,雖在心底埋怨蘇慕宇如此膽小,但信送到的時候,軍隊已然在路上,他們也隻能盡可能替蘇慕宇開脫。
好在隨後不久,就傳出西淩王木奕承讓位於木北墨一事,沈家老爺表示,蘇慕宇帥南宛軍攻打西淩邊境關隘,推動了西淩內亂。
建昭帝聽了這般說法後,倒也認同,因此雖然這次出征拿下四關之後,又都被西淩搶了迴去,但建昭帝並未不滿。
迴到澧都的時候,天陰沉沉的,青石板路浸了雨,馬蹄有些打滑。因為有雨,所以來湊熱鬧的百姓並沒有以前烈月軍迴京時那麽多。
城門口迎接他們的隻有兵部的魏尚書,臉上帶著慍色,顯然是不耐煩在這雨天等他們。
顧雲烈知道魏尚書和蘇慕宇的外祖沈尚書走得近,也知道他不會給自己好臉色看,所以並不氣憤。
他趕在蘇慕宇之前跳下馬,抱拳施禮,眾將緊隨其後。
“魏大人辛苦,雨天路滑,因此我們來得晚了些。”
魏尚書從鼻子裏哼了一聲,算作迴答。並沒有迴禮讓眾人起身,繞過顧雲烈去攙蘇慕宇:“三殿下為國不辭辛勞,陛下多次誇讚,現下正在宮中等著殿下呢。”
蘇慕宇笑著自謙兩句,便要衝皇宮所在方向跪下,向父皇謝恩。
他要跪,身後眾將自然不敢站著,按品級規規矩矩排好隊,就要跟著跪下。
顧雲烈不動聲色地向腳下看了一眼,尚書大人挑的好地方。
按禮顧雲烈隻能站在離三皇子五步之遠的地方行禮,而齊宇慶義等人要順次站在顧雲烈身後。
以朝中言官的習慣來看,但凡禮數上有半分差池,罵他們的奏折能寫上幾十份。
這樣來說,蘇慕宇站的位置就決定了所有將領的位置,而顧雲烈腳下正正好好汪了一灘水。但若是他挪步,便是大不敬之罪。
顧雲烈心中有了計較,沒有半分猶豫,將戰袍一撩就要跪。
忽聽有尖厲嗓音喊道:“三皇子殿下與顧大帥,請接旨!”
顧雲烈聞聲望去,正是建昭帝身邊貼身伺候的太監總管,祥吉。
“末將等恭聆聖旨!”,顧雲烈走至蘇慕宇身旁跪下,畢恭畢敬地迴話。
魏延眼見讓顧雲烈躲過,心中冒火,卻又不能說什麽,看祥吉將手裏的聖旨一張,他也趕緊跟著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蘇慕宇顧雲烈帥軍出征有功,特於長慶殿設宴,慰勞將士。欽此。”
跪著的眾人再次叩首,齊聲道:“末將等謝主隆恩!”
顧雲烈接詔起身後,轉身下令大軍入駐京畿巡營,五品以上的將領隨他赴宴。
等來到了長慶殿,被建昭帝叫來作陪的朝中武將分列兩旁,建昭帝身著袞袍頭戴琉璃冕,甚是威嚴。眾人跪地叩首,長唿“萬歲”。
建昭帝笑著說道:“諸位愛卿歸來,朕心甚慰。特此加封,各愛卿將階均進半級。”
眾將叩首:“謝我主隆恩!”
等眾人起身,建昭帝再次開口,“雲烈呀,這些年你為南宛南征北討,立下戰功無數,朕很是感激。如今你也到了年紀,朕想著給你挑一個好姑娘,讓你成家,你覺得如何呀?”
顧雲烈朗聲迴道:“陛下厚愛,末將惶恐。謝我主隆恩!”
建昭帝撫掌大笑:“好好好,朕也不想隨意指一婚事給你,你且在澧都安心待些日子,與哪家小姐情投意合,便告訴朕,朕給你賜婚。”
顧雲烈再次謝恩。
封賞已罷,慶功宴正式開始。珍饈美酒如流水般被貌美的宮女端上來。長慶殿向來是為得勝之軍開慶功宴的地方。殿內的布置與軍帳相似,為的就是讓將領們感到輕鬆愉快,遠比尋常的宮宴自在。
雖然慶功宴拘束不多,但畢竟是皇上賞的,這幫武人到底不敢像軍營裏一樣放肆。不過兩個時辰,這宴會也就散了。
眾將去了京畿的巡營,而顧雲烈則迴了顧府。他心裏清楚,迴顧府之後,還有一頓家宴在等著他。
長安街上都是高門顯貴的府邸,各門各戶都喜歡用紅色的磚砌高牆,以示自家的聖寵優渥。所以澧都人稱長安街為紅街。而顧府,是紅街最氣派的一座府邸。
顧府早早就派了家丁在街口守候,顧太師也帶著家中眾人在門口等待。等顧雲烈的馬蹄聲剛剛能被隱約聽見的時候,就有機靈的小廝跑去替他牽馬。
來到府門前,顧雲烈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身後的小廝。急急上前兩步,撩衣跪倒,:“父親,兒子迴來了!”
顧太師也是眼含熱淚,急急上前攙兒子起身,:“兒啊,快快起來。迴來就好,平安迴來就好。”
太師身後的人也都團團圍上來噓寒問暖,一家人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顧雲烈進府。
而後便是家宴,能上桌的都是顧太師的兒子,也就是顧雲烈同父異母的兄弟們。
宴席上眾人對顧雲烈噓寒問暖,可除了太師是真心實意為兒子自戰場上平安歸來感到高興,其他人的歡喜遠遠小於討好太師的急切。
顧雲烈對這種場景習以為常,隨意應付著各人的討好,雖然心裏有些厭煩,麵上卻是不顯。
宴罷已是亥時,眾人又說了幾句好話之後,便各自迴房了。
而顧雲烈則隨著太師去了後院,給不能上桌的大夫人蕭氏和老夫人楊氏請安。
顧雲烈給蘇慕宇做副帥一事,二位夫人雖在內宅,卻也清楚,知道顧雲烈此戰平安迴來不容易。
蕭氏見自己的長子歸來,不等顧雲烈跪下就一把抱了上去,還未開口,淚水便滾滾而出,顧雲烈也是紅了眼眶。太師勸解夫人:“烈兒迴來是好事,你何必落淚呢?”
夫人用手帕擦拭眼角,笑道:“老爺說的是,是我歡喜的糊塗了。”而後讓貼身的婢女將她扶到了床邊坐下。
顧雲烈後退一步,恭恭敬敬地跪地叩頭,“祖母、母親,不孝子顧雲烈給二老請安了。”
老太太衝顧雲烈招招手,“好孩子,好孩子,快到祖母這來,讓我好好看看你。”
顧雲烈順從地起身坐到老夫人身邊,老夫人拉起他的手,端詳自己的嫡孫,“瘦了,還黑了。我的兒啊,出去不過幾月,怎麽受了不少苦啊……”說著竟抽泣起來。
一時間,顧雲烈、太師還有夫人都緊著安慰老太太。等老太太轉悲為喜後,一家人又說了許多的體己話。兩位夫人恨不得將顧雲烈此戰經曆的所有事都詳詳細細地問一遍。
直到夜深,太師方才開口:“母親、夫人,孩子們遠道而來,又累了一日,讓他們迴去休息吧。”
老夫人和夫人又拉著顧雲烈的手囑咐一番,才允許他迴去休息。
顧太師和顧雲烈一同出房:“烈兒,雖已夜深,你卻先別休息,到我書房中來一趟。”
顧雲烈點頭稱是,跟在父親身後,徑直去了書房。
其實他大致猜得出父親要和他說什麽。
十三歲時,顧雲烈不顧父親和家中所有人的反對,一意孤行地棄文從軍。很長一段時間裏顧太師都不願再見到這個離經叛道的兒子。
不過隨著顧雲烈在戰場上展現出驚人的天賦,並且很快被建昭帝委以重任。顧太師逐漸意識到顧家的其他子女並沒有能夠承擔顧府榮耀的能力,顧府在朝廷中的地位與顧雲烈息息相關。
顧太師想明白這一點後,便開始教自己的嫡長子,在朝堂中要如何左右逢源打壓異己。
一般的武將自然不需要知道這些東西,但顧雲烈明白自己的身份,顧家的嫡長子絕無可能不陷入黨爭的漩渦中。
他棄文從武是因為看不慣官場上的黑暗,但逃避絕不是他的作風,他需要學會父親的所有手段,而後才能在自己有權力之後去整頓腐朽的官場。
顧雲烈清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向來是上策。
此次出征,雖然父親經常與他寫信,但畢竟在信中有些話不能直說。此刻父子二人坐在書房中品茶,顧太師詳細地詢問了顧雲烈這一仗的具體情況。
顧雲烈將戰時與小九相關的事草草帶過,其餘的事倒是一件件都詳細說給顧太師。
顧太師能聽出來兒子有所隱瞞,但不管他出於何種目的,給木葉下藥一事確是他做的無疑,沈家挑不出什麽毛病,陛下也沒有懷疑的點。
顧太師也就不逼著他把所有事和盤托出,他知道自己這個大兒子很有自己的主意,也不會做對顧家不利的事,就由著他了。
將戰場上的事說完,顧太師又說到今日的封賞:“陛下給你賜婚一事並非隨口一說,此事你要慎重考慮。”
</p>
木北墨率兵夜襲之時,蘇慕宇萬分驚恐,慌不擇路帶著五萬兵將返迴了泰定關。
之後木葉讓人傳話,表示自己一定要將蘇慕宇活捉。
蘇慕宇自知這次將木葉得罪狠了,生怕木葉報複自己,於是連忙撤兵,同時送信迴澧都,讓母妃和外祖想辦法給自己找借口,在建昭帝麵前替自己多說些好話。
二人收到信後,雖在心底埋怨蘇慕宇如此膽小,但信送到的時候,軍隊已然在路上,他們也隻能盡可能替蘇慕宇開脫。
好在隨後不久,就傳出西淩王木奕承讓位於木北墨一事,沈家老爺表示,蘇慕宇帥南宛軍攻打西淩邊境關隘,推動了西淩內亂。
建昭帝聽了這般說法後,倒也認同,因此雖然這次出征拿下四關之後,又都被西淩搶了迴去,但建昭帝並未不滿。
迴到澧都的時候,天陰沉沉的,青石板路浸了雨,馬蹄有些打滑。因為有雨,所以來湊熱鬧的百姓並沒有以前烈月軍迴京時那麽多。
城門口迎接他們的隻有兵部的魏尚書,臉上帶著慍色,顯然是不耐煩在這雨天等他們。
顧雲烈知道魏尚書和蘇慕宇的外祖沈尚書走得近,也知道他不會給自己好臉色看,所以並不氣憤。
他趕在蘇慕宇之前跳下馬,抱拳施禮,眾將緊隨其後。
“魏大人辛苦,雨天路滑,因此我們來得晚了些。”
魏尚書從鼻子裏哼了一聲,算作迴答。並沒有迴禮讓眾人起身,繞過顧雲烈去攙蘇慕宇:“三殿下為國不辭辛勞,陛下多次誇讚,現下正在宮中等著殿下呢。”
蘇慕宇笑著自謙兩句,便要衝皇宮所在方向跪下,向父皇謝恩。
他要跪,身後眾將自然不敢站著,按品級規規矩矩排好隊,就要跟著跪下。
顧雲烈不動聲色地向腳下看了一眼,尚書大人挑的好地方。
按禮顧雲烈隻能站在離三皇子五步之遠的地方行禮,而齊宇慶義等人要順次站在顧雲烈身後。
以朝中言官的習慣來看,但凡禮數上有半分差池,罵他們的奏折能寫上幾十份。
這樣來說,蘇慕宇站的位置就決定了所有將領的位置,而顧雲烈腳下正正好好汪了一灘水。但若是他挪步,便是大不敬之罪。
顧雲烈心中有了計較,沒有半分猶豫,將戰袍一撩就要跪。
忽聽有尖厲嗓音喊道:“三皇子殿下與顧大帥,請接旨!”
顧雲烈聞聲望去,正是建昭帝身邊貼身伺候的太監總管,祥吉。
“末將等恭聆聖旨!”,顧雲烈走至蘇慕宇身旁跪下,畢恭畢敬地迴話。
魏延眼見讓顧雲烈躲過,心中冒火,卻又不能說什麽,看祥吉將手裏的聖旨一張,他也趕緊跟著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蘇慕宇顧雲烈帥軍出征有功,特於長慶殿設宴,慰勞將士。欽此。”
跪著的眾人再次叩首,齊聲道:“末將等謝主隆恩!”
顧雲烈接詔起身後,轉身下令大軍入駐京畿巡營,五品以上的將領隨他赴宴。
等來到了長慶殿,被建昭帝叫來作陪的朝中武將分列兩旁,建昭帝身著袞袍頭戴琉璃冕,甚是威嚴。眾人跪地叩首,長唿“萬歲”。
建昭帝笑著說道:“諸位愛卿歸來,朕心甚慰。特此加封,各愛卿將階均進半級。”
眾將叩首:“謝我主隆恩!”
等眾人起身,建昭帝再次開口,“雲烈呀,這些年你為南宛南征北討,立下戰功無數,朕很是感激。如今你也到了年紀,朕想著給你挑一個好姑娘,讓你成家,你覺得如何呀?”
顧雲烈朗聲迴道:“陛下厚愛,末將惶恐。謝我主隆恩!”
建昭帝撫掌大笑:“好好好,朕也不想隨意指一婚事給你,你且在澧都安心待些日子,與哪家小姐情投意合,便告訴朕,朕給你賜婚。”
顧雲烈再次謝恩。
封賞已罷,慶功宴正式開始。珍饈美酒如流水般被貌美的宮女端上來。長慶殿向來是為得勝之軍開慶功宴的地方。殿內的布置與軍帳相似,為的就是讓將領們感到輕鬆愉快,遠比尋常的宮宴自在。
雖然慶功宴拘束不多,但畢竟是皇上賞的,這幫武人到底不敢像軍營裏一樣放肆。不過兩個時辰,這宴會也就散了。
眾將去了京畿的巡營,而顧雲烈則迴了顧府。他心裏清楚,迴顧府之後,還有一頓家宴在等著他。
長安街上都是高門顯貴的府邸,各門各戶都喜歡用紅色的磚砌高牆,以示自家的聖寵優渥。所以澧都人稱長安街為紅街。而顧府,是紅街最氣派的一座府邸。
顧府早早就派了家丁在街口守候,顧太師也帶著家中眾人在門口等待。等顧雲烈的馬蹄聲剛剛能被隱約聽見的時候,就有機靈的小廝跑去替他牽馬。
來到府門前,顧雲烈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身後的小廝。急急上前兩步,撩衣跪倒,:“父親,兒子迴來了!”
顧太師也是眼含熱淚,急急上前攙兒子起身,:“兒啊,快快起來。迴來就好,平安迴來就好。”
太師身後的人也都團團圍上來噓寒問暖,一家人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顧雲烈進府。
而後便是家宴,能上桌的都是顧太師的兒子,也就是顧雲烈同父異母的兄弟們。
宴席上眾人對顧雲烈噓寒問暖,可除了太師是真心實意為兒子自戰場上平安歸來感到高興,其他人的歡喜遠遠小於討好太師的急切。
顧雲烈對這種場景習以為常,隨意應付著各人的討好,雖然心裏有些厭煩,麵上卻是不顯。
宴罷已是亥時,眾人又說了幾句好話之後,便各自迴房了。
而顧雲烈則隨著太師去了後院,給不能上桌的大夫人蕭氏和老夫人楊氏請安。
顧雲烈給蘇慕宇做副帥一事,二位夫人雖在內宅,卻也清楚,知道顧雲烈此戰平安迴來不容易。
蕭氏見自己的長子歸來,不等顧雲烈跪下就一把抱了上去,還未開口,淚水便滾滾而出,顧雲烈也是紅了眼眶。太師勸解夫人:“烈兒迴來是好事,你何必落淚呢?”
夫人用手帕擦拭眼角,笑道:“老爺說的是,是我歡喜的糊塗了。”而後讓貼身的婢女將她扶到了床邊坐下。
顧雲烈後退一步,恭恭敬敬地跪地叩頭,“祖母、母親,不孝子顧雲烈給二老請安了。”
老太太衝顧雲烈招招手,“好孩子,好孩子,快到祖母這來,讓我好好看看你。”
顧雲烈順從地起身坐到老夫人身邊,老夫人拉起他的手,端詳自己的嫡孫,“瘦了,還黑了。我的兒啊,出去不過幾月,怎麽受了不少苦啊……”說著竟抽泣起來。
一時間,顧雲烈、太師還有夫人都緊著安慰老太太。等老太太轉悲為喜後,一家人又說了許多的體己話。兩位夫人恨不得將顧雲烈此戰經曆的所有事都詳詳細細地問一遍。
直到夜深,太師方才開口:“母親、夫人,孩子們遠道而來,又累了一日,讓他們迴去休息吧。”
老夫人和夫人又拉著顧雲烈的手囑咐一番,才允許他迴去休息。
顧太師和顧雲烈一同出房:“烈兒,雖已夜深,你卻先別休息,到我書房中來一趟。”
顧雲烈點頭稱是,跟在父親身後,徑直去了書房。
其實他大致猜得出父親要和他說什麽。
十三歲時,顧雲烈不顧父親和家中所有人的反對,一意孤行地棄文從軍。很長一段時間裏顧太師都不願再見到這個離經叛道的兒子。
不過隨著顧雲烈在戰場上展現出驚人的天賦,並且很快被建昭帝委以重任。顧太師逐漸意識到顧家的其他子女並沒有能夠承擔顧府榮耀的能力,顧府在朝廷中的地位與顧雲烈息息相關。
顧太師想明白這一點後,便開始教自己的嫡長子,在朝堂中要如何左右逢源打壓異己。
一般的武將自然不需要知道這些東西,但顧雲烈明白自己的身份,顧家的嫡長子絕無可能不陷入黨爭的漩渦中。
他棄文從武是因為看不慣官場上的黑暗,但逃避絕不是他的作風,他需要學會父親的所有手段,而後才能在自己有權力之後去整頓腐朽的官場。
顧雲烈清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向來是上策。
此次出征,雖然父親經常與他寫信,但畢竟在信中有些話不能直說。此刻父子二人坐在書房中品茶,顧太師詳細地詢問了顧雲烈這一仗的具體情況。
顧雲烈將戰時與小九相關的事草草帶過,其餘的事倒是一件件都詳細說給顧太師。
顧太師能聽出來兒子有所隱瞞,但不管他出於何種目的,給木葉下藥一事確是他做的無疑,沈家挑不出什麽毛病,陛下也沒有懷疑的點。
顧太師也就不逼著他把所有事和盤托出,他知道自己這個大兒子很有自己的主意,也不會做對顧家不利的事,就由著他了。
將戰場上的事說完,顧太師又說到今日的封賞:“陛下給你賜婚一事並非隨口一說,此事你要慎重考慮。”